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司” 词语大全
-
三司
sān sī
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
上司
shàng/shǎng sī
1.汉时对三公的称呼。 2.用为高级官职的通称。 3.旧时属吏对上级长官的通称。 4.指天神。 -
专司
zhuān sī
专门掌管。 -
东司
dōng sī
1.唐代设于东都洛阳的官署总称。 2.亦作"东厮"。指厕所。 -
两司
liǎng sī
明清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两司最高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
中司
zhōnɡ sī
御史中丞的俗称。 -
主司
zhǔ sī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
九司
jiǔ sī
九卿。 -
乡司
xiāng sī
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
二司
èr sī
1.指汉王尊﹑王骏。二人皆为司隶校尉,故称。 2.指司徒﹑司空。 -
云司
yún sī
指朝廷掌握刑法的官。 -
五司
wǔ sī
1.宋代对经略使﹑安抚使﹑节度使﹑观察使和总管的合称。 2.宋代掌管皇室庄宅﹑宫苑等的五个官署的合称。 -
众司
zhòng sī
百官及其机构。 -
仪司
yí sī
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伤司
shāng sī
迷信谓执役的鬼魂。 -
作司
zuò sī
古代宫廷女官名。 -
候司
hòu sī
见"候伺"。 -
公司
gōng sī
一种工商业组织,经营产品的生产、商品流转或某些建设事业等。 -
六司
liù/lù sī
1.隋宫廷女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络\\。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 2.唐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 -
典司
diǎn sī
主管;主持。 -
内司
nèi/nà sī
1.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 2.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3.诸王府的属官。 -
军司
jūn sī
官名。职为监军。 -
冢司
zhǒng sī
丞相的别称。 -
冥司
míng sī
1.阴间。 2.阴间的长官。 -
分司
fēn/fèn sī
1.分掌;分管。 2.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3.明清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
判司
pàn sī
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北司
běi sī
指唐内侍省。因设在皇宫之北﹐故名。 -
司炉
sī lú
烧锅炉的工人。 -
司药
sī yào
医院中专门负责付给患者药品的医务人员。 -
司禄
sī lù
1.官名。 2.星名。文昌宫第六星。 3.星名。下台司禄。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间禄籍。 -
司聪
sī cōng
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 2.官名。新莽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司管
sī guǎn
掌管锁钥。 -
司祝
sī zhù
1.祭祀中致祷辞的人。 2.指庙宇中管香火的人。 -
司舵
sī duò
1.亦作"司柁"。 2.掌舵。亦指掌舵的人。 -
司败
sī bài
1.官名。即司寇。 2.泛指司法机关。 -
司里
sī lǐ
1.管理城内街巷。 2.春秋官名。掌授宾馆与民居。 -
司造
sī zào
负责制造。 -
司过
sī guò/guo
1.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 2.纠正过失。 -
司民
sī mín
1.古官名。掌管户口登记。 2.星名。 3.管理百姓万民。 -
司箴
sī zhēn
职掌规谏﹑劝诫。 -
司狱
sī yù
1.掌管刑狱的官员。 2.元刑部设司狱司,明因之。清刑部亦置司狱,掌督狱卒。参阅《元史.百官志一》﹑《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
司武
sī wǔ
司马的别称。 -
司词
sī cí
介词的宾语。 -
司疆
sī jiāng/qiáng
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
司物
sī wù
保管物件的人。 -
司隶
sī lì/dài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魏晋以后沿用,唐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
司训
sī xùn
1.明清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明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 2.指担任司训之职。 -
司正
sī zhèng
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 -
司香
sī xiāng
1.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 2.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
司法
sī fǎ
1.官名。两汉有决曹﹑贼曹掾,主刑法。历代皆有。唐制在府曰法曹参军,在州曰司法参军。宋沿唐制,诸州置司法参军。元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2.星官名。 3.现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审判。 -
司言
sī yán
1.谓担任中书舍人。唐之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2.宫中女官名。负责传宣圣旨。 -
司钻
sī zuān/zuàn
操纵钻机的工人。 -
司舆
sī yú
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舆马。属兵部。后泛指管车乘的官员。 -
司载
sī zài/zǎi
官名。负责考察天文。 -
司衡
sī héng
1.主管;主宰。 2.犹言宰衡。 3.负责评阅试卷。 -
司计
sī jì
官署名。唐对比部的改称。掌财物出纳稽核。见《新唐书.百官志一》。 -
司牧
sī mù
1.管理,统治。 2.君主;官吏。 3.主管畜牧的官员。 -
司铎
sī duó
