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一” 词语大全
-
一埚
yī guō
一块;整个。 -
一唯
yī wéi
1.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 2.谓完全听从。 -
一唱
yī chàng
谓一声歌唱。 -
一喝
yī hē/hè/yè
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百丈参问马祖道一,马祖振威一喝。后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
一并
yī bìng/bīng
亦作“一併”、“一並”。一起;一齐。 -
一堆
yī duī
1.表数量。用于指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 2.谓做成堆状。 3.一起,一块儿。 -
一境
yī jìng
1.一个地方。 2.全境。 3.一种境界。 -
一坨
yī tuó
1.亦作"一陀"。 2.一处。 3.犹一起。 -
一心
yī xīn
1.一条心。同心;齐心。 2.忠心;全心全意。 3.专心;一心一意。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 -
一奇
yī qí/jī
1.一个奇计。 2.一件稀罕之物;一桩异事。 -
一块
yī kuài
1.表数量。用于单个的块状之物。 2.一起,一同。 3.同一处所。 -
一姓
yī xìng
1.一家。亦泛指一族。 2.一个朝代。 -
一寿
yī shòu
犹言一生。 -
一属
yī shǔ/zhǔ
1.古代划分地域的一种单位。十县为一属。 2.一套。 -
一招
yī zhāo
1.一个靶子。 2.谓一招来或一招手。 3.指一种办法﹑计策或手段。 -
一念
yī niàn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 -
一椽
yī chuán
一条椽子。亦借指一间小屋。 -
一平
yī píng
谓一归平定。 -
一拘
yī jú/gōu
全部;一起。 -
一度
yī dù/duó
①一次:一年一度|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②有过一次或一段时间:一度相逢|他俩曾一度相爱过,后来却分了手。 -
一棚
yī péng
1.犹言一场。棚,指考棚,封建时代考试场所。 2.犹一架。用于花果。 3.清末陆军编制单位,十四人为一棚。约相当于今之一班。 -
一对
yī duì
1.表数量。一双。 2.表数量。一套,用以称衣服。 3.称夫妻两人。 4.泛指年貌可以相配的两个人。 -
一曰
yī yuē
1.标举项目用语。 2.犹一说,即另外一种说法。 -
一易
yī yì
更换一次。 -
一套
yī tào
一组统一设计的物品。 -
一德
yī dé
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 2.同心同德。 3.犹一能。 4.谓法令划一。 -
一形
yī xíng
1.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形态。 2.指个人形体。 3.同一个样子。 4.犹言一种表现。 -
一抹
yī mǒ/mò/mā
①一条;一片:一抹夕照|天边一抹晚霞。②(-mā)一擦:用毛巾一抹就抹掉了。 -
一弄
yī nòng/lòng
1.奏曲一次。 2.一派。 3.统括之词。犹言所有一切。 4.犹一套。 -
一曲
yī qū/qǔ
1.水流弯曲处。 2.犹一弯。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 4.犹一缕。 -
一板
yī bǎn
1.亦作"一版"。谓书之一页。 2.音乐节奏中的一拍。 -
一律
yī lǜ
①相同;一个样子:千篇一律。②副词。全部;毫无例外:车辆一律不准由此通行|校篮球队员一律着白色运动服。 -
一拳
yī quán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拳"。 2.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 3.一宗,一注。 4.谓一把抓,掌握一切。 -
一时
yī shí
①一年四季之一;一个季度:三月而为一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②一个时期:独步一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③暂时;一会儿:不计一时的得失|一时晴,一时阴|竞一时之虚誉。④一世;当代: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⑤同时;一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俱至。⑥当时;即刻:一时手足无措|一时想不起来。⑦难得的时机:千载一时|欲建不世之功业,此百代之一时也。 -
一布
yī bù
犹言满布,一片。 -
一宅
yī zhái
1.谓安心于至一之道。 2.一处住所。 -
一揆
yī kuí
《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因以"一揆"谓同一道理;一个模样。 -
一己
yī jǐ
自己一人;个人。 -
一概
yī gài
①一种标准。概,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标准:一概而论|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②相同;一样:万方声一概。③一头;一端: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④副词。统统;全部:生客一概不见|除了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
一根
yī gēn
1.谓草木的一个根茎。 2.犹一株;一条。用于细长之物。 3.佛教语。眼耳等六根之一。 -
一式
yī shì
一样;一概。 -
一双
yī shuāng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 2.唐时南诏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 -
一屋
yī wū
1.一所房子。 2.满一间房子。 3.古代田地区划,三夫为一屋。 -
一朞
yī jī
见"一期"。 -
一正
yī zhèng
1.谓统一法度政令。 2.犹言一匡。 3.一经端正。 -
一众
yī zhòng
1.谓使众人一致。 2.一种;一样。 3.众人;全体。 -
一丁
yī dīng/zhēng
