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大” 词语大全
-
七大
qī dà/dài/tài
佛教指地﹑水﹑火﹑风﹑空﹑见﹑识七种周遍一切的要素。其中前"五大"为色﹑声等境,"见大"为眼﹑耳等根,"识大"为视﹑听等识。 -
三大
sān dà/dài/tài
1.指道﹑天﹑地。 2.指君﹑父﹑夫。 -
不大
bù dà
1.衰落,不昌盛。 2.表示次数不多。 3.表示程度不深。 -
丕大
pī dà/dài/tài
巨大。 -
业大
yè dà
业余大学的简称。 -
两大
liǎng dà/dài/tài
两者并大。 -
中大
zhōnɡ dà
宋代京官候选人的别称。 -
丰大
fēng dà/dài/tài
1.丰盛宏大。 2.丰满肥大;粗大。 -
久大
jiǔ dà/dài/tài
久远宏大。 -
九大
jiǔ dà/dài/tài
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
事大
shì dà/dài/tài
指小国侍奉大国。 -
五大
wǔ dà/dài/tài
1.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等五种人。 2.指知﹑武﹑工﹑商﹑农。 3.佛教称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为五大。 -
享大
xiǎng dà/dài/tài
谓享有的食禄优厚。借指爵位高。 -
人大
rén dà/dài/tài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省称。 -
他大
tā dà/dài/tài
见"他爹"。 -
优大
yōu dà/dài/tài
1.盛大。 2.优厚。 -
伟大
wěi dà/dài/tài
雄伟宏大;超出寻常的: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事业。 -
作大
zuò dà/dài/tài
摆架子。 -
侈大
chǐ dà
1.盛大;宏大。 2.放纵自大,骄纵。 3.扩大。 4.张大;夸大。 -
侉大
kuǎ dà/dài/tài
夸大;夸张。 -
侏大
zhū dà/dài/tài
肥大。 -
保大
bǎo tài
安稳地居于高位。 -
倒大
dǎo/dào dà/dài/tài
非常;无比。 -
倚大
yǐ dà/dài/tài
自恃年长。 -
偌大
ruò dà/dài/tài
这样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如:偌大的地方。 -
做大
zuò dà/dài/tài
1.自大;摆架子。 2.旧时妻妾之间,为妻的称做大,充妾的称做小。 -
光大
guāng dà/dài/tài
〈书〉①使显赫盛大:~门楣丨发扬~。②广大。 -
六大
liù/lù dà/dài/tài
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
刚大
gāng dà/dài/tài
1.犹粗硬。 2.刚直正大。 -
函大
hán dà/dài/tài
函授大学的简称。 -
刊大
kān dà/dài/tài
刊授大学的简称。 -
创大
chuàng/chuāng dà/dài/tài
扩大。 -
到大
dào dà/dài/tài
1.到后来;结果。 2.见"到大来"。 -
半大
bàn dà
形体介乎大小之间的:~小子ㄧ~桌子。 -
博大
bó dà
宽广;广大。 -
厖大
máng dà/dài/tài
广大。 -
厚大
hòu dà/dài/tài
又厚又大。 -
口大
kǒu dà/dài/tài
谓夸口。 -
呆大
dāi dà/dài/tài
傻瓜。 -
多大
duō dà/dài/tài
1.多么。 2.多么大。 3.用于反问句,意谓不大。 -
哆大
duō dà/dài/tài
大;宽大。 -
四大
sì dà
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1957年开始出现于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恶性发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将其列为人民的民主权利。因其没有起过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积极作用,反而妨碍了人民正常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980年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通过决议,取消了宪法中关于“四大”的规定。 -
坐大
zuò dà/dài/tài
1.逐渐强大起来。 2.高傲自大。 -
城大
chéng dà
一城之长。犹城主。 -
增大
zēng dà/dài/tài
增加,扩大。 -
壮大
zhuàng dà/dài/tài
1.长大成人。 2.变得强大;使强大。 3.庞大;宏伟。 4.粗大;粗壮结实。 -
大仁
dà rén
非常仁慈。 -
大保
dà bǎo
宋代的一种乡兵制度﹐以五十家为一大保﹐设有大保长。参见"保甲"。 -
大仪
dà yí
1.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 2.仪范;大法。 3.唐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
大侯
dà hóu
1.古代的一种箭靶。 2.大的诸侯国。 -
大丧
dà sāng
1.指帝王﹑皇后﹑世子之丧。 2.父母的丧事。 -
大仓
dà cāng
设在京城的国家粮库。 -
大丙
dà bǐng
传说仙人名。 -
大予
dà yǔ
乐名。 -
大侠
dà xiá
指名气大的侠客。 -
大一
dà yī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 -
大例
dà lì
通则;通例。 -
大令
dà lìng
1.国家的重要法令。 2.指皇帝的诏令。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4.指晋王献之。 5.犹言令箭。 -
大主
dà zhǔ
即太主。皇帝姑母的称号。 -
大仆
dà pú
周官名。掌传达王命﹑侍从出入等事。 -
大仙
dà xiān
1.尊称仙人。民间称"狐仙"为大仙;亦以称其它动物成"精"者。 2.指佛。 -
大人
dà rén
1.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 3.犹言王者。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 5.指世家豪右。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10.指成年人。 11.身材长大的人。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 -
大作
dà zuò
1.犹大事。 2.创办大事;大办。 3.大兴土木。 4.大起。 5.显着表现。 6.称人作品的敬词。 -
大从
dà cóng
指正常秩序。 -
大估
dà gū
大贾﹐大商人。 -
大优
dà yōu
1.极丰富。 2.高级伶官。 -
大任
dà rèn
重任﹐重要职务。 -
大使
dà shǐ
“特命全权大使”的简称。一国派驻在另一国的最高一级外交代表。由国家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主要职责是,代表本国与驻在国交涉、联系;保护本国及侨民的利益;以合法手段了解驻在国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大上
dà shàng
1.最上﹐最高。 2.太古﹐上古。 -
大佃
dà diàn
大规模地屯田。 -
大丑
dà chǒu
1.犹大耻。 2.大酋﹐魁帅。 -
大修
dà xiū
重大修改;大修理。 -
大侵
dà qīn
1.亦作"大祲"。 2.严重歉收﹐大饥荒。 -
大事
dà shì
1.重大的事情。指祭祀或征伐。 2.重大的事情。指丧事。 3.重大的事情。指夺取政权。 4.重大的事情。指重要的政事﹐国家大计。 5.重大的事情。指男女婚事。 6.重大的事情。泛指其他各种大的事情。 -
大东
dà dōng
极东;东方较远之国。 -
大举
dà jǔ
1.谓大兴军旅。 2.泛指进行其他大规模活动。 3.普遍检举。 4.谓广泛推荐人才。 -
大乘
dà chéng
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
大书
dà shū
曲艺名词。江浙一带指只说不唱的评话,北方泛指各种曲艺的长篇书目。 -
夜大
yè dà/dài/tài
见"夜大学"。 -
大乐
dà yuè
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 -
大中
dà zhōng
《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王弼注:"处尊以柔﹐居中以大。"高亨注:"象大臣处于尊贵之位﹐守大正之道。"后以"大中"指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 -
大俭
dà jiǎn
荒歉。 -
大会
dà huì
1.谓大规模地会合。 2.谓人数众多的集会。 3.谓大好机会。 -
大享
dà xiǎng
合祀先王的祭礼。 -
大业
dà yè
1.大功业﹐大事业。 2.谓帝业。 3.谓高深的学业。 -
大乔
dà qiáo
见"大桥"。 -
大专
dà zhuān
1.大钧。指天﹐大自然。 2.指大学与高等专科院校。 3.特指高等专科学校。 -
大便
dà biàn
1.拉屎。 2.屎。 -
大伯
dà bó
1.称老年男子。 2.宋时称饮食行业的年轻伙计。 3.父亲的长兄。 -
大临
dà lín
聚哭告哀。 -
大位
dà wèi
1.帝位。 2.显贵的官位。 -
大传
dà zhuàn
1.《周易》中解释经(卦辞﹑爻辞)的传﹐凡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也称大传。 2.汉初伏胜所著《尚书大传》的简称。 -
大乱
dà luàn
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 -
大俥
dà chē
对火车﹑轮船上管理动力机器的人的尊称。 -
大亲
dà qīn
父亲;父母。 -
大伦
dà lún
1.指封建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2.犹大端。大原则。 -
大伙
dà huǒ
1.指人数较多﹑聚集成伙的强盗。 2.谓人数多而聚集成伙。 3.大家;大家伙儿。通常带后缀"儿"。 4.即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 -
大众
dà zhòng
1.古代对夫役﹑军卒人等的总称。 2.泛指民众﹐群众。 3.犹言众人或大伙儿。 4.佛教对信众的称呼。 -
大体
dà tǐ
①重要的义理:识大体,顾大局。②纲要:操纲领,举大体。③副词。大致;大抵:大体上一致|大体如此。 -
大伾
dà pī
1.亦作"大邳"。亦作"大岯"。 2.山名。 -
大信
dà xìn
大潮。 -
大仗
dà zhàng
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
大万
dà wàn
犹巨万。谓数极多。 -
大义
dà yì
1.正道;大道理。 2.夫妇之义﹐谓婚姻。 3.要义;要旨。 -
大余
dà yú
见"小余"。 -
大两
dà liǎng
1.隋唐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2.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
大亨
dà hēng
1.犹大通﹐顺畅无阻。 2.旧时上海称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 -
大卡
dà kǎ
物理学名词。热量的实用单位﹐是一卡的一千倍。也称千卡。 -
大和
dà hé
1.一种良弓。 2.非常和协。 -
大僇
dà lù
见"大戮"。 -
大叫
dà jiào
1.号叫,呼喊,发出大声的叫喊或呼叫,通常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激动、痛苦或害怕,高兴或快乐)。 2.叫喊。 -
大吝
dà lìn
犹大悔。 -
大凤
dà fèng
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别称。 -
大发
dà fā
1.谓发高科。 2.超过了适当的限度;过度。 -
大劫
dà jié
1.佛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称。 2.泛称大灾难。 -
大军
dà jūn
1.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武装部队。 2.今亦用以比喻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队伍。 3.方言。对正规军队和军人的敬称。 4.指重大的军事行动。 -
大卜
dà bǔ
掌管卜筮的官员。 -
大共
dà gòng
1.共同。大﹐表示范围广。 2.一般。 -
大员
dà yuán
1.见"大圆"。 2.定额﹐名额。 3.指职位高的官员。 -
大凯
dà kǎi
1.亦作"大恺"。 2.古代军队凯旋时所奏的音乐。 -
大傩
dà nuó
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 -
大叔
dà shū
1.对豪门仆役以及阉宦的敬称。 2.尊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
大凑
dà còu
大都会。 -
大冥
dà míng
1.古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2.谓蒙昧昏暗。 3.古书中北方泽名。 -
大关
dà guān
1.旧时刑具﹐即夹棍。 2.比喻不易达到或逾越的标准。 -
大厉
dà lì
1.大恶﹐大祸害。 2.大鬼。 -
大厎
dà dǐ
大抵。 -
大傅
dà fù
1.古三公之一﹐为国君的辅弼之臣。 2.辅导太子的官。 -
大受
dà shòu
承担重任;委以重任。 -
大包
dà bāo
1.指宇宙。 2.突起的大疙瘩。 3.食品名。比较大的包子。有馅﹐用发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
大制
dà zhì
1.国家大法。 2.谓以大道治理天下。 -
大创
dà chuāng
1.重伤。 2.指在军事上使敌人受到严重的损伤。 -
大勋
dà xūn
大勋劳;大功业。 -
大原
dà yuán
根源﹐根本。 -
大初
tài chū
见"太初"。 -
大匠
dà jiàng
1.技艺高超的木工。 2.称学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众人所崇敬的人。 3."将作大匠"﹑"将作监"的别称。 -
大决
dà jué
即“秋决”,封建时代,判以死刑立即执行叫“立决”,延至秋天执行叫“秋决”。秋决人数很多,故又叫大决。如:每岁大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
大口
dà kǒu
1.嘴大。 2.大话。 3.户口中的成年人。 -
大农
dà nóng
即大司农。 -
大刑
dà xíng
1.重刑。多指死刑。 2.施重刑用的刑具。 3.大型。型﹐铸造器物的模型。 -
大力
dà lì
1.力气大。 2.指大自然的力量。 3.很大的力量。 4.指用很大的力量。 -
大味
dà wèi
至纯之味。 -
大化
dà huà