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宫名。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
司间
sī jiān/jiàn
等候时机。司,通"伺"。 -
司爨
sī cuàn
掌管炊事。 -
司非
sī fēi
1.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 2.星宿名。 -
司花
sī huā
"司花女"的省称。 -
司籍
sī jí
1.管理典籍。 2.管理簿册。 3.唐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
司阍
sī hūn
1.看门的人。 2.看门;守门。 -
司辰
sī chén
1.主管时令。 2.官名。唐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
司钲
sī zhēng/zhèng
负责击鼓敲钲之事。 -
司空
sī kōng/kòng/kǒng
古代官名。管理工程事项。 -
司盟
sī méng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辞及其礼仪。参阅《周礼.秋官.司盟》。 -
司绳
sī shéng
1.负责颁行法令。 2.主持纠察的官员。 -
司董
sī dǒng
犹董事长。 -
司谏
sī jiàn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
司理
sī lǐ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
司陛
sī bì
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
司蠹
sī dù
犹蠹役。害民的官吏。 -
司账
sī zhàng
旧时负责财务工作的人。 -
司诡
sī guǐ
见"司危"。 -
司阙
sī què/quē
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 -
司田
sī tián
管理农务的官。 -
司职
sī zhí
担任某种职务;担负某种职责:他在这场比赛中~前锋。 -
司直
sī zhí
1.主正人过。亦指主正人过的人。 2.官名。指丞相司直,西汉武帝时始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东汉改属司徒。北魏至元沿置,或属廷尉,或属大理寺,掌推按﹑断刑﹑治狱等。明废。参阅《通典.职官三》﹑《职官七》﹐宋高承《事物纪原.九寺卿少.司直》。 3.官名。唐太子官属,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 4.当值;值班。 -
司阃
sī kǔn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司録
sī lù
官名。晋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北周称司录参军,属相府;同时州之刺史有军而开府者亦置之。唐开元初改为京尹属官,掌府事。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王仲荦《北周六典》卷十。 -
司阶
sī jiē
负责守卫阶陛。 -
司译
sī yì
早期希伯来会堂中的神职人员,把希伯来经典译成当地口语。 -
司用
sī yòng
犹职能。 -
南司
nán/nā sī
1.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2.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
厨司
chú sī
厨师。 -
台司
tái/tāi sī
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
司农
sī nóng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
司存
sī cún
1.执掌;职掌。 2.有司;官吏。 -
司命
sī mìng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孔颖达疏:"司命者,宫中小神。熊氏云:非天之司命,故祭于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 6.神名。灶神。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 8.主管诏令。 9.新莽官名。主管军事。 -
司仪
sī yí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齐有司仪署,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以后不设。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
司官
sī guān
1.主管官员。 2.清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
司春
sī chūn
1.职掌礼部。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故云。 2.掌管春令的神。 3.指掌管春令。 -
司明
sī míng
1.负责让眼睛明亮。谓使了解下情。 2.官名。新莽设置。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司史
sī shǐ
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
司星
sī xīng
主管占候星象的官员。 -
司慎
sī shèn
古代传说诸侯结盟时伺察不敬者之神。司,通"伺"。详"司盟"。 -
司户
sī hù
官名。汉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户。北齐称户曹参军。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宋亦设司户参军,兼司仓之职。元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五》﹑《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四下》﹑《续通典.职官十五》。 -
司李
sī lǐ
1.官名。即司理。 2.执法,断案。 -
司市
sī shì
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 -
司册
sī cè
负责征收钱粮赋税。册,黄册。 -
司公
sī gōng
1.对上司的尊称。 2.男司仪。 -
司寒
sī hán
古代传说的冬神。 -
司业
sī yè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唐张籍。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
司柁
sī tuó/duò
见"司舵"。 -
司天
sī tiān