1.一个成年男子。 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3.一枚钉子。 -
一庹
yī tuǒ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俗称两臂横量绳数曰一庹﹑两庹。见清吴任臣《字汇补》。 -
一指
yī zhǐ
1.一个指头。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4.一个宗旨。 -
一夫
yī fū/fú
1.一人。指男人。 2.特指一个农夫。 3.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 -
一切
yī qiē/qiè
1.权宜;临时。 2.副词。一概;一律。 3.全部,所有。 4.泛指全部事物。 5.一般的;普通的。 -
一新
yī xīn
全部更新。 -
一宫
yī gōng
古代历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为一宫。 -
一分
yī fēn/fèn
1.整体分为若干分的一部分。 2.一点儿;少量。 -
一括
yī kuò/guā
犹言总括。 -
一幅
yī fú
1.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 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 -
一元
yī yuán
1.事物的开始。 2.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5.指天下。 6.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7.清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8.清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
一旦
yī dàn
①一天;一天之内:一旦杀三卿。②副词。表示某一天:一旦横祸飞来,将何以避之|一旦大桥建成,就可大大缓解南北交通。 -
一定
yī dìng
1.一经制定;一经确定。 2.固定不变;注定。 3.规定的,确定的。 4.必然;确实无疑。 5.表示坚决。多用于第一人称。 6.某种程度的;适当的。 7.特定。 8.犹统一。 -
一变
yī biàn
一度变化;一次变故或变革。 -
一月
yī yuè
1.一年的第一月。 2.一个月。 3.第一个月。 -
一初
yī chū
开始;起初。 -
一嗣
yī sì
下一代。 -
一径
yī jìng
①一条小路: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②副词。径直;一直:一径往东走去|他一径做着小学教师。 -
一朝
yī zhāo/cháo
①(-zhāo)一个早晨:一朝一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②(-zhāo)一旦;一时:一朝之忿|一朝怀胎,十月分娩|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③一次朝觐:五年一朝|诏丞相以下,月一朝重华宫。④满朝,整个朝廷:一朝之臣|一朝天子一朝臣。 -
一家
yī jiā/gū/jie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 2.指一人。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 -
一事
yī shì
1.一件事。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 3.专一其事。 4.服役一次。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 -
一实
yī shí
1.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 2.谓真实,实在。 3.一个果实。 4.指结果实一次。 -
一挂
yī guà
江西萍乡县旧俗以钱八文为一分,十分为一比,十比为一挂。见《萍乡县志.地理志.风俗》。 -
一合
yī hé/gě
1.会合;遇合。 2.指交锋一次。 3.犹整个。 4.一盒。 -
一庄
yī zhuāng
1.一个村庄;一个庄园。 2.一桩,一件。 -
一匊
yī jú
见"一掬"。 -
一寻
yī xún
1.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寻访或寻觅一次。 -
一搭
yī dā
1.一团;一处;一块。 2.一起。 3.犹一绺。 4.一叠。 -
一九
yī jiǔ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3.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
一夜
yī yè
1.一个夜晩;一整夜。 2.指某夜。 -
一捻
yī niǎn/niē
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 -
一带
yī dài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
一了
yī liǎo/le
①明了事物的某一方面:一了百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②一经了结:一了百了|大事一了,便整归装|一了尘缘,烟水逍遥。③一向:我一了说,他娘儿两个脑后见腮,定是无义之人。 -
一天
yī tiān
1.一昼夜。 2.指一个白天。 3.犹一时,泛指不太长的时间。 4.整天;成天。 5.某一天。 6.一块天空。 7.指满天。 8.一重天。 9.如天之大。形容很大,很多。 -
一族
yī zú
1.一个宗族﹑家族。亦指同一宗族﹑家族。 2.同一族类。 3.谓同一源流。 -
一曙
yī shǔ
一朝;一旦。 -
一丘
yī qiū
1.亦作"一邱"。 2.一座小山。 3.一座坟墓。 4.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
一圆
yī yuán
1.一个圆形。 2.一丸。 3.货币单位。通作一元。 -
一卒
yī zú/cù
1.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 2.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 -
一条
yī tiáo/tiāo
1.谓相连相通。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3.犹一股。 -
一桩
yī zhuāng
犹一件。多指事情或案子。 -
一哄
yī hōng/hǒng/hòng