1.谓化育万物。 2.谓人生的重要变化。 3.指生命。 4.指宇宙﹐大自然。 5.广远深入的教化。 6.佛教语。指佛的教化。 -
大冯
dà féng
见"大冯君"。 -
大冶
dà yě
1.古称技术精湛的铸造金属器的工匠。 2.大冶炼主。 3.比喻造化。 -
大副
dà fù
船员职称之一。轮船船长的第一助手﹐负责舱面行政工作和技术领导﹐并和二副﹑三副轮流驾驶船舶。 -
大卒
dà zú
王之士卒。 -
大刚
dà gāng
见"大纲"。 -
大呆
dà dāi
方言。很大﹐极大。 -
大务
dà wù
重大的事务。 -
大冠
dà guān
1.武冠。 2.高冠。 -
大千
dà qiān
"大千世界"的省称。 -
大北
dà běi
大败。 -
大古
dà gǔ
1.特别。 2.犹大概﹐大约。 3.总之。 -
大医
dà yī
太医。 -
大具
dà jù
1.重要的器具。 2.指重要的器官。 -
大吕
dà lǚ
1.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2.古钟名。 3.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
大割
dà gē
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
大印
dà yìn
图章(多指公章)。 -
大兴
dàxīng
1.大规模开展或从事。 2.大规模或有力地。 -
大吏
dà lì
1.大臣;大官。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3.指部将。 -
大区
dà qū
1.指天空。 2.大行政区的简称。 -
大史
dà shǐ
官名。殷代天官六大之一。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周代大体相同。 -
大判
dà pàn
大抵﹐大致。 -
大冲
dà chōng
天文学术语。指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期﹐隔十五年到十七年重复一次﹐因为距地球近﹐这时火星显得最亮。 -
大势
dà shì
1.大位;高位。 2.大局的趋势。 3.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4.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5.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大势至"。 -
大全
dà quán
1.全部。 2.用作书名。谓著作之全部。 -
大写
dà xiě
跟"小写"相对。(1)汉字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如"壹﹑贰﹑叁﹑肆﹑拾﹑佰﹑仟"等﹐多用于账目和文件中。(2)拼音文字字母的一种写法﹐如拉丁字母的A﹑B﹑C﹐多用于句首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 -
大儒
dà rú
1.儒学大师。 2.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
大儿
dà ér
长子;年长的儿子。 -
大咎
dà jiù
1.非常的灾祸。 2.大的过错。 -
大偏
dà piān
兵车十五乘。 -
大吉
dà jí
大吉利。 -
大厅
dà tīng
较大的建筑物中宽敞的房间﹐用于会客﹑宴会﹑行礼﹑展览等。 -
大号
dà hào
气鸣乐器。铜制。有碗状号嘴,号管弯曲作o形,管身由细到粗,喇叭口很大。有活塞四个。大号种类较多,形制不一。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和军乐队。 -
大冬
dà dōng
隆冬。 -
大兵
dà bīng
1.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2.大的战争。 3.旧时对兵士的俗称。 -
大司
dà sī
犹言大事。 -
大凶
dà xiōng
1.大荒之年。 2.凶祸﹐谓死灭。 -
大同
dà tóng
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其特征为“天下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众人之天下,反对君主专制。表现在民众道德水平高,和睦相处,没有罪恶,社会安定。这种思想对以后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一定启发,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
大内
dà nèi
1.汉代京城的国库。 2.皇宫。 3.匈奴单于的内室。 -
大兄
dà xiōng
1.长兄。 2.对朋辈的敬称。 3.古代高丽职官名。 -
大历
dà lì
1.大约之数。 2.官修的历法。 -
大去
dà qù
1.谓一去不返。 2.用为死亡的婉词。 -
大净
dà jìng
阿拉伯文ghusl的意译﹐原意为"洗浴"。同"小净"相对。伊斯兰教规定﹐凡教徒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称为大净。此外﹐在主麻和节日礼拜时﹐一般也都作大净。未经大净﹐不得进行念经﹑礼拜﹑宰牲等活动。 -
大君
dà jūn
天子。 -
大僚
dà liáo
1.大官职。 2.指大官。 -
大分
dà fèn
1.大体﹐大致。 2.大要。 3.名分;本分。多用于君臣之间。 4.大限;寿数。 5.情分。 6.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
大刀
dà dāo
1.古代一种兵器﹐带有长柄的刀。 2.指用作武器的短柄长刀。 3.指刀币﹐古代齐国的货币。宋梅尧臣有《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半;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诗。 -
大卿
dà qīng
宋代俗称中央各寺的正职长官为大卿。 -
大典
dà diǎn
1.重要的典籍。 2.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盛大隆重的典礼。 -
大公
dà gōng
中世纪欧洲国家君主或大封建主的一种称号。地位低于国王,高于公爵。其辖地称为“大公国”。如基辅罗斯、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等国的君主都曾称大公,而奥地利则长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大公国。 -
大别
dà bié
1.长别。 2.大略﹐大致。 3.从大类上区分。 4.山名。 -
大咸
dà xián
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尧时的乐舞。又称"咸池"。 2.传说中的山名。 -
大命
dà mìng
1.天命。 2.称天子之命。 3.谓自然规律。 4.天年﹐寿命。 5.谓大事﹐要事。 -
大卞
dà biàn
1.亦作"大弁"。 2.大法。 -
大勇
dà yǒng
1.谓超乎寻常的勇敢。 2.极为勇敢的人。 -
大吼
dà hǒu
吼叫得比…还响。 -
大卤
dà lǔ
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里。 2.借指并州。 3.广大的荒漠地区。 -
大厦
dà shà
1.高大的房屋。 2.今亦用作高楼之名。 -
大参
dà cān
参政的别称。 -
大名
dà míng
日本封建时代的大领主。以占有大量名田(登记的垦田)而得名。镰仓幕府时,成为有势力的武士,担任地方守护;室町时期,势力扩大,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称“守护大名”。战国时代,大名间互相争雄,称“战国大名”。江户幕府建立后,成为各地藩主,受将军控制。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废藩置县政策,大名权利被剥夺,列为华族。 -
大功
dà gōng
1.大功业﹐大功劳。 2.奖励用语。 3.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参阅《仪礼.丧服》﹑《清通典.礼服制》。 -
大卷
dà juǎn
周代"六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舞。 -
大半
dà bàn
1.过半数;大部分。 2.表示较大的可能性。 -
大少
dà shào
即大少爷。 -
大恭
dà gōng
屎;大便。 -
大息
dà xī
见"太息"。 -
大弄
dà nòng
放开手干;大规模地行动。 -
大屈
dà qū
1.亦作"大曲"。 2.弓名。《左传.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杜预注:"大屈﹐弓名。"孔颖达疏:"《鲁连书》曰:'楚子享鲁侯于章华之台﹐与大曲之弓﹐既而悔之。蔿启强见鲁侯﹐鲁侯归之。'大屈即大曲也。"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十八韵》﹕"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一说大屈为宝金﹐可以为剑。见《史记.鲁周公世家》"赐昭公寶器"裴骃集解引服虔说。 -
大幕
dà mù
1.大帐幕。 2.指将军幕府。 3.大漠。大沙漠。 -
大恋
dà liàn
指对人生的眷恋。 -
大成
dà chéng
1.大的成就。指事功。 2.大的成就。指学问。 3.大的成就。指道德。 4.完备。 5.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6.复姓。古代有大成执。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
大凡
dà fán
①概要:文章之大凡。②副词。大抵(常用于句首表总括):大凡文章写得好的,总在语言上下过功夫。③副词。总计: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
大徧
dà biàn
见"大遍"。 -
大戮
dà lù
1.谓杀而陈尸示众。 2.亦作"大僇"。大耻辱。 -
大帝
dà dì
1.天帝。 2.对上古圣德帝王的敬称。 3.三国吴主孙权谥"大皇帝"﹐省称"大帝"。 4.唐高宗李治谥"天皇大帝"﹐省称"大帝"。 -
大室
dà shì
1.世家大族。 2.葶苈的别名。 -
大戛
dà jiá
大法。 -
大品
dà pǐn
1.指佛经之全本或繁本﹐与节略本的"小品"相对。 2.佛经名。即《大品般若经》。亦泛指佛经。 3.[英MajorOrder]又译作"高级神品"。天主教﹑东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品位。东正教一般把主教﹑神甫和助祭列为大品﹐而天主教一般把副助祭也列入大品。 -
大微
dà wēi
见"太微"。 -
大志
dà zhì
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
大围
dà wéi
1.山名﹐在今湖南浏阳县东北。道教所称人间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之一。 2.指光环较大的月晕。 -
大天
dà tiān
唐代吏部尚书的别称。 -
大市
dà shì
1.古指午后设立的集市。因到市的人多﹐故称。 2.泛称大的集市。 3.大交易。 -
大意
dà yì
1.大概的意思;要义。 2.大志。 3.谓疏忽﹐不经意。 -
大奸
dà jiān
大奸大恶之人。 -
大廷
dà tíng
见"大庭"。 -
大婶
dà shěn
尊称跟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妇人。 -
大对
dà duì
1.对答天子之询问或策问。 2.指殿试。 -
大悟
dà wù
1.豁然醒悟;彻底明白。 2.佛教谓破迷妄﹑开真智为大悟。 -
大宪
dà xiàn
清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 -
大孰
dà shú
见"大熟"。 -
大弁
dà biàn
见"大卞"。 -
大恶
dà è
大恶行;大罪过。 -
大帐
dà zhàng
契丹主的亲兵﹐谓之"大帐"。 -
大嚣
dà xiāo
太白星的别名。 -
大填
dà tián
传说为黄帝之师。 -
大头
dà tóu
1.棍棒两头粗细不同的粗的一头。 2.主要的部分。 3.指大人物。 4.主要负责人。 5.冤大头。 6.指民国初年发行的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亦为银元的通称。 7.套在头上的一种假面具。 -
大帅
dà shuài
1.统军的主帅﹑主将。 2.清末督抚一般兼掌兵权﹐其属员以大帅称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亦以此称军阀首领。 -
大庭
dà tíng
1.亦作"大廷"。 2.外朝之廷。 3.指朝廷。 -
大宠
dà chǒng
1.指高官﹑权臣。 2.指帝位。因其受上天之眷宠﹐故称。 -
大慝
dà tè
极邪恶的人。 -
大壤
dà rǎng
见"大穰"。 -
大型
dà xíng
形状或规模大的。 -
大憝
dà duì
极为人所怨恶。 -
大徐
dà xú
指北宋文字学家徐铉。铉与弟锴初仕南唐﹐并有文名﹐皆精通文字学﹐人称"大小二徐"。铉入宋后﹐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
大弦
dà xián
亦作“大絃”。弦乐器的粗弦,也叫“老弦”。 -
大圜
dà yuán
见"大圆"。 -
大建
dà jiàn
夏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也叫"大尽"。清代时宪历每月下例载"某月大(或小)﹐建某某。"建谓北斗斗柄所指﹐斗柄旋转所指的十二辰﹐称月建﹐如建寅(正月)﹑建卯(二月)等。后误将"大建"连读﹐遂有大建﹑小建之称。 -
大寝
dà qǐn
即路寝。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宫室。 -
大幽
dà yōu
1.传说中的古国名。 2.幽冥。指地下﹐阴间。 -
大宿
dà sù
素负重望的饱学之士。 -
大宫
dà gōng
帝王诸侯的祖庙。 -
大女
dà nǚ
1.成年女子。 2.长女。 3.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女子。 -
大尽
dà jìn
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也叫大建。 -
大坚
dà jiān
汉代官吏佩以避邪的饰物。 -
大忘
dà wàng
喻本末倒置。 -
大家
dà jiā
1.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书.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孔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于国。"蔡沈集传:"大家,巨室。"《左传.昭公五年》:"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国语.晋语一》:"大家邻国,将师保之。"韦昭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 2.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3.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4.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5.众人;大伙儿。 -
