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正” 词语大全

  • 一正 yī zhèng
    1.谓统一法度政令。 2.犹言一匡。 3.一经端正。
  • 七正 qī zhèng
    同"七政"。
  • 三正 sān zhèng
    1.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 2.指夏﹑殷﹑周三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 不正 bù zhèng
    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 2.无政,谓政治混乱。 3.犹不准确。 4.不纯正。
  • 丑正 chǒu zhèng
    谓嫉害正直的人。
  • 严正 yán zhèng
    严肃而正大光明:严正立场|严正声明|严正警告。
  • 中正 zhōnɡ zhènɡ
    1.得当;不偏不倚。 2.正直;忠直。 3.指正直之士。 4.犹纯正。 5.指正道。 6.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三国魏立中正以藻别人物﹐晋南北朝仍之﹐唐废。
  • 举正 jǔ zhèng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 丽正 lì/lí zhèng
    1.附着于正道。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2.绚丽雅正。 3.见"丽正修书院"。
  • 义正 yì zhèng
    1.同"义政"。正,通"政"。 2.犹正义﹑道义。
  • 乐正 lè/yuè zhèng
    1.谓整理音乐篇章。 2.指音乐的正声。 3.古时乐官之长。 4.复姓。战国时有乐正克。见《孟子.梁惠王下》。
  • 乘正 chéng zhèng
    依据正道。
  • 乙正 yǐ zhèng
    谓勾正词句的倒误。
  • 乡正 xiāng zhèng
    1.乡大夫。 2.隋唐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 3.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
  • 五正 wǔ zhèng
    1.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 2.五行官长。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
  • 仪正 yí zhèng
    仪鸾司大使的别称。明初设仪鸾司,正职称大使,不久废,改置锦衣卫,因以代称锦衣卫长官。
  • 仗正 zhàng zhèng
    坚守正道。
  • 亥正 hài zhèng
    颛顼历正月,即周历十二月或夏历十月。
  • 人正 rén zhèng
    即人元。夏历的岁首。
  • 介正 jiè zhèng
    耿直纯正。
  • 从正 cóng/zòng zhèng
    1.趋从正道。 2.依从正体。 3.遵循,修正。
  • 令正 líng/lǐng/lìng zhèng
    1.古代官名。掌文告辞令。 2.旧时以嫡妻为正室,因用为称对方嫡妻的敬词。
  • 任正 rèn/rén zhèng
    古代车箱底部木档,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谓之"任正"。与在后方者(即所谓"轸")共相构成车箱之方矩形,故称。
  • 众正 zhòng zhèng
    1.谓为众人表率。 2.引申为群吏。 3.众多合于正道之事。
  • 会正 huì/kuài zhèng
    1.指会谈纳贡的事情。 2.会长。
  • 体正 tǐ/tī/bèn zhèng
    礼仪规矩。体,通"礼"。
  • 保正 bǎo zhèng
    一保之长。
  • 俨正 yǎn zhèng
    端庄。
  • 俭正 jiǎn zhèng
    俭约中正。
  • 修正 xiū zhèng
    1.遵行正道。 2.指遵行正道的人。 3.治理。 4.改正,修改使正确。
  • 候正 hòu zhèng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
  • 僧正 sēng zhèng
    僧官名。十六国后秦始立,统管秦地僧尼。南朝历代亦设。唐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
  • 允正 yǔn zhèng
    允当平正。
  • 元正 yuán zhèng
    1.正月元日。元旦。语出《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 2.善良正直。
  • 先正 xiān zhèng
    1.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 2.泛指前代的贤人。 3.前代的君长。
  • 党正 dǎng zhèng
    1.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2.言论正直。
  • 八正 bā zhèng
    1.八方的和风。 2.即八正道。佛家语。
  • 公正 gōng zhèng
    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为人~ㄧ~的评价。
  • 六正 liù/lù zhèng
    1.春秋晋统帅三军的六卿。 2.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
  • 典正 diǎn zhèng
    典雅正规。
  • 养正 yǎng zhèng
    涵养正道。
  • 册正 cè zhèng
    旧时指把妾立为正妻。
  • 农正 nóng zhèng
    古代职掌农事的官。
  • 军正 jūn zhèng
    军中执法官。
  • 冲正 chōng zhèng
    中和雅正。
  • 决正 jué zhèng
    认为正确而决定依从。
  • 准正 zhǔn zhèng
    据一定标准查对。
  • 凝正 níng zhèng
    稳重端庄。
  • 切正 qiē/qiè zhèng
    切磋相正。
  • 刊正 kān zhèng
    犹校正。
  • 刚正 gāng zhèng
    刚强正直:为人~。
  • 删正 shān zhèng
    修改使正确。
  • 判正 pàn zhèng
    评定;评断。
  • 削正 xiāo/xuē zhèng
    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参见"削政"。
  • 割正 gē zhèng
    犹虐政。
  • 力正 lì zhèng
    1.谓以强力争取。 2.以武力征伐。
  • 务正 wù zhèng
    从事正道。
  • 劲正 jìn/jìng zhèng
    刚正。
  • 勘正 kān zhèng
    校正(文字)。
  • 北正 běi zhèng
    古官名。
  • 化正 huà/huā zhèng
    教化整治。
  • 匡正 kuāng zhèng
    纠正;改正:~时弊。
  • 午正 wǔ zhèng
    正午十二时。
  • 协正 xié zhèng
    调整而使之正确。
  • 司正 sī zhèng
    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
  • 南正 nán/nā zhèng
    上古时官名。
  • 卜正 bǔ zhèng
    即太卜,周时卜官之长。
  • 印正 yìn zhèng
    见"印证"。
  • 历正 lì zhèng
    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 厘正 lí zhèng
    〈书〉订正:~遗文。
  • 县正 xiàn/xuán zhèng
    1.官名。周时为地官之属,位次遂大夫。遂有五县,县正掌一县政令征比。 2.官名。隋炀帝时,将县尉改为县正。
  • 参正 cān zhèng
    参酌校正。
  • 反正 fǎn zhèng
    ①指复归于正道:拨乱~。②敌方的军队或人员投到己方。
  • 发正 fā/fà zhèng
    发明订正。
  • 取正 qǔ zhèng
    用作典范。
  • 变正 biàn zhèng
    指衰乱时的变风变雅和治平时的正风正雅。
  • 合正 hé/gě zhèng
    对他人妻子的敬称。
  • 呈正 chéng zhèng
    敬词。呈上请指正:现将文稿呈正|本应及时呈正。
  • 周正 zhōu zhèng
    周历正月。即农历十一月。
  • 和正 hé/hè/huó/huò/hú zhèng
    1.形容乐音和平中正。 2.和顺端正。
  • 四正 sì zhèng
    1.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 2.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礼记.孔子闲居》:"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后人以此为四正。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人伦.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 4.四个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离﹑震﹑兑。或用以分主四时:坎主冬,离主夏,震主春,兑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离主南,震主东,兑主西。 5.健全;没有缺陷。