亦作“一鬨”。1.众声喧扰。2.犹一味。 -
一场
yī cháng/chǎng
表数量。犹一回,一番。 -
一步
yī bù
1.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2.谓步伐一致。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务的某一段。 4.长度名。历代不一,如周以八尺为一步,秦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 5.中医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 -
一小
yī xiǎo
方言。从小。 -
一品
yī pǐn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3.犹言一等;第一等。 4.一种。 -
一射
yī shè/yè/yì
犹言一射之地。 -
一劲
yī jìn/jìng
犹一直。表示持续不断。 -
一手
yī shǒu
①一个人;一人之力:一手包办|一手拟扶倾|持飘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②一个人的手笔:一手所成|其文与《家语》如一手|这幅画好像不是一手所作。③一种手艺、技能:学得一手好书法|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一手的?④一臂之力:帮他一手|一手提拔。⑤耍弄的手段:别来这一手|一手遮天。⑥连用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一拏
yī ná
一把。 -
一得
yī dé/děi/de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2.尽得,全得。 3.得到一件或一个。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
一发
yī fā/fà
①发射一次:一发中的。②更加;越发:她两眼水灵灵的,一发长得好看了。③一同:这钱就记在我账上,以后一发结算。④索性:反正去不了北京,你就一发搬来住吧。⑤(-fà)比喻极微小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⑥(-fà)一线:青山一发是中原。 -
一宿
yī sù/xiǔ/xiù
1.谓住宿一夜。 2.一夜。 -
一搤
yī è
谓拇指与食指合成一圈的大小。 -
一割
yī gē
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鉛刀一割之用乎?" -
一尘
yī chén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
一掬
yī jú
1.亦作"一匊"。 2.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 -
一如
yī rú
1.完全相同;全像。 2.佛家语。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 -
一似
yī sì/shì
很象。 -
一巡
yī xún
1.犹言一番手续。 2.满座遍饮一次。 3.犹一转,一遭。 -
一望
yī wàng
1.眺望一下;看一下。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
一拓
yī tuò/tà/zhí
谓一经触按。传说唐大历四年,回纥请婚,崇徽公主赴可汗廷,道经汾州,以手掌托石壁,遂留有痕迹。后因以入诗。 -
一头
yī tóu/tou
1.一颗头颅。 2.满头。 3.表数量。多用于牲畜。 4.一端。 5.一面;一方面。 6.一门,一桩。 7.一次,一趟。 8.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如:他比你高出一头。亦指一定高度。犹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 9.犹一旦。 10.表示动作突然而迅速。 11.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
一口
yī kǒu
1.一人。 2.一人之口。 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 4.犹一言。 5.指一口之量。 6.一孔。 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 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 9.满口。 -
一些
yī xiē/suò
1.表示数量少。犹一点。 2.表示不止一种或一次。 -
一斑
yī bān
本指豹身上的一点斑纹。后以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觅句近窥诗一斑。 -
一征
yī zhēng
1.初次征伐。 2.征伐一次。 -
一出
yī chū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 3.完全出于。 4.一番。 5.犹一套。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 -
一意
yī yì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 2.同心;齐心。 3.专心致志。 4.犹执意,决心。 5.个人意志。 -
一地
yī dì/de
1.一处地方。 2.同一地方。 3.到处。 4.犹一味,总是。 5.犹满地。 -
一川
yī chuān
1.一条河流。 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
一枕
yī zhěn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
一例
yī lì
①同等;一律:一例而论|内外一例|市价高下,所在一例。②一种体制、规则:别立一例。③一个例证:举一例以明之|此为“欲速不达”之一例。 -
一就
yī jiù
1.犹一匝。指一套色彩。古代贵族作为服饰的色彩因等级不同而异,有五彩为一就,三彩为一就或二彩为一就不等。 2.一并;顺便。 3.犹一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4.犹一味。 5.即刻。 -
一或
yī huò
犹言或者。 -
一歇
yī xiē
1.一会儿;片刻。 2.指稍长的一段时间。 -
一何
yī hé/hē/hè
何其;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一席
yī xí
1.一张坐卧之席。 2.一桌饭菜或酒席。 3.一阵;一番。 4.指一个职位。 -