大情
dà qíng
1.常情。 2.大的人情。 -
大寰
dà huán
寰宇﹐全国。 -
大常
dà cháng
本性;常道。 -
大弓
dà gōng
1.古代良弓名。 2.古代六弓之一﹐是一种强弱程度中等的弓。 -
大学
dà xué
①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有的还设有专修科、学院或研究生院(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有的还培养大专生或研究生。 -
大归
dà guī
1.谓妇人被夫家遗弃﹐永归母家。 2.谓最终的归宿;必然的趋向。 3.指死。 4.大要﹐大旨。 -
大局
dà jú
整体;全面的形势:以大局为重|大局已定。 -
大圆
dà yuán
用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当截面不过球心时,截得的圆称为小圆。 -
大坡
dà pō
1.唐代谏议大夫的别称。 2.指苏轼。 -
大户
dà hù
1.普遍清查户口。 2.酒量大。 3.指酒量大的人。 4.指有财势的人家。 -
大康
dà kāng
1.《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陆德明释文:"大﹐音泰。"朱熹集传:"大康﹐过于乐也。"后以"大康"指安丰泰乐。 2.表示使安乐。 -
大娘
dà niáng
1.对年长妇人的敬称。 2.妾对正妻的敬称。 3.犹伯母。 -
大好
dà hǎo
1.谓友好﹐相善。 2.很好﹐极好。 3.犹言好一个。 4.病全好。 -
大小
dà xiǎo
1.大与小;大或小。 2.指尊卑或长幼。 3.谓大小的程度。 4.偏指大或小。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
大戏
dà xì
1.大型的戏曲。戏的角色行当齐全﹐情节复杂。 2.方言。指京剧。 3.绍兴的地方戏之一。包括高调班(文班)及乱弹班(武班)。 -
大噱
dà jué
大笑。 -
大均
dà jūn
1.谓平均。 2.古军礼之一。 -
大干
dà gàn
1.大规模地去做。 2.指花大气力去做某事。 -
大妇
dà fù
1.长子之妻。 2.旧称正妻为大妇﹐妾为小妇。 -
大子
dà zǐ
旧时一种较大的铜元﹐一枚抵普通铜元二枚。 -
大尝
dà cháng
周代庙祭名。 -
大房
dà fáng
1.古代祭祀时盛牲畜的用具﹐通称俎。 2.唐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后世家族以大房称长房。 3.宋时称小偷聚集之处。 4.指比较大的房子。 5.山名。在河北省房山县西北。 -
大夫
dài fū
①古代官职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汉后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唐代以后称高级文职官阶为大夫。②(dài-)宋代医官置大夫以下官阶,后以之称医生。 -
大宗
dà zōng
1.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馀子为"小宗"。 2.世家大族。 3.本原。 4.犹大批;大数目。表示财物等数量大。 5.指数量大的商品或产品。 -
大廓
dà kuò
空虚寥廓。 -
大尹
dà yǐn
1.春秋﹑战国时宋官名。 2.新莽时称郡太守为大尹。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
大射
dà shè
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 -
大嚼
dà jué
大口咬嚼。 -
大戎
dà róng
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 2.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3.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 -
大寿
dà shòu
谓大寿辰。一般指五十岁以上逢十的寿辰。 -
大宥
dà yòu
1.犹大赦。 2.泛指赦免。 -
大宁
dà níng
1.天下安定。 2.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 -
大惑
dà huò
十分迷惑;极糊涂。 -
大山
dà shān
泰山。 -
大国
dà guó
1.古指大诸侯国。 2.泛指大的国家。 3.比喻具有独立性的事物。 -
大帛
dà bó
1.古白布冠。 2.粗丝织成的厚帛。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
大姐
dà jiě
1.排行最大的姐姐。 2.对女性的尊称。 3.对妻子的称呼。多见于元明白话小说及元杂剧。 4.对妓女的称呼。 5.称妓院中的使女﹑丫环。 -
大弟
dà dì
对朋辈中年龄小于己者的亲切称呼。 -
大寂
dà jì
佛教语。涅盘﹐圆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
大妃
dà fēi
清代皇妃中地位在元妃之下﹐侧妃和庶妃之上者。 -
大律
dà lǜ
重要的原则﹑法则。 -
大奔
dà bēn
犹溃败。 -
大戴
dà dài
称汉戴德。详"大小戴"。 -
大德
dà dé
1.大功德;大恩。 2.谓品德高尚。 3.指德行高尚的人。 4.大节。 5.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梵语为"婆檀陀"(bhadanta)。 -
大心
dà xīn
1.志向大﹐有抱负。 2.谓傲慢自大。 3.复姓。《古今姓氏书辨证.十四泰》引《英贤传》谓楚臣大心为令尹得臣之子。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楚襄王时有大心子成,为黄邑大夫。 -
大容
dà róng
传说中的人名﹐为黄帝乐师。 -
大宝
dà bǎo
1.皇帝之位。 2.珍贵的财宝、宝贝。 3.对佛法的称呼。 4.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
大备
dà bèi
一切具备;完备。 -
大宇
dà yǔ
1.亦作"大?"。 2.太空;天地之间。 3.指天下﹐王朝。 -
大总
dà zǒng
索性。 -
大庙
dà miào
太庙。 -
大嫂
dà sǎo
1.长兄之妻。 2.丈夫称妻子。 3.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4.用为对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妇人的尊称。 5.方言。公婆呼长媳。 -
大大
dà dà
1.方言。称父亲。 2.称祖父。 -
大巢
dà cháo
指野豌豆苗。古人以为菜蔬。 -
大姓
dà xìng
1.世家;大族。 2.指人多的姓。如张﹑王﹑李﹑赵等。 -
大布
dà bù
1.古指麻制粗布。 2.指宽幅的棉制土布。 3.古代货币名。王莽所铸的十布之一。 -
大宾
dà bīn
1.周王朝对来朝觐的要服以内的诸侯的尊称。 2.泛指国宾。 3.古乡饮礼﹐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宾﹐也称"大宾"。 -
大平
dà píng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
大威
dà wēi
1.犹大畏。最可畏惧的事。指祸乱。 2.大的权威;大的威势。 -
大戒
dà jiè
1.大法则。 2.重要的鉴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
大坝
dà bà
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 -
大手
dà shǒu
犹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 -
大壮
dà zhuàng
1.《易》六十四卦之一。即干下震上。为阳刚盛长之象。 2.《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上震下干。震为雷﹐干为天(古人认为天形似圆盖)﹐其卦象为上有雷雨﹐下有御雨之圆盖。故云创建宫室﹑以避风雨﹐取象于《大壮》。后用为建筑宫室之典。 -
大愿
dà yuàn
1.宏大的愿望。 2.见"大誓愿"。 -
大工
dà gōng
1.旧时对工匠高手的敬称。 2.大工程。 -
大始
dà shǐ
1.指开始形成万物的混沌之气。 2.指元气。 -
大岘
dà xiàn
1.山名。在山东省临胊县东南﹐即穆陵关﹐旧称齐地天险。东晋刘裕攻南燕慕容超﹐南燕大将公孙五楼谓宜断据大岘﹐坚壁清野﹐以绝晋军之资﹐超不从。即此山。见《宋书.武帝纪上》。后泛指险关。 2.山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又名赤焰山。南北朝时与小岘并为军争之地。 -
大圣
dà shèng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 2.称帝王。 3.佛教称佛﹑菩萨。 4.谓极有神通。 5.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大婚
dà hūn
见"大昏"。 -
大喜
dà xǐ
祝贺别人喜事之词。 -
大巴
dà bā
大型公共汽车。 -
大审
dà shěn
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
大彭
dà péng
1.古国名。在今江苏铜山县﹐县西有大彭山。 2.指彭祖。相传其寿八百岁。 3.复姓。彭祖封于大彭﹐其后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 -
大声
dà shēng
1.高雅的音乐。 2.声音大﹐高声。 3.大名声。 -
大哗
dà huá
亦作“大譁”。谓群情愤激,纷纷议论。 -
大恺
dà kǎi
见"大凯"。 -
大墙
dà qiáng
[方]监狱。 -
大度
dà dù
气量大,待人宽容:豁达大度|天下之事成于大度之君子,而败于私智之小人。 -
大宰
dà zǎi
官名。 -
大庖
dà páo
1.帝王的庖厨。 2.善于烹调的人。 -
大幸
dà xìng
很大的幸运。 -
大商
dà shāng
1.指商王朝。 2.大商人。 -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
大岯
dà pī
见"大伾"。 -
大岳
dà yuè
即四岳。 -
大寳
dà bǎo
1.《易.系辞下》:"圣人之大寶曰位。"后因以"大寳"指帝位。 2.指佛法。 3.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
大悲
dà bēi
1.极悲哀。 2.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 -
大土
dà tǔ
旧称来自孟加拉和马德拉斯的鸦片为"大土"﹐成球状﹐价格昂贵。 -
大将
dà jiàng
1.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 2.泛称高级将领。 3.比喻某一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4.军衔。将官的最高一级。 -
大堤
dà dī
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2.乐府曲名。 -
大带
dà dài
1.古代贵族礼服用带﹐有革带﹑大带之分。革带以系佩韨﹐大带加于革带之上﹐用素或练制成。 2.指玉带。 -
大埠
dà bù
大城市;大市镇。 -
大多
dà duō
大部分;大多数。 -
大战
dà zhàn
1.指战争规模巨大。 2.剧烈的战斗。 -
大庆
dà qìng
1.大可庆贺之事。 2.称老年人的寿辰。 -
大帮
dà bāng
谓结成一伙的多数人。 -
大媒
dà méi
尊称媒人。 -
大忌
dà jì
1.古代称先王﹑先后的忌辰。 2.国家的禁令。 3.重要的禁忌。 -
大府
dà fǔ
1.周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参见"九府"。 2.公府。 3.泛指上级官府。 4.明清时亦称总督﹑巡抚为"大府"。 -
大器
dà qì
①宝物;宝器:大器,圭璋也。②大才:大器晚成。 -
大役
dà yì
1.古指需要大量劳力方能完成的徭役。 2.指战事。 -
大姬
dà jī
周武王长女。周为姬姓﹐古时女子以姓行﹐大者﹐尊之之词。 -
大字
dà zì
形体较大的字。一般指径寸以上之字。 -
大忙
dà máng
工作集中﹐繁忙而紧张。 -
大宛
dà yuān
古国名。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北通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大月氏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
大幻
dà huàn
指死亡。 -
大师
dà shī
学业或技艺上造诣极高的人:国画大师|语言大师。 -
大妈
dà mā
1.伯母。 2.尊称年长的妇女。 -
大年
dà nián
农林等丰产年:今年桃子是大年。 -
大我
dà wǒ
1.佛教语。指涅盘四德"常乐我净"之"我"。以自在而无束缚﹐平等而无人我为义。 2.指集体。 -
大哥
dà gē
1.排行最大的哥哥。 2.尊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 3.称排行最大的儿子。 4.妻子称丈夫。 -
大寒
dà hán
1.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2.酷寒﹐极冷。 -
大块
dà kuài
1.大自然;大地。 2.犹大片。 -
大尉
dà wèi
军衔。某些国家尉官的最高一级。 -
大客
dà kè
1.周代指大诸侯国派出的卿一级的使者﹐常对"小客"而言。《周礼.秋官.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郑玄注:"大客,谓其孤卿。"《仪礼.聘礼》:"有大客后至,则先客不飨食,致之。"亦以尊称贵宾。 2.象的别名。 -
大序
dà xù
1.《毛诗》首篇《关雎》"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部诗篇﹐谓之"大序"。 2.全书的序为大序﹐各篇的序为小序。 -
大夜
dà yè
1.沉沉的黑夜;深沉的夜色。 2.长夜。谓人死长眠地下。 3.佛教谓僧徒死后火葬之前夜为大夜﹐也称迨夜﹑宿夜。参阅《百丈清规》六。 -
大峨
dà é
四川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大峨为三峰之一。今游览地即大峨﹑主峰万佛顶海拔约三千米。参见"峨嵋山"。 -
大姑
dà gū
1.山名﹐即大孤山﹐在江西鄱阳湖中。 2.称夫之姐。 -
大患
dà huàn
1.大的祸患﹑灾难。 2.大的弊病。 -
大宅
dà zhái
1.高大的邸宅。 2.指天地﹐宇宙。 3.人的面部。 -
大恉
dà zhǐ
见"大旨"。 -
大堂
dà táng
1.高大的厅堂。为古代帝王主持政事﹑宣明政教的地方。 2.旧时指官府办事或审理案件的正厅。 3.明清时指中央各衙门的长官及府﹑州﹑县的正印官。 4.客堂。 -
大愚
dà yú
极端无知。亦指极端无知的人。 -
大忧
dà yōu
1.大忧患﹐大灾祸。 2.指皇帝死丧。有误用以称人父母之丧者。 -
大姨
dà yí
最大的姨母。 -
大夏
dà xià
