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水” 词语大全
-
二水
èr shuǐ
1.指漳河上游的浊漳河﹑清漳河。 2.方言。比喻重复的或不新鲜的事物。 -
丹水
dān shuǐ
1.传说中的水名。 2.水名。在今河南沁阳县北。 -
上水
shàng/shǎng shuǐ
1.船逆流向上游航行。 2.加水。 -
下水
xià shuǐ
1.牲畜的内脏。 2.指坏人的心肠。 -
中水
zhōng shuǐ
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水质介于清洁水和污水之间。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冲洗厕所、回补地下水等。也叫再生水。 -
丰水
fēng shuǐ
1.大水。 2.古水名。在陕西省户县东南,注入渭水。 -
丽水
lì/lí shuǐ
1.古水名。 2.美好的水。 3.附着于水中。 4.金沙江流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北的一段,称丽水。 -
乐水
lè/yuè shuǐ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因以指智者。 -
习水
xí shuǐ
谓熟习水性。 -
买水
mǎi shuǐ
古代粤地到河边汲水浴尸的丧俗。 -
乳水
rǔ shuǐ
1.钟乳洞所流的泉水。 2.水和乳交融,比喻融洽。 3.乳汁。 -
云水
yún shuǐ
1.云与水。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4.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 -
五水
wǔ shuǐ
古代对今武汉市以东,长江北岸支流巴水﹑蕲水﹑希水(今作浠水)﹑西归水(今倒水)﹑赤亭水(今举水)的总称。东晋﹑南朝时因属西阳郡,故称"西阳五水"。 -
伏水
fú shuǐ
1.指地下涌出的水。 2.泅水。 -
伊水
yī shuǐ
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 -
会水
huì/kuài shuǐ
会游泳:他从小就~。 -
传水
chuán/zhuàn shuǐ
谓计时器滴水。形容时光流逝。 -
伤水
shāng shuǐ
指牲口饮水不节而致病。 -
便水
biàn shuǐ
熟悉水性。 -
信水
xìn/shēn shuǐ
1.古代对立春后黄河水流的称呼。相传可以验证夏秋水势的大小。 2.指妇女月经。以其按月一至,准而有信,故名。 -
俞水
yú/yù/shù shuǐ
古河流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
修水
xiū shuǐ
长江中游支流,属鄱阳湖水系。源出幕阜山南麓,流经江西省西北部。长357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建有拓林水电站。 -
停水
tíng shuǐ
1.积水;蓄水。 2.谓疾病引起体内积水,如水肿等。 3.停止供水。 -
健水
jiàn shuǐ
1.善于游泳。 2.犹激流。 -
八水
bā shuǐ
1.八川。《初学记》卷六引晋戴祚《西征记》:"关内八水,一泾,二渭,三灞,四浐,五涝,六潏,七沣,八滈。"唐骆宾王《帝京篇》诗:"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亦用来借指关中地区。 2.即八功德水。 -
养水
yǎng shuǐ
贮水。 -
内水
nèi/nà shuǐ
即涪江。四川省主要河流之一。 -
冲水
chōng shuǐ
1.重要水道。 2.逢到水道。 -
冷水
lěng shuǐ
①凉水:泼~ㄧ~浇头(比喻受到意外的打击或希望突然破灭)。②生水:喝~容易得病。 -
决水
jué shuǐ
1.谓河堤决口。 2.谓掘堤或开闸放水。 3.水名。源出河南省商城县之牛山,名牛山河。东北流经固始县东南,名史河。又东至安徽省霍丘县界入淮。 -
净水
jìng/chēng shuǐ
对受污染不符合生活和使用要求的水,进行杀菌、澄清、去色、消毒和消除放射性沾染能作业的统称。 -
凉水
liáng/liàng shuǐ
①温度低的水。②生水。 -
凫水
fú shuǐ
1.亦作"鳬水"。 2.泅水。游水。 -
凶水
xiōng shuǐ
古代水名。 -
出水
chū shuǐ
1.水自内出。 2.出自水中。 3.指战争中失利的一方,从被围困的城中或阵地突围出走。 4.指出去的道路。 5.旧指妓女脱籍从良。 -
击水
jī shuǐ
①拍打水面:举翼~。②指游泳。 -
分水
fēn/fèn shuǐ
以江河作为地区的分界。 -
刮水
guā shuǐ
1.指风吹动水面。 2.戽水。指用戽水机以提斗汲水。 -
勺水
sháo shuǐ
一勺水。指少量的水。语本《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
匜水
yí shuǐ
以匜盛水。亦指匜中的水。 -
升水
shēng shuǐ
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的差额。远期外汇的一种标价方式。采用直接标价的外汇市场,即期汇率的数字加上升水数字,即得远期汇率的实际价格;采用间接标价的外汇市场,从即期汇率的数字减去升水数字,即得远期汇率的实际价格。商品交易中现货与期货之间的价格差额,也称“升水”。 -
卤水
lǔ shuǐ
1.含盐量大的海水。 2.制盐沥下的苦水。 -
卫水
wèi shuǐ
古水名。源出河北灵寿县(今正定县)东北。 -
县水
xiàn/xuán shuǐ
瀑布;悬泉。 -
去水
qù shuǐ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毛水"。 -
反水
fǎn shuǐ
〈方〉①叛变。②反悔;变卦。 -
发水
fā/fà shuǐ
闹水灾。 -
取水
qǔ shuǐ
1.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2.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口水
kǒu shuǐ
唾液的通称:流~。 -
吃水
chī shuǐ
指船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在船舶的首垂线、尾垂线处的吃水分别称首吃水、尾吃水,一般尾吃水大于首吃水。首、尾吃水的平均值称平均吃水。 -
吊水
diào shuǐ
1.慰问水灾的受害者。 2.用水桶打水。 -
名水
míng shuǐ
犹名川。指大的江河。 -
含水
hán shuǐ
产生或保持水;充满、渗透水;水可以渗透。如:含水层。如:含水量。 -
呪水
zhòu shuǐ
古代筮术之一。对水行咒作法,据说饮之能治病祛邪。 -
堤水
dī shuǐ
古代传说中的水名。 -
咸水
xián shuǐ
含盐分的水。 -
喝水
hē/hè/yè shuǐ
呵令流水。形容勇猛。 -
喷水
pēn shuǐ
1.用细蒙蒙的水雾喷(如温室),往往从置于头顶上的喷雾系统向下喷,主要为了有助于保持湿度。 2.围堰或堤防的故障,因而导致水通过该结构或在其下面突然涌入。 -
回水
huí shuǐ
1.水受到障碍物、反向流或潮流的影响而上溯或倒流。如:淹回水而凝滞。——《楚词·屈原·涉江》。2.(例如在下水道或河漕中)纸机网部排出的废水,其中含有细小纤维及其他化产药品。 -
圣水
shèng shuǐ
宗教信徒及民间迷信用以降福﹑驱邪﹑治病的水。 -
坏水
huài/pēi/pī/péi shuǐ
〈方〉(~儿)比喻狡诈的心计;坏主意:一肚子~。 -
垂水
chuí shuǐ
1.瀑布。 2.薇的别名。 -
墨水
mò shuǐ
1.墨汁。 2.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水。 3.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
壅水
yōng shuǐ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
备水
bèi shuǐ
防备水患。 -
外水
wài shuǐ
1.水名。指长江流经四川旧彭山县的一段。 2.水名。旧彭山县,汉称武阳。彭亡聚亦称彭亡。 3.水名。四川以涪江为内水,岷江为外水。 4.犹外乡。 5.犹外快。 -
大水
dà shuǐ
1.洪水;水灾。 2.指大海或大河。 -
失水
shī shuǐ
1.谓鱼﹑龙等离开河海﹐失所凭依。 2.医学上谓因呕吐﹑腹泻等使人体失去大量水分的现象。 -
头水
tóu/tou shuǐ
1.谓质量最好的。 2.谓次序在第一的。 3.指最先的好处。 4.指新器物首次使用。 5.第一次下水洗的。 6.指头遍浇地的水。 -
奇水
qí/jī shuǐ
谓无云而降之雨。 -
奔水
bēn shuǐ
复姓。相传神农娶奔水氏女为妃。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七。 -
奥水
ào shuǐ
古水名。在今河南省泌阳﹑遂平县境。 -
奶水
nǎi shuǐ
乳汁。 -
嫩水
nèn shuǐ
指春水。 -
定水
dìng shuǐ
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 -
客水
kè shuǐ
不按汛期暴涨的河水。 -
富水
fù shuǐ
唐代酒名。 -
寒水
hán shuǐ
1.凉水。 2.常指清冷的河水。 -
寿水
shòu shuǐ
指寿酒。 -
小水
xiǎo shuǐ
1.小水流。 2.小水灾。 3.指较大的内陆湖。因小于大海﹐故称。 4.指小水池。 5.平时每日一次的潮汛。 6.中医学用以称小便。 -
尺水
chǐ shuǐ
小股水流;浅水。 -
尾水
wěi/yǐ shuǐ
1.在尾水渠道中的水。2.在水坝或水力开发厂的出水。 -
山水
shān shuǐ
1.山与水。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3.山水画的简称。 4.山中之水。 5.犹山野。 -
川水
chuān shuǐ
江河之水。 -
布水
bù shuǐ
瀑布。 -
希水
xī shuǐ
古水名。在今湖北武汉市以东。 -
平水
píng shuǐ
1.平治水利。 2.指银子的标准成色。 3.集市名。在浙江绍兴东南,傍平水溪。唐时已成市,见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附近盛产茶,名为"平水茶"。 4.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的别称,以城西南有平水支流得名。金元时称平阳所刻书籍为"平水板"。 -
废水
fèi shuǐ
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液体。也叫废液。参看〖三废 〗。 -
开水
kāi shuǐ
煮沸的水。 -
异水
yì shuǐ
1.奇特的水流。指风景独特。 2.指大海。 -
弄水
nòng/lòng shuǐ
1.在水上作竞技表演。 2.游泳。 -
引水
yǐn shuǐ
1.引导水流。 2.引导船舶进出港口或在内海﹑江河一定区域内航行的专职人员。 -
强水
qiáng/qiǎng/jiàng shuǐ
即镪水。强酸的俗称。 -
徒水
tú shuǐ
白水,洁净的水。 -
御水
yù shuǐ
宫禁中的河水。 -
德水
dé shuǐ
1.黄河的别名。 2.佛教语。谓功德水。 -
心水
xīn shuǐ
1.佛教语。谓能如实反映事物之心。 2.中医名词。指一种水肿病。 -
怕水
pà shuǐ
因见水而惧怕,尤指怕落入水中。 -
怒水
nù shuǐ
湍急的水流。 -
急水
jí shuǐ
指常水或酸性水。 -
恶水
è/wù/ě/wū shuǐ
污水,脏水。 -
悬水
xuán shuǐ
1.瀑布。 2.浮水。 -
慢水
màn shuǐ
指碱性水或含有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水。参见"急水"。 -
意水
yì shuǐ
佛教语。谓禅定时心意寂静,湛然如水。 -
慧水
huì shuǐ
佛教语。谓智慧如水,能洗涤一切烦恼污垢。 -
戏水
xì/hū shuǐ
在水上嬉戏。 -
戗水
qiāng/qiàng shuǐ
逆水。逆着水流的方向。 -
戽水
hù shuǐ
汲水灌田。 -
打水
dǎ shuǐ
1.汲水或取水。 2.用手或脚轻轻溅水、玩水。 -
扬水
yáng shuǐ
用泵抽水。如:扬水站。 -
折水
zhē/zhé/shé shuǐ