一晷
yī guǐ
犹言一时,一刻。 -
一依
yī yī
完全按照。 -
一封
yī fēng
1.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 2.指单峰(驼)。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
一味
yī wèi
①一种食物;一种滋味: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②中药的一种:这药里还差一味黄连。③副词。一向: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④副词。单纯地;一意地: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 -
一样
yī yàng
1.同样;没有差别。 2.表示相似。 3.一种;一件。 -
一屯
yī tún/zhūn
1.古代军队作战时的一个单位。 2.屯田的一个单位。 -
一晕
yī yùn
指“一道光圈”。如:明月照进来,在头顶上晃出一晕青光。 -
一帀
yī zā
1.一周,一个圈子。 2.方言。一次;一回。 -
一卦
yī guà
1.指《周易》诸卦之一。 2.指占卜一次。 3.方言。犹一番。 -
一光
yī guāng
1.犹言寸阴。 2.谓一举而发扬光大。 -
一期
yī qī/jī
1.一次。 2.指遇到一次。 3.佛教指一生一世。 4.犹一时。 5.表数量。指分期事物。 -
一尺
yī chǐ/chě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
一案
yī àn
1.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 2.一张几桌。 3.一桩案件。 4.犹言一个部门。 -
一坐
yī zuò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 2.指全部在座的人。 3.一个座位。 -
一剏
yī chuàng
犹言一径;一味。 -
一刬
yī chǎn/chàn
1.亦作"一铲"。一概;全部。 2.一味,总是。 -
一好
yī hǎo/hào
谓专心其事,所好不二。《荀子·修身》:"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杨倞注:"一好﹐谓好善不怒恶也。"元李治﹑清王念孙均以杨注为非。李谓"一好﹐谓纯一其好﹐思虑不杂。"王谓"一好﹐谓所好不二。"见《敬斋古今黈》卷五及《读书杂志·荀子一》。 -
一本
yī běn
1.同一根本。 2.完全根据。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
一廛
yī chán
1.古时一夫所居之地。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
一息
yī xī
1.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 2.暂停;稍歇。 3.一口气息。 4.一个子嗣。 5.犹一丝。 -
一借
yī jiè
后汉寇恂为河内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光武至颖川,百姓遮道"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
一打
yī dǎ/dá
打一次;打一下。 -
一则
yī zé
1.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2.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 3.表数量。一项,一条。 -
一垛
yī duǒ/duò
犹言一堆。 -
一早
yī zǎo
1.一大早;清晨。 2.指一个早上的时间。 3.方言。犹言老早。 -
一个
yī gè/gě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 2.整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
一仍
yī réng
完全依循。 -
一枝
yī zhī/qí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晋张华《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 3.一支。一个支派。 4.一支。犹言一队。 -
一忽
yī hū
1.立刻;马上。 2.一会儿。 -
一晃
yī huǎng/huàng
很快地一闪。 -
一同
yī tóng/tòng
1.古谓方百里之地。 2.一统;统一。 3.全同;一样。 4.偕同;连同。 5.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 -
一彪
yī biāo
表数量。犹言一队。 -
一代
yī dài
1.一个朝代。 2.一个时代;当代。 3.生物繁衍,新旧交替,亦称一代。 4.中医谓脉象中的一次间歇。 -
一接
yī jiē
1.一经接触。 2.犹言一见。 -
一干
yī gān/gàn
有相互关系的一群人:一干人犯|一干高邻在这里|如今被太师府钧帖,立等要这一干人。 -
一掷
yī zhì
1.赌博时以赌具投掷一次谓"一掷"。《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因赌博一掷决定胜负﹐故后亦常称把存亡大计付之不可知的冒险行动。 2.一扔。 3.犹一击。 -
一匮
yī kuì/guì
一筐。匮,泛指盛土器。 -
一尊
yī zūn
1.犹独尊。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 3.一杯。 -
一服
yī fú/fù
1.一件衣服。 2.特指一袭章服。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 -
一准
yī zhǔn
①一定的准则;唯一的标准:理有一准|万代一准。②完全遵循、按照:一准前式|处置方式一准有关条例。③一定;肯定:明天,我一准来|你放心,我一准替你去办。 -
一屐
yī jī
一只鞋子。传说菩提达磨死后于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葬熊耳山,后三年宋云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暨云复命﹐明帝已逝。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之典实。 -
一总
yī zǒng
1.合并计算。 2.全部;通通。 -
一人