1.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 2.负责观察天象等自然现象以占断吉凶的人。 3.运气说术语。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古代医家运用"司天"﹑"在泉"来预测每年的岁气变化并推断所患疾病。 -
司务
sī wù
1.官名。明代六部都设有司务。清沿袭不改,除六部外,在理藩院﹑大理院等也设有此官。掌出纳文书及衙署内部杂务。其官署名司务厅。参阅《元史.职官志一》﹑《清文献通考.职官三﹑四》。 2.借用作对手艺工匠的尊称。 -
司徒
sī tú
古代官名。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 -
司中
sī zhōng
1.星名。 2.神名。 3.新莽官名。 -
司察
sī chá
督察。司,通"伺"。 -
司啬
sī sè
农神名,即后稷。相传尧时后稷始作稼穑,故尊祀后稷为农神。 -
司地
sī dì/de
掌管有关土地人民的事务。 -
司宫
sī gōng
官名。主管宫内之事,以阉人充任。 -
司员
sī yuán
即司官。 -
司鼎
sī dǐng
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
司驾
sī jià
1.掌管舆马。 2.驾驭车马的人。 3.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管舆马。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二》。 -
司书
sī shū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计会簿书,为司会之副。参阅《周礼.天官.司书》。 2.从事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的人员。 -
司巧
sī qiǎo
指织女星。 -
司人
sī rén
1.指更夫。 2.神名。 -
司事
sī shì
1.古代负责农事的官员。 2.犹有司。主管官吏。 3.指官署中低级吏员或公所﹑会馆等团体中管理账目或杂务的人员。 4.办事;供职。 -
司声
sī shēng
负责听察民情之官。 -
司原
sī yuán
1.主管打猎。 2.指主管打猎的人。 -
司危
sī wēi
星座名。 -
司夜
sī yè
1.主管夜间的报时。 2.借指鸡。 -
司伦
sī lún
藏语。达赖下面最高行政官,位在噶伦之上。达赖十三世于1912年始设此职。 -
司吏
sī lì
负责办理文书的小吏。 -
司会
sī huì/kuài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后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 2.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
司房
sī fáng
1.元明州县衙门里负责记录口供﹑管理案卷的文书部门,即六房中的刑房。 2.明代内廷各家私臣名。 -
司味
sī wèi
谓做膳宰之事;掌厨。 -
司分
sī fēn/fèn
1.历正的属官,专司春分﹑秋分。 2.泛指历法官。 3.谓由历法官颁布节气。 -
司晨
sī chén
1.谓雄鸡报晓。 2.借指雄鸡。 3.官名。清钦天监的属官。犹唐代司天台的司辰。参见"司辰",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二》。 -
司候
sī hòu
掌管时令。 -
司契
sī qì/qiè/xiè
1.掌握契据。 2.掌管法规。 3.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
司怪
sī guài
星名。属觜宿,共四星。 -
司商
sī shāng
官名。掌赐族授姓。 -
司帐
sī zhàng
管银钱账目的人。 -
司局
sī jú
四司六局的省称。宋设四司六局掌管安排筵会,因借指宴席。 -
司刑
sī xíng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五刑之法。见《周礼.秋官.司刑》。后泛指主管法律刑罚的官。 -
司勋
sī xūn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
司典
sī diǎn
1.掌管典籍。指史官。 2.掌管刑典的官吏。 -
司文
sī wén
1.官署名。犹今之礼宾司。 2.司文郎的省称。 3.掌管文教。 -
司令
sī líng/lǐng/lìng
1.官名。隋为内官。 2.官名。元为盐场主管。 3.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4.犹当令。 -
司傅
sī fù
对有技艺的工匠﹑长工的尊称。 -
司搏
sī bó
伺机捕捉;侦察捉拿。司,通"伺"。 -
司城
sī chéng
官名。即司空。 -
司仓
sī cāng
官名。汉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
司律
sī lǜ
掌管音乐之官。 -
司南
sī nán/nā
1.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2.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3.司南车的省称。 4.犹司晨。 -
司化
sī huà/huā
1.掌管造化者;造物主。 2.掌管教化的官员。 -
司机
sī jī
1.管理机器。引申为驾驭﹑操纵。 2.火车﹑汽车和电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驾驶员。 -
司历
sī lì
1.掌管历法之官。 2.掌管时历。 -
司政
sī zhèng
掌管政事的人。 -
司库
sī kù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
司掌
sī zhǎng
1.管事,管理人员。 2.执掌;掌管。 -
司庖
sī páo
厨师。 -
司方
sī fāng
1.指南车。 2.指示方向。 3.主管南方。 -
司守
sī shǒu
负责守卫。 -
司宾
sī bīn
1.官名。北周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 2.官名。唐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唐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 -
司卫
sī wèi
负责保卫。亦指负责保卫的人。 -
司应
sī yīng/yìng
相互应和。 -
司鸿
sī hóng
复姓。汉有中大夫司鸿仪。见《通志.氏族四》。 -
司旌
sī jīng
习射时负责举旗以示箭之中否。 -
司寇
sī kòu
古代官名。管理刑事。 -
司旦
sī dàn
报晓。 -
司握
sī wò
掌握。 -
司寝
sī qǐn
犹言侍寝。 -
司成
sī chéng
谓主管世子品德教育。 -
司差
sī chà/chā/chāi/cī
差役。 -
员司
yuán sī
旧时指在政府机关中处于中下级的人员。 -
四司
sì sī
1.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 2.见"四司六局"。 3.道教谓天帝的禁宫。 4.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团司
