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汉字

拼音:xiàn,xuán; 部首:厶; 笔画:7; 繁体:縣

xiàn,xuán

  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xuán)本义:悬挂)
  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 开道置县。——《明史》
    • 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 龙泉县。——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 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
    • 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 县尹(一县的长官)

“县” 相关成语

  • 室如县罄 - 指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
  • 破家县令 - 指横暴的地方官。
  • 连州比县 - 指遍及各地。同“连州跨郡”。
  • 束马县车 - 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 鱼县鸟窜 - 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 附赘县疣 - 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 他乡异县 -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 异县他乡 -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 赤县神州 - 中国的别称。
  • 神州赤县 - 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县” 相关歇后语

  • 县太爷盗金库 - 财迷心窍;财迷
  • 县太爷审他爹 - 公事公办
  • 张飞当县官 -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 县太爷出文告 - 官腔官调
  • 县太爷门前打鼓 - 鸣冤叫屈
  • 娄阿鼠当县令 - 不是好官
  • 掏大粪的做知县 - 臭底子;底子臭
  • 宛平县的知县 - 管得宽
  • 见了县官喊姑爷 - 乱巴结
  • 知县跌粪坑 - 赃(脏)官
  • 武大郎做知县 - 出身不高
  • 府官进县衙 - 大摇大摆
  • 县长打老子 - 公事公办
  •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县官 - 有职不愁无权
  • 县太爷告老 - 充权

详解

汉字“县”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形起源与本义
1. “县”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悬首于木上的样子。
2. 本义指悬挂,是“悬”的古字,读xuán。这个字形的产生,与古代的一种刑罚“枭首示众”有关,即斩首示众,把人头高挂在树上以示惩示威。
二、字义演变与引申义
1. “县”字由本义引申指维系、差别大、距离遥远等。
2. 在周代,“县”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单位使用,指畿内(天子直辖领地)的行政区划。到了秦代和汉代,“县”系于郡,成为郡级以下的行政区域的名称,意思是地方政权直系中央,此时读音也变为xiàn。
3. 现代的“县”隶属于省、自治区、省辖市、直辖市、自治州之下,是介于地级行政区和乡镇级行政区之间的行政层级。
三、行政区划名称的由来
1.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目前可考的始于周代。周代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即天子将国家土地的大部分分给他的亲属或功臣,形成众多的“诸侯国”。这种分封制实际上是氏族社会时代分族而治制度的传承形式。
2. 相对于间接领地(诸侯国),天子的直接领地(畿内)被划分为若干个“县”,由天子直接派遣官员治理。这些“县”因此成为直系于中央政权的行政区域。
3. 随着历史的演变,“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逐渐普及,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县级行政区。
综上所述,“县”字不仅承载着古代严刑酷法的历史记忆,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和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县”主要指县级行政区,是介于地级行政区和乡镇级行政区之间的重要行政层级。
的同音字
的同笔画
伿 夿 尿 寿 怀 汿 禿 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