  • 国正 guó zhèng
    国税。
  • 土正 tǔ zhèng
    古官名。五官之一。
  • 地正 dì/de zhèng
    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
  • 坊正 fāng/fáng zhèng
    管理街坊的小吏。
  • 坚正 jiān zhèng
    坚定正直。
  • 处正 chǔ/chù zhèng
    犹裁决。
  • 复正 fù zhèng
    恢复正规;恢复正统。
  • 夏正 xià zhèng
    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 大正 dà zhèng
    1.中正。 2.官名。 3.太白星的别名。
  • 天正 tiān zhèng
    1.周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古人以为得天之正﹐故称。 2.指冬至。
  • 失正 shī zhèng
    1.谓失其正道。 2.错误;讹误。
  • 头正 tóu/tou zhèng
    方言。犹对头,称心。
  • 奇正 qí/jī zhèng
    古时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
  • 奏正 zòu zhèng
    1.奏请判处。 2.奏请更正。
  • 存正 cún zhèng
    1.保存正统﹑正宗。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 学正 xué zhèng
    1.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2.地方学校学官。宋元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 守正 shǒu zhèng
    1.恪守正道。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 宗正 zōng zhèng
    1.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汉魏以后,皆由皇族担任。 2.尊崇,宗仰。 3.表率,楷范。 4.复姓。唐有殿中少监宗正辩。见《通志.氏族四》。
  • 官正 guān zhèng
    官吏之长。
  • 定正 dìng zhèng
    改正。
  • 审正 shěn zhèng
    1.明察正直。 2.精审而正确。 3.犹审定。
  • 宸正 chén zhèng
    帝后之正位。
  • 宾正 bīn zhèng
    谓摈弃正直之人。宾,通"摈"。
  • 寅正 yín zhèng
    农历正月。
  • 射正 shè/yè/yì zhèng
    1.司射之长。 2.射仪。
  • 尊正 zūn zhèng
    1.尊敬。 2.对人妻的敬称。
  • 小正 xiǎo zhèng
    1.星名。 2.《夏小正》之简称。
  • 少正 shǎo/shào zhèng
    古官名。西周始置。为六卿之长"正"的副职。
  • 就正 jiù zhèng
    请求指正:现将拙文公开发表,以~于读者。
  • 局正 jú zhèng
    谓有气度而纯正。
  • 居正 jú zhèng
    1.谓遵循正道。 2.谓帝王登位。
  • 履正 lǚ zhèng
    躬行正道。
  • 屯正 tún/zhūn zhèng
    清代管理五十屯户的小官。
  • 峭正 qiào zhèng
    严正。
  • 工正 gōng zhèng
    官名。春秋时齐﹑宋﹑鲁等国设置,为掌百工之官。
  • 市正 shì zhèng
    古代掌管市场的官员。
  • 常正 cháng zhèng
    固定的税额。
  • 干正 gān/gàn zhèng
    犹干预。亦谓理其事而正其本。
  • 平正 píng zhèng
    1.端正;平整。 2.公平正直。 3.犹言调整,调节。
  • 庖正 páo zhèng
    掌管饮食之官。
  • 庶正 shù zhèng
    1.众官之长。 2.庶出与嫡出。
  • 廉正 lián zhèng
    廉洁正直:~无私。
  • 开正 kāi zhèng
    指正月初。
  • 弓正 gōng zhèng
    古官名。掌制作弓箭。
  • 引正 yǐn zhèng
    犹引证。
  • 弹正 dàn/tán zhèng
    纠弹;纠正。
  • 强正 qiáng/qiǎng/jiàng zhèng
    刚正不阿。
  • 归正 guī zhèng
    1.回到正道。 2.宋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
  • 得正 dé/děi/de zhèng
    谓得正道。
  • 御正 yù zhèng
    1.控驭使不偏斜。 2.官名。北周所置。 3.官名。五代宫中女官。
  • 心正 xīn zhèng
    心意纯正不偏。
  • 忠正 zhōng zhèng
    1.忠诚正直。 2.指忠诚正直的人。 3.同"中正"。古官名。
  • 恭正 gōng zhèng
    1.敬慎清正。 2.工整;端正。
  • 恰正 qià zhèng
    1.正当,适逢。 2.恰好。
  • 托正 tuō zhèng
    假托正直。
  • 执正 zhí zhèng
    1.主持公道。 2.谓驳正,纠正。 3.谓秉公处治。
  • 扶正 fú zhèng
    旧时把妾提到妻的地位叫扶正。
  • 改正 gǎi zhèng
    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缺点ㄧ~错别字。
  • 抗正 kàng zhèng
    犹刚直。
  • 折正 zhē/zhé/shé zhèng
    指正;纠正。
  • 抚正 fǔ zhèng
    见"抚征"。
  • 拟正 nǐ zhèng
    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
  • 拨正 bō zhèng
    1.犹言曲直。 2.治之使正。
  • 括正 kuò/guā zhèng
    检查校正。
  • 持正 chí zhèng
    1.持守公正。 2.操守正派。
  • 指正 zhǐ zhèng
    ①指出并改正错误:这一现象是我们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订正:请读者指正。
  • 挠正 náo zhèng
    扰乱正气。
  • 挺正 tǐng zhèng
    正直。
  • 挽正 wǎn zhèng
    纠正。
  • 捄正 jiù zhèng
    纠正。
  • 授正 shòu zhèng
    任命官长。
  • 摆正 bǎi zhèng
    1.摆放端正。 2.走上正道。
  • 救正 jiù zhèng
    匡正;纠正。
  • 敕正 chì zhèng
    1.亦作"勅正"。 2.整饬;整顿。
  • 教正 jiào/jiāo zhèng
    〈书〉指教改正(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人看时用的客套话):送上拙著一册,敬希~。
  • 整正 zhěng zhèng
    整整。
  • 春正 chūn zhèng
    正月。语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 斥正 chì zhèng
    犹指正。
  • 斤正 jīn zhèng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 斧正 fǔ zhèng
    〈书〉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 断正 duàn zhèng
    判断确定。
  • 新正 xīn zhèng
    1.农历新年正月。 2.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 方正 fāng zhèng
    ①成正方形,不偏不歪:字写得很~。②正直:为人~ㄧ~不阿。
  • 族正 zú zhèng
    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 无正 wú zhèng
    1.谓没有正确的。 2.无人评正是非。
  • 明正 míng zhèng
    1.辨明。 2.公开惩处。正,治罪。 3.见"明证"。
  • 是正 shì zhèng
    订正;校正。
  • 显正 xiǎn zhèng
    显扬纯正。
  • 晨正 chén zhèng
    谓某星宿晨时正中于某一方位。
  • 更正 gēng/gèng zhèng
    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启事ㄧ那篇讲话要~几个字。
  • 月正 yuè zhèng
    正月。
  • 有正 yǒu zhèng
    指掌政的大臣。
  • 朝正 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汉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 2.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
  • 木正 mù zhèng
    古代五行官之一。
  • 权正 quán zhèng
    权变与常道。
  • 村正 cūn zhèng
    犹村长。
  • 条正 tiáo/tiāo zhèng
    谓逐条订正。