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 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8.大厦。 -
大封
dà fēng
1.古军礼之一。指诸侯疆界有侵越﹐则以兵征定之。 2.指封赐众多的土地﹑田宅。 3.黄帝时人名。 -
大岁
dài suì
太岁。 -
大姒
dà sì
见"太姒"。 -
大巫
dà wū
1.指为首的或法术高明的巫师。 2.比喻自己所敬服的人。 -
大城
dà chéng
1.大都﹐大的城池。 2.外城。 -
大尊
dà zūn
1.酒器名。六尊之一﹐瓦质。 2.犹至尊。臣称君。 -
大圭
dà guī
佩玉﹐作丁字形﹐用途如笏﹐插在腰带间以记事备忘。 -
大底
dà dǐ
大抵。 -
大士
dà shì
1.德行高尚的人。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3.特指观世音菩萨。 4.对高僧的敬称。 -
大当
dà dāng
1.谓大致相当。 2.星名。 -
大壑
dà hè
1.大海。 2.大坑谷或大沟。 -
大域
dà yù
大略;梗概。 -
大奴
dà nú
身材高大的奴仆。 -
大场
dà chǎng
1.明清时称乡试试场;亦指乡试。 2.犹大局﹐大体。 -
大官
dà guān
1.职位高的官。 2.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
大安
dà ān
1.太平无事。 2.身体健康安好。多用作书信末尾的祝颂语。 3.唐代宫殿名。 -
大坐
dà zuò
盘腿正坐。 -
大姜
dà jiāng
周太王妃﹐文王之祖母﹐姓姜。 -
大噪
dà zào
广泛地传扬。 -
大河
dà hé
即黄河。 -
大处
dà chù
1.大地方。 2.大的方面。 -
大潮
dà cháo
潮汐升降幅度逐日不同﹐朔﹑望日﹐由于日﹑月的引潮力作用最大﹐海水面升降也最大﹐称为大潮。但各地尚有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大潮不一定见于朔﹑望日﹐可能延迟两三天。常用作比喻﹐谓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或大的趋势。 -
大电
dà diàn
相传黄帝之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见《<书>序》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后以"大电"为黄帝出生之典。 -
大浸
dà jìn
1.大水。 2.指大海。 -
大渍
dà zì
见"大瘠"。 -
大溲
dà sōu
大便。 -
大涂
dà tú
1.大路。 2.谓大道。 -
大泉
dà quán
大钱。 -
大渐
dà jiàn
谓病危。 -
大牲
dà shēng
供祭祀用的牛。 -
大皇
dà huáng
1.亦作"太皇"。 2.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 -
大殓
dà liàn
见"大敛"。 -
大率
dà lǜ
大致: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
大牙
dà yá
1.指旗竿上饰以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帅标识旗﹐亦为仪仗用旗。 2.槽牙。 3.门牙。 -
大棺
dà guān
古代天子﹑诸侯及卿大夫之棺皆有数重﹐其最外一重谓之大棺。 -
大汾
dà fén
古九塞之一。 -
大玉
dà yù
华山出产的美玉。 -
大报
dà bào
1.谓遍祭天神。 2.指大型的报纸。 -
大杯
dà bēi
大型饮具之一,容量大的杯子。 -
大皞
dà hào
见"大皥"。 -
大畹
dà wǎn
谓贵盛的外戚。 -
大斋
dà zhāi
1.佛教语。谓在重大节日期间举行法会﹐设斋食供养僧人。 2.谓正餐。 -
大段
dà duàn
1.大部分。 2.形容数量多。 3.重要的;主要的。 4.犹大略﹐大体。 5.犹言十分。 6.较长的段落。 7.谓绣缎。段﹐通"缎"。 -
大洲
dà zhōu
地球表面上某块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地球共分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
大挠
dà náo
1.亦作"大桡"。 2.传说为黄帝史官﹐始作甲子。 -
大泽
dà zé
1.大湖沼;大薮泽。 2.即大泽乡。 3.大恩惠。 -
大旨
dà zhǐ
1.亦作"大指"﹑"大恉"。主要意思;大要。 2.尊称别人的旨意。 -
大猾
dà huá
1.亦作"大滑"。 2.大奸﹐大恶人。 -
大昊
dà hào
即大皞。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亦即伏羲氏。 -
大班
dà bān
1.清代称新科进士引见时按一﹑二﹑三甲编排的班列。 2.旧称外国公司﹑洋行的经理。 3.幼儿园里由五或六周岁至六或七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
大拿
dà ná
方言。称在某一地区﹑单位或某一方面最有权威的人。 -
大漕
dà cáo
宋代转运使的俗称。 -
大旅
dà lǚ
古代祭名。 -
大柄
dà bǐng
《礼记.礼运》:"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郑玄注:"柄﹐所操以治事。"谓礼为人君持以治国之本。后以"大柄"喻握以治事的大权。 -
大汉
dà hàn
1.汉代人对本朝之称。大﹐尊之之词。 2.身材高大的男子。 3.佣工。 -
大牢
dà láo
监狱。 -
大有
dà yǒu
1.《易》卦名。即干下离上。象征大﹐多。 2.丰收。 -
大材
dà cái
1.出众的才能。 2.指才能出众的人。 -
大江
dà jiāng
长江。 -
大濩
dà huò
周代乐舞之一。相传为成汤时作。 -
大朞
dà jī
一周年。 -
大招
dà zhāo
1.古乐名。即《大韶》。 2.《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王夫之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系之以大﹐盖亦因宋玉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
大疋
dà yǎ
即《大雅》。疋﹐同"雅"。 -
大滑
dà huá
1.见"大猾"。 2.流星的一种。 -
大杀
dà shā
阴阳家所指的一种凶神恶煞。 -
大昏
dà hūn
1.亦作"大婚"。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2.昏昧。 -
大海
dà hǎi
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如大酒杯﹑大碗等。 -
大时
dà shí
1.最有利的时机。 2.谓天时。 -
大狱
dà yù
1.重大的案件。多指牵涉面广而处罚严厉者。 2.大牢﹐监狱。 -
大溜
dà liù
江河中心速度大的水流。 -
大晨
dà chén
天大亮时。 -
大油
dà yóu
猪油。 -
大晒
dà shài
犹十分﹐非常。 -
大浪
dà làng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浪。 -
大棘
dà jí
1.极端穷困。 2.官名。大理的别称。 -
大登
dà dēng
大丰收。 -
大星
dà xīng
1.星宿中大而亮者。 2.喻杰出的人物。 3.指启明星。 -
大疫
dà yì
谓瘟疫流行。 -
大本
dà běn
大学本科的简称。 -
大病
dà bìng
1.死的婉辞。 2.重病。 -
大横
dà héng
龟卜卦兆名。龟文呈横形﹐故称。《史记.孝文本纪》:"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后因以指帝王登基之兆。 -
大款
dà kuǎn
指腰缠万贯的有钱人:一掷千金的大款们。 -
大服
dà fú
1.十分信服。 2.谓帝王﹑王后死后国人为之持服。 -
大犹
dà yóu
大猷。 -
大来
dà lái
1.《易.泰》:"小往大来﹐吉﹐亨。"指阴暗面逐渐消逝﹐光明面逐渐增长。后用"大来"表示吉祥亨通。 2.十分。 -
大瘠
dà jí
1.亦作"大渍"。 2.疫病成灾。 -
大早
dà zǎo
大清早。指天刚亮的时候。 -
大稔
dà rěn
大丰收。 -
大老
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 2.指在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 4.称父。 5.指排行居长的﹐犹言老大。 6.元初湖广﹑江西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 7.方言。称地主﹑财主。 -
大琴
dà qín
古代的一种琴。《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郭璞注:"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或说二十弦。见郝懿行义疏。 -
大桥
dà qiáo
1.亦作"大乔"。 2.三国吴孙策之妻。 -
大洋
dà yáng
1.指海洋。 2.银元的俗称。 3."小洋"的对称。在旧中国﹐指同银元保持十进的货币计算单位。银元一元等于大洋十角﹐大洋一角等于大洋十分。起初银元一元兑换银角十角﹐银角贬值后﹐银元一元通常可兑换十一﹑二角。此后银角就称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
大欲
dà yù
1.最大的愿望。 2.普遍的欲望。 -
大纛
dà dào
军中或仪仗队的大旗。 -
大板
dà bǎn
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清代笞﹑杖分别折合为小板﹑大板﹑照数折责。 -
大篆
dà zhuàn
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
大武
dà wǔ
1.周代的乐舞之一。 2.称牛。 3.强大的武力。 -
大楷
dà kǎi
1.书法上以较大的正书为大楷。相对于中楷﹑小楷而言。 2.拼音字母的大写印刷体。 -
大翁
dà wēng
对海船上舵手的尊称。 -
大璋
dà zhāng
天子巡狩祼祭大山川所用的玉。 -
大曲
dà qū/qǔ
1.见"大屈"。 2.古代歌曲的一种。《宋书.乐志三》着录有大曲十五曲﹐多用流传的诗篇配乐﹐增减字句﹐以合音节。唐宋大曲﹐系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遍"组成的成套乐舞。唐大曲多以诗句入乐叠唱﹐《乐府诗集》收有残篇。宋大曲则为词体﹐系长篇叙事歌曲﹐歌舞结合。如董颖《薄媚.西子词》﹑曾布《水调歌头.冯燕传》等。大曲同宋元戏曲音乐有渊源关系。 -
大腕
dà wàn
指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有本事、名气和影响力大的人:大腕明星。 -
大父
dà fù
1.祖父。 2.外祖父。 -
大数
dà shù
1.自然法则;气数。 2.指寿限﹐寿数。 3.大计;大略。 4.大要。 5.约计之数。 6.犹大势。 -
大致
dà zhì
副词。①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两种说法大致相同|这部词典收词大致符合同学们的需要。②大约:新建校舍,大致需要两年时间|本届作文竞赛大致月底可以揭晓。 -
大牌
dà pái
1、名气大、水平高、实力强的人(多指体育界、文艺界)。2、名气大、水平高、实力强的:~球星|~歌星|~俱乐部。 -
大枪
dà qiāng
步枪。区别于手枪及其它短枪而言。 -
大氐
dà dǐ
大抵;大都。 -
大胆
dà dǎn
1.不畏怯﹐有勇气。 2.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3.犹言斗胆﹐冒昧。 -
大昕
dà xīn
黎明。 -
大球
dà qiú
1.大玉。《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毛传:"球﹐玉。"郑玄笺:"汤既为天所命﹐则受小玉﹐谓尺二寸圭也;受大玉﹐谓珽也﹐长三尺﹐执圭搢珽﹐以与诸侯会同。"一说犹大法。陈奂传疏:"古《毛诗》当作'捄'﹐后人或依郑读﹐改作'球'耳。《广雅》﹕'拱﹑捄﹐法也。'王引之《述闻》以为三家《诗》义。奂谓:《毛诗》亦皆训为法﹐法有大小﹐犹政有大小。" 2.指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项目。 -
大空
dà kōng
佛教谓大乘彻底之空﹐既不执有﹐亦不执空。相对小乘之"偏空"而言。 -
大次
dà cì
帝王祭祀﹑诸侯朝觐时临时休息的大篷帐。 -
大纪
dà jì
1.谓对天时的纪载。 2.犹纲纪。 3.指对百姓基本情况的纪录。 -
大灶
dà zào
1.用砖土砌成的固定的炉灶。 2.集体伙食标准中最低的一级。参见"小灶"。 -
大晟
dà shèng
1.指大晟府。 2.指大晟府整理﹑制作的乐曲。 3.指北宋词人周邦彦。周邦彦曾提举大晟府﹐故称。 -
大略
dà lüè
①概要:三人务于精熟,而亮(诸葛亮)独观其大略。②远大的谋略:雄才大略。 -
大智
dà zhì
1.大智慧。 2.有大智慧的人。 -
大窠
dà kē
即大科。 -
大甲
dà jiǎ
1.长而大的铠甲。 2.指甲士。 -
大臧
dà zàng
指国库。 -
大统
dà tǒng
1.帝业;帝位。 2.军队统帅。 3.僧官名。 -
大畜
dà xù
《易》卦名。干下艮上。《易.大畜》:"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孔颖达疏:"谓之大畜者﹐干健上进﹐艮止在上﹐止而畜之﹐能畜止刚健﹐故曰大畜。"又:"﹝彖曰﹞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后因用为延揽贤士之典。 -
大祲
dà jìn
见"大侵"。 -
大才
dà cái
堪当重任之才;学识很高的人。 -
大疮
dà chuāng
俗称梅毒。软性下疳等性病在身体表面上形成的溃疡。 -
大札
dà zhá
1.瘟疫。 2.尊称别人来信。 -
大气
dà qì
包围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与海洋、陆地共同构成地球体系。是地球体系中动量、热量与物质循环的关键。大气总质量约5.3×10^18千克(其中50%集中在6千米以下,99.9%集中在48千米以下),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低层大气由氮、氧、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组成。密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并趋于稀薄,一般将大气上界定为距地面1000千米处。 -
大神
dà shén
1.尊神。 2.大治。 -
大社
dà shè
指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由几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大族
dà zú
人口多﹑分支繁的豪门家族。 -
大瑕
dà xiá
大缺点;大过失。 -
大穷
dà qióng
1.十分困窘。 2.古时东南远方的地名。 -
大烝
dà zhēng
祭名。冬时祭先王﹐以功臣配享。 -
大暑
dà shǔ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一般为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 2.极热﹐酷暑。 -
大箫
