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 拼音:miè; 部首:火; 笔画:5; 繁体:滅
miè
-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 同本义
-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 灭,尽也。——《说文》
- 灭,绝也。——《尔雅·释诂》
-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 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 毁灭(摧毁消灭)
- 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
- 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
-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
- 灭夷(消灭)
- 灭劫(毁灭的灾难。)
- 消失,隐没
- 尔曹身与名俱灭。
-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 灭没(湮没;隐没)
- 灭身(丧身,毁灭自身)
- 灭抹(埋没)
- 灭名(名誉尽失)
- 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 熄灭
- 火不灭。——唐·杜牧《阿房宫赋》
- 灭却(熄灭)
- 灭息(熄灭。)
- 淹没
- 过涉灭顶。——《易·大过》
“灭” 相关成语
- 亘古不灭 - 亘:横贯;亘古:从古至今;灭:绝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 大义灭亲 -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 灭此朝食 - 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 亡国灭种 -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 消声灭迹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促死促灭 - 促:急。快死。咒骂人或自己起誓的话。
- 澌灭无闻 - 澌灭:消失干净。形容彻底消失,没有人知道。
- 全军覆灭 -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声销迹灭 - 犹销声匿迹。指隐藏形迹。
- 假道灭虢 -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云飞烟灭 - 比喻消逝。
- 溺心灭质 -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 朝荣夕灭 - 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 柴毁灭性 -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 反风灭火 - 比喻施行德政。
- 以义灭身 - 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
- 湮灭无闻 - 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毁形灭性 -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 兴灭举废 - 把已经消亡和废除了的重新兴办起来。
- 星灭光离 - 比喻朋友关系不能继续。
- 前功尽灭 - 功:功劳;尽:完全;灭:废弃。以前的功劳全部废弃。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 影灭迹绝 - 影子、痕迹都消失了。
- 灭虢取虞 -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 徇公灭私 - 指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
- 浸微浸灭 - 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 清净寂灭 - 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盘寂灭之说。
- 凋零磨灭 - 凋谢零落以至灭绝。形容事物衰败灭亡。
- 不生不灭 -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 以公灭私 - 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 兴灭继绝 -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 怀刺漫灭 - 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 召:即“招”,招来。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 天地诛灭 -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 毁不灭性 - 毁:旧指居丧过于哀痛。指不能过分悲伤而失去本性。
- 不可磨灭 -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灭私奉公 - 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 国亡种灭 - 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
- 明灭可见 - 形容忽明忽暗。
- 旋生旋灭 - 指产生不久随即消亡。
- 杀人灭口 -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 灭德立违 -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 卤莽灭裂 -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 灭绝人性 -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 兵强则灭 -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 火灭烟消 -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 假途灭虢 -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永不磨灭 - 永远不会消灭。
- 灭景追风 -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
- 天诛地灭 -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灭” 相关歇后语
- 吹灭灯挤眼儿 - 看不见的勾当
- 灭灯念鼓词 - 瞎说
- 灭虱子烧皮袄 - 因小失大
- 灭火踢倒油罐子 - 火烧火燎;火上加油