  • 板正 bǎn zhèng
    ①(形式)端正;整齐:本子装订得板板正正的。②(态度、神情等)庄重认真。
  • 极正 jí zhèng
    极其正确,没有偏颇。
  • 校正 xiào/jiào zhèng
    校对订正:~错字ㄧ重新~炮位。
  • 格正 gé zhèng
    1.谓匡正时弊。 2.纠正。
  • 核正 hé/hú zhèng
    查核订正。
  • 检正 jiǎn zhèng
    1.端正的操行。 2.检验核正。 3.宋官名。
  • 棘正 jí zhèng
    古代掌狱讼之官。
  • 楷正 kǎi/jiē zhèng
    端正,工整。
  • 正一 zhèng yī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张陵所创。传说太上老君亲授张陵《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张陵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张陵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唐宋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 正丁 zhèng dīng/zhēng
    旧称对国家有纳税和服役义务的成年人。
  • 正好 zhèng hǎo/hào
    1.正宜;正应。 2.只好。 3.恰好。谓时间﹑位置不前不后,体积不大不小,数量不多不少,程度不高不低等。
  • 正主 zhèng zhǔ
    1.匡正君主。 2.作为主要项目的。
  • 正厅 zhèng tīng
    1.正中的大厅。 2.剧场中楼下正对舞台的部分。
  • 正业 zhèng yè
    1.古指大学中规定的课业。 2.正当的职业。
  • 正大 zhèng dà/dài/tài
    1.弘正极大。 2.公正无私。 3.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 4.雅正弘大。
  • 正始 zhèng shǐ
    1.正其始。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 3.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 正化 zhèng huà/huā
    正统的教化。
  • 正国 zhèng guó
    治理国家。
  • 正割 zhèng gē
    直角三角形,斜边与某个锐角的邻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正割,用 sec (角)表示。
  • 正乐 zhèng lè/yuè
    1.谓厘正乐音。 2.谓雅正的音乐。
  • 正名 zhèng míng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正名定分|守慎正名。
  • 正向 zhèng xiàng
    1.定向。 2.房屋坐北面南为正向。
  • 正利 zhèng lì
    正当的利益。
  • 正告 zhèng gào
    严正地告知;明白郑重地告知。
  • 正军 zhèng jūn
    1.指壮丁。元初征兵制分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出丁应役,其丁谓正军;贴军户则出钱以补贴正军户。 2.在役兵士;正规军。
  • 正产 zhèng chǎn
    胎儿足月后顺利产出。
  • 正实 zhèng shí
    犹真实。
  • 正供 zhèng gōng/gòng
    1.常供;法定的赋税。 2.正规的供品。
  • 正世 zhèng shì
    1.整治世道。 2.正后嗣,使后代血统纯正。
  • 正内 zhèng nèi/nà
    1.《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后因以妻子守正道,尽妇职于家中谓之"正内"。 2.皇后的路寝。
  • 正夫 zhèng fū/fú
    正卒,常备的徒卒。
  • 正举 zhèng jǔ
    先秦哲学用语。谓正确的举例或提法。
  • 正员 zhèng yuán
    正式编制内的人员。
  • 正号 zhèng hào/háo
    1.正式的名位或爵号。 2.正名号,称尊号。 3.数学名词。表示正数的符号"+"
  • 正典 zhèng diǎn
    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 2.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
  • 正书 zhèng shū
    1.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魏锺繇。 2.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 正历 zhèng lì
    改订历法。
  • 正岁 zhèng suì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
  • 正办 zhèng bàn
    1.正当的办法。 2.依法惩办。
  • 正务 zhèng wù
    1.正事。 2.正业。
  • 正寿 zhèng shòu
    指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岁寿日。
  • 正储 zhèng chǔ
    皇位的正式继承人。
  • 正勇 zhèng yǒng
    旧时军队中主要参战的兵卒。
  • 正佐 zhèng zuǒ
    长官的辅佐官。
  • 正信 zhèng xìn/shēn
    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 正尸 zhèng shī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
  • 正公 zhèng gōng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 正位 zhèng wèi
    1.中正之位。 2.谓主其位。 3.谓正式登位﹑就职。 4.确定位置。
  • 正头 zhèng tóu/tou
    1.明时廊房内主持收纳钱钞的人。 2.旧时女子把头发挽束在头顶上,以示成人。此种发式称为正头。 3.犹正式的。
  • 正巧 zhèng qiǎo
    正好,恰巧。
  • 正刺 zhèng cì/cī
    谓当面指摘缺点错误。
  • 正味 zhèng wèi
    1.纯正的滋味。 2.正常的滋味。
  • 正冥 zhèng míng
    鸟名。
  • 正家 zhèng jiā/gū/jie
    谓使家庭关系正常有序。
  • 正印 zhèng yìn
    1.犹正宗。 2.明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3.正方形的官印。清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
  • 正事 zhèng shì
    1.治事。 2.正业,责任上应做的事。 3.合乎正道之事;正经事。
  • 正后 zhèng hòu
    古代帝王嫡妻之称。
  • 正屋 zhèng wū
    位于正中的主体部分的房屋。与厢房相对。
  • 正土 zhèng tǔ
    1.中央之土。 2.指辨正国土疆域。
  • 正宾 zhèng bīn
    谓主要的客人。
  • 正备 zhèng bèi
    准备。
  • 正品 zhèng pǐn
    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正品数量在全部产成品中所占的比重称为“正品率”,它反映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正品也有以“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表示的。
  • 正对 zhèng duì
    1.直言对答。 2.对偶的一种。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
  • 正器 zhèng qì
    谓合乎标准的治具或器具。
  • 正场 zhèng cháng/chǎng
    科举考试中的正试场次。
  • 正切 zhèng qiē/qiè
    当某角的顶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而该角的始边又与X轴的正向重合时,角终边上任意点的纵坐标除以该点的非零横坐标所得的商。
  • 正声 zhèng shēng
    1.纯正的乐声。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 3.正风。雅正的诗篇。
  • 正凶 zhèng xiōng
    凶杀案中的主要凶手。对帮凶而言。
  • 正册 zhèng cè
    主册。与"副册"﹑"另册"相对。
  • 正兑 zhèng duì/ruì/yuè
    清代运送京仓的漕粮,充八旗﹑三营的兵食。
  • 正使 zhèng shǐ
    1.纵使;即使。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 正令 zhèng líng/lǐng/lìng
    1.即使;纵使。 2.正常的时令。 3.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
  • 正卯 zhèng mǎo
    1.谓正在东方。古人以地支与方位相配,卯为正东。 2.指正式职官。
  • 正介 zhèng jiè
    正使。