yī rén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 2.一个人。 3.犹一体。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 -
一寸
yī cùn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3.指光阴。 -
一势
yī shì
1.谓一种形态。 2.一种威势。 3.方言。犹言一样,同道。 -
一恁
yī nèn/nín
犹一味。 -
一孔
yī kǒng
1.一个洞穴或洞眼。 2.一个来源;一个途径。 3.比喻见解狭隘片面。 4.数量词。多用于窑洞之类的建筑。 -
一吷
yī xuè/chuò/jué
轻轻一吹的声音。吷,微声。 -
一唾
yī tuò
1.吐一口唾沫。 2.表示鄙视,唾弃。 -
一命
yī mìng
1.周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杜预注:"三命,上卿也。"《北史.周纪上》:"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后亦用以泛指低微的官职。 2.相同的命运。 3.一人的生命。 -
一操
yī cāo
犹言一次;一趟。 -
一夕
yī xī
1.一夜。 2.指极短的时间。 -
一察
yī chá
谓察其一端。 -
一从
yī cóng/zòng
1.全都服从。 2.一概听从或遵从。 3.完全听任。 4.自从。 -
一往
yī wǎng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2.犹一向。 3.一时。 4.一行,指奔走一次。 5.一概;一律。 -
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 2.一个白天。 3.犹昨日。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谓短暂;一时。 -
一井
yī jǐng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 -
一府
yī fǔ
1.犹一体。 2.整个府署。 -
一柱
yī zhù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 -
一停
yī tíng
1.停一下,停一停。 2.犹言一部分。 -
一帖
yī tiè/tiě/tiē
1.药一剂称一帖。 2.指一帖药。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 4.一幅字帖。 5.犹一盏。 -
一抄
yī chāo
1.古以十撮为一抄。亦泛指一握﹐一把。 2.西夏以随军杂役一人为一抄。 3.把两手往衣底或袖筒里一插。 -
一取
yī qǔ
1.谓继续前趋数步。 2.谓独取。 3.谓一经取得。 -
一字
yī zì
1.一个字。 2.谓同一个字。 3.指一种字体。汉熹平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蔡邕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魏正始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4.另一个别名。 5.指简短的信札。 6.谓物形如一字者。 7.京剧髯口之一种。 8.中药量名。 -
一支
yī zhī
1.犹一条。常指河流或山脉的支派。 2.各种学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
一偏
yī piān
1.一个部分;片面。 2.偏于一个方面的。 -
一团
yī tuán
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2.表数量。一堆。 3.表数量。一片。 4.表数量。一股。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隋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清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
一戎
yī róng
见"一戎衣"。 -
一梢
yī shāo/sào
1.一个枝条。 2.指物的一头。 -
一叶
yī yè/xié
①一片树叶。形容船小,也指小船:万里风波一叶舟|扁舟一叶。②长篇小说。王统照作。1923年发表。李天根的父亲因封建家族的继嗣之争而忧愤早逝,与李天根有着朦胧爱情的慧姐被封建婚姻制度夺去了生命,护士芸涵一家遭受不虞之灾而家破人亡,正直的知识分子柏如被人暗算而无辜坐牢。这一切使李天根认定人生只有痛苦,而无美与爱。 -
一暮
yī mù
一个晩上。 -
一夔
yī kuí
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后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
一反
yī fǎn
完全反过来。 -
一束
yī shù
1.数量词。犹言一捆,一扎。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 3.数量词。箭十二支。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
一厢
yī xiāng
一边;一面。 -
一尔
yī ěr
1.顷刻之间。 2.一经这样。 -
一妹
yī mèi
1.一个妹妹。 2.长妹。 -
一投
yī tóu
1.方言。一等到;一旦。 2.犹一边。连用,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
一契
yī qì/qiè/xiè
谓符契相合为一。后即借指全部相合。 -
一刻
yī kè
1.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为十五分钟。 2.指短暂的时间,犹片刻。 -
一撮
yī cuō/zuǒ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引应劭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3.一集中。 -
一呼
yī hū
1.一声呼唤。 2.一声怒吼。 3.一声号召。 -
一夏
yī xià
1.一个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
一丝
yī sī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2.指一点。 -
一榜
yī bǎng/bàng
1.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 2.即乙榜。指举人出身。 -
一快
yī kuài