dà xiāo
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郭璞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邢昺疏引李巡曰:"大萧﹐声大者。"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 -
大犬
dà quǎn
星座名。其中最亮的一颗古名天狼。 -
大枷
dà jiā
一种特制的重而大的枷具。 -
大朝
dà cháo
1.谓天子大会诸侯群臣。 2.指朝会的场所。 3.称居于正统的朝廷。 -
大水
dà shuǐ
1.洪水;水灾。 2.指大海或大河。 -
大腰
dà yāo
1.亦作"大?"。谓龟鳖之类。 2.三角形底边所对之两边中较长的一边。 -
大殿
dà diàn
1.即殿军。行军时殿后的部队。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正殿。 3.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殿。 -
大磬
dà qìng
见"大韶"。 -
大母
dà mǔ
1.祖母。 2.宋人亦以称太后。 3.旧时庶子称父亲的嫡配。 -
大挑
dà tiāo
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名为大挑。挑选的标准多重形貌﹐相传有"同田贯日气甲由申"八字诀﹐合于前四字形貌者为合格。例如长方面型为"同"﹐方面型为"田"﹐身体长大为"贯"﹐身体匀称为"日"。 -
大批
dà pī
数量很多。 -
大狐
dà hú
复姓。 -
大盘
dà pán
指证券市场交易的整体行情。 -
大比
dà bǐ
1.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 2.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 3.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 4.明清亦特指乡试。 -
大明
dà míng
1.指日。 2.指月。 3.泛指日﹑月。 4.指君主。 -
大科
dà kē
1.唐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人谓之大科。清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 2.袍衫所绣大朵团花。 -
大正
dà zhèng
1.中正。 2.官名。 3.太白星的别名。 -
大桡
dà náo
见"大挠"。 -
大筑
dà zhù
捣土的大杵。 -
大炮
dà pào
1.口径大的火炮。 2.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
大概
dà gài
副词。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老校长大概五十来岁|乌云满天,大概要下雨了。 -
大节
dà jié
1.基本的法纪;纲纪。 2.指基本的法则。 3.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 4.临难不苟的节操。 5.高远宏大的志节﹑节概。 6.指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对小节而言)。 7.重要的节日。 -
大毛
dà máo
指长毛的皮裘﹐如白狐皮或其他狐﹑貂﹑猞猁等贵重皮毛中毛长可御寒的直毛桶子。 -
大政
dà zhèng
1.国家政务。 2.犹善政。 -
大秽
dà huì
大便﹐屎。 -
大清
dà qīng
1.谓大道。 2.指政治清明。 -
大搜
dà sōu
古时天子﹑诸侯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检阅。 -
大美
dà měi
1.谓大功德﹐大功业。 2.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 -
大洽
dà qià
犹广布。 -
大禁
dà jìn
指在法令﹑习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讳之事。 -
大投
dà tóu
谓赌博求胜。 -
大火
dà huǒ
1.星宿名。即心宿。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
大策
dà cè
1.重大的谋略﹑决策。 2.特指立太子﹑定帝位。 -
大拂
dà bì
帝王的辅佐。拂﹐同"弼"。 -
大生
dà shēng
方言。一般指老年人逢十的生日。如六十寿辰﹑七十寿辰等。 -
大排
dà pái
谓举行盛宴。 -
大珰
dà dāng
指当权的宦官。珰﹐汉代宦官充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 -
大故
dà gù
指大灾、父母丧亡等重大的事故:国有大故。 -
大榷
dà què
见"大搉"。 -
大禹
dà yǔ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姓姒,亦称“禹”、“夏禹”、“戎禹”。鲧的儿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治水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制服。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建都在安邑,后东巡至会稽而死。其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 -
大物
dà wù
1.指天下或帝位。 2.指表示等级的仪制礼法。 3.犹重器。 -
大秋
dà qiū
1.指秋收季节。 2.指大秋作物或大秋的收成。 3.唐代刑部尚书的别称。 -
大男
dà nán
1.指成年男子。 2.长子。 3.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子。 -
大苏
dà sū
指宋代文学家苏轼。 -
大摹
dà mó
大法。 -
大王
dà wáng
1.古代对君主或诸侯王的敬称。 2.指垄断某种事业的人。 3.指长于某种事情的人。 4.称晋书法家王羲之。 -
大舫
dà fǎng
并两船或数船而成的大船。 -
大月
dà yuè
1.农历称三十天的月份。《书.洪范》"一曰岁,二曰月"唐孔颖达疏:"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所以纪一月也。"今亦称阳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 2.指农历十月。 -
大浑
dà hún
1.犹混沌。指元气未剖的原始状态。 2.指天空。 -
大脚
dà jiǎo
旧指妇女没有缠过而正常发育的脚。 -
大把
dà bǎ
一手抓物的最大量。引申为数量很多。 -
大田
dà tián
1.沃土。 2.指大面积种植作物的田地。 3.古官名。田官之长。 4.天子诸侯借四时田猎以检阅师旅的活动。 -
大护
dà hù
即大濩。 -
大荆
dà jīng
1.植物名﹐即牡荆。 2.指今陕西富平县境内的荆山。在甘泉山(今陕西淳化境)之南。 -
大料
dà liào
1.大抵﹐大概。 2.一种调味香料﹐即八角茴香。 -
大润
dà rùn
大雨。 -
大福
dà fú
好运气;喜幸之事。 -
大氅
dà chǎng
外套;大衣。 -
大树
dà shù
指东汉冯异。 -
大至
dà zhì
谓显达。 -
大白
dà bái
1.谓白色旗。 2.古白布冠。 3.大酒杯。 4.大船名。 5.方言。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6.最白者。 7.完全显露﹐彻底明白。 -
大敛
dà liǎn
1.亦作"大殓"。 2.丧礼之一。将已装裹的尸体放入棺材。 -
大程
dà chéng
宋程颢﹑程颐兄弟为著名理学家。世称"二程"。颢为大程。颐为小程。 -
大漠
dà mò
指我国西北部一带的广大沙漠地区。 -
大操
dà cāo
1.高尚的操守。 2.犹大志。 3.指举行规模较大的操演。 -
大炉
dà lú
亦作“大鑪”。《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 -
大极
dà jí
1.终结。 2.最高准则。 -
大粗
dà cū
1.非常粗壮。 2.方言。谓多。 -
大甸
dà diàn
犹大田。 -
大祖
dà zǔ
见"太祖"。 -
大舜
dà shùn
对舜的尊称。 -
大爵
dà jué
1.大雀。爵﹐通"雀"。 2.指鸵鸟。 -
大楼
dà lóu
有多层的楼房,可用于住家和办公。 -
大拜
dà bài
指拜相。 -
大用
dà yòng
1.重要的用度。 2.指最有用的东西。 3.重用﹐委以重任。 4.特指拜相。 -
大结
dà jié
八股文的结束部分称"大结"。 -
大敌
dà dí
1.强大的敌人。 2.比喻危害极大不容存在的人或事。 -
大献
dà xiàn
1.谓献捷于祖庙。 2.丰厚的供献。 -
大肠
dà cháng
消化器官之一。消化道的最后肠段。成人的大肠约长5米。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出口处为肛门。具有分泌黏液、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的功能。 -
大斗
dà dǒu
1.酌酒的长柄勺。 2.容量较大的斗。 -
大治
dà zhì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
大航
dà háng
1.即朱雀航。东晋南朝建康城南的浮桥﹐正对朱雀门。亦称大桁。 2.大船。 -
大熟
dà shú
1.亦作"大孰"。 2.大丰收。 -
大文
dà wén
1.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 2.谓繁盛的文饰。 -
大罍
dà léi
瓦罍。 -
大猷
dà yóu
谓治国大道。 -
大箛
dà gū
古时一种大型的吹奏乐器。 -
大期
dà qī
1.指妇女足月分娩的日期。 2.指死期。 3.共同的意愿。 -
大法
dà fǎ
1.基本法则。 2.指国家的重要法令或根本法。 3.指朝廷的纲纪。 4.佛教语。谓大乘佛法。 5.复姓。宋代有大法乐霖。 -
大援
dà yuán
有力的援助。 -
大祝
dà zhù
1.官名。主神祀之官。殷代天官六大之一。 2.官名。掌祈祷之官。 -
大点
dà diǎn
1.指大雨点。 2.唐时博戏之一。 3.大的方面﹐主要部分。 -
大椒
dà jiāo
1.花椒。 2.辣椒的俗称。 -
大红
dà gōng
即大功。丧服名。 -
大爷
dà yé
1.旧时大户人家仆役称排行居长的少主。 2.现多用来讥讽挥霍﹑任性的人。 3.旧社会帮会中称辈分高的头目。 4.伯父﹐亦用以尊称男性长者。 -
大椿
dà chūn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郭庆藩集释:"案《齐民要术》引司马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
大茀
dà fú
彗星。 -
大渠
dà qú
渠帅﹐首领。 -
大约
dà yuē
1.大致﹐大体。 2.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3.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
大望
dà wàng
1.苛求﹐奢望。 2.大为不满。 -
大烹
dà pēng
见"大亨"。 -
大皥
dà hào
1.亦作"大皞"。 2.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即伏羲氏。 -
大管
dà guǎn
也称“巴松”(英文bassoon的音译)。气鸣乐器。管体分短节、长节、底节、喇叭口等部分。插入双簧片的曲颈金属管连接在短节顶端。音域很宽、音色丰满沉厚,是管弦乐队中重要的低音乐器。 -
大权
dà quán
1.重大的权柄﹐支配的力量。 2.泛指掌大权的高级官职。 -
大烟
dà yān
1.鸦片的通称。 2.指罂粟。 -
大梁
dà liáng
1.古地名。战国魏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隋唐以后﹐通称今开封市为大梁。 2.星次名。在十二支中为酉﹐在二十八宿为胃﹑昴﹑毕三星。 3.房屋的主梁。比喻事物中起主要作用者。 -
大羹
dà gēng
不和五味的肉汁。 -
大片
dà piàn
指投资大、制作成本高的电影片,多为题材重大、影响面广并由著名影星主演的:进口~|国产~。 -
大杖
dà zhàng
1.大棍棒。 2.古代刑具之一。 -
大矩
dà jǔ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称地为大矩。 -
大理
dà lǐ
1.掌刑法的官。秦为廷尉﹐汉景帝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卿﹐隋唐以后沿之。 2.星名。 3.五代至宋时云南的地方政权。五代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灭杨干真的大义宁政权﹐据南诏地﹐号大理国﹐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辖境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宋绍圣元年高升泰代立﹐号大中国。绍圣三年﹐段氏再起﹐号后理国。前后共传二十三王﹐历三百一十六年。其间﹐宋曾封其王为大理王﹐云南节度使。宋宝佑元年﹐为蒙古忽必烈所灭﹐后置云南行中书省。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总督﹐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路土司。 -
大昭
dà zhāo
古代九薮之一。 -
大波
dà bō
长篇小说。李劼人作。1937年发表。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 -
大端
dà duān
事情的重要方面:举其大端|荦荦大端。 -
大粪
dà fèn
人的粪便。 -
大校
dà xiào
1.古代军队中次于将军的将领。 2.军衔的一级﹐为校官的最高级。 -
大痊
dà quán
完全病愈。 -
大折
dà zhé
古代帝王祭地之处。 -
大盈
dà yíng
1.极其充盈。 2.即大盈库。唐库名。 -
大禄
dà lù
厚禄。 -
大朴
dà pǔ
谓原始质朴之大道。 -
大聘
dà pìn
1.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问之礼﹐谓之"大聘"。 2.旧时订婚聘礼。 -
大春
dà chūn
1.方言。指春季。 2.方言。指春天播种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 -
大机
dà jī
1.事物变化的枢要﹑关键。 2.国家的机要事务。 3.佛教语。真谛﹐精义。 -
大羣
dà qún
大众﹐民众。 -
大捷
dà jié
1.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2.泛指事情取得大的成功。 -
大缪
dà miù
见"大谬"。 -
大教
dà jiào
1.重要的教导和训戒。 2.尊称别人的教言。与人接谈或书信中所用的套语。 3.指佛教。 -
大礼
dà lǐ
1.庄严隆重的典礼。 2.特指婚礼。 -
大穰
dà ráng
1.亦作"大壤"。 2.大丰收。 -
大搉
dà què
1.亦作"大榷"。 2.大略。 -
大方
dà fāng