回旋的流水。借指产珠玉之处。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水员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
抗水
kàng shuǐ
防止水的作用和水的进入。 -
抢水
qiǎng/qiāng/chēng shuǐ
竞渡。 -
押水
yā shuǐ
水路运输的押运人。 -
抽水
chōu shuǐ
通过水泵将水从低处吸到高处。 -
拟水
nǐ shuǐ
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 -
排水
pái shuǐ
1.排除地 [表]面过剩的水到指定的方向或小河或到一个出口。 2.由积水的汽缸、空气罐或漏水的浮体排空积水。 -
探水
tàn shuǐ
探测水的深浅。 -
摄水
shè/niè shuǐ
引水。 -
摇水
yáo shuǐ
瑶浆。 -
撩水
liāo/liáo shuǐ
谓家禽交配。 -
放水
fàng shuǐ
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 -
救水
jiù shuǐ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 -
散水
sàn/sǎn shuǐ
1.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2.书法术语。谓"氵"。 -
敦水
dūn/duì shuǐ
水名。 -
春水
chūn shuǐ
诗集。冰心作。1930年出版。收小诗一百八十二首,以及《迎神曲》等抒情诗三十六首。诗作表现诗人对人生的探索,对友谊、爱情的遐想,对光明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语言典雅,风格柔美,富有哲理意味。 -
斗水
dǒu/dòu shuǐ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鲋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断水
duàn shuǐ
1.切水。 2.断绝水源。 3.谓水源断绝。常指自来水供应不上。 4.古宝剑名。 -
新水
xīn shuǐ
1.新汲之水。 2.春水。 -
方水
fāng shuǐ
方折的水流。传说方折之水其下有玉。 -
早水
zǎo shuǐ
头水。指事物最早出现者。 -
时水
shí shuǐ
应时的雨水。 -
明水
míng shuǐ
古代祭祀所用的净水。 -
易水
yì shuǐ
1.水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 2.以指代荆轲。 3.指《易水歌》。 -
柴水
chái shuǐ
打柴汲水。 -
智水
zhì shuǐ
1.《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 2.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
暗水
àn shuǐ
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
暴水
bào shuǐ
1.洪水。 2.暴发洪水。 -
曲水
qū/qǔ shuǐ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
月水
yuè shuǐ
即月经。 -
杅水
yú/wū shuǐ
犹杯水。 -
束水
shù shuǐ
1.带状的水流。 2.控制水势;约束水势。 -
杯水
bēi shuǐ
1.一杯水。 2.比喻微薄。参见"杯水之谢"。 -
枕水
zhěn shuǐ
靠近水边;偃伏水上。 -
枝水
zhī/qí shuǐ
犹支流。 -
枧水
jiǎn shuǐ
用竹枧通水。 -
枯水
kū shuǐ
指长期无雨,造成江湖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的现象。此时,江湖水源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径流往往很小,如久旱无雨,会出现干涸现象。 -
根水
gēn shuǐ
复姓。 -
桃水
táo shuǐ
1.指春水。 2.水名。 -
楚水
chǔ shuǐ
1.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2.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
止水
zhǐ shuǐ
静止的水。 -
水脚
shuǐ jiǎo/jué
1.水路运输费用。 2.水底。 3.水痕。 -
水纹
shuǐ wén/wèn
1.水的波纹。 2.指水波状的花纹。 -
水菽
shuǐ shū
《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菽,泛指豆类。后以"水菽"借指粗淡的饮食,常用作孝养父母之典。 -
水落
shuǐ luò/là
1.水位下降。 2.方言。檐沟。 -
水肺
shuǐ fèi
1.海参的呼吸树。2.一种水中呼吸器,由一个或几个压缩空气瓶和一个水密面罩组成。 -
水精
shuǐ jīng
1.水的精气。 2.指辰星。 3.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 4.水中精怪。 -
水能
shuǐ néng/nài
蕴藏在自然界水体中的位能、压能或动能。是再生性能源,随着水文循环周而复始,重复再生。水力发电利用的主要是其中的位能,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 -
水臌
shuǐ gǔ
病名。中医谓腹水。症状为腹胀大,皮薄而紧,色苍,小便难,两胁痛。 -
水芝
shuǐ zhī
1.荷花的别名。 2.莲子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莲实》。 3.黄精草的别名。 4.冬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
水红
shuǐ hóng/gōng
1.比粉红略深而较鲜艳的颜色。 2.即水葓。 -
水脉
shuǐ mài/mò
亦作“水脈”。1.水流。因形如人体脉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称泉脉。2.水流。指江流、河流等。3.指水流的速度。水流常有涨、落、快、慢之变,如人的脉象,故称。4.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现象。5.犹水痕。 -
水苏
shuǐ sū/sù
草名。 -
水荭
shuǐ hóng
见"水葓"。 -
水芸
shuǐ yún
荷花的别名。 -
水荒
shuǐ huāng
1.因水灾而造成荒歉。 2.谓严重缺水。 -
水芹
shuǐ qín
伞形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木。有匍匐茎,茎节易生根。二回羽状复叶,最终裂片卵形至菱状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齿或圆锯齿。夏季开白花,复伞形花序。不结种子或种子空瘪,以母茎各节上腋芽进行无性繁殖。性喜温暖湿润,适于泥层深厚的水田栽培。一般春季培育母株,秋季栽植,冬季或早春采收。原产亚洲。茎叶可作蔬菜。 -
水职
shuǐ zhí
水官的职守。 -
水粪
shuǐ fèn
人粪等腐熟后加水而成的肥料。 -
水菜
shuǐ cài
1.泛指水中生长的菜蔬。 2.指新鲜蔬菜。 -
水绿
shuǐ lǜ
很浅的绿色。 -
水苹
shuǐ píng/pēng
即苹。 -
水缸
shuǐ gāng
1.贮水的缸。 2.指汽缸。清末把锅炉﹑蒸汽机都叫做水缸。 -
水紧
shuǐ jǐn
1.谓水势急。 2.水源紧张,水少。 3.方言。喻情况紧急。 -
水耨
shuǐ nòu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 -
水舀
shuǐ yǎo
取水的勺子。 -
水网
shuǐ wǎng
1.指河湖港汊或沟渠纵横交错如网。 2.倒枝藻的别名。 -
水色
shuǐ sè/shǎi
1.水面呈现的色泽。 2.淡青色,接近白色。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 4.指有水色。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 -
水系
shuǐ xì/jì
又称“河系”或“河网”。流域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组成水系的水体有河流、湖泊、沼泽、水库等。由干流及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是水系的主体。常见的水系形状有:树枝状、辐射状、平行状、格子状和网状等。 -
水粒
shuǐ lì
小水珠,水点。 -
水肿
shuǐ zhǒng
又称“浮肿”。因细胞间或浆膜腔中液体积聚而表现为皮肤按之下陷的一种症状。常见的有心原性水肿、肾性水肿、肝原性水肿、营养性水肿。 -
河水
hé shuǐ
1.指黄河之水。 2.专指黄河。 3.指河神。 -
水緑
shuǐ lǜ/lù
浅绿色。 -
水荇
shuǐ xìng
荇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嫩时可食。 -
水羞
shuǐ xiū
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 -
水臬
shuǐ niè
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
水粉
shuǐ fěn
1.指粉丝或粉条。食用前常浸水中,故称。 2.中药粉锡的别名。 3.一种化妆用品。 -
水腹
shuǐ fù
人体肚脐以下的部位。也称少腹。 -
水莲
shuǐ lián
一种形状似莲的水草。 -
水芳
shuǐ fāng
指水中香草。 -
水苔
shuǐ tái
苔藻类植物。也叫石发﹑石衣﹑水衣﹑水绵﹑藫。可吃。 -
水胀
shuǐ zhàng
水肿。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疾患。《灵枢经.五癃津液别》:"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一说﹐"水胀"为胀病之一﹐有别于水肿。见清汪必昌《医阶辩证》。 -
水舂
shuǐ chōng
1.水碓。 2.水流冲击。 -
水舵
shuǐ duò
在机身或水上飞机船身上的一种可调节的滑水面,用以提供俯仰力矩来抵销当飞机初接触水面时的俯冲倾向。 -
水草
shuǐ cǎo
1.亦作"水屮"。 2.水和草。 3.指有水源和草的地方。 4.某些水生植物的通称。 -
水花
shuǐ huā
1.亦作"水华"。荷花的别名。 2.萍的别名。 3.泛指水中之花。 4.指水上冰花。 5.浪花;受激而四溅的水。 6.指水里冒出来的泡沫。 7.浮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浮石》。 8.即水痘。参见"水痘"。 -
水芽
shuǐ yá
茶叶名。 -
水若
shuǐ ruò
传说中的水神名。 -
水线
shuǐ xiàn
船体外形表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
水荡
shuǐ dàng
1.浅水湖。 2.低洼积水处。 -
水菑
shuǐ zī/zì/zāi
见"水灾"。 -
水苍
shuǐ cāng
见"水苍玉"。 -
水肥
shuǐ féi
粪便等有机物腐熟后加水所成的肥料。 -
流水
liú shuǐ
①流动的水,比喻接连不断:~作业。②指商店的销货额:本月做了十五万元的~。 -
死水
sǐ shuǐ
滞积而不流动的水。 -
毛水
máo shuǐ
1.谓皮毛表面。 2.妓院仆役。 3.旧时兑换金银﹐因含有杂质而按比率予以扣除的部分。 -
水压
shuǐ yā/yà
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水的压力。 -
水兵
shuǐ bīng
旧指水军士兵。现为海军舰艇上士兵的统称。 -
水位
shuǐ wèi
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的自由水面以及地下水表面,在某地某时刻高出基准面以上的高程。观测水位常用水尺和水位计。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水量变化或风浪、潮汐等的影响。 -
水事