  • 正坐 zhèng zuò
    端坐;正身而坐。
  • 正中 zhèng zhōng
    1.正当中。 2.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
  • 正室 zhèng shì
    1.祖庙。 2.嫡妻,正房。与侧室﹑偏房相对。 3.正妻之子,嫡子。与庶子相对。
  • 正处 zhèng chǔ/chù
    1.真正的处所。 2.正当的地方。
  • 正任 zhèng rèn/rén
    五代时授官任职为正任,宋时仅食俸禄而无实职。
  • 正剧 zhèng jù
    戏剧类型之一。继悲剧、喜剧之后的第三种戏剧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兼具悲剧和喜剧因素,能更真实、更直接地表现普通的社会生活形态。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相继倡导正剧,并称之为“严肃的喜剧”、“严肃戏剧”。19世纪后成为广为流行的戏剧类型。
  • 正变 zhèng biàn
    指《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 正容 zhèng róng
    1.使容颜仪态端庄严肃。 2.端庄严肃的容颜仪态。
  • 正午 zhèng wǔ
    美国故事片。米高梅影片公司1952年摄制。弗·辛尼曼导演,贾莱·古柏、葛雷丝·凯利主演。1870年,美国西部某小镇警长威尔在卸任之日举行婚礼,突遭一伙恶徒报复,经过一场恶战,威尔与新婚妻子尽歼恶徒,然后策马疾驰而去。
  • 正初 zhèng chū
    古代"历数"有所谓"百刻"法,众说不同。其一说是:把一日(十二时)定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这样,每个时辰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这二十分平均分为两个微刻,前一个称"初初",后一个称"正初"。参阅明王逵《蠡海集.历数类》。
  • 正学 zhèng xué
    谓合乎正道的学说。西汉武帝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始以儒学为正学。
  • 正仗 zhèng zhàng
    指朝廷举行祀天﹑朝会等大典用的仪仗。
  • 正婚 zhèng hūn
    1.亦作"正昬"。 2.指符合礼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岁至三十岁﹑女子十五岁至二十岁于春秋两季嫁娶为正婚。
  • 正命 zhèng mìng
    1.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 2.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 3.儒家学说之一派。认为人有三种命运,"正命"是"三命"之一,谓天生的好命运,不需行善而求。 4.自然的禀赋。 5.犹天命。 6.佛教语。八正道之一。谓符合戒律的正当生活。参阅《俱舍论》卷二五。
  • 正币 zhèng bì
    指玉﹑皮﹑帛﹑刀﹑布等正式交易的货币。
  • 正则 zhèng zé
    1.正其礼仪法则。 2.正规;常规。 3.犹正宗。
  • 正匠 zhèng jiàng
    唐代有匠籍﹑须轮番服役的手工业工匠。
  • 正姓 zhèng xìng
    谓同一宗族始祖之姓。
  • 正在 zhèng zài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 正兵 zhèng bīng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对"奇兵"而言。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3.清代新军一等兵。
  • 正客 zhèng kè
    主要的宾客。
  • 正女 zhèng nǚ/rǔ
    贞女,贞洁的女人。
  • 正妻 zhèng qī/qì
    旧指嫡妻。对妾而言。
  • 正域 zhèng yù
    整治封疆。
  • 正入 zhèng rù
    赋税的正额收入。
  • 正官 zhèng guān
    1.正式编制内的官员。对额外官及赠官等而言。 2.犹长官。对副贰之官而言。 3.星命家术语。谓官煞之两干相配合者,如甲遇辛是。甲若遇庚,则官煞两干不相配合,谓之偏官。
  • 正仪 zhèng yí
    1.准则,典范。 2.端庄的仪态。
  • 正奇 zhèng qí/jī
    古代兵法术语。正,用兵常法(如对阵交锋);奇,用兵变法(如设计邀截﹑袭击)。
  • 正义 zhèng yì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
  • 正奏 zhèng zòu
    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
  • 正体 zhèng tǐ/tī/bèn
    1.主体,本体。 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3.犹正统。 4.正统的体式。 5.正楷字。 6.规范的汉字字形。 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 正会 zhèng huì/kuài
    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 正取 zhèng qǔ
    正式录取。别于备取而言。
  • 正嬖 zhèng bì
    纠正邪僻。
  • 正友 zhèng yǒu
    正直的朋友。
  • 正冬 zhèng dōng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
  • 正宗 zhèng zōng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后也指行业、学术、思想的嫡传正派或传统事物:正宗传人|武林正宗。
  • 正出 zhèng chū
    旧称正妻所生之子女。
  • 正字 zhèng zì
    1.字形或拼法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等。亦指本字。 2.指楷书。 3.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4.官名。北齐始置,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 正值 zhèng zhí
    适逢。
  • 正传 zhèng chuán/zhuàn
    正统的传授。
  • 正分 zhèng fēn/fèn
    正半,恰好一半。
  • 正堂 zhèng táng
    1.犹正屋。 2.听政大堂。 3.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的称呼。 4.正室,嫡妻。
  • 正封 zhèng fēng
    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
  • 正卿 zhèng qīng
    上卿。春秋时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
  • 正士 zhèng shì
    1.正直之士。 2.佛教语。梵语"菩萨"的又一译名。谓求正道之大士。
  • 正价 zhèng jià/jiè/jie
    1.带正电荷离子的价。2.一个原子能够给出的电子数。
  • 正卒 zhèng zú/cù
    1.周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 2.汉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 正妃 zhèng fēi/pèi
    帝王的嫡妻。
  • 正宫 zhèng gōng
    皇后的俗称。别于东宫﹑西宫而言。
  • 正司 zhèng sī
    正职长官。
  • 正受 zhèng shòu
    佛教语。又称禅定。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
  • 正响 zhèng xiǎng
    谓雅正的乐音。
  • 正己 zhèng jǐ
    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 正像 zhèng xiàng
    与被摄体明暗程度和色彩一致,动作正向的影像。在感光纸上出现,为照片;在感光片上出现,为电影片或幻灯片。
  • 正定 zhèng dìng
    1.校订改正。 2.端正而坚定。 3.佛教语。梵语"三昧"之意译。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为八正道之一。
  • 正人 zhèng rén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 2.指嫡系亲属。 3.做官长的人。
  • 正史 zhèng shǐ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考订历史。
  • 正俗 zhèng sú
    1.匡正风俗。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 正刑 zhèng xíng
    1.正常的法度。 2.谓正定刑律。 3.依法执行死刑。
  • 正峭 zhèng qiào
    公正严格。
  • 正宅 zhèng zhái
    1.正式的住宅。相对于临时的便宅而言。 2.住宅的正屋。相对于厢房而言。
  • 正嫡 zhèng dí