①古时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大方”指大地:履大方。②大道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亦泛指见识广博的学者专家:贻笑大方。③气量大,对财物等不计较:出手大方。④举止自然,不拘谨,不做作:落落大方。⑤式样颜色不俗气、土气:款式大方。 -
大租
dà zū
见"小租"。 -
大易
dà yì
即《周易》。 -
大耗
dà hào
1.星命迷信之说﹐谓岁中虚耗之神为大耗。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大耗》。 2.指耗日。 -
大桁
dà háng
大航。 -
大绥
dà suí
古代天子田猎时所建之旌旗。 -
大枣
dà zǎo
俗称红枣。味甘﹐供食用﹐亦入药。 -
大祀
dà sì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
大樽
dà zūn
即腰舟。形如酒器﹐可系于腰间。作渡水之用。 -
大系
dà xì
1.指大的系统。 2.把某个方面的材料系统汇集﹐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情况或查检所需资料的书﹐有时称为"大系"﹐如《中国新文学大系》。 -
大臣
dà chén
1.官职尊贵之臣。 2.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
大指
dà zhǐ
1.见"大旨"。 2.拇指。 -
大梦
dà mèng
1.古人用以喻人生。 2.古大泽名﹐即云梦泽。 -
大案
dà àn
1.清代各省行政长官向中央政府同时列名保举一大批下属晋级﹐称为大案。 2.指重大案件。 -
大肉
dà ròu
指猪肉。 -
大盗
dà dào
1.盗窃财物众多或进行盗窃活动猖獗的人。 2.指大强盗。 3.指窃国篡位者。 -
大样
dà yàng
1.傲慢自大﹐满不在乎。 2.大的例证。 3.印刷用语﹐报纸的整版的清样(区别于"小样")。参见"小样"。 4.工程上的细部图。 -
大练
dà liàn
粗帛。 -
大拱
dà gǒng
形容粗大。拱﹐两手合围。 -
大祫
dà xiá
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集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合祭。 -
大暮
dà mù
犹长夜。喻死。 -
大笔
dà bǐ
1.犹大手笔。谓重要文章。 2.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 -
大枋
dà bìng
大柄。枋﹐通"柄"。 -
大舍
dà shè
1.宋元以来对官僚富家子弟称"舍"。大舍﹐犹言大少爷﹐大公子。 2.新罗官名。新罗官制共十七等﹐第十二等为"大舍"。见《隋书.东夷传.新罗》。 -
大抵
dà dǐ
副词。大多;多半:路过北京的人,大抵要去游一下长城|商店职工大抵实行轮休制。 -
大术
dà shù
1.治国之术。 2.城中的大路;通衢。 -
大苦
dà kǔ
1.药草名﹐即大芐。 2.豆豉。《楚辞.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王逸注:"大苦﹐豉也。"一说:"此所谓大苦﹐盖苦味之甚者耳。"见洪兴祖补注。 -
大着
dà zhuó
1.官名。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设著作郎﹐掌修国史。晋代称著作郎为大著作郎﹐宋人称为大着。 2.对他人著作的尊称。 -
大繇
dà yáo
谓治国大道。 -
大胥
dà xū
古代官名。乐官之属。 -
大经
dà jīng
1.常道﹐常规。 2.唐宋国子监教课及进士考试经书﹐皆按经文长短﹐分大﹑中﹑小三级。唐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宋以《诗》﹑《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为大经。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3.宋徽宗崇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如净土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天台宗称《涅盘经》为大经。 -
大考
dà kǎo
1.清制翰林﹑詹事的升职考试。凡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十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试。考试结果分四等﹐分别予以超擢﹑升阶﹑罚俸﹑降调﹑休致﹑革职。 2.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3.学校中学期终了的考试。 4.称已故的祖父。 -
大笑
dà xiào
1.纵情地欢笑。 2.爆发式地狂笑。 3.指狂笑或无遏制地笑。 -
大盟
dà méng
古谓天子亲自参加的会盟。 -
大糦
dà xī
古时祭祀所用黍稷之类。 -
大耋
dà dié
古八十岁曰耋。一说指七十岁。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龄。 -
大篇
dà piān
1.指篇幅大的诗文。 2.称对方的诗文﹐犹言大作。 -
大荒
dà huāng
1.荒废不治。 2.大灾之年。 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 -
大真
dà zhēn
国号。金宣宗贞佑三年(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寻又称东夏。参阅《元史.太祖纪》。 -
大肆
dà sì
副词。表示毫无顾忌(只用在消极方面):敌机大肆轰炸|狠狠打击大肆贩卖伪劣产品的奸商。 -
大脔
dà luán
1.大块肉。 2.喻权利。 -
大羽
dà yǔ
1.即大羽箭。 2.指大鸟。 -
大秦
dà qín
古国名。又名犁靬﹑海西。古代中国史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至条支﹐临海而回。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皇帝安敦遣使来中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以大秦称东罗马帝国。 -
大盐
dà yán
1.称山西解池所产之盐。 2.今指用海水熬制或晒制的盐。 -
大祭
dà jì
古代重大祭祀之称。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 -
大脑
dà nǎo
脑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由胼胝体联系起来,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思维和意识活动的器官。 -
大罗
dà luó
1.即大罗天。 2.古官名。即大罗氏。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大章
dà zhāng
1.古乐名。相传为尧乐。 2.犹大法。 -
大纲
dà gāng
1.网的总绳。 2.总纲;要点。 3.特指著作﹑讲稿﹑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 4.主要的法纪。 5.犹大概。 6.亦作"大刚"。犹言总之。 7.犹言特意﹐硬要。 -
大舅
dà jiù
1.古称祖母之兄弟为大舅。 2.母兄﹐舅父之长者。 3.妻兄。 -
大知
dà zhì
有大智慧的人。知﹐同"智"。 -
大腿
dà tuǐ
1.人下肢从臀部到膝盖的一段﹐也叫股。 2.泛指其他动物的相似部位。 -
大米
dà mǐ
1.稻谷脱壳后叫"大米"。 2.指粳米。 3.称宋米芾。参见"大小米"﹑"小米"。 -
大课
dà kè
讲课的一种形式﹐集合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或学员在一起上课听讲。 -
大谏
dà jiàn
1.竭力规劝。 2.古代官名﹐掌谏诤。 3.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
大虐
dà nüè
1.大灾。 2.非常残暴的行为。 -
大辨
dà biàn
见"大辩"。 -
大要
dà yào
1.要旨;概要。 2.大致﹐大约。 -
大莫
dà mò
广漠﹐辽阔空旷。 -
大荤
dà hūn
谓肥腻的肉食﹐有时特指猪肉。 -
大辅
dà fǔ
指辅佐天子之大臣。 -
大资
dà zī
1.谓巨大的资本﹐重要的凭借。 2.宋代资政殿大学士的简称。 -
大荔
dà lì
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泾漆之北(今陕西大荔县)。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为秦所并﹐其地改名临晋。 -
大行
dà xíng
1.远行。 2.广为推行;普遍流行。 3.行大事。 4.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 5.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6.高尚的德行。 -
大蚕
dà cán
广东地区称一化性蚕。 -
大角
dà jiǎo
1.星名。北天的橙色亮星﹐属亢宿﹐在摄提间。即牧夫座第一星。 2.乐器名。 -
大象
dà xiàng
1.《易》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 2.大道﹐常理。 3.犹天象。旧指日月星辰运行等天文现象﹐有时亦指气象现象。 4.动物名。即象。 -
大虫
dà chóng
1.谓蚖虫。 2.指老虎。 -
大赦
dà shè
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一切犯罪分子的赦免。包括:未提起诉讼的,不予提起;已提起诉讼而未判刑的,不予判刑;已经判刑的,不予执行;刑罚正在执行的,不再执行;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视为无前科。大赦只在十分特殊的条件下实施。中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大赦制度。不同于特赦。 -
大败
dà bài
在竞争和军事对抗中遭受惨重的失败。 -
大颠
tài diān
即太颠。 -
大辟
dà pì
古代杀头的死刑: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
大虚
dà xū
指天﹐天空。 -
大闻
dà wén
大名声。 -
大集
dà jí
1.大会聚;大集会。 2.规模大的集市。 3.敬称对方的文集。 -
大迁
dà qiān
1.指迁都。 2.日至于女纪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中经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女纪﹐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昆吾谓之正中;至鸟次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女纪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
大训
dà xùn
先王圣哲的教言。 -
大言
dà yán
1.高声地说。 2.指谋划大事之言。 3.正大的言论。 4.夸大的言辞﹐大话。 5.杂体诗的一种。 -
大车
dà chē
1.古代乘用的牛车。亦特指大夫所乘之车。 2.泛称牲口拉的两轮或四轮车。 3.轮船上管理机器的人﹐即轮机长。 -
大雁
dà yàn
又称“鸿雁”。鸟纲,鸭科。大型游禽。通常外形、大小似家鹅。羽毛大多灰褐色,有暗色横纹。生活在河川、沼泽地带,吃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秋季常集群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南飞。肉可供食用。 -
大酺
dà pú
1.大宴饮。 2.词牌名。唐教坊曲有《大酺乐》﹐宋人借旧曲以制新调﹐为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见宋周邦彦《片玉词》。 -
大裘
dà qiú
1.古时天子祭天的礼服。 2.大皮衣。 -
大觳
dà hú
太刻苦。 -
大頀
dà hù
即大濩。 -
大衣
dà yī
1.妇人的礼服。 2.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 3.较长的西式外套。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 -
大限
dà xiàn
寿数:大限有终。也指死期:大限将至。 -
大藏
dà zàng
指大藏经。 -
大马
dà mǎ
官名。 -
大话
dà huà
虚夸不实的话。 -
大雀
dà què
指鸵鸟。 -
大菜
dà cài
1.酒席中后上的大碗的菜﹐如全鸡﹑全鸭﹑肘子等。 2.泛指酒席。 3.旧称西餐。 -
大雄
dà xióng
1.梵文Mahavīra(摩诃毗罗)的意译。原为古印度耆那教对其教主的尊称。佛教亦用为释迦牟尼的尊号。 2.称大智大勇的人。 -
大韶
dà sháo
1.亦称"大?"。 2.相传为舜乐名。 -
大落
dà luò
阔绰大方。 -
大论
dà lùn
1.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2.吐蕃官号。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 -
大顺
dà shùn
1.谓顺乎伦常天道。 2.自然﹐天然。 3.犹大法。 -
大面
dà miàn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
大观
dà guān
①壮美的景象;多姿多采的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蔚为大观。②目光远大:达人大观。 -
大达
dà dá
通于大道;通达。 -
大阪
dà bǎn
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万(1986年),全国第三大城市。阪神工业区核心,重、化、轻工业都发达。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现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关西航空港。市内交通立体化。文教发达,有国立大阪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胜。 -
大音
dà yīn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
大贾
dà gǔ
大商人。 -
大蓟
dà jì
菊科。多年生草木。茎直立。叶羽状﹐有刺。花紫红色或玫瑰色﹐偶有白色。中医以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
大贫
dà pín
封建时代丐户的俗称。 -
大驭
dà yù
周代为王驾车的官。为最尊的驭者。 -
大询
dà xún
古谓君向臣民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 -
大饥
dà jī
亦作“大飢”。大饥荒;严重的饥荒。 -
大衫
dà shān
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
大赉
dà lài