shuǐ shì
1.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 2.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
水华
shuǐ huá
1.淡水水域中一些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过度密集而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会造成水质恶化,鱼类死亡。也叫藻花。 2.电影导演、编剧(1916- )。原名张毓番,湖北钟祥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1940年去延安,任鲁艺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白毛女》、《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伤逝》等影片,曾在国内外获奖。 -
水会
shuǐ huì/kuài
1.河流会合处。 2.旧时民间救火的团体或组织。 -
水上
shuǐ shàng/shǎng
1.水面上。 2.犹水边。 3.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 -
水味
shuǐ wèi
指食用的水产。 -
水准
shuǐ zhǔn
①地球各部分的水平面:水准线。②犹“水平”。业务、生产、生活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写作水准|业务水准|提高生活水准。 -
水喉
shuǐ hóu
1.水龙的喷水口。 2.指水龙头。 -
水光
shuǐ guāng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
水啮
shuǐ niè
谓水侵蚀。 -
水僊
shuǐ xiān
见"水仙"。 -
水乡
shuǐ xiāng
河流﹑湖泊多的地区。 -
水团
shuǐ tuán
以粘高粱粉或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 -
水产
shuǐ chǎn
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 -
水发
shuǐ fā/fà
指水苔。 -
水圆
shuǐ yuán
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
水丝
shuǐ sī
旧时指成色低的银子。 -
水君
shuǐ jūn
即鱼伯。河神名。 -
水分
shuǐ fēn/fèn
1.亦作"水份"。 2.物体所含的水。 3.引申指事物的多馀或不实在的部分。 -
水囊
shuǐ náng/nāng
古代军事上用以灭火的水袋。 -
水儡
shuǐ lěi
水上傀儡戏。制傀儡立板上,托浮水面,游移转动。 -
水垢
shuǐ gòu
俗称“水锈”。固结于锅炉等热交换设备中与水或蒸汽接触的金属表面上的沉淀物。多呈白色,因水中部分盐类受热析出所致。结于受热面上的水垢,会恶化传热效率,使金属材料因局部过热而烧坏。 -
水国
shuǐ guó
犹水乡。 -
水印
shuǐ yìn
纸张在烘干前,经造纸机压榨辊或带特制凹凸花纹的修饰滚筒等压印,干燥后经光透射显现的图文。用于需防伪的证券、纸币、护照等的标记。 -
水功
shuǐ gōng
水利之事。 -
水冲
shuǐ chōng/chòng
水流冲向之处。指水流的正面。 -
水势
shuǐ shì
1.亦作"水埶"。 2.水流的趋势。 3.指水位或水的流量与冲力。 4.指游水的技能。 -
水信
shuǐ xìn/shēn
汛情的信息。 -
水乳
shuǐ rǔ
水和乳极易融合,比喻情意融洽无间。 -
水偃
shuǐ yǎn
捕鱼的一种设施。也叫做梁。筑堰截水,其间留有关孔,置笱(鱼笼子)于孔间以捕鱼。 -
水军
shuǐ jūn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 -
水区
shuǐ qū/ōu
1.指河川。 2.指积水之地。 -
水份
shuǐ fèn/bīn
见"水分"。 -
水剑
shuǐ jiàn
1.亦作"水劔"。 2.谓从水路讨伐。 3.水心剑的简称。 4.古代方士对菖蒲的隐称。 -
水仓
shuǐ cāng
1.谓船底最低的衬板。 2.防火的储水仓库。 -
氨水
ān shuǐ
氨气的水溶液。无色,有氨的强烈刺激臭味。呈弱碱性。将氨通入水中制得。重要的化学试剂;20%的稀氨水农业上用作速效肥料。低浓度氨水可用于治疗昏厥和作外用消毒药等。 -
水丞
shuǐ chéng
1.见"水中丞"。 2.汉代郡县属官名。 -
水仙
shuǐ xiān
1.亦作"水僊"。 2.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3.谓水葬者。 4.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5.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6.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
水云
shuǐ yún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2.水上方的云。 3.指将要下雨的云。 -
水令
shuǐ líng/lǐng/lìng
用水方面的法令法规。 -
水力
shuǐ lì
1.水流的冲击力。 2.指水路的运输费。 -
水兕
shuǐ sì
一种形状像牛的水兽。 -
水匪
shuǐ fěi
水盗。 -
水坑
shuǐ kēng
积水的洼地。 -
水品
shuǐ pǐn
水的品级。唐陆羽为品评沏茶的水质﹐别天下水味为二十个等级。 -
水乐
shuǐ lè/yuè
指流泉所发出的悦耳声响。 -
水埠
shuǐ bù
江河﹑池溏边用石块等砌成供人洗涤或泊船的埠头。 -
水下
shuǐ xià
水面以下。如:对这个海湾水下情况了如指掌。 -
水俭
shuǐ jiǎn
谓因水涝成灾而谷物歉收。 -
水亭
shuǐ tíng
临水的亭子。 -
水体
shuǐ tǐ
水的集合体。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
水作
shuǐ zuò
瓦工,泥水匠。 -
水域
shuǐ yù
1.指江﹑河﹑湖﹑海从水面到水底的一定范围。 2.港湾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业的水面。 -
水历
shuǐ lì
古指水德王朝的历数。 -
水圈
shuǐ quān/juàn/juān
地球外部圈层之一。由以液态或固态形式存在的各种地球表层水体组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分。以地面水为主,主要指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全球水的总储量中,淡水仅占2.53%,其余均为咸水。水圈处于连续的运动状态,通过水文循环,各种水体的水互相交换,不断更新。 -
水几
shuǐ jī/jǐ
用以盛水的文具。 -
水合
shuǐ hé
使某物吸收水,与水结合或者与氢及氢氧根按二者生成水的比例结合(如借化学反应或吸附):使…水合。 -
水埒
shuǐ liè
田埂。 -
水丘
shuǐ qiū
复姓。汉有水丘岑。见《后汉书.酷吏传》。 -
水器
shuǐ qì
泛指贮水器具。 -
水伯
shuǐ bó/bǎi/bà
水神。 -
水口
shuǐ kǒu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 2.水上的关口要寨。 3.衣袖。 -
水嘴
shuǐ zuǐ
方言。指好闲扯且无节制的人。 -
水劔
shuǐ jiàn
见"水剑"。 -
水利
shuǐ lì
1.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害。 2.指兴修水利带来的利益。 3.水利工程的简称。 4.水路之便。 -
水坝
shuǐ bà
土石或混凝土筑成的拦水建筑物。 -
水卒
shuǐ zú/cù
神话传说中的水中兵卒。 -
水击
shuǐ jī
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指鹏飞将起,以翼击水。后以喻远大前程。 -
水土
shuǐ tǔ
地表面的水和土:水土流失。引申指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不服|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水城
shuǐ chéng
1.古代水师以船筏作成的防线。 2.滨水的城邑。 3.堪舆,风水。 4.城名。一名备倭城。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负山控水,形势险要,明清时为海防要塞。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登州府》。 -
水井
shuǐ jǐng
由地面向地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
水厄
shuǐ è
1.溺死之灾。 2.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
水关
shuǐ guān
1.水上关口。 2.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 -
水冶
shuǐ yě
指利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 -
水地
shuǐ dì/de
1.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 2.泛指地理形势。 3.特指水域。 4.犹水田。 -
水丹
shuǐ dān
1.方士所炼的一种丹药。 2.桐油和石灰的混合物,用来填充器物上的缝隙,有防水作用。俗称油灰。 -
水匮
shuǐ kuì/guì
见"水柜"。 -
水人
shuǐ rén
1.水乡之民;习水之人。 2.指古代交州少数民族俚人。 -
水南
shuǐ nán/nā
见"水南山人"。 -
水勇
shuǐ yǒng
清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 -
水帝
shuǐ dì
指颛顼。我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以水德王﹐死后祀为北方水德之帝﹐故称。 -
水排
shuǐ pái/pǎi
古代一种利用水力推动革囊鼓风的冶铁装置。 -
水战
shuǐ zhàn
水上作战。 -
水则
shuǐ zé
立于水中测量水位高低的标尺。 -
水戏
shuǐ xì/hū
即水嬉。 -
水处
shuǐ chǔ/chù
居住在水边或水中。 -
水庙
shuǐ miào
1.即龙王庙。 2.指临水的庙宇。 -
水斗
shuǐ dǒu/dòu
1.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2.安置在厨房等场所的有出水管的水盆。 3.雨水管上部的漏斗形配件。用以汇集和调节自檐沟流下的雨水。 -
水尾
shuǐ wěi/yǐ
江河的末端。 -
水堂
shuǐ táng
临水的厅堂。 -
水崖
shuǐ yá
水边。 -
水尺
shuǐ chǐ/chě
1.律尺名。调校五音律吕的仪器。 2.设在一定处所并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
水恶
shuǐ è/wù/ě/wū
水鸟名。 -
水斋
shuǐ zhāi
1.筑于船上的小舍。 2.临水的房舍。 -
水态
shuǐ tài
犹言水上景色。 -
水备
shuǐ bèi
防止水患的设施。 -
水婔
shuǐ fēi
见"水妃"。 -
水操
shuǐ cāo
旧指在水上进行的军事操练。 -
水居
shuǐ jú
1.居住于水乡。 2.指水上住户。 3.谓居于水中。 4.生活于水中。指鳞介类。 -
水怪
shuǐ guài
1.亦作"水恠"。 2.水中的怪物。 -
水德
shuǐ dé
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 -
水弩
shuǐ nǔ
蜮的俗称。传说中的一种水中毒虫。以其在水中含沙射人,故名。 -
水庸
shuǐ yōng
水沟。 -
水族
shuǐ zú