1.一件快事。 2.谓一舒郁结情怀。 -
一区
yī qū/ōu
1.一个区域。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 4.一类;一团。 -
一棹
yī zhào/zhuō
一桨。借指一舟。 -
一幕
yī mù
1.一个帐篷或帷幕。 2.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亦借指一段情景或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断。 -
一劫
yī jié
佛家语。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 -
一成
yī chéng
1.古谓方十里之地。 2.谓一经成就。 3.一重;一层。 4.谓击一下。 5.一定的规格。 6.初次制成的。 7.谓奏乐一终。 -
一宗
yī zōng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4.表数量。一批。 5.表数量。一片,一块。 -
一搦
yī nuò
一握;一把。形容纤细。 -
一到
yī dào
1.到一次。 2.犹一来,一经来到。 3.一旦到了。 -
一壁
yī bì
1.也说"一壁厢"。 2.一边,一旁。 3.犹言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
一下
yī xià
1.也说"一下子"。 2.犹言一次,一回。 3.突然,指时间短暂或动作迅速。 4.用于动词之后,表示略微之意。 -
一密
yī mì
同"一迷"。 -
一撒
yī sā/sǎ
一条衬裤。 -
一听
yī tīng
1.一一倾听。 2.初听。 3.完全听凭。 4.指完全听信。 -
一壶
yī hú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3.特指一壶酒。 -
一挺
yī tǐng
1.表数量。用于条状之物。 2.表数量。方言。一张。 3.表数量。用于机枪。 4.一伸直。 -
一乘
yī chéng/shèng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 -
一世
yī shì
1.犹一代。 2.三十年。 3.一生;一辈子。 4.举世;全天下。 -
一怔
yī zhēng
犹一愣。 -
一攒
yī zǎn/cuán
犹一簇。 -
一回
yī huí
1.一次;一度。 2.一会儿。 3.章回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每一章称为一回。说书的一个段落也叫一回。 -
一丢
yī diū
1.一队。 2.犹言一点。指矮小。 -
一拃
yī zhǎ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
一周
yī zhōu
1.循回一遍。 2.一圈。 3.一星期。 4.指一周年。 -
一揸
yī zhā
方言。手指伸开,大拇指尖和中指尖间的距离叫一"揸"。 -
一壮
yī zhuàng
中医在穴位上用艾火灼一次称"一壮"。 -
一介
yī jiè
①一个。多指一个人:一介武夫|一介失所,则王道为亏。②指微小的数量:一介之善|一介不肯干求人。③忠心正直:范蠡一介之士。 -
一房
yī fáng
1.一个房间。 2.指家族的一支。 3.犹言一户(人家)。 4.数量词。用于妻妾。 5.数量词。用于鸟巢。 6.数量词。用于花果等。 7.数量词。犹一函。 -
一帆
yī fān
1.一张风帆。 2.借指一舟。 3.犹言一手。 -
一截
yī jié
1.表数量。犹一段。事物的一部分。 2.表数量。长条形之物的一部分。 -
一严
yī yán
古代以漏箭计时刻,按时刻击鼓以告众,一次为一严。《宋书.礼志一》:"上水一刻,奏:'槌一鼓。'为一严。上水二刻,奏:'槌二鼓。'为再严。"《新唐书.仪卫志上》:"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于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亦通谓击鼓一通为一严,如古乐中有鼓一严﹑鼓三严之称,为赞礼者之辞。 -
一局
yī jú
1.谓全盘。局,指博戏或棋类的盘面。 2.下棋一次。 3.某些体育项目比赛一次也叫一局。 4.一个官署。 5.同样局势,情况相同。 -
一力
yī lì
1.协力;合力。 2.一把气力。指一人之力。 3.尽力;竭力。 4.独力。 5.一个仆人。 -
一归
yī guī
1.归来或往来一次。 2.犹言同归。 3.谓逝去。 4.珠算上单位除法练习之一。参见"归除"。 -
一文
yī wén
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2.一篇文章。 3.指一句文辞。 4.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5.方言。一块银元。 -
一体
yī tǐ/tī/bèn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
一善
yī shàn
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
一昨
yī zuó
前些日子。 -
一吐
yī tǔ/tù
比喻尽情说出。 -
一抛
yī pāo
方言。一堆,一摊。用于屎尿。 -
一宛
yī wǎn/yuān
宋时小贩卖麦面时以袋为计量单位,一袋称一宛。 -
一匹
yī pǐ
1.表数量。用于布帛,古代以四丈为一匹。亦指整卷的布帛,长度不一。 2.表数量。用于牲畜或禽鸟。 3.表数量。犹一片。用于连接成片的物体。 -
一昏
yī hūn
1.犹言一晩。 2.犹成婚。昏﹐"婚"的古字。 -
一床
yī chuáng
亦作“一牀”。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6.四管笔的合装。7.全部乐器的异称。 -
一共
yī gòng/gōng
1.犹一同。 2.合在一起,总共。 -
一是
yī shì
1.一概。 2.谓一切。 3.犹言统一的标准。 4.全凭。 -
一任
yī rèn/rén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2.听凭。 -
一份
yī fèn/bīn
一部分。参见"一分"。 -
一昔
yī xī
一夜。 -
一星
yī xīng
1.一颗星。 2.一点儿。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
一和
yī hé/hè/huó/huò/hú
1.古指一个小笙。《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2.和协;和谐一致。 3.一会;一番。 -
一柞
yī zuò/zhà
犹一叠。柞,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 -