犹重赏。 -
大题
dà tí
1.明清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
大阙
dà quē
很大的缺陷。 -
大议
dà yì
1.朝廷集议国家大事。 2.谓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朝廷的重大决策。 -
大轴
dà zhóu
大轴子。 -
大还
dà huán
1.谓全军撤回。 2.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 3.大还丹。 4.死之婉称。 -
大醇
dà chún
1.指敦厚淳朴的诗风。 2.谓大体完美。 -
大邑
dà yì
1.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都会。 -
大蜡
dà zhà
祭名。古代年终合祭农田诸神﹐以祈来年不降灾害。 -
大门
dà mén
1.整个建筑物通向外面的主要的门。 2.大族。 3.方言。犹热门。谓销路广。 -
大陵
dà líng
1.亦作"太陵"。 2.星官名。属胃宿﹐共八星。 -
大蒙
dà méng
1.亦作"太蒙"。 2.中药名。 -
大遐
dà xiá
谓高远的上空。 -
大豪
dà háo
1.豪强。 2.富豪。 -
大走
dà zǒu
奔跑;大步行走。 -
大阮
dà ruǎn
1.指三国魏诗人阮籍。参见"大小阮"。 2.拨弦乐器名。形似今之月琴。相传为晋阮咸所制﹐故又称阮咸。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 -
大表
dà biǎo
外表﹐外部。 -
大调
dà diào
大调式中的音调或调性。 -
大说
dà shuō
1.主要的意思。 2.高深的学说。 -
大邦
dà bāng
1.大国。 2.大的州郡。 3.大的都会。 -
大陆
dà lù
地球上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共有六块大陆,按其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约为4亿平米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93%。 -
大赤
dà chì
赤色旗。 -
大阴
dà yīn
指地。 -
大郡
dà jùn
面积大﹑人口多的郡。 -
大被
dà bèi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孟宗﹞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为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后用为招贤接友之典实。 2.后汉姜肱性友爱﹐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着称。弟兄三人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遂以"大被"比喻弟兄友爱。 -
大貂
dà diāo
唐代侍中的别称。 -
大钟
dà zhōng
乐器名﹐谓锺之大者﹐即镛。 -
大阍
dà hūn
古代守卫城门之官。 -
大谬
dà miù
1.亦作"大缪"。 2.大错。 -
大选
dà xuǎn
1.谓吏部铨叙授官。 2.指吏部尚书。 3.某些国家对议员或总统等的选举。 -
大视
dà shì
犹雄视。 -
大谁
dà shuí
汉官名﹐职司守卫宫门。 -
大较
dà jiào
1.大略;大致。 2.大法﹐大体。 -
大阉
dà yān
指握大权的宦官。 -
大足
dà zú
旧称妇女未缠过的天脚。与缠过的"小足"相对。 -
大邳
dà pī
见"大伾"。 -
大霈
dà pèi
谓皇帝大施恩泽。多指大赦。 -
大边
dà biān
上首﹐位置较尊的一侧。 -
大魁
dà kuí
1.笙﹑竽等管乐器的主管。 2.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称"大魁"﹐即状元。 3.泛指中进士。 4.指盗贼首领。 -
大雪
dà xuě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 2.指降雪量大的雪。 -
大辇
dà niǎn
1.古代宫中用的一种可坐多人的辇。 2.宋代皇帝郊祀回宫或巡视四方回都时所乘之辇。 3.指大车。 -
大藩
dà fān
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 -
大驵
dà zǎng
1.驵侩﹐买卖的中间人。 2.指买办。 -
大谊
dà yì
1.正道;大原则。 2.要旨。 -
大阿
tài ē
太阿。 -
大辂
dà lù
1.亦作"大路"。 2.玉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 -
大野
dà yě
1.广大的原野﹑田野。 2.古泽名。又名巨野﹑巨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嘉祥县一带。 3.复姓。北魏有大野拔﹐为南青州刺史。见《魏书.静帝纪》。北周阎庆赐姓大野氏。见《周书.阎庆传》。 -
大驾
dà jià
1.皇帝出行﹐仪仗队之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 2.泛指天子的车驾。 3.指皇帝。 4.对他人的敬称。 -
大身
dà shēn
佛教语。谓满虚空之大化身﹐对丈六之小身而言。 -
大辰
dà chén
1.即心宿﹐大火。 2.指伐星与北辰。 3.苍龙七宿中房﹑心﹑尾三宿的总称。 -
大青
dà qīng
1.落叶小灌木。高1-2米﹐枝条黄褐色。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全缘或疏生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伞房状圆锥花序﹐白色。浆果倒卵形或球形﹐蓝色。叶﹑根可供药用。 2.图画颜料扁青的别名。 -
大贤
dà xián
才德超群的人。 -
大都
dà dū/dōu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
大馆
dà guǎn
1.古时对他国宾馆的敬称。 2.指高大的馆舍。 3.近代旅居香港的广东人对巡捕房的称呼。 -
大葬
dà zàng
1.古谓按封建礼制举行的隆重葬礼。 2.泛指正式葬礼。 3.指祖坟。 -
大院
dà yuàn
1.谓房屋多﹑进深大的院落。 2.指多户居民聚居的院子。 -
大蔡
dà cài
大龟。 -
大鴈
dà yàn
鸿雁。 -
大觿
dà xī
古代以象骨制作用于解结的锥状用具。 -
大鉴
dà jiàn
1.重要的鉴戒。 2.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大﹐敬辞。 -
大遍
dà biàn
1.亦作"大徧"。 2.唐宋大曲用语。遍﹐乐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称大遍。 -
大蒜
dà suàn
即“蒜”。 -
大造
dà zào
1.大功劳;大恩德。 2.指天地﹐大自然。 -
大过
dà guò
1.《周易》卦名。巽下兑上。《易.大过》:"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孔颖达疏:"栋挠者谓屋栋也﹐本之与末俱挠弱﹐以言衰乱之世始终皆弱也。"后以"大过"指衰乱。 2.重大的过失﹑错误。 3.处分用语。记大过一般是对性质较严重的错误的处分。 -
大采
dà cǎi
1.古代天子祭日所穿的礼服。 2.犹言运道好。 -
大路
dà lù
中国故事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孙瑜编导,金焰、陈燕燕、黎莉莉主演。以金哥为首的一群青年,来内地参加修筑军用公路。敌人指使汉奸威胁利诱工人进行破坏,并绑架金哥等。青年们没有屈服,公路修成之日,敌机前来轰炸,金哥等壮烈牺牲。 -
大褂
dà guà
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
大酋
dà qiú
1.古代酒官之长。 2.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 -
大钱
dà qián
1.面值大的钱币。 2.大笔的钱。 -
大辩
dà biàn
1.亦作"大辨"。 2.能言善辩。 -
大谋
dà móu
犹大计。 -
大鹏
dà péng
鹏。传说中的大鸟。 -
大诛
dà zhū
重责;严厉的处罚。 -
大闲
dà xián
基本的行为准则。语本《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 -
大道
dà dào
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
大解
dà jiě
1.古种族名。 2.排泄大便。 -
大饼
dà bǐng
1.用面粉烙制的大张的饼。 2.方言。烧饼。 -
大语
dà yǔ
1.高声说话。 2.典雅古奥的言辞。 3.大话﹐狂言。 -
大遇
dà yù
犹殊遇。 -
大错
dà cuò
大的错误。 -
大蔟
tài cù
太蔟。十二律之一。 -
大赋
dà fù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
大鵹
dà lí
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之一。 -
大远
dà yuǎn
距离很远;极远。 -
大费
dà fèi
1.巨大的耗费﹑损失。 2.大的费用。 -
大金
dà jīn
金国的国号。 -
大衄
dà nǜ
1.中医名词。指九窍一齐出血。 2.指军队受重创。 -
大鹿
dà lù
1.广大的山林。 2.谓领录天子之事。 -
大餐
dà cān
1.饱餐。 2.旧时指西餐。 -
大豆
dà dòu
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中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根系发达,根瘤多。茎直立、蔓生或半蔓生,全株有茸毛。花白或紫色。果实为荚果。种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可食用、作油料和副食品。 -
大酒
dà jiǔ
1.醇酒。常与"肥肉"并举﹐谓酒席丰盛。 2.宋代称冬腊酿蒸﹐候夏而出者为"大酒"。见《宋史.食货志下七》。 -
大逆
dà nì
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大逆"。为"十恶"之一。 -
大贝
dà bèi
1.贝之一种。上古以为宝器。 2.王莽时的货币。贝货五品之一。 -
大长
dà zhǎng
首领。 -
大襟
dà jīn
纽扣偏在一侧的中式上衣或袍子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
大锣
dà luó
打击乐器。铜制。体圆面平﹐用蒙布的木槌击奏。常用于戏曲伴奏及民间吹打乐。京剧所用者形体较小﹐发音高亢﹐有"京锣"之称。欧洲的大锣由东方传去﹐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始用之于管弦乐中。 -
大赛
dà sài
指规模﹑范围较大的比赛。 -
大醮
dà jiào
道教举行的隆重的祭天仪式。 -
大计
dà jì
1.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 2.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3.重大的谋略或计划。 4.谓国家岁终核算。 -
大麦
dà mài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像小麦。叶稍短而厚。主要供食用、酿酒、制麦芽糖和麦片等,也可作饲料。 -
大雷
dà léi
地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晋置大雷戍﹐刘裕讨卢循﹐自雷池进军大雷﹐即此。南朝梁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 -
大诺
dà nuò
旧时公文的核批画行。诺﹐表示同意。 -
大项
dà xiàng
在三段论的结论中做谓项的概念。 -
大虑
dà lǜ
1.深思远虑。 2.指需要反复考虑的重大问题。 3.远大的谋略。 -
大运
dà yùn
1.谓天命﹐上天的旨意。 2.指天体的运行。 3.犹时运。 4.指好运。 5.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称大运。大运用干支标记﹐各领五年。见宋昙莹《珞琭子赋》卷上。 -
大谷
dà gǔ
1.泛指山谷之大者。 2.地名。又称大谷口﹑水泉口。在今洛阳市南。 -
大通
dà tōng
1.犹大道。 2.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 3.谓宽宏豁达。 4.谓大亨通﹐吉利。 -
大趣
dà qù
大旨;主要的旨趣。 -
大钞
dà chāo
金代一种面额较大的纸币名。 -
大轿
dà jiào
大的轿子。亦特指八人抬的轿子。清代三品以上文官乘轿﹐在京许用轿夫四人﹐出京则可用八人。 -
大録
dà lù
1.总录﹑总领。 2.指国史。 -
大衍
dà yǎn
1.《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疏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 2.广大的沼泽地。 3.历法名。详"大衍历"。 -
大阅
dà yuè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 -
大觉
dà jué
1.大梦觉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 2.佛教语。谓正觉。 3.指佛。 -
大街
dà jiē
长篇小说。美国刘易斯作于1920年。女大学生卡罗尔随丈夫来到戈弗草原,发现人们安于现状,生活平庸而乏味。她立志改造环境,但遭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失望之余,只身离开戈弗草原。但两年之后,她又回到丈夫身边,回到死气沉沉的生活之中。 -
大量
dà liàng
1.宽宏的度量。 2.谓容量大。 3.数量多。 4.特指酒量大。 5.大型量器。指大斗。 -
大鼓
dà gǔ
曲艺的一个类别。清代形成于北方,一般认为由鼓词衍变而成。一人自击鼓板演唱,另有三弦等乐器伴奏。近代流行各地的大鼓不下二三十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等。通常还把弦子书一类归在大鼓中。各种大鼓的书(曲)目、唱腔等不尽相同。 -
大诰
dà gào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2.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
大顽
dà wán
谓顽梗不化的人。 -
大谈
dà tán
谓大发宏论。 -
大镇
dà zhèn
1.重镇;大藩镇。 2.大集镇。 -
大难
dà nàn
巨大的灾难﹑祸变。 -
大药
dà yào
道家的金丹。 -
大菽
dà shū
大豆的一个品种。 -
大质
dà zhì
指身体。 -
大颜
dà yán
称唐颜游秦。 -
大蓬
dà péng
官名。秘书监的别称。 -
大麻
dà má
又名"火麻"﹑"黄麻"。桑科﹐一年生草本。茎梢及中部呈方形﹐复叶掌状。其茎皮纤维可织麻布及制绳﹑造纸。种子可榨油。中医以果实入药﹐称"火麻仁"或"大麻仁"。《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以犬尝麻"即指大麻。 -