- 灭灯打婆娘 - 暗里下手
- 为灭虱子烧棉袄 - 因小失大;小题大做
- 灭烛看家书 - 公私分明
- 烧袄灭虱子 - 不上算;不合算
详解
汉字“灭”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miè
* 部首:一
* 笔画数:5
* 五行属性:水
二、字形及造字法
* 繁体字:滅
* 造字法:形声法。在甲骨文中,“灭”的古字写作“烕”,由“火”和“戉”组成,表示以火和兵器消灭之意。后加“水”旁成为“滅”,表示水、火等均可致物灭绝。简化后的“灭”字,可视为会意字,上面一横可看作是覆盖物,用以隔绝火源与空气,从而使火熄灭。
三、字义解释
1. 熄灭:指火或灯光等停止燃烧或发光,如“灭火”、“灯灭了”。
2. 淹没:如水淹没头顶,称为“灭顶”。
3. 消灭;灭亡:指使某物或某事物不存在,如“自生自灭”、“物质不灭”。
4. 使不存在;使消灭:如“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四、词语及成语
* 与“灭”相关的词语有:消灭、灭火、灭口、灭亡、磨灭、毁灭、熄灭、泯灭、歼灭、陨灭、灭绝、灭门等。
* 包含“灭”的成语有:亘古不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灭绝人性(形容极端残忍,丧失人性)等。
五、文化及历史背景
“灭”字在汉字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其字形和字义的变化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深化。同时,“灭”字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表达了人们对消失、消亡等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汉字“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是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本信息
* 拼音:miè
* 部首:一
* 笔画数:5
* 五行属性:水
二、字形及造字法
* 繁体字:滅
* 造字法:形声法。在甲骨文中,“灭”的古字写作“烕”,由“火”和“戉”组成,表示以火和兵器消灭之意。后加“水”旁成为“滅”,表示水、火等均可致物灭绝。简化后的“灭”字,可视为会意字,上面一横可看作是覆盖物,用以隔绝火源与空气,从而使火熄灭。
三、字义解释
1. 熄灭:指火或灯光等停止燃烧或发光,如“灭火”、“灯灭了”。
2. 淹没:如水淹没头顶,称为“灭顶”。
3. 消灭;灭亡:指使某物或某事物不存在,如“自生自灭”、“物质不灭”。
4. 使不存在;使消灭:如“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四、词语及成语
* 与“灭”相关的词语有:消灭、灭火、灭口、灭亡、磨灭、毁灭、熄灭、泯灭、歼灭、陨灭、灭绝、灭门等。
* 包含“灭”的成语有:亘古不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灭绝人性(形容极端残忍,丧失人性)等。
五、文化及历史背景
“灭”字在汉字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其字形和字义的变化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深化。同时,“灭”字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表达了人们对消失、消亡等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汉字“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是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灭的同部首
㸆
灭
火
灰
灸
灯
灶
灿
灾
灼
炒
灵
炊
炎
炕
炉
炅
炀
炙
炜
炖
炘
炝
炔
炬
炌
炆
炣
炭
炼
炟
炸
烁
灱
灲
炮
炫
灳
灮
灺
灹
烤
灻
烘
灷
烦
灴
烧
災
烛
烟
炇
烙
炑
烫
炄
炃
炈
炳
烂
炋
炻
炽
炐
炯
炍
烀
炂
炷
炞
炱
炏
烃
炓
烨
炗
烜
炛
炚
烩
炩
烊
炦
炥
烬
烯
炧
烽
烷
炨
炡
烠
炠
烔
炤
炢
烶
烻
炪
烺
烎
炲
炿
焊
炵
焕
炴
焚
炾
炶
焰
烇
烓
煌
烐
烉
焐
烕
焓
烒
焖
烚
焗
烍
焯
焜
烌
焙
烅
焱
煜
煅
烑
烆
煊
烗
烄
焆
焌
焞
烞
煁
煃
烡
烢
煋
烣
煓
烥
焒
烪
焋
烮
焍
烵
烰
焇
烖
烱
焈
烲
烳
焫
焔
焑
烴
焅
烸
烾
烼
烿
焿
焀
焨
焵
焪
焁
焭
煀
焂
焃
焲
焹
焷
焾
煐
焺
焬
焩
焧
焢
焤
焽
焛
焼
煚
焟
焻
焝
焴
焳
焮
焠
焸
煑
煈
煄
煝
煘
煍
煏
煂
煗
煆
煉
煇
煔
煒
煖
煙
煛
焥
煤
熄
熔
煽
煲
煳
煨
煸
煺
熥
熘
熜
熨
熵
熠
煴
煟
熇
熛
燃
燥
煱
煡
爆
熍
燎
煪
燠
煰
煵
煷
燔
煫
煯
燧
燮
煶
燹
煠
煢
燋
熻
煣
燊
煥
燚
煩
煬
燏
熋
熕
爔
燁
熼
煻
熿
燵
熂
熖
煿
燅
燑
熎
煹
燇
燓
熀
燌
熓
熺
熾
熐
熌
熁
燀
煼
燂
燄
燆
熚
燈
熆
熃
燉
燍
煾
燐
熅
燒
燖
熑
燗
熒
燘
熗
燙
熢
熴
燜
燝
熣
熰
營
熉
熮
熩
燤
熦
燪
燷
熽
熭
熧
燶
熫
熝
燡
燛
熞
熡
熪
燢
熤
燣
燦
熳
熯
燨
燩
燫
燬
熲
熷
燭
熸
燯
熶
燰
燲
燳
燱
爌
爗
燴
燽
爄
爃
燼
爀
燿
爁
燻
燸
爎
爍
爑
爈
爂
爕
爊
爅
爘
爉
爏
爒
爓
爋
爐
爖
燺
爝
爨
爟
爚
爙
爛
爞
爡
爠
爜
爤
爣
爧
爦
爥
爩
灭的同笔画
世
丙
丘
业
且
丕
丛
丗
东
乍
乎
乐
主
丝
亗
乬
乧
丱
丼
付
仗
代
们
仙
仔
仪
他
令
仨
仕
仟
仡
仫
仞
伋
仝
仺
仧
仭
仠
仚
仜
仦
仩
仢
仛
兄
冉
册
兰
冋
冊
冎
刊
凸
凹
出
击
刍
凷
刌
刉
刋
写
冬
冯
冮
冭
凥
冚
凧
処
功
加
务
劢
卉
北
匆
包
半
厉
占
卡
卢
印
卯
匝
匜
匇
卟
卮
匄
卌
匃
匛
匞
卭
厈
厇
去
可
右
叶
号
叮
叭
只
史
叽
叼
叫
叩
叨
叹
另
句
司
古
召
发
台
叵
叻
叱
厼
叴
厺
叐
叺
叏
叧
叾
囚
四
囘
囜
囙
圣
圢
圤
圥
圧
圦
处
壭
奶
奴
夯
央
失
头
外
奵
夳
夗
夰
夲
夘
孕
它
宁
宄
宂
尼
尔
对
尻
尕
屴
屶
屷
屳
尒
屵
尓
巧
左
巪
平
幼
帅
布
市
広
庂
庀
庁
帄
弁
廵
归
弗
弘
弍
必
忉
忇
忊
戊
戋
戉
打
扑
扒
扔
戹
扏
扐
払
扖
旧
斥
旦
曱
未
末
本
术
札
朰
朮
正
歺
汁
汇
永
汉
民
母
汀
氐
氿
汈
氾
氕
氻
氶
汄
汅
氺
氷
氹
汃
灭
犯
犰
犮
玄
玉
玊
玌
玍
瓜
甘
甲
申
由
田
电
用
甩
生
甴
疋
疒
白
皮
癶
目
皿
矢
石
矛
禾
示
礼
穴
立
纠
罒
肊
艽
艻
艼
艾
节
艿
芀
芁
衤
讨
让
训
议
讯
记
讦
讧
讪
讫
讱
讬
轧
辽
边
辸
込
辻
辺
邗
邛
邝
邙
邘
邜
邔
邖
邚
钅
闪
阡
阣
阢
阤
阠
饥
饤
驭
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