一伙
yī huǒ
1.一群,指若干人结合的集体。 2.同伙;伙伴。 3.方言。犹言一下子。 -
一扑
yī pū
1.犹一朵,一片。 2.犹一顿。 -
一再
yī zài
1.谓一次以后再加一次。 2.一次又一次;屡次。 -
一刹
yī chà/shā
1.见"一刹那"。 2.指一幡杆或一座佛寺。刹,本意是佛塔顶部的相轮。 -
一桁
yī héng/háng
1.犹言一挂。 2.谓一行﹐一列。 -
一来
yī lái
1.来一趟。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
一二
yī èr
1.一两个。表示少数。 2.一一;逐一。 3.犹次第。 4.少许。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
一握
yī wò
1.犹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 2.犹一柄。 3.一掌之中。 4.一把抓住。 5.古代一种算法,布竹筹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为"一握"。 -
一刷
yī shuā/shuà
犹一刹那。 -
一掌
yī zhǎng
一个手掌。多用以喻微小或独力。 -
一交
yī jiāo
1.一度交配或交媾。 2.一次更代。 3.犹言一合。逢到一次。 4.谓交手一次。 5.一个跟头。 6.犹言一遭。 7.一枚交子。交子,宋代纸币。 -
一一
yī yī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
一晌
yī shǎng
1.指短时间。 2.指较长时间。 3.清八旗田亩单位之一种,每六亩为一晌。见《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
一掇
yī duō
犹言一提,一振。 -
一撇
yī piē/piě
1.一扔。 2.一千。千字起笔为一撇,故俗以一撇为一千的隐语。 3.嘴一牵动也叫一撇。 -
一副
yī fù/pì
1.亦作"一付"。 2.表数量。用于成对或成套的器物。 3.表数量。用于人或动物的躯体﹑内脏。 4.表数量。用于容貌﹑面部表情﹑姿势。 5.表数量。用于言语﹑文章。 6.表数量。用于手段﹑本领。 -
一举
yī jǔ
1.谓一次行动。 2.谓鸟类一飞。 3.古代称一次杀牲陈设盛馔为"一举"。 4.谓举起一次。 5.一次应试。 -
一替
yī tì
1.一次衰落。 2.一次更替。 3.犹一队。 4.一番,一次。 -
一半
yī bàn
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 -
一杯
yī bēi
1.指一杯的容量。 2.表示少量。 3.特指一杯酒。 -
一克
yī kè
1.蒙语"大"的音译。 2.表数量。公制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藏语用于容量和地积: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一断
yī duàn
1.谓完全取决。 2.一经断绝。 3.佛家语。谓断一种烦恼即断一切烦恼。 -
一匡
yī kuāng
使得到匡正。 -
一拨
yī bō
1.谓一经拨开。 2.稍加指点。 3.一批;一组。 -
一党
yī dǎng
1.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2.一派;同伙。 3.一个政党。 -
一向
yī xiàng
①朝着一个方向:蓄力待时,并兵一向。②一味;一意: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③一片:烟波一向离愁。④指过去或近来一段时间:你一向在何处?⑤副词。一直;从来:他为人一向如此|一向爱好体育|生活一向很俭朴。 -
一上
yī shàng/shǎng
1.谓一次登临。 2.犹言一层﹑一重。 3.犹言一番。 4.犹一下子,表示时间的短暂。 -
一原
yī yuán
一个本原。 -
一呵
yī hē/kē
1.呵责一下。 2.犹一伙。 -
一又
yī yòu
犹一再。 -
一列
yī liè
1.指官位一级。 2.犹言一为陈述。 3.表数量。用于成行列者。 -
一两
yī liǎng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 3.犹一双。 4.指少数。 -
一卷
yī juàn/juǎn
一排。 -
一动
yī dòng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 4.犹动辄。 -
一化
yī huà/huā
1.一切变化。犹言万物。 2.谓一个变化。 3.一经变化。 4.一经教化。 5.一个化身。 -
一号
yī hào/háo
一声号哭。 -
一会
yī huì/kuài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 2.特指一次宴会。 3.会见一次。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5.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6.三十运为一会。 -
一七
yī qī
1.旧时称人死后的头一个第七天。故亦称头七。 2.犹一周。泛指七天。 -
一蹶
yī jué/juě
1.一次失足。 2.喻经受一次挫折。 -
一记
yī jì
方言。表数量。犹一下,一次。多用于打﹑拍﹑踢等动作。 -
一纳
yī nà
犹一味。 -
一词
yī cí
1.一言;一语。 2.同样的言辞。 3.一首词。 -
一终
yī zhōng
1.谓十二年。 2.一岁之终。 3.古乐章以奏诗一篇为一终。每次奏乐共三终。 4.全尽。 5.犹一遍。 -
一转
yī zhuǎn/zhuàn
1.转动一次;旋转一圈。 2.提炼一次。 3.计算一遍。 4.四周。 -
一艺
yī yì
1.亦作"一蓺"。 2."六艺"之一。指经学的一种。 3.谓一种才能或技艺。 -
一蹴
yī cù
见"一蹙"。 -
一统
yī tǒng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
一自
yī zì
犹言自从。 -
一脉
yī mài/mò
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 4.中医指一种脉象。 -
一豪
yī háo
同"一毫"。 -
一眚
yī shěng
一时的或一小点过失。眚本指目病生翳,引申为过错。 -
一羽
yī yǔ
1.一根羽毛。多用以喻轻或少。 2.指一只禽鸟。 -
一爨
yī cuàn
谓一家同居共炊。 -
一绺
yī liǔ
1.表数量。用于线﹑麻﹑发﹑须等。 2.表数量。用于绺状的景物。 -
一笪
yī dá
犹一块,一带。 -
一稔
yī rěn