    1.指正室,嫡妻。 2.正室之子,嫡子。
  • 正宣 zhèng xuān
    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 正寝 zhèng qǐn
    1.即路寝。古代帝王诸侯治事的宫室。 2.泛指房屋的正厅或正屋。 3.谓摆正身体卧下。
  • 正性 zhèng xìng
    1.自然的禀性;纯正的禀性。 2.佛教语。离断烦恼谓正性。
  • 正律 zhèng lǜ
    1.正式的规定。 2.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 正意 zhèng yì
    1.纯正的心志。 2.原意;本意。 3.主要的意思。
  • 正式 zhèng shì
    1.法式。 2.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
  • 正当 zhèng dāng/dàng
    通常指人的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经济、政治、法律等领域中,正当指一个人的行为、要求、愿望等符合社会的政策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或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道德上的正当指行为符合最起码的、最低的道德要求,并不体现行为的道德价值的大小和行为者道德境界的高低。
  • 正心 zhèng xīn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公正无私之心。
  • 正序 zhèng xù
    谓五行相生的顺序。
  • 正户 zhèng hù
    1.有正式户籍而定居的人民。 2.指清代按八旗人丁册开立的户籍。
  • 正弦 zhèng xián
    除了在角的终边上的顶点外,任何点的(y)坐标被该点和顶点的距离所除,顶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而角的初始边和正(X)轴相重合。
  • 正御 zhèng yù
    谓供奉帝王的物品。
  • 正拜 zhèng bài
    指正式拜官。
  • 正手 zhèng shǒu
    1.指两人或多人同做一事时,其中主要的当事者。 2.做事时常用的一只手。通常谓右手。
  • 正度 zhèng dù/duó
    正当的法度。
  • 正德 zhèng dé
    1.端正德行。 2.纯正的道德。
  • 正帑 zhèng tǎng/nú
    谓国库里的钱财。
  • 正常 zhèng cháng
    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
  • 正形 zhèng xíng
    1.端正外形。 2.指活人的形体。
  • 正徒 zhèng tú
    常供官役的役徒。别于临时征调的役夫。
  • 正息 zhèng xī
    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个月。
  • 正思 zhèng sī/sāi
    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 正授 zhèng shòu
    正式任命。
  • 正役 zhèng yì
    1.明代赋役制度之一。即里甲法。 2.旧时兵役制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公布之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 正梦 zhèng mèng
    旧谓无所思虑,安然而梦。
  • 正穴 zhèng xué
    指正式埋葬的墓穴。
  • 正干 zhèng gān/gàn
    1.主干;主体。 2.正正经经地干。
  • 正志 zhèng zhì
    1.正确的思想。 2.正当的志向。 3.端正志向。
  • 正清 zhèng qīng
    正肃清明,不邪乱。
  • 正线 zhèng xiàn
    铁路列车在城市间行驶所经的铁路线路。
  • 正比 zhèng bǐ
    1.两个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发生变化,其另一方随之起相应的变化,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逐渐增长,就是正比。 2.当两个量的比是一个常数,这种关系叫做正比。
  • 正情 zhèng qíng
    端庄的情态。
  • 正款 zhèng kuǎn
    指赋税中的正税。
  • 正确 zhèng què
    谓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
  • 正等 zhèng děng
    相当;相同。
  • 正平 zhèng píng
    1.公正持平。 2.谓心境平静。
  • 正立 zhèng lì
    端正地站立。
  • 正本 zhèng běn
    1.端正其本源﹑根本。 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 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 4.犹言偿本,够本。本,谓本钱。 5.谓正题。
  • 正罪 zhèng zuì
    1.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2.定罪;治罪。 3.应得之罪。
  • 正晦 zhèng huì
    农历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
  • 正经 zhèng jīng
    ①指儒家经典:正经善道|正经正史。②(-jing)正当:正经事|正经场所|来路正经。③(-jing)端庄;正派:正经人|正经面孔|正经人家。④(-jing)合乎标准的;正式的:好几天没正经休息|没上过正经学校。
  • 正绪 zhèng xù
    正统。
  • 正派 zhèng pài
    ①嫡系;正统:嫡系正派|圣学之正派。②谓人品行严肃、光明:作风正派|正派人。
  • 正正 zhèng zhèng
    1.整齐貌。 2.恰好,正好。
  • 正房 zhèng fáng
    1.整幢房子里位置在正中的房间。与厢房相对。 2.正妻。俗称大老婆。对偏房而言。
  • 正犯 zhèng fàn
    法律名词。共同犯罪的人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者。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 正术 zhèng shù/shú/zhú
    1.正确的道理﹑法则。 2.正当的法术。
  • 正类 zhèng lèi
    泛指正直的人。
  • 正籍 zhèng jí
    文籍的正本。与"副籍"相对。
  • 正科 zhèng kē
    1.明清科举制,按常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会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为正科,区别于临时特设的其它专科和加行的恩科。 2.清代府医学官名。
  • 正真 zhèng zhēn
    确实;名符其实。
  • 正治 zhèng zhì
    治理;整治。
  • 正席 zhèng xí
    摆正坐席,使合规定。
  • 正景 zhèng jǐng
    正大光明;正经。
  • 正棺 zhèng guān
    将死人小敛之后,移放到堂上。
  • 正絶 zhèng jué
    横流直渡。
  • 正库 zhèng kù
    国库。
  • 正权 zhèng quán
    1.正确的标准。 2.政权。
  • 正昼 zhèng zhòu
    犹言大白天。
  • 正然 zhèng rán
    正当;正在。
  • 正板 zhèng bǎn
    谓正式话题。
  • 正纽 zhèng niǔ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唐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
  • 正祭 zhèng jì/zhài
    首日之祭。与次日绎祭相对。
  • 正才 zhèng cái
    方才,刚刚。
  • 正活 zhèng huó
    本份内的工作;正常的工作。
  • 正座 zhèng zuò
    指剧场﹑会场中间的坐位。
  • 正服 zhèng fú/fù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 2.服正服。 3.端正衣冠。
  • 正祥 zhèng xiáng
    吉兆。
  • 正用 zhèng yòng
    正式用途。
  • 正救 zhèng jiù
    纠正;补救。
  • 正数 zhèng shù/shǔ/shuò
    1.古称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合天地之数五十五谓之正数。 2.正额,正式规定的数。 3.谓正项收入之数。 4.数学名词。指大于零的数。对负数而言。
  • 正绥 zhèng suí
    供人君登车时拉手的绳索。
  • 正文 zhèng wén
    1.著作的本文,区别于"序言"﹑"注解"﹑"附录"等。 2.本字。 3.指合乎正常写法的文章。
  • 正片 zhèng piàn/piān
    1.经过晒印带有图像的照相纸。 2.电影放映时的主要影片。区别于加映的短片。 3.即拷贝。以拍摄的电影底片洗印出来供放映用的胶片。
  • 正牌 zhèng pái