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约34.7万人(1990年)。用水语。曾有古老文字“水书”,通用汉文。信奉万物有灵。喜跳铜鼓舞、芦笙舞。传统节日有端节等。主要从事农业。 -
水寺
shuǐ sì
临水寺庙。 -
水性
shuǐ xìng
1.水的性能﹑特点。 2.指水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 3.泅水的技能。 4.水有随势而流的特性,因以喻用情不专一。 5.比喻性情柔弱,无主见。 6.指江河湖海在深浅﹑流速等方面的特点。 -
水旱
shuǐ hàn
水涝与干旱。 -
水旦
shuǐ dàn
荷花的别名。 -
水室
shuǐ shì
在管水母目(Siphonophora)腔肠动物上端的关闭的漏斗形管。 -
水屮
shuǐ chè/cǎo
见"水草"。 -
水忏
shuǐ chàn
佛教经文之一。又叫慈悲水忏。据说是唐代悟达禅师遇异僧用水替他洗好面疮后,为报恩而作。 -
水壶
shuǐ hú
1.烧水用的一种金属(器具)。2.典型地包着布套的、用作盛饮用水的小容器,常为士兵的个人用品。 -
水塘
shuǐ táng
池塘。 -
水府
shuǐ fǔ
1.神话传说中水神或龙王所住的地方。 2.用为水神的称号。 3.指水的深处。 4.星官名。 5.膀胱的别名。俗称尿脬。 -
水怒
shuǐ nù
谓水势猛烈。 -
水局
shuǐ jú
旧指妓院娼家。 -
水悍
shuǐ hàn
谓湍急的水势。 -
水情
shuǐ qíng
水位﹑流量等水文方面的情况。 -
水患
shuǐ huàn
水灾。 -
水戽
shuǐ hù
一种汲水的农具。 -
水心
shuǐ xīn
1.水中央。 2.见"水心剑"。 3.宋叶适的别号。适晩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人称水心先生。 -
水岸
shuǐ àn
水边陆地。 -
水曲
shuǐ qū/qǔ
水流曲折处;曲折的水滨。 -
水恠
shuǐ guài
见"水怪"。 -
水户
shuǐ hù
1.临水门户。 2.开设妓院之男子。 -
水星
shuǐ xīng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5791万千米。直径4877千米,平均密度5.4克/立方厘米,质量3.289×10^26克。公转周期88天,自转周期59天。表面大气稀薄,因而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差很大:向阳面约400°c,背阳面-160°c以下。未发现有卫星。 -
水妃
shuǐ fēi/pèi
1.亦作"水婔"。 2.水之匹配。指火。 3.水中神女。 -
水手
shuǐ shǒu
1.船工,驾船的人。 2.指船员。 3.水兵。 4.船员职称之一。船舶舱面工人。担任操舵﹑带缆﹑保养船体﹐以及消防﹑堵漏﹑维修装卸用具等工作。 -
水堨
shuǐ è/ài/yè
即水堰。 -
水孔
shuǐ kǒng
1.有水的洞。 2.植物的叶尖或叶缘的排水孔。 -
水宋
shuǐ sòng
指南朝刘宋。刘裕取得帝位后,自称以水德王。故旧史或称为"水宋"。《南齐书.高帝纪上》:"昔金德既沦﹐而传祚于我有宋﹐历数告终﹐實在兹日﹐亦以水德而传于齐。" -
水文
shuǐ wén
1.水的波纹。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
水塔
shuǐ tǎ
给水工程中调节水量的构筑物。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砖石、钢材等建造。由水柜(或水箱)、塔架、基础和管道构成。外形像塔,故名。管道连接水柜与给水管网或用户水管。在水压作用下,用水量小于供水量时,超量水自动进入水柜储存;用水量大于供水量时,水柜内储水自动流出供应用户。 -
水官
shuǐ guān
1.即水正。传说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 2.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 -
水晶
shuǐ jīng
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产量较少,是贵重的矿石。可用作工艺品、压电材料、光学材料和石英钟表的元件,也曾用于磨制眼镜片。 -
水夫
shuǐ fū/fú
1.纤夫,船工。 2.挑水工人。 -
水封
shuǐ fēng
1.水葬。 2.内贮水以隔绝气体的装置。卫生用具上的存水弯是最常见的水封。 -
水影
shuǐ yǐng
1.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着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 2.水中倒影。 -
水曜
shuǐ yào
水星。"七曜"﹑"九曜"之一。 -
水层
shuǐ céng
自然水域的水依深度形成的层次。 -
水容
shuǐ róng
水流之态势。 -
水式
shuǐ shì
指游水的技能。 -
水晕
shuǐ yùn/yūn
1.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泽。 2.指水面上细微的圆圏形的水纹。 -
水库
shuǐ kù
为除害兴利,拦蓄一定量河川径流,并可调节流量的蓄水区域。通常指在河流上建闸或坝拦河抬水而成的人工湖。湖、泊、池、淀等有拦蓄水量作用的,有时也称“天然水库”。 -
水墉
shuǐ yōng
防洪墙。 -
水屏
shuǐ píng/bǐng
指瀑布。 -
水志
shuǐ zhì
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 -
水师
shuǐ shī
1.古代以水为名的官长。 2.周朝官名。 3.指水神。 4.水军。 5.船夫;渔夫。 -
水宿
shuǐ sù/xiǔ/xiù
1.谓栖息于水。 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 3.白菖蒲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白昌》。 -
水曹
shuǐ cáo
官名。水部的别称。 -
水景
shuǐ jǐng
水上或海上的景色。 -
水彩
shuǐ cǎi
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 -
水宫
shuǐ gōng
神话中的水中宫殿;水边殿宇。 -
水套
shuǐ tào
指低洼﹑多水地区。 -
水嬉
shuǐ xī
水上游戏。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竞渡﹑杂技等。 -
水宗
shuǐ zōng
《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后因称海为"水宗"。 -
水戾
shuǐ lì
水草名。 -
水堰
shuǐ yàn
挡水的低坝。 -
水摸
shuǐ mō
指潜水从事打捞作业的人。 -
水扭
shuǐ niǔ
水流中的旋涡或旋流。 -
水市
shuǐ shì
水边的市集。 -
水工
shuǐ gōng
1.管理治水工程的官员;治水工程人员。 2.船工;水手。 3.水利工程的简称。 -
水提
shuǐ tí/dī/dǐ
取水的器具。 -
水寨
shuǐ zhài
1.亦作"水砦"。 2.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 -
水墨
shuǐ mò
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 2.水墨画的简称。 3.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
水家
shuǐ jiā/gū/jie
即水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详"水族"。 -
水平
shuǐ píng
①平行于水面的:水平线。②业务、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水平相当|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政策水平|提高水平。 -
水攻
shuǐ gōng
放水淹没敌方。 -
水旗
shuǐ qí
传统京剧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质,方形,上绘水纹,表示水浪。京剧《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
水方
shuǐ fāng
木制的方形盛水器。 -
水帘
shuǐ lián
1.亦作"水?"。 2.谓从高处流下如垂帘的水。多指瀑布。 3.旧时茶馆的标帜。用布缀于竿头,悬在店门上,招引茶客。也称望子。 -
水害
shuǐ hài
水之祸害;水灾。 -
水天
shuǐ tiān
水与天。多指水天交接处。 -
水埶
shuǐ yì/shì
见"水势"。 -
水头
shuǐ tóu/tou
1.水源。 2.指洪峰。 3.犹水边。 4.佛教僧职,在寺庙里掌管供水的僧人。 -
水引
shuǐ yǐn
1.亦称"水引?"。亦称"水引面"。亦称"水引馎饦"。 2.面条的别名。 -
水客
shuǐ kè
1.船夫;渔夫。 2.旧指贩运货物的行商。 3.菱花的别称。 -
水嫩
shuǐ nèn
滋润而细嫩。 -
水妖
shuǐ yāo
1.据说是居住在水里,或在水里出没的鬼。2.栖于水中的妖精或水怪。 -
水幔
shuǐ màn
从高处突然降低水位而像帘子一样的水幕。 -
水床
shuǐ chuáng
蒸架,笼屉。 -
水窖
shuǐ jiào
我国黄土高原缺水﹑苦水(水质苦涩)地区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种水利设施。在田边路旁水流汇集的地方,挖掘瓶状土窖,内壁及底部均有防渗设施,除供人畜饮用外,还可浇灌农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也叫旱井。 -
水碾
shuǐ niǎn
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 -
水裩
shuǐ kūn
古代白色绸子或绢制成的裤子。因绸料易飘动,故称。 -
水观
shuǐ guān/guàn
近水的楼观。 -
水盆
shuǐ pén
1.盛水的盆。 2.特指古代贵族盥洗用的器皿。 -
水葵
shuǐ kuí
即莼菜。蔬类植物。 -
水虫
shuǐ chóng
1.水生动物的统称。 2.特指有害的水生动物。 -
水畜
shuǐ xù/chù
1.古代以五行配五种牲畜,猪为水畜。 2.指水族之属。 -
水电
shuǐ diàn
1.水和电。 2.指水力发电。 -
水瓢
shuǐ piáo
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也有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 -
水疱
shuǐ pào
因病理变化,浆液在表皮里或表皮下聚积而成的黄豆大小的隆起。 -
水祇
shuǐ zhǐ/qí
水神。 -
水杉
shuǐ shān
裸子植物门,杉科。落叶乔木。高达35米。侧枝对生。叶线形,扁平,交互对生。单性花,雌雄同株。生长快,木质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和绿化树种。为中国特有的孑遗珍贵树种。 -
水病
shuǐ bìng
即水肿病。 -
水藏
shuǐ cáng/zàng
1.古代防洪蓄水的设施。犹今之水库。 2.中医指肾脏。 -
水溲
shuǐ sōu
见"水溲饼"。 -
水砻
shuǐ lóng
利用水力转动的砻。砻,磨谷去壳的工具。 -
水波
shuǐ bō
水的波浪。亦指水。 -
水礼
shuǐ lǐ
1.谓酒食之类普通食物,相对于贵重礼物而言。 2.草花名。 -
水枕
shuǐ zhěn
谓卧于舟上。 -
水筒
shuǐ tǒng
引水的竹筒。 -
水费
shuǐ fèi
为供水而收取的钱。 -
水澨
shuǐ shì
水滨。 -
水火
shuǐ huǒ
①水和火,生活中离不开的:民非水火不能生活。②比喻灾难:救民于水火之中。③火与水不相容,比喻势不两立:两人犹如水火。④大小便的代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朱仝独自带过雷横,只做水火。 -
水站
shuǐ zhàn
专供水路途中暂驻转运之所。 -
水潭
shuǐ tán
深水池。 -
水蛭
shuǐ zhì
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