tuán sī
唐代新进士及第,负责筹办同年游宴及纠察诸事的机构。主其事者亦称为"团司"。 -
土司
tǔ sī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按等级以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隶吏部,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隶兵部。明清时,曾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解放后土司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
堂司
táng sī
1.明清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
大司
dà sī
犹言大事。 -
子司
zǐ sī
下属机构﹑部门。 -
守司
shǒu sī
1.职责,职守。 2.监守。 -
宗司
zōng sī
执掌王室祭祀与礼仪者。 -
官司
guān sī
指诉讼:打~◇笔墨~(书面上的争辩)。 -
宫司
gōng sī
掌后宫中事宜的人。 -
宪司
xiàn sī
1.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 2.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 3.犹上司。元代习用语。 -
宰司
zǎi sī
1.谓百官之长,处宰辅之位者。 2.主管掌理。 -
家司
jiā sī
家什,器具。 -
密司
mì sī
英语miss的音译。亦译为"密斯"。意为小姐。 -
寮司
liáo sī
1.各衙署长官。 2.寺僧中替长老管事的人。 -
小司
xiǎo sī
小官。 -
局司
jú sī
指官衙之主事者。 -
州司
zhōu sī
犹州官。 -
巡司
xún sī
巡检司。职掌地方治安。 -
市司
shì sī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2.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
帅司
shuài sī
宋代在诸路置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以朝臣充任,掌一路军政之事,称帅司。 -
幽司
yōu sī
即阴司。阴间的官府。 -
库司
kù sī
1.佛寺中包括都寺﹑监寺﹑副寺在内的管事部门。 2.指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僧人。 -
府司
fǔ sī
犹官府。 -
庶司
shù sī
各官署;诸衙门。 -
庾司
yǔ sī
宋代管理粮仓的机构。 -
当司
dāng/dàng sī
本司,本人所在的官署。 -
微司
wēi sī
见"微伺"。 -
所司
suǒ sī
1.犹职责。 2.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
押司
yā sī
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
攒司
zǎn/cuán sī
宋代办理写写算算等事务的吏役。 -
旧司
jiù sī
原来的职守。 -
春司
chūn sī
指礼部主试官。 -
曹司
cáo sī
1.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 2.吏目。 -
有司
yǒu sī
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
朝司
cháo sī
指中央分掌各部的官吏。 -
本司
běn sī
1.该司。司,分管事务的官署。 2.犹本官。 -
村司
cūn sī
犹村长。 -
枋司
fāng/bìng sī
指握有重权的官职。 -
正司
zhèng sī
正职长官。 -
毛司
máo sī
茅厕﹐厕所。 -
法司
fǎ sī
1.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2.指司法官吏。 -
派司
pài sī
1.英语pass的音译。指通行证﹑出入证﹑护照等。 2.英语pass的音译。传递;通过。 -
漕司
cáo sī
1.亦称"漕运司"。 2.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 -
牌司
pái sī
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
牧司
mù sī
1.监督举发。 2.管民政的地方官。 -
狱司
yù sī
1.管理监狱的官。 2.管理诉讼﹑牢狱的机构。 -
班司
bān sī
指衙署。 -
留司
liú sī
唐人称分司东都洛阳者为留司。宋因之。 -
百司
bǎi sī
1.即百官。 2.指官员。 -
盐司
yán sī
古代掌管盐务的官署。 -
盎司
àng sī
旧称“英两”或“唡”。①英制重量、质量单位。常衡:1常衡盎司=1/16常衡磅=28.35克。金衡或药衡:1金、药衡盎司=1/12金、药衡磅=31.10克。②英制容量单位。1盎司=1/160加仑=0.0284升(在美国1盎司=0.02366升)。 -
监司
jiān/jiàn sī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 2.监察。 -
相司
xiāng/xiàng sī
互相侦察。司,通"伺"。 -
省司
shěng/xǐng sī
中枢各省的有关官署。 -
社司
shè sī
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 -
祭司
jì/zhài sī
古代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 -
禁司
jīn/jìn sī
指主管防禁之事的部门或官员。 -
羣司
qún sī
百官。 -
职司
zhí sī
1.职务。 2.主管某职的官员。 3.主管;执掌。 -
臣司
chén sī
主管某事之臣。 -
臬司
niè sī
元代肃政廉访使司﹑明清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称。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称廉访使或按察使。 -
茅司
máo sī
厕所。 -
董司
dǒng sī
1.监督掌管。 2.指掌管军政之人。 -
藩司
fān sī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
衮司
gǔn sī
指三公的职位。 -
警司
jǐng sī
指旧时巡捕房。 -
计司
jì sī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
诸司
zhū sī
众官吏﹔众官署。 -
谏司
jiàn sī
指谏官的职位。 -
贱司
jiàn sī
贱吏。 -
运司
yùn sī
1.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 2.指运司衙门。 -
贴司
tiē sī
宋时掌管文贴的行政组织。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