    正规的军士。俗称牌军。
  • 正版 zhèng bǎn
    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版本(区别于‘盗版’):~书|~光盘。
  • 正状 zhèng zhuàng
    指原告状子的正本。清代官府规定,诉讼原告必须按格式填写正状﹑副状各一份,副状较正状为简,不涉及讼词内容。正状留官府备案,副状用以拘审被告。参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
  • 正礼 zhèng lǐ
    正规的礼法;正常的礼节。
  • 正日 zhèng rì
    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
  • 正笔 zhèng bǐ
    即正书﹑正楷。
  • 正统 zhèng tǒng
    ①封建王朝统一全国后,对一脉相承的系统的自称:膺当天之正统。②泛指党派、学派等的嫡派:正统思想|文章之正统。
  • 正田 zhèng tián
    宋时"良农"自耕的五十亩田。
  • 正灵 zhèng líng
    纯正的心灵。
  • 正秋 zhèng qiū
    仲秋。农历八月。
  • 正朝 zhèng zhāo/cháo
    1.君主受臣朝见的地方。 2.谓治朝,视朝。
  • 正盐 zhèng yán
    宋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凡额内的盐谓之正盐,与额外之"浮盐"相对。
  • 正牙 zhèng yá
    同"正衙"。
  • 正气 zhèng qì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 3.正派;正经。 4.正常气色。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
  • 正殿 zhèng diàn
    宫殿或庙宇里位置在中间的主殿。
  • 正溜 zhèng liū/liù
    主流。
  • 正支 zhèng zhī
    1.宋制,盐商用现钱向官府购买盐钞,再以钞向盐场支盐,称为正支。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四》。 2.封建宗族谱系以长房长子为正支,余为旁支。
  • 正直 zhèng zhí
    1.公正无私;刚直坦率。 2.指正直的人。 3.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 4.不偏斜,不弯曲。
  • 正父 zhèng fù/fǔ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书.洛诰》:"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孔颖达疏:"正父谓武王﹐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孙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说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 3.指正考父。春秋时宋人,历佐戴﹑武﹑宣三公,位为上卿。
  • 正末 zhèng mò
    元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明以后戏剧里的"生"。
  • 正方 zhèng fāng
    1.谓正向一方。 2.犹方正。谓正而不邪。 3.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
  • 正榜 zhèng bǎng/bàng
    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
  • 正昬 zhèng hūn
    见"正婚"。
  • 正次 zhèng cì
    语法术语。在名词修饰名词的偏正短语中,某中心词所居的位次。同"偏次"相对。
  • 正歌 zhèng gē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
  • 正教 zhèng jiào
    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等国。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进入中国。
  • 正生 zhèng shēng
    1.常性,人的自然习性。 2.传统戏曲脚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
  • 正法 zhèng fǎ
    ①政治法度:讨正法之本|妄是非正法。②公正的法度:正法直度|护持正法。③正宗的法则:诗家之正法。④依法制裁、办理。特指执行死刑:就地正法|早日正法。
  • 正梁 zhèng liáng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也叫大梁﹑脊檩。
  • 正神 zhèng shén
    正道之神。
  • 正相 zhèng xiāng/xiàng
    即宰相。
  • 正献 zhèng xiàn
    古代祭祀,向受祭者行献爵献帛之礼。与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之礼的"分献"相对而言。
  • 正楷 zhèng kǎi/jiē
    也称“正书”、“真书”、“楷书”。字体名。由隶书过渡而来,始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趋于成熟,唐代达到巅峰,迄今通行全国。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为楷模,故称。
  • 正果 zhèng guǒ
    佛教语。指修行得道。因与外道的修炼有正邪之分,故称。多比喻好的、正经的归宿:修成正果|得成正果|终归正果。
  • 正灯 zhèng dēng
    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
  • 正料 zhèng liào
    可作正规用途的材料。
  • 正时 zhèng shí
    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
  • 正眼 zhèng yǎn
    1.即正法眼藏。 2.谓眼睛正视目标。表示注意和重视。
  • 正粮 zhèng liáng
    即正税。
  • 正目 zhèng mù
    1.正面看。 2.正面用眼对着。
  • 正旦 zhèng dàn
    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在元杂剧中,指旦中的正角,即剧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近代戏曲中,主要扮演举止端庄的中青年女子,表演上重唱功。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武家坡》中的王宝钏等。因常穿青素(黑色)褶子,故又称“青衣”。
  • 正月 zhèng yuè
    正阳之月。指夏历四月。
  • 正极 zhèng jí
    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
  • 正电 zhèng diàn
    以质子为基本单位的电。当物体产生缺少电子的效应时的现象。如:正电荷。
  • 正理 zhèng lǐ
    1.正当的道理。 2.整治;整理。
  • 正站 zhèng zhàn
    供旅客住宿的驿站。别于通常打尖的站。
  • 正税 zhèng shuì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 正敕 zhèng chì
    正式敕命。
  • 正涂 zhèng tú
    见"正途"。
  • 正步 zhèng bù
    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上身保持立正姿势,两臂摆动较高。通常用于检阅。
  • 正终 zhèng zhōng
    谓人老死在家。
  • 正点 zhèng diǎn
    谓车﹑船﹑飞机等按规定时间开出﹑运行或到达。
  • 正是 zhèng shì
    1.就是。 2.恰是。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
  • 正着 zhèng zhuó/zháo/zhāo/zhe
    亦作“正著”。恰巧碰上;准确打中。
  • 正爵 zhèng jué
    1.古代宾主行投壶之礼,以矢投壶中,胜者饮负者之爵,称为"正爵"。 2.正式的爵位。
  • 正曲 zhèng qū/qǔ
    矫正枉曲。
  • 正案 zhèng àn
    1.正式审定的名单。 2.正式案件。
  • 正求 zhèng qiú
    对正道的追求。
  • 正格 zhèng gé
    格律诗常用的格式。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正透 zhèng tòu
    指黑而透黄的犀牛皮色。
  • 正说 zhèng shuō/shuì/yuè
    犹正论。
  • 正见 zhèng jiàn/xiàn
    1.佛教语。八正道之一。意为具有"四谛"理的见解,亦即关于人生真理的彻底领悟。 2.正确的见解。
  • 正面 zhèng miàn
    1.建筑物临广场﹑街道或朝阳的一面,也指人体前部所向的一面。与侧面﹑背面﹑反面相对。 2.跟外界接触的一面或片状物主要使用的一面。 3.事情﹑问题等直接显示的一面。 4.正确的﹑好的一面。 5.直接,不拐弯儿。