水禁
shuǐ jīn/jìn
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 -
水泽
shuǐ zé/shì
河湖沼泽。 -
水泆
shuǐ yì/dié
见"水溢"。 -
水袋
shuǐ dài
古代一种灭火器。 -
水源
shuǐ yuán
1.江河发源的地方。 2.指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
水浔
shuǐ xún
水边。 -
水葬
shuǐ zàng
把死者的尸体投入江海的葬法:依先人遗言进行水葬。 -
水硙
shuǐ wèi/ái/gài
即水磨。 -
水陌
shuǐ mò
水边小路。 -
水汪
shuǐ wāng
水洼。 -
水王
shuǐ wáng
指海。 -
水质
shuǐ zhì
指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前者包括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味道和气味;后者包括所含各种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
水蜮
shuǐ yù
即蜮。古代传说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毒虫。比喻阴险狡诈﹑惯于诬陷他人者。 -
水难
shuǐ nán/nàn/nuó
水害。 -
水狗
shuǐ gǒu
1.水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水獭》。 2.一种水鸟。即鱼狗。 -
水米
shuǐ mǐ
指茶饭。 -
水隍
shuǐ huáng
水沟。 -
水牕
shuǐ chuāng
见"水窗"。 -
水藻
shuǐ zǎo
1.水生藻类植物名。又名马藻。 2.泛指水生藻类植物。 -
水陼
shuǐ dǔ
见"水渚"。 -
水牢
shuǐ láo
有水池的牢房,犯人置于水池中。 -
水葱
shuǐ cōng
1.茖葱的一种。 2.萱草的别名。 3.水草名。又名翠菅。可制席。 -
水枪
shuǐ qiāng
1.消防用具。由铜管和活塞构成,口小,能把水喷射到高处或远处。 2.将高压水流转变为高速水射流的采掘机械,用以冲击岩石或矿体,使其破碎。 -
水谷
shuǐ gǔ/gǔ/yù
山间河沟。 -
水鸟
shuǐ niǎo/diǎo
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的鸟类的统称。 -
水涡
shuǐ wō/guō
水中漩涡。 -
水祥
shuǐ xiáng
水灾的征兆。 -
水窠
shuǐ kē
即太湖石。通体多孔而玲珑剔透,可用以装治假山,点缀庭院。 -
水浴
shuǐ yù
用水沉浸或沐浴。 -
水马
shuǐ mǎ
1.古代传说中一种生在水中的怪兽。 2.水黾的一种。身褐色,腹白色,两鬓,四足;常逆流疾步,轻快如飞。俗称水划虫。 3.海马的别名。见《本草纲目.鳞四.海马》。 4.一种轻快的船。多供竞渡用。 -
水珠
shuǐ zhū
1.圆珠状的水滴。 2.传说中可以吸引泉水的宝珠。 -
水面
shuǐ miàn
水的表面;水上。 -
水画
shuǐ huà
一种绘画的技艺。 -
水稾
shuǐ gǎo
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牲用的水和稻草。 -
水桶
shuǐ tǒng
盛水的器具。一般是长圆形,多有提梁。 -
水灾
shuǐ zāi
1.亦作"水菑"。 2.因久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 -
水獭
shuǐ tǎ
哺乳纲,鼬科。半水栖兽类。体型细长。眼小,嘴角有硬须。四肢粗短,趾间有蹼。毛棕色,短而密,有光泽。生活在水边,主要吃鱼,也食蛙、蟹和水鸟。毛皮名贵,驯养后能用来捕鱼。 -
水界
shuǐ jiè
水域。 -
水调
shuǐ tiáo/diào
曲调名。 -
水道
shuǐ dào
1.水路,航行的路线。 2.水流的通道。 3.游泳池中比赛时用绳子隔开的路线。 4.指自来水。 -
水月
shuǐ yuè
1.水和月。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
水田
shuǐ tián
1.围有田埂,用以蓄水种稻的耕地。 2."水田衣"的省称。 -
水甬
shuǐ yǒng
古代守城备用的漏水器。 -
水桩
shuǐ zhuāng
方言。虹霓。 -
水鹢
shuǐ yì
借指船。鹢善飞,古代船头多画其像。 -
水量
shuǐ liáng/liàng
在一定的时间内,江﹑河﹑湖泊﹑水库内存水的总量。 -
水石
shuǐ shí/dàn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
水蛇
shuǐ shé
生活于水中的蛇。 -
水槛
shuǐ jiàn/kǎn
临水的栏杆。 -
水汊
shuǐ chà
流入江河湖泊的短小水流。 -
水骨
shuǐ gǔ/gū
汉崔寔《四民月令.附农谚》:"犂星没,水生骨。"后因以"水骨"指冰。 -
水柜
shuǐ guì/jǔ
1.亦作"水匮"。 2.犹今之水库。 3.军事上的一种防御设施。 4.商店的柜台。 -
水祅
shuǐ yāo
水中妖怪。祅,通"妖"。 -
水碓
shuǐ duì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
水鱼
shuǐ yú
传说中的天神名。 -
水泥
shuǐ ní/nì
一种粉末状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混和后,能在空气或水中逐渐硬化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砂、石等散粒状材料胶结成整体。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性水泥三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等工程。 -
水程
shuǐ chéng
1.水路。 2.水路的里程。 -
水镜
shuǐ jìng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 2.喻指明鉴之人。 3.谓明鉴,明察。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
水鸡
shuǐ jī
1.水鸟名。 2.即青蛙。 -
水蓼
shuǐ liǎo/lù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全草入药,味辛辣。也称辣蓼。 -
水饼
shuǐ bǐng
即水引饼。 -
水殿
shuǐ diàn
1.临水的殿堂。 2.帝王所乘的豪华游船。 -
水次
shuǐ cì
1.水边。 2.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 -
水磨
shuǐ mó/mò
利用水力带动的磨。多用以磨面粉。 -
水盖
shuǐ gài/gě/hé
指荷叶。 -
水渠
shuǐ qú/jǔ
水沟。多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
水炮
shuǐ páo/bāo/pào
装在卡车上以高压喷水的大喷管。 -
水瓶
shuǐ píng
一种盛水的容器。一般口较小,颈细肚大。 -
水皮
shuǐ pí
水的表面。 -
水物
shuǐ wù
水中生物;水产。 -
水栗
shuǐ lì
菱角。 -
水讼
shuǐ sòng
指争水灌田所引起的诉讼。 -
水饺
shuǐ jiǎo
用水煮的饺子。 -
水虎
shuǐ hǔ
传说中的水兽。 -
水涯
shuǐ yá
水边。 -
水洼
shuǐ wā
低凹积水处。 -
水里
shuǐ lǐ
在水面下。 -
水涝
shuǐ lào
谓雨水过多而淹没庄稼。 -
水畔
shuǐ pàn
水边。 -
水砦
shuǐ zhài
见"水寨"。 -
水沈
shuǐ shěn/chén
见"水沉"。 -
水漏
shuǐ lòu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盛水于铜壶,壶内置一刻有度数之箭,壶底有小孔,水下漏,视度数变化以计时。 -
水警
shuǐ jǐng
水上警察。 -
水淫
shuǐ yín
指有洁癖而过分喜好洗涤的人。 -
水防
shuǐ fáng
犹水堤。防水的设施。 -
水贩
shuǐ fàn
水路贩运。亦指水上商贩。 -
水楗
shuǐ jiàn
填塞堤坝决口的柱桩。以竹﹑柳和土石等为之。 -
水钵
shuǐ bō
陶制盛水器具。 -
水村
shuǐ cūn
水边的村落。 -
水碱
shuǐ jiǎn
又叫水锈。硬水煮沸后,所含矿物质附着在容器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状的东西。日常用以烧水的壶的底部和壁上,经常积有水碱。 -
水窗
shuǐ chuāng
1.亦作"水牕"。 2.临水的窗户。 3.涵洞。堤防出水的孔。 -
水雾
shuǐ wù
1.水上的雾气。 2.像雾一样的小水点。 -
水淀
shuǐ diàn
浅水湖。 -
水饰
shuǐ shì
1.游船上用水力机械操纵的各色木偶。 2.指装有这类游戏器具的彩船。 -
水败
shuǐ bài
犹水害。 -
水浒
shuǐ hǔ/xǔ
水边。 -
水解
shuǐ jiě/jiè/xiè
1.道教语。"尸解"方式之一。谓托寄于水而蜕形仙去。 2.化合物和水作用而分解。例如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
水香
shuǐ xiāng
1.谓水的气味香。 2.泽兰的别名。 -
水西
shuǐ xī
1.泛指水的西边。 2.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 3.花名。 -
水浆
shuǐ jiāng/jiàng
1.指饮料或流质食物。 2.泛指液体﹑汁液。 -
水辗
shuǐ zhǎn/niǎn
见"水碾"。 -
水游
shuǐ yóu
1.谓乘船游于水上。 2.谓游戏于水中。 3.在水中游动。 -
水雷
shuǐ léi
布设在水中,用于毁伤舰船或阻碍其行动的水中武器。有触发水雷和非触发水雷,前者指舰船碰撞时才能引爆的水雷;后者指利用舰船的物理场引爆的水雷。有隐蔽性好,威力大,威胁时间长等特点。 -
水裙
shuǐ qún
戏曲服装。白色短裙,系于腰间。系水裙的脚色,大多为渔夫﹑樵夫﹑店小二等。 -
水盂
shuǐ yú
盛水以供磨墨用的器皿。 -
水狱
shuǐ yù
古时酷刑之一种。 -
水龙
shuǐ lóng
1.古指战船。 2.救火用的引水工具。也称救火机。 3.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长椭圆形,有叶柄,花黄色。生在沼泽等浅水之中。 -
水牛
shuǐ niú
牛的一种。我国南方耕种水田的主要力畜。角粗扁向后弯,作新月形,毛灰黑而稀疏,汗腺不发达,常喜浸水中。 -
水螅
shuǐ xī
腔肠动物,水螅虫纲。螅体圆筒形,营淡水生活。上端有口,周围所生细长中空的触手,布满刺细胞,用以捕食。下端为基盘,能分泌黏液,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有的又能形成气囊,使之浮上水面。能进行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
水神
shuǐ shén
1.谓水。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的成分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并为万物之准,故称。 2.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
水沤
shuǐ òu/ōu
水面浮泡。 -
水流
shuǐ liú
1.流动的水,流水。 2.江河的统称。 -
水表
shuǐ biǎo
1.测定自来水用水量的仪表。 2.汽锅上测验水平面的仪表。 -
水递
shuǐ dì
1.递运饮泉水的驿站。 2.见"水递铺"。 -
水虞
shuǐ yú
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 -
水牯
shuǐ gǔ
公水牛。 -
水泡
shuǐ pào/pāo
1.水面上的球状或半球状气泡。 2.用以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3.即水疱。 -
水蛆
shuǐ qū