大风
dà fēng
8级以上的风。气象台站在预报天气时,为表明大风的强度,往往在大风前加上等级,如8级大风、10级大风等。其成因很多,如台风、气旋、寒潮、雷暴等来临时常伴有大风;气流经过狭窄地区,如高层建筑间,也可产生大风。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很大影响。 -
大队
dà duì
1.大批军队。 2.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古军队编制名称。 4.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 5.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6.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
大酉
dà yǒu
山名。在湖南沅陵县。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 -
大雩
dà yú
古求雨祭名。 -
大食
dà shí
1.波斯语T?zī(Tay)或T?jīk的音译。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唐以来﹐我国用以称阿拉伯帝国。 2.我国古代对南海某一地之称。 -
大騩
dà guī
山名。在今河南新郑县西南。 -
大隗
dà wěi
神名。 -
大韵
dà yùn
1.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谓诗一联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五言诗以"声"﹑"鸣"为韵﹐上九字便不能用"惊"﹑"倾"﹑"平"﹑"荣"等字﹐否则就犯了大韵。 2.特出的气度﹑情趣。 -
大问
dà wèn
1.古代诸侯国之间派遣高级官员通问修好。 2.谓帝王的垂询。 -
大钧
dà jūn
1.指天或自然。 2.古乐中的大调。 3.三国魏有《武始》﹑《咸熙》﹑《章斌》三舞﹐总名为《大钧之乐》。 -
大防
dà fáng
1.大堤。 2.谓重要的﹑原则性的界限。 3.山名。即大房山。参见"大房"。 -
大飨
dà xiǎng
1.合祀先王的祭礼。 2.遍祭五方天帝。 3.谓天子宴饮诸侯来朝者。 4.指上级以酒食慰劳下级。 -
大鲵
dà ní
又称“娃娃鱼”。两栖纲,隐鳃鲵科。现存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头和躯干扁平,尾侧扁。四肢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栖息于山谷溪水中,叫声似婴儿啼。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特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大麓
dà lù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传:"麓﹐録也。纳舜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刘昭注引汉桓谭《新论》曰:"昔尧试于大麓者﹐领録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为广大的山林。 -
大隐
dà yǐn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2.指真正的隐士。 -
大重
dà zhòng
1.尊贵的名位。 2.指名位尊贵。 3.指重任。 -
大高
dà gāo
祖宗。一说为上帝。 -
大雅
dà yǎ
①《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三十一篇,大致是西周时代上层贵族的作品。多为记叙周人祖先的开国历史和赞美西周文王、武王、宣王等君主之作,也有反映西周末政治混乱局面的诗篇。②雅正之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③大才:大雅君子|夫唯大雅,卓尔不群。④合乎规范的;正当的:无伤大雅。 -
大隧
dà suì
1.地道﹐隧道。 2.古隘道名﹐春秋楚要塞。在今河南信阳南豫鄂交界处﹐即黄岘关。一说为武阳关。参阅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
大部
dà bù
1.谓为数众多。 2.指整体中的大部分。 3.谓卷帙浩繁的书籍。 4.谓卷帙浩繁。 -
大雨
dà yǔ
1.降雨量较大的雨。亦指下大雨。 2.现我国气象观测规定﹐一小时内的雨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或二十四小时内的雨量为25.0--49.9毫米的雨为大雨。 -
大颢
dà hào
太皞。即伏羲氏。 -
大连
dà lián
(辽宁)省的地级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市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以上,是以造船、纺织、化工、机械等著称的工业城市。大连港水深港阔,冬不封冻,为中国重要外贸口岸和渔业基地。 -
大齐
dà qí
犹大同。谓使完全齐同。 -
大鸿
dà hóng
黄帝之臣鬼臾区之号。 -
大龄
dà líng
年龄大。如:大龄青年:年龄大但未成婚的青年。 -
大黄
dà huáng
多年生高大草本。其根状茎为中药。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用。可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吐血、衄血、水肿、疔疮、痈疡肿毒、淋浊等。 -
大鼜
dà cào
见"大?"。 -
天大
tiān dà/dài/tài
如天之大。谓极大。 -
头大
tóu/tou dà/dài/tài
1.方言。头昏脑胀。形容事情为难或令人讨厌﹑害怕。 2.比喻有头面﹑有势力﹑有胆量。 -
夸大
kuā/kuà dà/dài/tài
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缺点ㄧ~成绩 ㄧ~其词。 -
奓大
shē/chǐ/zhà dà/dài/tài
夸大﹐虚夸。 -
奥大
ào dà
深奥而博大。 -
好大
hǎo/hào dà/dài/tài
1.喜好做大事。 2.喜欢夸大。 -
妆大
zhuāng dà/dài/tài
摆架子。 -
姱大
kuā/hù dà/dài/tài
夸大,夸张。 -
嫮大
hù dà/dài/tài
1.亦作"嫭大"。 2.美丽盛大。 -
宏大
hóng dà/dài/tài
巨大;宏伟:规模~丨~的志愿。 -
宽大
kuān dà/dài/tài
①面积或容积大:袍袖~ㄧ~豁亮的客厅。②对人宽容厚道:心怀~。③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从宽处理:~政策ㄧ~处理。 -
富大
fù dà/dài/tài
谓财富多。 -
寖大
jìn/qǐn dà/dài/tài
逐渐长大;壮大。 -
尊大
zūn dà/dài/tài
1.至高至大;尊贵伟大。 2.敬重。 -
小大
xiǎo dà/dài/tài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4.指儿子。 -
尾大
wěi/yǐ dà/dài/tài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 -
崇大
chóng dà
1.宏大;高大。 2.尊崇光大。 -
巨大
jù dà/dài/tài
(规模、数量等)很大:耗资~ㄧ~的工程 ㄧ~的成就。 -
干大
gān/gàn dà/dài/tài
1.方言。干爹,义父。 2.方言。对年长男人的尊称。 -
广大
guǎng/ān dà/dài/tài
①(面积、空间)宽阔:~区域丨拖拉机在~的田野上耕作。②(范围、规模)巨大:有~的组织丨掀起~的增产节约运动。③(人数)众多:~群众丨~干部丨~读者。 -
庞大
páng dà/dài/tài
1.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度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如:庞大的企业。2.很大规模。如:庞大的机构。3.人多规模大。如:庞大的管理机构。 -
廓大
kuò dà/dài/tài
1.宽阔。 2.度量宽宏。 3.犹扩大。 -
开大
kāi dà/dài/tài
开拓;扩展。 -
弘大
hóng dà/dài/tài
广大;宽大;巨大。 -
张大
zhāng dà/dài/tài
张得很开。 -
强大
qiáng/qiǎng/jiàng dà/dài/tài
谓力量坚强雄厚。 -
必大
bì dà
谓后世必然兴旺。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 -
性大
xìng dà/dài/tài
脾气大,性情急躁。 -
恢大
huī dà/dài/tài
犹弘大。 -
惇大
dūn dà/dài/tài
敦厚宽大。 -
托大
tuō dà/dài/tài
1.大意。 2.倨傲自尊。 -
憨大
hān dà/dài/tài
方言。犹傻瓜。 -
戆大
gàng/zhuàng dà/dài/tài
〈方〉傻瓜。 -
扩大
kuò dà/dài/tài
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生产ㄧ~战果ㄧ~眼界ㄧ~影响ㄧ~耕地面积。 -
扯大
chě dà
犹托大。 -
拓大
tuò/tà/zhí dà/dài/tài
庞大。 -
拿大
ná dà/dài/tài
摆架子;看不起人。 -
捣大
dǎo dà/dài/tài
充大头;充好汉。 -
措大
cuò dà/dài/tài
也作“醋大”。旧时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轻慢称呼:穷措大。 -
放大
fàng dà/dài/tài
使图像、声音、功能等变大:~镜ㄧ~器ㄧ~照片。 -
散大
sàn/sǎn dà/dài/tài
普遍而广大。 -
敦大
dūn/duì dà/dài/tài
1.敦厚宽大。 2.指厚重博大。 -
斗大
dǒu/dòu dà/dài/tài
1.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2.用于对大的物体,形容其小。 -
斥大
chì dà
开拓;扩大。 -
旌大
jīng dà/dài/tài
表彰光大。 -
旷大
kuàng dà/dài/tài
1.宽宏。 2.广大;宽阔。 -
昌大
chāng dà
1.犹盛大。 2.昌盛;发扬光大。 3.强大。 -
显大
xiǎn dà/dài/tài
显达。 -
月大
yuè dà/dài/tài
1.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 2.指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参见"月小"。 -
木大
mù dà/dài/tài
宋代戏曲脚色名。 -
末大
mò dà/dài/tài
树木枝端粗大。喻指部属势力强大。 -
杰大
jié dà/dài/tài
高大。 -
松大
sōng dà/dài/tài
松软粗大。 -
极大
jí dà/dài/tài
1.最大值。2.极度。如:忍受极大的折磨。如:极大值。 -
棱大
léng/lēng/líng dà/dài/tài
舞曲名。 -
横大
héng/hèng dà/dài/tài
谓声音洪大。 -
正大
zhèng dà/dài/tài
1.弘正极大。 2.公正无私。 3.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 4.雅正弘大。 -
殷大
yīn/yān/yǐn dà/dài/tài
众多;广大。 -
油大
yóu dà/dài/tài
方言。指猪肉。 -
洪大
hóng dà/dài/tài
(声音等)大:~的回声。 -
浑大
hún dà/dài/tài
宏大;博大。 -
浩大
hào dà/dài/tài
(气势、规模等)盛大;巨大:声势~丨工程~。 -
深大
shēn dà/dài/tài
深重广大;深广。 -
溥大
pǔ dà/dài/tài
广大。 -
满大
mǎn dà/dài/tài
自满自大。 -
炸大
zhà/zhá dà/dài/tài
犹镀金。 -
犹大
yóu dà/dài/tài
据基督教《新约·马太福音》的记载,犹大受了三十块银币而出卖了老师耶稣,成为叛徒。后常用作叛徒的同义语。 -
猥大
wěi dà/dài/tài
粗大;壮大。 -
瑰大
guī dà/dài/tài
硕大。 -
瓦大
wǎ/wà dà/dài/tài
即瓦甒。瓦制酒器。 -
电大
diàn dà/dài/tài
电视大学的简称。 -
白大
bái dà
白食。 -
大葱
dà cōng
即“葱①”。 -
盛大
shèng/chéng dà/dài/tài
1.兴盛;繁盛;博大。 2.规模大;隆重。 -
眼大
yǎn dà/dài/tài
形容眼高,看不起人。 -
矜大
jīn/qín/guān dà/dài/tài
骄矜尊大。 -
硕大
shuò/shí dà/dài/tài
1.高大。 2.肥大;巨大。 3.正大。 -
碜大
chěn dà
方言。形容大得惊人。 -
秀大
xiù dà/dài/tài
美而大。 -
粗大
cū dà/dài/tài
又粗又大。 -
老大
lǎo dà/dài/tài
①〈书〉年老:少壮不努力,~徒伤悲。②排行第一的人。③〈方〉木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④很;非常(多见于早期白话):心中~不忍。 -
联大
lián dà/dài/tài
1.联合国大会的简称。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大会每年九月起在美国纽约的总部举行﹐各会员国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长或大使参加会议﹐各国首脑也可在大会开会初期到会演说。参见"联合国"。 2.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合大学或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
肥大
féi dà/dài/tài
①(衣服等)又宽又大:~的灯笼裤 ㄧ这件褂子很~。②(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部分)粗大壮实:~的河马ㄧ豌豆角很~。③人体的某一脏器或某一部分组织,由于病变而体积增加:心脏~ㄧ扁桃体~。 -
肿大
zhǒng dà
指一种异常的扩展、肿胀或膨胀,或者指强度或体积的增大。 -
胡大
hú dà/dài/tài
也译作“胡达”。伊斯兰教称指真主。 -
脱大
tuō dà/dài/tài
犹言自高自大﹐坐大。 -
脾大
pí dà/dài/tài
脾脏的扩大。 -
脸大
liǎn dà/dài/tài
1.脸皮厚﹐不害臊。多指女子。 2.指面子大。 -
膨大
péng dà/dài/tài
胀大。 -
自大
zì dà/dài/tài
1.自尊大;自负。 2.自己夸大。 -
莫大
mò dà
最大,没有比这更大。 -
葆大
bǎo dà
高大。葆,通"褒"。 -
襃大
bāo dà
1.亦作"褒大"。 2.谓称扬而使之光大。 3.宽大。 -
譬大
pì dà/dài/tài
比喻大的道理。 -
许大
xǔ dà/dài/tài
1.这般大。 2.这般多﹔许多。 3.非常﹔甚。 -
豪大
háo dà/dài/tài
1.主帅。古时部落的首领。 2.犹浩大。 -
贵大
guì dà/dài/tài
1.位尊势大。 2.以为尊大。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