  • 正谢 zhèng xiè
    谓正式上朝谢恩。
  • 正静 zhèng jìng
    谓思虑精诚,心气平静。
  • 正钞 zhèng chāo
    公文的正式抄本。
  • 正读 zhèng dú/dòu
    正音释义。
  • 正误 zhèng wù
    勘正错误。
  • 正道 zhèng dào
    1.正确的道理﹑准则。 2.要道;主干道。 3.正路;正确的途径。 4.犹正派。 5.正常。 6.佛教称三乘所行之道。
  • 正觑 zhèng qù/qū
    正面直视。
  • 正脉 zhèng mài/mò
    犹正统,正宗。
  • 正轨 zhèng guǐ
    1.犹正规,正常的法度。 2.正道;正当的途径。
  • 正谏 zhèng jiàn
    直言规劝。
  • 正言 zhèng yán
    1.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 2.直言;说实话。 3.指话语严正。 4.确定地说;确切地说。 5.指正确地说话。 6.端正言论。 7.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
  • 正韵 zhèng yùn
    1.音韵学术语。与"支韵"相对。 2.《洪武正韵》的省称。
  • 正骨 zhèng gǔ/gū
    1.喻正直刚毅的气质。 2.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的医术。
  • 正街 zhèng jiē
    主要街道。
  • 正错 zhèng cuò
    平正地放置。错,通"措"。
  • 正节 zhèng jié
    1.谓使举措合乎分寸。 2.正直的节操。
  • 正青 zhèng qīng
    纯青。
  • 正赋 zhèng fù
    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 正课 zhèng kè
    1.谓以整额课税。 2.正式赋税。与"杂课"相对。 3.主要的课程,必修的课程。
  • 正败 zhèng bài
    国政败坏。
  • 正脊 zhèng jǐ
    三分牲牢之脊,前脊为正脊。
  • 正适 zhèng shì/kuò
    正嫡,嫡子。适,通"嫡"。
  • 正要 zhèng yào/yāo
    1.谓端正东西的方位。《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吕延济注:"承二分之正要者﹐言取春分﹑秋分之日日影正时﹐以正东西之位。"一说谓端正南北的方位。张铣注:"言考度星日﹐以定南北也。" 2.刚要;正预备。
  • 正闰 zhèng rùn
    1.谓正统和非正统。 2.平年与闰年。公历无闰之年谓平年,有闰之年谓正年。
  • 正题 zhèng tí
    说话﹑写作的主要议题,中心内容。
  • 正雅 zhèng yǎ
    《诗》中正《小雅》﹑正《大雅》的统称。与变雅相对。据《小大雅谱》载:自《鹿鸣》至《菁菁者莪》为正小雅,自《文王》至《凫鹥》为正大雅;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之后,皆谓之变雅。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篇为正雅。
  • 正途 zhèng tú
    1.亦作"正涂"。犹正道。 2.清制官吏以进士﹑举人出身与以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贡出身的称正途。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
  • 正职 zhèng zhí
    1.谓主要的职责。 2.主要的职业。 3.正的职位。
  • 正辰 zhèng chén
    犹正日。与邪辰﹑邪时相对。古以时辰占察来者之善恶。
  • 正譣 zhèng xiǎn
    证实;验证。譣,应验。
  • 正驳 zhèng bó
    纠正辩驳。
  • 正齐 zhèng qí
    谓使衣冠保持整齐。
  • 正衙 zhèng yá
    唐宋时正式朝会听政的处所。
  • 正辞 zhèng cí
    1.端正言辞。 2.正式文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
  • 正贼 zhèng zéi
    正犯;主犯。
  • 正锋 zhèng fēng
    中锋。指用毛笔写字﹑作画时,将笔的主锋保持在笔画正中,与"偏锋"相对。
  • 正订 zhèng dìng
    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
  • 正论 zhèng lùn/lún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 2.正确合理的言论。
  • 正规 zhèng guī
    符合正式规定或公认标准的:正规战|正规程序。
  • 正贡 zhèng gòng
    谓正途出身的贡生。别于例贡(即捐纳取得的贡生)。
  • 正讳 zhèng huì
    指人的正名。
  • 正负 zhèng fù
    正与反。
  • 正解 zhèng jiě/jiè/xiè
    正确的见解。
  • 正赤 zhèng chì
    大红。
  • 正腊 zhèng là/xī
    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是日为腊日,故称。
  • 正躬 zhèng gōng
    犹正身,亲身。
  • 正颜 zhèng yán
    端正容颜。
  • 正诚 zhèng chéng
    端正诚朴。
  • 正议 zhèng yì
    1.公正的言论。 2.谓秉正发表议论。
  • 正钱 zhèng qián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2.指正式的赎身钱。
  • 正赈 zhèng zhèn
    旧时指用国库钱﹑粮救济灾民。
  • 正额 zhèng é
    正式规定的数额。
  • 正话 zhèng huà
    1.犹正题,正文。 2.正经话。与"闲话"相对。 3.与本意相同的话。与"反话"相对。
  • 正首 zhèng shǒu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 正配 zhèng pèi
    正式配偶,正妻。
  • 正臣 zhèng chén
    正直之臣。
  • 正耗 zhèng hào
    明清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征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清运往北京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
  • 正门 zhèng mén
    建筑物正中的主要的门。
  • 正自 zhèng zì
    1.正是;恰好是。 2.正在。 3.只是。
  • 正院 zhèng yuàn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2.正中的院子。
  • 正鹄 zhèng hú/gǔ
    1.箭靶的中心。 2.正确的目标。
  • 正藏 zhèng cáng/zàng
    指心﹑肝﹑脾﹑肺﹑肾。
  • 正零 zhèng líng
    二进制数制中,从正数计数下降所达到的零值。
  • 正闺 zhèng guī
    宫中的小门。
  • 正长 zhèng cháng/zhǎng
    1.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2.古代指塾师。
  • 正餐 zhèng cān
    指午餐或晚餐。
  • 正角 zhèng jiǎo/jué
    1.谓文艺作品里的主要人物。 2.指在戏剧﹑电影中扮演主要人物的演员。
  • 正考 zhèng kǎo
    1.正式考试。 2.官名。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
  • 正色 zhèng sè/shǎi
    ①相对间色而言。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②本来的、真正的颜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③庄重;严肃:正色作答|正色直绳|正色厉声。
  • 正音 zhèng yīn
    1.纯正的乐声;雅正的乐声。 2.指雅正之诗什。 3.标准语音。 4.字的本音。区别于借读音和转读音。 5.矫正语音。
  • 正集 zhèng jí
    由一人的主要诗文著作汇编成的集子。
  • 正风 zhèng fēng
    1.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 2.谓纯正的民歌。 3.纯正的风气。
  • 正行 zhèng xíng/háng
    1.正直的行为。 2.谓依轨道顺行。 3.端正其行为。 4.佛教语。谓清净之正道。对邪行﹑杂行而言。
  • 正领 zhèng lǐng
    理正衣领,以示端庄。
  • 正谊 zhèng yì
    1.本来的意义;正确的意义。 2.公正的道理。 3.辩正意义。 4.维护公理,主持公道。
  • 正项 zhèng xiàng
    1.正税。 2.正式的项目;正规的项目。
  • 正胁 zhèng xié
    三分牲牢之胁,中胁为正胁。
  • 正营 zhèng yíng
    怔营。惶恐不安貌。
  • 正阳 zhèng yáng
    1.指日中之气。 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3.指南面。
