纠 拼音:jiū; 部首:纟; 笔画:5; 繁体:糾
jiū
-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丩(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 同本义
-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 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 缠绕
-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 纠蓼(互相牵引)
- 纠曲(纠结盘曲。)
- 纠纠(缠绕的样子)
- 纠结(连结)
- 纠集;集结
-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 纠勒(聚集统率)
- 纠合(联络,联合)
- 纠约(纠合约集。)
- 纠办(收集,备办)
- 纠会(会合)
- 矫正
- 纠之以政。——《左传》
-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 纠劾(审查,弹劾)
- 纠绳(纠正惩处)
- 纠错(纠正错误。)
- 纠谬(纠正错误)
- 纠举(纠正举发)
- 督察
-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 纠发(纠察举发)
- 纠案(检举监察)
- 纠逖(督察惩治。)
- 纠弹(纠察弹劾)
- 检举
- 访缉纠诘。——清·方苞《狱中杂记》
-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 恐见纠擿。——《明史》
- 纠拾(揭发检举)
- 纠驳(纠举驳正。)
- 纠慝(惩处邪恶)
- 纠发(举发)
- 纠问(纠举问罪)
- 姓
“纠” 相关成语
- 绳愆纠缪 -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 雄纠纠,气昂昂 - 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
- 纠缠不清 - 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 绳愆纠谬 -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 绳愆纠违 -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 矜纠收缭 - 形容骄傲、急躁、暴戾。
- 收离纠散 - 收集离散者。
- 纠缪绳违 - 缪:通“谬”。纠正错误,对违法者绳之以法。
- 纠合之众 -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纠” 相关歇后语
- 裁缝铺扯筋(有纠纷闹矛盾) - 争长论短
详解
汉字“纠”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形与字义
1. 字形演变:“纠”字最早见于小篆《说文》,其字形从糸、丩,表示三股的绳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在演变过程中,“纠”字的字形逐渐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楷书,最终简化为现代的“纠”字。
2. 字义解释:“纠”的本义为三股丝麻绞合的绳子,引申为纠缠、纠结。此外,“纠”字还有纠正、督察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纠”字常用于表示纠缠不清或错综复杂的情况,如“纠纷”、“纠葛”等。
二、用法与示例
1. 纠缠;搅扰:如“纠缠不清”、“别再来纠缠我”。
2. 集合;联合:如“纠合党羽”、“纠集力量”。
3. 改正;纠正:如“纠正错误”、“纠偏”。
4. 在古代文献中,“纠纠”有时可通假为“赳赳”,表示健壮威武的样子,如《后汉书·桓荣传》中的“纠纠武夫”。
三、常见词组与成语
1. 纠纷:争执的事情,如“调解纠纷”。
2.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如“他们之间有一段难以解开的纠葛”。
3. 纠正:改正错误或不正确的事物,如“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发音错误”。
4. 纠合:集合、联合,多用于贬义,如“他们纠合了一帮乌合之众”。