1.水虫的一种。 2.指孑孓。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蛣蟩》。 -
水醮
shuǐ jiào
超度水上亡魂的法会。 -
水渚
shuǐ zhǔ
1.亦作"水陼"。水中小块陆地。 2.水边。 -
水痕
shuǐ hén
水浸的痕迹。 -
水碧
shuǐ bì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 -
水牌
shuǐ pái
供临时记事的牌板,可随时用水擦抹重写,因称:水牌上账目写得清清楚楚。 -
水运
shuǐ yùn
用船﹑筏在江河湖海上运输。 -
水灵
shuǐ líng
①形容果物汁多味美:水灵的水蜜桃。②形容形象美丽而机灵:小姑娘有双水灵的大眼睛。 -
水馆
shuǐ guǎn
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
水箱
shuǐ xiāng
盛水用的装置。 -
水笔
shuǐ bǐ
1.一种书画兼用的毛笔。笔头一般用两种毛做成:里面是羊毛或兔毛,以便保存水分;外面裹以狼毛,使笔锋劲挺。 2.自来水笔。 -
水澒
shuǐ hòng/gǒng
汞,水银。 -
水鉴
shuǐ jiàn
亦作“水鑑”。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2.明鉴。3.比喻清明无私。 -
水楼
shuǐ lóu
水边或水上的楼台。 -
水际
shuǐ jì
水边。 -
水稻
shuǐ dào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年生草本。叶狭长扁平,叶鞘有茸毛。圆锥花序称“稻穗”,成熟时下垂,小穗有芒或无芒,稃上有毛或无毛。颖果即稻谷。按米粒黏性分粳、籼、糯稻;按生育期分早、中、晚稻。 -
水筩
shuǐ tǒng
竹制的水筒。 -
水球
shuǐ qiú
1.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多在游泳池内进行。球场长方形,运动员边游泳边用手传球,把球掷进对方球门为胜。 2.水球运动所使用的球。用皮革或橡胶等制成。 -
水监
shuǐ jiān/jiàn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鉴"。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
水阳
shuǐ yáng
水的北面。 -
水霸
shuǐ bà
依靠霸占水源或水利设施来勒索人民钱财的人。 -
水烟
shuǐ yān
1.水上的烟霭。 2.用水烟袋装烟丝吸用的烟。吸时,烟从注水的筒管中通过,故称。 -
水裔
shuǐ yì
水边。 -
水溢
shuǐ yì
1.亦作"水泆"。 2.水泛滥。 -
水袖
shuǐ xiù
缝于戏曲服装中蟒、帔、官衣、褶子等袖口的一段白绸。一般长30~45厘米。利用水袖,可做出各种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增强美感。水袖技巧称“水袖功”。 -
水犀
shuǐ xī
1.犀牛的一种。因生活于水中,故名。 2.见"水犀军"。 3.草名。 -
水湄
shuǐ méi
水边。 -
水贼
shuǐ zéi
水盗。 -
水鼠
shuǐ shǔ
鼠的一种。生活于水边。 -
水痘
shuǐ dòu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小儿。传染性强,冬、春两季好发。特征是全身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水疱、斑疹、丘疹,但全身症状轻。本病由飞沫传染或接触传染。 -
水松
shuǐ sōng
1.藻类植物。可入药。 2.落叶乔木。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
水路
shuǐ lù
1.水上航行的路线。 2.古代皇室贵族出行时,令人前导且洒水于路,谓之"水路"。 -
水湅
shuǐ liàn
古时练丝的一种方法。 -
水榭
shuǐ xiè
建于水滨供游玩或休息的建筑物:步入水榭,湖色尽入眼帘。 -
水鬼
shuǐ guǐ
1.传说中的水中鬼怪。 2.喻指善于泅水的人。 3.指敌方派遣来进行破坏或侦察活动的潜水人员。 -
水筲
shuǐ shāo
水桶。 -
水輨
shuǐ guǎn
即水车。 -
水豢
shuǐ huàn
指水产美味。 -
水正
shuǐ zhèng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务的官员。 3.五行学说谓水为主宰。 -
水锈
shuǐ xiù
1.器皿盛水日久所留下的痕迹。 2.即水碱。参见"水碱"。 -
水玉
shuǐ yù
1.水晶的古称。 2.玻璃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 3.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半夏》。 -
水陆
shuǐ lù/liù
1.水路与陆路。 2.水上与陆地。 3.水旱作物。亦指水田与旱田。 4.指水中和陆地所产的食物。 5.水陆道场的简称。 -
水禽
shuǐ qín
水鸟。 -
水盗
shuǐ dào
出没于江河湖泊的盗匪。 -
水气
shuǐ qì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 4.指水肿。 -
水衣
shuǐ yī/yì
称指潮湿的地方生长的青苔:屋后青石旁长满了水衣。 -
水鬓
shuǐ bìn
亦作“水髩”。古代妇女以刨花水涂搽两鬓,梳理后服贴整齐而有光泽,因称妇女之鬓角头发为“水鬓”。 -
水闸
shuǐ zhá
修建在堤坝中用以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闸门。 -
水栅
shuǐ zhà/shān/shi/cè
设置于水中的栅栏。 -
水豹
shuǐ bào
水兽名。 -
水饭
shuǐ fàn
1.粥,稀饭。 2.指用水浸过的米饭。 3.指祭奠时用的酒﹑饭。 -
水汞
shuǐ gǒng
即汞。 -
水盏
shuǐ zhǎn
古代铜制的打击乐器。 -
水牒
shuǐ dié
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 -
水竹
shuǐ zhú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2.竹的一种。禾本科。生于河岸﹑湖旁﹑灌丛中或岩石山坡。竹材甚韧,宜劈篾编器物;笋可食。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水柱
shuǐ zhù
1.江海中由于龙卷风或爆炸等形成的柱状水。亦称“水柱子”。2.从水口(或犹如从水口)喷出的水。 -
水砚
shuǐ yàn
1.亦作"水研"。 2.指贮水的砚。 -
水郭
shuǐ guō
傍水之城郭。亦指依郭之水。 -
水秀
shuǐ xiù
水灵清秀。 -
水银
shuǐ yín
即“汞”。 -
水港
shuǐ gǎng/jiǎng
江河的支流。 -
水湿
shuǐ shī
1.水气;潮气。 2.沾水变潮;潮湿。 3.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 -
水研
shuǐ yán/yàn
见"水砚"。 -
水陈
shuǐ chén/zhèn
见"水阵"。 -
水葓
shuǐ hóng
1.亦作"水荭"。 2.水草名。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毛。叶子阔卵形,花红色或白色,可观赏,花果可入药。 -
水泉
shuǐ quán
1.河流与泉流。 2.特指泉流﹑泉水。 -
水理
shuǐ lǐ
1.水文。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2.水的纹理。 -
水阵
shuǐ zhèn
1.亦作"水陈"。 2.用于水上作战的战斗队形。 3.指象征五行之一的水的阵势。古代术士常以五行之说分析敌对双方的阵势,借以推断胜负。 -
水瑞
shuǐ ruì
古人附会水的某种异象为吉祥之兆,谓之"水瑞"。 -
水泊
shuǐ bó/pō
湖泽。 -
水溜
shuǐ liū/liù
1.谓水流迅急。 2.水流。 3.指向下流的水。 4.方言。指湖与田汇通的水沟。 5.见"水溜"。 -
水鸮
shuǐ xiāo
鸥的别名。 -
水衡
shuǐ héng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废。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 3.水衡钱的简称。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
水貂
shuǐ diāo
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体长约40~60厘米,雄的较雌的大。尾蓬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体黑褐色,至尾端几为黑色;颏白色,腹有时有白斑。毛密厚,适于水中生活。乳头六个。主要在夜间活动。原产北美洲。毛质甚优,是珍贵的毛皮兽。可人工饲养﹑繁殖。 -
水注
shuǐ zhù
1.文具名。专供注水于砚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2.《水经注》的省称。 -
水虺
shuǐ huǐ
水蛇之类动物。 -
水滨
shuǐ bīn
水边。 -
水驿
shuǐ yì
1.水路驿站。 2.水上驿路。 -
水滑
shuǐ huá
像沾了水一样地光滑,形容干净利落。 -
水渍
shuǐ zì
1.水里浸泡。 2.水迹。 -
水淬
shuǐ cuì
由于内部应力引起破碎——玻璃未经正式退火或淬火发生破碎。 -
水瓮
shuǐ wèng
一种盛水的陶器。腹部较大。 -
水步
shuǐ bù
1.水兵和步兵。 2.指水上和陆上。 3.高于水面供人踩踏以渡水的木桩或石墩。 4.即水埠。 -
水箭
shuǐ jiàn
1.喻急流。 2.五箭之一。旧时堪舆家谓水势不利,招凶致灾的恶地。 -
水饮
shuǐ yǐn/yìn
1.喝清水。形容生活俭朴。 2.指茶汤之类。 -
水濆
shuǐ fén/pēn
沿河高地;水边。 -
水蚀
shuǐ shí
1.受水的浸蚀。2.由于水的冲击,使岩石剥落,土壤被冲刷掉,这种现象叫做水蚀。 -
水泻
shuǐ xiè
1.即腹泻。便泻如水状。 2.中药泽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泽泻》。 -
水沫
shuǐ mò
水上泡沫。 -
水窦
shuǐ dòu
1.贮水之地窖。 2.水道;水之出入孔道。 -
水行
shuǐ xíng/háng
1.水上航行。 2.谓游水。 3.水流动。 4.即水德。 -
水鹤
shuǐ hè
1.即鹤。 2.铁路上给蒸汽机车加水的装置。上部伸出横向的输水管,能左右旋转,管的前端弯下来的部分像鹤的头部。 -
水沴
shuǐ lì
水灾。 -
水汽
shuǐ qì
水蒸气。 -
水沉
shuǐ chén
1.亦作"水沈"。 2.木名。即沉香。 3.用沉香制成的香。 4.指这种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
水杨
shuǐ yáng
蒲柳。 -
水桥
shuǐ qiáo
架空的引水槽。 -
水麝
shuǐ shè
1.麝的一种。 2.指用水麝分泌的麝香制成的香料。 -
水潦
shuǐ lǎo/lào/liáo
1.大雨;雨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
水灯
shuǐ dēng
1.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 2.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 -
水沟
shuǐ gōu
1.较小的水道。 2.中医针灸穴位名。即人中穴。 -
水部
shuǐ bù
1.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 2.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 -
水阁
shuǐ gé
临水的楼阁。一般为两层建筑,四周开窗,可凭高远望。 -
水钹
shuǐ bó
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铙钹而叶片较薄,中央突出部分较小,发音松散。常用于戏曲﹑曲艺及民间吹打乐中。又叫水钗﹑荷叶。 -