  • 正觉 zhèng jué/jiào
    [耆那教]∶精神的自我完满。
  • 正聘 zhèng pìn
    1.谓诸侯间因公事派遣使者进行的正式访问。 2.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 正黑 zhèng hēi
    纯黑色。
  • 正路 zhèng lù
    1.正确的道路;正当的途径。 2.大路:主要的道路。 3.谓品行作风正派。
  • 正调 zhèng tiáo/diào
    对刺激的正常反应性。
  • 正隶 zhèng lì/dài
    谓符合标准写法的隶书。
  • 正身 zhèng shēn
    ①修身;修正自身:正身行义|君子正身以俟。②谓确系本人:验明正身|缉捕正身。
  • 正除 zhèng chú
    谓授以正式官职。
  • 正计 zhèng jì
    根本大计。
  • 正采 zhèng cǎi/cài
    正色。指青﹑黄﹑赤﹑白﹑黑五种纯色。
  • 正视 zhèng shì
    ①用正眼看:正视前方。②严肃认真地对待: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正视人生。
  • 殷正 yīn/yān/yǐn zhèng
    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亦为殷历的代称。
  • 民正 mín zhèng
    民众之长。
  • 水正 shuǐ zhèng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务的官员。 3.五行学说谓水为主宰。
  • 求正 qiú zhèng
    1.寻求正道。 2.请求指正。
  • 沈正 shěn/chén zhèng
    稳重正直。
  • 法正 fǎ zhèng
    1.法政;法制。 2.礼法规矩。
  • 洁正 jié zhèng
    清白公正。
  • 火正 huǒ zhèng
    1.古代掌火之官。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时,火旺于夏,故称。 3.指汉朝。
  • 润正 rùn zhèng
    润色纠正。
  • 淳正 chún/zhūn zhèng
    忠厚正直。
  • 淹正 yān zhèng
    深厚方正。
  • 清正 qīng zhèng
    1.清朗平正。 2.廉洁公正;清白正直。
  • 澄正 chéng zhèng
    犹清正。
  • 炎正 yán zhèng
    指汉朝。
  • 点正 diǎn zhèng
    指点斧正。
  • 牧正 mù zhèng
    古官名。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 率正 shuài/lǜ zhèng
    率长。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轨,六轨为邑,十邑为率,率有长。见《管子.小匡》。
  • 王正 wáng zhèng
    1.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 2.指王朝所颁之历法。
  • 理正 lǐ zhèng
    1.按法定罪。 2.道理正当。
  • 甄正 zhēn zhèng
    犹审定。
  • 田正 tián zhèng
    古代田官之长。
  • 甲正 jiǎ zhèng
    即甲长。
  • 祆正 xiān zhèng
    官名。北齐至隋唐主管祆教之官。
  • 的正 dí zhèng
    正确公正。
  • 真正 zhēn zhèng
    ①名义与实质完全相符: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②副词。表示非常肯定:教室整理得真正干净|这商品真正好销。
  • 督正 dū zhèng
    矫正;纠正。
  • 矫正 jiǎo/jiáo zhèng
    改正;纠正:~发音 ㄧ~错误 ㄧ~偏差。
  • 硬正 yìng zhèng
    正直,问心无愧。
  • 礼正 lǐ zhèng
    谓礼仪之正道。
  • 祥正 xiáng zhèng
    "农祥晨正"之省。农祥,房星(天驷)。晨正,晨时正中。谓正月初,房星见于南方,为农事之最佳时刻。
  • 祠正 cí zhèng
    主管宗祠祭事者。
  • 祭正 jì/zhài zhèng
    犹祭酒。古代大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参见"祭尊"﹑"祭酒"。
  • 秉正 bǐng zhèng
    持心公正。
  • 秦正 qín zhèng
    指夏历十月。正﹐一年的开始。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
  • 稷正 jì zhèng
    古代农官名。
  • 穷正 qióng zhèng
    究治。
  • 究正 jiū zhèng
    查究更正。
  • 立正 lì zhèng
    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队伍(也可以是一个人)在原地站好。
  • 端正 duān zhèng
    ①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五官~ㄧ字写得端端正正。②正派;正确:品行~。③使端正:~学习态度。
  • 笃正 dǔ zhèng
    纯厚正直。
  • 简正 jiǎn zhèng
    犹严正。
  • 簿正 bù zhèng
    谓立文书以正其不正。
  • 粹正 cuì zhèng
    纯正。
  • 绳正 shéng zhèng
    犹纠正。
  • 纠正 jiū zhèng
    改正(缺点、错误):~姿势ㄧ~偏差ㄧ不良倾向已得到~。
  • 约正 yuē/yāo zhèng
    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
  • 纯正 chún zhèng
    纯洁淳正。
  • 结正 jié/jiē zhèng
    定案判决。
  • 绪正 xù zhèng
    谓理出头绪,排正序次。
  • 翻正 fān zhèng
    反面和正面。
  • 考正 kǎo zhèng
    考查订正。
  • 耿正 gěng zhèng
    刚强正直。
  • 肃正 sù zhèng
    1.犹端正。 2.整饬,使端正。
  • 肯正 kěn zhèng
    秉公持正。
  • 至正 zhì zhèng
    1.最中正之道。 2.最正常。
  • 良正 liáng zhèng
    善良正直。
  • 节正 jié zhèng
    纳入正轨﹐使合于正常。
  • 芟正 shān zhèng
    删削订正。
  • 莅正 lì zhèng
    莅政。
  • 董正 dǒng zhèng
    监督纠正;督察整顿。
  • 蚤正 zǎo zhèng
    谓先端正自己的行为﹐使合乎法度。蚤﹐通"早"。
  • 蠲正 juān zhèng
    免除纠正。
  • 补正 bǔ zhèng
    补充,修正。
  • 表正 biǎo zhèng
    1.谓以身为表率而正之。 2.指宰辅。
  • 衰正 shuāi/cuī zhèng
    衰怠与端正。
  • 衷正 zhōng zhèng
    中正。
  • 裁正 cái zhèng
    1.裁断订正。 2.制止。 3.犹教正。
  • 裨正 bì zhèng
    裨补匡正。
  • 规正 guī zhèng
    ①〈书〉规劝,使改正;匡正:互相~丨~风俗。②规整:他们围坐成一个不很~的圆圈。
  • 謇正 jiǎn zhèng
    忠贞正直。
  • 諟正 shì/dì zhèng
    犹订正。
  • 誊正 téng zhèng
    重新抄写。
  • 订正 dìng zhèng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
  • 讥正 jī zhèng
    纠正。
  • 讨正 tǎo zhèng
    研讨订正。
  • 谨正 jǐn zhèng
    谨慎端方。
  • 贰正 èr zhèng
    辅佐匡正。
  • 议正 yì zhèng
    拟议决定。
  • 诚正 chéng zhèng
    谓心意真诚﹐思想端正。
  • 诠正 quán zhèng
    评定人才的等级。诠﹐通"铨"。
  • 详正 xiáng/yáng zhèng
    1.平正。 2.审察校正﹔审议纠正。
  • 该正 gāi zhèng
    值班。
  • 诲正 huì zhèng
    教诲指正。
  • 请正 qǐng zhèng
    请求指正。多用为敬辞。
  • 诸正 zhū zhèng
    古代官名。
  • 调正 tiáo/diào zhèng
    改变原有情况﹐使之适合标准。
  • 谏正 jiàn zhèng
    谏诤﹔规劝。
  • 谠正 dǎng zhèng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论。
  • 谩正 mán/màn zhèng
    欺骗正人。
  • 谳正 yàn zhèng
    审议并驳正。
  • 象正 xiàng zhèng
    佛教语。象法﹑正法的合称。
  • 贞正 zhēn zhèng
    坚贞端方。
  • 财正 cái zhèng
    裁正,指正。财,通"裁"。
  • 贤正 xián zhèng
    贤良方正的人。
  • 质正 zhì zhèng
    1.品质正直。 2.质询,就正。 3.辨明。
  • 贴正 tiē zhèng
    方言。正巧,刚巧。
  • 贵正 guì zhèng
    谓自贵重而操守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