综上所述,“纠”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在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了解“纠”字的字形演变、字义解释以及用法示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一、字形与字义
1. 字形演变:“纠”字最早见于小篆《说文》,其字形从糸、丩,表示三股的绳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在演变过程中,“纠”字的字形逐渐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楷书,最终简化为现代的“纠”字。
2. 字义解释:“纠”的本义为三股丝麻绞合的绳子,引申为纠缠、纠结。此外,“纠”字还有纠正、督察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纠”字常用于表示纠缠不清或错综复杂的情况,如“纠纷”、“纠葛”等。
二、用法与示例
1. 纠缠;搅扰:如“纠缠不清”、“别再来纠缠我”。
2. 集合;联合:如“纠合党羽”、“纠集力量”。
3. 改正;纠正:如“纠正错误”、“纠偏”。
4. 在古代文献中,“纠纠”有时可通假为“赳赳”,表示健壮威武的样子,如《后汉书·桓荣传》中的“纠纠武夫”。
三、常见词组与成语
1. 纠纷:争执的事情,如“调解纠纷”。
2.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如“他们之间有一段难以解开的纠葛”。
3. 纠正:改正错误或不正确的事物,如“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发音错误”。
4. 纠合:集合、联合,多用于贬义,如“他们纠合了一帮乌合之众”。
综上所述,“纠”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在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了解“纠”字的字形演变、字义解释以及用法示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纠的同音字
纠的同部首
纠
红
纤
约
级
纪
纫
纬
纯
纱
纲
纵
纳
纷
纹
纸
纺
纽
线
练
组
绅
织
细
绊
终
经
绍
绎
绒
结
绑
绕
绘
给
绚
络
绝
绞
统
绢
绣
纡
纣
纥
纭
纨
纴
纰
纶
纾
绀
绁
绂
绔
绉
绌
绗
绡
纩
绛
纮
纻
绋
纼
绐
绖
纟
绠
继
绩
绪
续
绰
绳
维
绵
绸
绷
综
绽
绿
缀
缅
缆
缉
缓
缔
缕
编
缘
缝
缠
缤
缩
缭
缰
缴
绥
绦
绨
缚
绫
绯
绮
缎
绲
绶
绱
绺
绻
绾
缂
缁
缃
缇
缄
缈
缌
缑
缒
缗
缙
缜
缛
缟
缡
缢
缣
缧
缦
缨
缪
缫
缬
缮
缯
缱
缲
缳
缵
绤
绹
缊
缐
缞
绬
缍
缋
缏
缥
纠的同笔画
世
丙
丘
业
且
丕
丛
丗
东
乍
乎
乐
主
丝
亗
乬
乧
丱
丼
付
仗
代
们
仙
仔
仪
他
令
仨
仕
仟
仡
仫
仞
伋
仝
仺
仧
仭
仠
仚
仜
仦
仩
仢
仛
兄
冉
册
兰
冋
冊
冎
刊
凸
凹
出
击
刍
凷
刌
刉
刋
写
冬
冯
冮
冭
凥
冚
凧
処
功
加
务
劢
卉
北
匆
包
半
厉
占
卡
卢
印
卯
匝
匜
匇
卟
卮
匄
卌
匃
匛
匞
卭
厈
厇
去
可
右
叶
号
叮
叭
只
史
叽
叼
叫
叩
叨
叹
另
句
司
古
召
发
台
叵
叻
叱
厼
叴
厺
叐
叺
叏
叧
叾
囚
四
囘
囜
囙
圣
圢
圤
圥
圧
圦
处
壭
奶
奴
夯
央
失
头
外
奵
夳
夗
夰
夲
夘
孕
它
宁
宄
宂
尼
尔
对
尻
尕
屴
屶
屷
屳
尒
屵
尓
巧
左
巪
平
幼
帅
布
市
広
庂
庀
庁
帄
弁
廵
归
弗
弘
弍
必
忉
忇
忊
戊
戋
戉
打
扑
扒
扔
戹
扏
扐
払
扖
旧
斥
旦
曱
未
末
本
术
札
朰
朮
正
歺
汁
汇
永
汉
民
母
汀
氐
氿
汈
氾
氕
氻
氶
汄
汅
氺
氷
氹
汃
灭
犯
犰
犮
玄
玉
玊
玌
玍
瓜
甘
甲
申
由
田
电
用
甩
生
甴
疋
疒
白
皮
癶
目
皿
矢
石
矛
禾
示
礼
穴
立
纠
罒
肊
艽
艻
艼
艾
节
艿
芀
芁
衤
讨
让
训
议
讯
记
讦
讧
讪
讫
讱
讬
轧
辽
边
辸
込
辻
辺
邗
邛
邝
邙
邘
邜
邔
邖
邚
钅
闪
阡
阣
阢
阤
阠
饥
饤
驭
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