水滴
shuǐ dī
1.注水以供磨墨用的文具。也称水注。 2.水点;水珠。 -
水遁
shuǐ dùn
旧时方士所谓五遁之法的一种。即水中遁形隐身之术。 -
水果
shuǐ guǒ
供食用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梨﹑桃﹑苹果等。 -
水狐
shuǐ hú
蜮的别称。 -
水门
shuǐ mén
1.水闸。 2.临水的城门。 3.临水的栅门。 4.水管上的阀门。 -
水轮
shuǐ lún
1.以水流为动力的旧式机械装置,用以带动石磨﹑风箱等。 2.指排灌用的龙骨车。 -
水阴
shuǐ yīn
1.水的南面。明叶子奇《草木子.管窥》:"水以北为阳﹐南为阴。" 2.旧谓水属阴象。 -
水母
shuǐ mǔ
1.水神。 2.道教修炼术语。 3.腔肠动物。形似伞,伞盖下中央有口,伞盖周围有很多触手。种类很多,如海月水母﹑海蜇等。 -
水酒
shuǐ jiǔ
味淡薄的酒,常谦称待客用酒:水酒一杯|聊备水酒。 -
水鸭
shuǐ yā
1.水鸟名。凫的俗称。 2.蛙的别名。 -
水险
shuǐ xiǎn
1.水上险要之处。 2.水上保险的略语。 -
水鸥
shuǐ ōu
即鸥。 -
水镖
shuǐ biāo
方言。也叫水撇。用瓦片﹑瓷片掷向水面并使之擦水面飞驰同时划起水痕。 -
水车
shuǐ chē/jú
利用带刮板的链带(条)或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用于灌溉农田和排除积水。如龙骨水车、风力水车、管链水车等。 -
汁水
zhī shuǐ
汁液,汤水。 -
汇水
huì shuǐ
汇费。 -
汉水
hàn shuǐ
亦称“汉江”。长江中游支流。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注入长江。长1577千米,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在长江支流中居第二。水量丰富,年际变化较大。长江支流中最重要的水运干线。干流上建有丹江口、安康等水电站。 -
江水
jiāng shuǐ
即长江。 -
汗水
hàn/hán shuǐ
汗(指较多的):~湿透衣衫。 -
汤水
tāng/shāng shuǐ
1.热水;开水。 2.连汤带水的食物。 3.比喻财产。 -
污水
wū shuǐ
一般指外观不洁的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参见“废水”。 -
汽水
qì shuǐ
一种清凉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配有适量的糖﹑柠檬酸﹑香精﹑食用色素等。 -
沈水
shěn/chén shuǐ
1.亦作"沉水"。 2.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后因以"沉水"借指沉香。 3.没入水中。 -
沙水
shā/shà shuǐ
1.沙滩上的水。 2.沙与水。 -
没水
méi/mò shuǐ
1.潜水。 2.沉入水中;淹在水中。 -
沥水
lì shuǐ
降雨之后,留在地面上的积水:这里地势低洼,~常淹庄稼。 -
沫水
mò shuǐ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
油水
yóu shuǐ
①饭菜里含的脂肪质:这碗面油水很重。②比喻分外的或不正当的收入:清水衙门,没有油水。 -
沸水
fèi shuǐ
滚水;开水。 -
沶水
yí/chí shuǐ
水名。在今湖北省保康﹑南漳﹑宜城一带。 -
治水
zhì shuǐ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滥成灾。 -
泅水
qiú shuǐ
游水。 -
泉水
quán shuǐ
从地下流出来的水。 -
泄水
xiè/yì shuǐ
古水名。沘水(今淠河)的分支。沘水流至今安徽省六安县西南分出泄水,北经芍陂西,再注入沘水。泄水故道的一部分即今汲河河道。 -
泔水
gān shuǐ
淘米、洗菜、洗刷锅碗等用过的水。有的地区叫潲水。 -
法水
fǎ shuǐ
1.佛教语。指佛法。谓佛法能消除心中烦恼,犹如水能洗涤污垢,故称。 2.道士﹑巫师自诩能除病驱邪的水。 -
泛水
fàn shuǐ
1.古水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 2.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久湮。 -
波水
bō shuǐ
水波。 -
泥水
ní/nì shuǐ
1.带泥土的水。 2.指建造房屋。 -
泪水
lèi shuǐ
眼泪。 -
泮水
pàn shuǐ
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宋苏轼《答临江军知军启》:"泮水政成﹐缪膺桑梓之敬;海邦画诺﹐又观枳棘之栖。"王闿运《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执经庠序﹐思乐泮水。"一说﹐泮水为鲁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泮水边的鲁侯之宫﹐非学宫。参见"泮宫"。 -
泰水
tài shuǐ
岳母的别称。 -
泾水
jīng shuǐ
渭河的支流,在陕西省中部。也称泾河。 -
洄水
huí shuǐ
回旋的水流。 -
洁水
jié shuǐ
清水。 -
洑水
fú/fù shuǐ
在水里游:~过河。 -
洛水
luò shuǐ
1.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2.古水名。一名北洛水。即今陕西省北洛河。 3.古水名。即雒水。今四川省沱江诸源之一。 4.古水名。一名洛涧。即今安徽省洛河。 -
洚水
jiàng shuǐ
洪水。 -
洧水
wěi shuǐ
1.古水名。即今双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南,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北宋时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 2.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延长县一带。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烧。 -
洪水
hóng shuǐ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泛滥。 -
活水
huó shuǐ
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挖条渠把~引进湖里。 -
洱水
ěr shuǐ
1.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内乡县熊耳山,东南流注于淯水。 2.即洱海。 -
洼水
wā shuǐ
停积的水。 -
浆水
jiāng/jiàng shuǐ
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
浇水
jiāo shuǐ
1.用水浇灌。如:给花浇水。2.使缓和,使冷静些。如:我刚一开口说话,他就往我头上浇水。 -
浅水
qiǎn/jiān shuǐ
1.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响表面波的水体。2.深度较小的水或浅滩上的水。 -
浙水
zhè shuǐ
即浙江。 -
浑水
hún shuǐ
浑浊不清的水。比喻龌龊的处境。 -
浣水
huàn shuǐ
指浣纱溪。 -
浮水
fú shuǐ
在水里游。 -
浴水
yù shuǐ
指游泳。 -
海水
hǎi shuǐ
1.来自海中的水。 2.海洋中的水。 3.海。 -
浸水
jìn shuǐ
灌溉之水。 -
涀水
xiàn shuǐ
古水名。 -
涑水
sù shuǐ
指宋司马光。司马光为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故称。 -
涎水
xián shuǐ
口水。 -
煞水
shā/shà shuǐ
去湿气。 -
涔水
cén shuǐ
指雨后积水。 -
涨水
zhǎng/zhàng shuǐ
水位上涨。如:几天暴雨,小河开始涨水。 -
涵水
hán shuǐ
含水。 -
淘水
táo shuǐ
谓捕鱼。 -
淡水
dàn shuǐ
1.含盐分极少的水。 2.见"淡水交情"。 -
淫水
yín shuǐ
泛滥溢流的大水。 -
清水
qīng shuǐ
1.澄澈的水;白水。 2.喻洁净的地方。 3.谓物品质量纯净无杂。 4.谓妇女操行贞洁。 5.特指口水。 -
渊水
yuān shuǐ
深潭;深潭之水。 -
渍水
zì shuǐ
[地面等]积水。如:麦田里渍水。 -
渌水
lù shuǐ
1.清澈的水。 2.古曲名。 -
渗水
shèn shuǐ
1.给股本以不实际的帐面值的,虚假的或夸大的资产账目。2.渗出一些东西∶从(如树中)破裂表面渗出水分或树液。 -
渠水
qú/jǔ shuǐ
1.指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 2.沟渠中的水。 -
温水
wēn shuǐ
不冷不烫的水。 -
游水
yóu shuǐ
1.人或动物在水中游动。 2.超出某一平面的水。 3.复姓。汉代有游水发根。见《史记.封禅书》。 -
湘水
xiāng shuǐ
即湘江。 -
湍水
tuān shuǐ
急而萦回的水。 -
湟水
huáng shuǐ
黄河上游支流。源于青海包呼图山,在甘肃境内入黄河。长374千米。其谷地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中国内地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 -
溅水
jiàn/jiān shuǐ
相互浇水或轻轻玩水。如:看孩子们在雨水坑里溅水嬉戏。 -
湫水
qiū/jiǎo shuǐ
潭水。 -
溜水
liū/liù shuǐ
屋檐水。 -
溪水
xī shuǐ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 -
滀水
chù/xù shuǐ
1.蓄积的水。 2.湍急的水。 -
溺水
nì/niào shuǐ
指人淹没于水中,因大量的水或泥沙、杂物等经口鼻灌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缺氧,心跳、呼吸停止和昏迷的现象。发现溺水者应即救护,清除口鼻内泥沙或污物,恢复呼吸道通畅,如腹部膨隆者,应倒水。如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同时急送医院。 -
滚水
gǔn shuǐ
正在开着的或刚开的水。 -
滑水
huá shuǐ
用滑水板在水面上滑行,尤其作为一种运动。 -
滞水
zhì shuǐ
在水道中不动的死水。 -
滴水
dī shuǐ
1.滴注漏壶之水。 2.谓房檐。 3.傣族风俗。用器皿盛水往下滴,表示祝福。 4.中式瓦名。一端有下垂的边,盖房时置于檐口。 -
漏水
lòu shuǐ
漏壶所漏下的水。 -
漕水
cáo shuǐ
1.即漕河。 2.漕河的水。 -
潜水
qián shuǐ
1.潜藏在水中。 2.在水面以下活动。 3.潜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 -
潘水
pān shuǐ
淘米水。 -
潦水
lǎo/lào/liáo shuǐ
雨后的积水。 -
潮水
cháo shuǐ
海洋及沿海江河中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流。 -
潲水
shào shuǐ
泔水。 -
潴水
zhū shuǐ
蓄水。 -
潭水
tán shuǐ
即水潭。 -
澧水
lǐ shuǐ
长江中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出桑植县北,流经湖南省西北部。长388千米。可通航。 -
澄水
chéng shuǐ
清澈而不流动的水。 -
激水
jī shuǐ
湍急的水流。 -
瀑水
pù/bào shuǐ
谓瀑布。 -
灓水
luán/luàn shuǐ
渗漏入地下的水流。 -
灵水
líng shuǐ
有奇特药效的水。 -
点水
diǎn shuǐ
1.一触着水面即起。 2.点滴之水,少量之水。 3.汉字偏旁名,形状为"氵"。俗称三点水。 4.方言。做引线,指点。 -
烟水
yān shuǐ
雾霭迷蒙的水面。 -
热水
rè shuǐ
1.沸水或温度曾达到沸点的水。 2.温水。 3.水名。在今河北省蔚县西。 -
熟水
shú shuǐ
1.开水。 2.一种用植物或其果实作原料煎泡而成的饮料。 -
爱水
ài shuǐ
1.爱惜水。 2.佛教语。指因爱欲而产生的津液﹑眼泪之类。 3.比喻情欲。 -
狄水
dí shuǐ
河流名。 -
狂水
kuáng shuǐ
1.传说中的河名。 2.喻酒。 -
猪水
zhū shuǐ
犹潴水。蓄聚水流。 -
玄水
xuán shuǐ
1.传说中的北方水名。 2.泛指北方之水。 3.犹清水。 -
玉水
yù shuǐ
1.产玉的水。 2.水的美称。 3.水名。在山东历城南,源于泰山朗公谷,流经玉符山,名玉水。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 4.水名。在湖南湘阴北,源于玉笥山。参阅《嘉庆一统志.长沙府一》。 5.纸名。 -
王水
wáng shuǐ
由一体积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混合而成的溶液。呈黄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溶解金、铂。不稳定,应随用随配。冶金工业中常用作溶剂。 -
环水
huán shuǐ
1.谓四周以水环绕。 2.古水名。 -
理水
lǐ shuǐ
治水。 -
瑶水
yáo shuǐ
1.即瑶池。 2.形容冰雪覆盖的河流。 -
璧水
bì shuǐ
1.指太学。 2.泛指读书讲学之处。 3.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 -
甜水
tián shuǐ
1.有甜味的水。 2.特指甜味饮料。 3.比喻幸福的日子或美好的生活环境。 -
甘水
gān shuǐ
1.质味美好的水。 2.传说中的水名。参见"甘渊"。 -
生水
shēng shuǐ
1.指有利于攻守进退的河流。 2.未经烧开的水。 3.河流名。 -
申水
shēn shuǐ
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 -
画水
huà shuǐ
1.划水。 2.以水为题材作画。 3.指以水为题材的图画。 4.民间的一种迷信活动。迷信职业者口念咒语,手指画碗里的水,画后,水给病家饮服治病。 -
痴水
chī shuǐ
佛教语。指愚痴烦恼。 -
癸水
guǐ shuǐ
1.妇女月经。 2.漓江的别称。 -
白水
bái shuǐ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杨伯峻注:"'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河神鉴之﹐《晋世家》译作'河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2.泛指清水。 3.白开水的简称。 4.水名。源出湖北省枣阳市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 5.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昆仑山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 -
水泵
shuǐ bèng
用以抽水或压水的泵,是抽水机的主要部件。亦指抽水机。 -
皇水
huáng shuǐ
传说中的水名。 -
盐水
yán shuǐ
1.含盐的水:尤指含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镁的矿质水。 2.一种腌泡汁,通常含有醋或酒、油、香辛料与芳香药草,用以浸渍食物(如肉或鱼)以便加重味道。 3.用普通食盐饱和的或浸浓的水,由氯化氢溶于水生成。 -
盘水
pán shuǐ
1.盘中之水。指静止的水。 2.《汉书.贾谊传》:"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水性平,若己有正罪,君以平法治之也。加剑,当以自刎也。或曰,杀牲者以盘水取颈血,故示若此也。"后因以"盘水"指处死。 -
真水
zhēn shuǐ
指道家炼丹所用的水银。 -
眼水
yǎn shuǐ
1.眼泪,泪水。 2.方言。眼光;眼力。 -
石水
shí/dàn shuǐ
1.矿泉水。亦泛指泉水。 2.水气病的一种。 -
矾水
fán shuǐ
1.见"矾山水"。 2.溶明矾的水。 -
砌水
qì/qiè shuǐ
滴在台阶上的雨水。 -
砚水
yàn shuǐ
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
硬水
yìng shuǐ
含有某些盐类,例如钙盐或镁盐的水,这些盐在锅炉里会生成不溶性沉积物。 -
碧水
bì shuǐ
绿水。 -
碱水
jiǎn shuǐ
1.亦作"鹻水"。 2.含有盐分的水。 -
神水
shén shuǐ
1.古指有神奇功效的灵水。 2.唾液的别称。 -
祸水
huò shuǐ
比喻引起祸患的人或事。 -
祻水
gù shuǐ
祸水。 -
禁水
jīn/jìn shuǐ
指经常不能通行的河流。 -
福水
fú shuǐ
酒的别名。 -
秋水
qiū shuǐ
散文篇名。载于《庄子》。文中以寓言的形式,写河伯(黄河水神)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泾流之大”而沾沾自喜,后见到大海的辽阔,才望洋兴叹,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文章指出天地无穷无尽,而个人的知识、作为则是有限的,给人以学无止境的启迪。 -
秘水
mì/bì shuǐ
唐代称秘书省中的茶水。 -
秤水
chèng shuǐ
1.鱼跃水面之称。旧俗认为是涨水之兆。 2.每年旧历元旦至十二日﹐汲水秤其轻重﹐以卜一年旱涝或丰歉。 -
积水
jī shuǐ
1.聚水。 2.指积聚的水。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
稍水
shāo/shào shuǐ
撑船的人。 -
稚水
zhì shuǐ
细小的水流。 -
空水
kōng/kòng/kǒng shuǐ
天空和水色。 -
笕水
jiǎn shuǐ
用笕所引的水。 -
符水
fú shuǐ
巫师道士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迷信者以为可以辟邪治病。 -
箭水
jiàn shuǐ
漏壶的水。古代漏箭随着漏壶滴下的水在受水壶中上浮以指示时辰。 -
羊水
yáng/xiáng shuǐ
使胚胎悬浮在羊膜里的浆液。 -
糖水
táng shuǐ
一种又浓又粘的糖和水的浓缩溶液(有的还加放香精)。 -
素水
sù shuǐ
白水;清水。 -
絶水
jué shuǐ
1.横渡江河。 2.断流。 -
緑水
lǜ/lù shuǐ
1.碧绿的水。 2.古舞曲名。一名"渌水"。 -
经水
jīng shuǐ
1.源出于山而入海之水;水的主流。 2.指妇女月经。 -
给水
gěi/jǐ shuǐ
供应生产或生活用水。 -
缩水
suō/sù shuǐ
1.缩减水流。 2.指新的织物或衣服等浸水之后缩短长度。 -
缺水
quē shuǐ
生物体缺少水分或水源短缺。 -
耍水
shuǎ shuǐ
方言。玩水;游泳。 -
耐水
nài shuǐ
经得起水浸而不易腐烂。 -
肥水
féi shuǐ
〈方〉含有养分的水;液体肥料:~不流外人田(比喻好处不能让给别人)。 -
肾水
shèn shuǐ
1.即肾脏。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肾属水﹐故称。中医亦以指肾中所藏的阴精。 2.中医病名。 -
胆水
dǎn shuǐ
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 -
胶水
jiāo shuǐ
(~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
脂水
zhī shuǐ
1.旧指妇女盥洗后的剩水。 2.即石油。 3.人体某部组织溃疡时分泌的汁液。 -
脏水
zàng/zāng/zǎng shuǐ
肮脏不洁的水。 -
脱水
tuō shuǐ
1.病名。在严重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出血的情况下﹐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其症状是口渴﹑皮肤干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等。 2.物质失去水分。如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化合物中失去与水相当的氢氧原子等。 3.一种降低物料中水分的作业。有专用的脱水机械﹐如离心脱水机﹑浓缩机﹑过滤机﹑干燥机等。风干也是脱水的一种方法。 -
脸水
liǎn shuǐ
洗脸水。 -
腑水
fǔ shuǐ
腐水﹐臭水。腑﹐通"腐"。 -
腹水
fù shuǐ
腹腔内因病积聚的液体,心脏病、肾炎、肝硬变等疾病都能引起腹水。 -
腾水
téng shuǐ
蒸腾的水气。 -
节水
jié shuǐ
节约用水。 -
花水
huā shuǐ
农历二﹑三月间桃花开放时盛涨的河水。即桃花水。 -
苕水
tiáo/sháo shuǐ
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2.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苦水
kǔ shuǐ
①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矿物质而味道苦的水。②因患某种疾病而从口中吐出的苦的液体,通常是消化液和食物的混合物。③比喻心中藏的痛苦:在控诉大会上倒~。 -
若水
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
茶水
chá shuǐ
泛指饮用的茶或开水。 -
荥水
xíng/yíng shuǐ
1.小水。 2.水名。 -
药水
yào shuǐ
液态的药。 -
菊水
jú shuǐ
水名。在今河南省内乡县。传说饮其水可长寿。 -
萍水
píng shuǐ
萍草随水漂泊。因其聚散无定,故以喻人之偶然相遇。 -
菽水
shū shuǐ
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
落水
luò/là shuǐ
1.掉在水中。 2.指下水。 3.比喻失去权势。 4.比喻沦落﹑堕落。 5.指檐水落下的地带。 -
蓄水
xù shuǐ
1.为了灌溉、水力发电、防汛或类似的用途而将水拦蓄起来。2.储存水。如:山坡上建池蓄水。 -
薪水
xīn shuǐ
指俸给,原意为供给打柴汲水等生活费用。现称“工资”:今日发薪水|薪水菲薄。 -
蛟水
jiāo shuǐ
洪水。古人以为蛟所发﹐故称。 -
蜜水
mì shuǐ
蜜汁;糖水。 -
螽水
zhōng shuǐ
虫灾及水灾。 -
血水
xuè/xiě shuǐ
1.指血液。 2.含血的水。 -
行水
xíng/háng shuǐ
1.行于水上。 2.流动的水;水流。 3.使水流通;治水。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
衡水
héng shuǐ
古水名。浊漳水的一段。 -
补水
bǔ shuǐ
由于货币成色﹑价值的不等,兑换时给予一定的贴补费,谓之补水。 -
被水
bèi shuǐ
遭水灾。 -
覆水
fù shuǐ
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
解水
jiě/jiè/xiè shuǐ
熟识水性。 -
试水
shì shuǐ
1.尝试品味茶水。 2.试探水的深浅缓急。 -
请水
qǐng shuǐ
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由巫师装神弄鬼﹐替病家祈求治病的神水。 -
诸水
zhū shuǐ
1.各条水流。 2.各样的水。 -
谷水
gǔ/gǔ/yù shuǐ
1.山沟中时断时续的流水。 2.指谷间的流水。 3.松江的别名。 -
负水
fù shuǐ
1.提水;担水。 2.游水。 -
败水
bài shuǐ
航海遭遇不幸之称。 -
贪水
tān shuǐ
1.贪泉之水。 2.佛教语。谓贪爱之情能吸引物,又滋长恶法如水。 -
贴水
tiē shuǐ
1.贴着或贴近水面。 2.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补足一定的差额给另一方。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