农作物成熟一次,引申为一年。 -
一至
yī zhì
1.一到。 2.竟至;乃至。 3.犹言小善,偏材。 4.指忠正鲠直。 -
一览
yī lǎn
1.一看;阅读一遍。 2.举目纵观。 3.用图表或简明文字写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作书名。 -
一端
yī duān
1.指物件的一头。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
一茶
yī chá
客套语。意谓所赠钱物轻微,只可供一茶之用。 -
一甲
yī jiǎ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
一线
yī xiàn
亦作“一缐”。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3.形容极其细微。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
一笛
yī dí
1.指一支笛的声音。 2.喻轻微的风声。 -
一聚
yī jù
1.一个聚落。 2.一堆。 3.一次聚合。 -
一法
yī fǎ
1.统一的法令。 2.指专一地行法。 3.越发;更加。 4.一种方法。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 -
一炊
yī chuī
指烧一顿饭的时间。 -
一负
yī fù
北齐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隋时规定九品以上犯罪可以赎铜,每一斤为一负。 -
一贯
yī guàn
①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②相同;一样:存没同归,毁誉一贯。③连贯: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④副词。一向;始终如此:他一贯待人诚恳|学习一贯很努力。⑤古时称钱一千为一贯:我一贯本钱,赚了一贯。 -
一答
yī dá/dā
一处;一带。 -
一状
yī zhuàng
1.一种形状。 2.下对上的一件呈文。 3.指一件诉状。 -
一纯
yī chún
谓心地纯一。 -
一联
yī lián
1.律诗中相对的两句称"一联"。亦指对联的一幅。 2.犹一队。 3.一连串。 -
一篑
yī kuì
一筐。篑,盛土竹器。 -
一类
yī lèi
1.一个种类;同一种类。 2.谓第一等。 -
一行
yī xíng/háng
①指同行的一群人:代表团一行共十二人。②一行(683或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历法和天文。与梁令瓒一起制造黄道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多颗恒星位置;与南宫说等首次测量子午线1°的长度。著有《大日经疏》,并制订《大衍历》等。 -
一者
yī zhě
1.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 2.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 -
一盛
yī shèng/chéng
表一器所盛之量。 -
一点
yī diǎn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3.一经指点。 4.一方面;一部分。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
一轮
yī lún
1.表数量。用称圆月﹑红日等。 2.表数量。用称循环一次的事物或动作。 3.特指月亮。 4.表动量。犹一转。 -
一笴
yī gě
1.一支箭。笴,箭杆。 2.表数量。犹言一杆。 -
一萍
yī píng
一叶浮萍。喻飘泊无定。 -
一言
yī yán
1.一个字。 2.一句话;一番话。 3.谓陈述一次。 4.众口一词。 -
一比
yī bǐ
1.周代地方的基层组织,五家为一比。 2.封建时代的刑名,指一次拷打追比。 -
一败
yī bài
1.一旦失败或一次失败。 2.完全失败。 3.全部败落。 -
一湾
yī wān
一条弯曲的流水。 -
一轴
yī zhóu
表数量。用于诗文﹑书画等,犹言一幅,一卷,一篇。 -
一簇
yī cù
表数量。用于聚集之物或人。 -
一舍
yī shè/shě
1.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2.泛指较远的距离。 3.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 -
一沾
yī zhān
谓一经登第。古人称受皇恩为沾恩,登第亦为"受恩",故云。 -
一芥
yī jiè/gài
一粒芥籽。形容量小。 -
一秩
yī zhì
1.官阶的一级。 2.古以十年为一秩。 -
一藏
yī cáng/zàng
1.梵语"藏"有包蕴意,故佛教谓一切教法为"一藏"。 2.指一部藏经。 -
一积
yī jī
表数量。用于积聚的物件。犹一叠或一串。 -
一迭
yī dié
1.古代以吹角十二声为一叠。 2.犹一曲。叠,乐曲的迭奏。 -
一筹
yī chóu
1.用以计数的一根竹签。 2.一个计策;一个办法。古代以刻有数字的竹筹布算,每得一数,即下一筹,故称谋略为运筹﹑筹策。 3.指一更。 4.犹一着。 5.一名,一个。 -
一连
yī lián
1.古以二百家为一连。 2.接连,继续不断。 3.近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一连。 -
一纠
yī jiū
方言。一抱。 -
一绳
yī shéng
1.一根绳索。 2.犹一行。 3.清代计算田亩的一种单位。 -
一溉
yī gài
一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 -
一裁
yī cái
可裁制一件或一套衣服的衣料。 -
一殿
yī diàn
1.一座殿堂。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奏言:'考察令:公清独着,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3.满殿。 -
一腊
yī là/xī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
一盏
yī zhǎn
1.犹言一杯。 2.特指一杯酒。 3.表数量。用于称单个的灯火。 -
一脚
yī jiǎo/jué
1.一条腿;一只脚。 2.一个注脚。 3.犹言一旦;一下子。 4.把有四条腿的动物分成四份,每份叫一脚。 5.犹一步。 -
一窠
yī kē
1.犹一丛。 2.一棵。 3.一个巢。 4.犹一方。 -
一蓺
yī yì
见"一艺"。 -
一皆
yī jiē
一律;全部。 -
一腔
yī qiāng
1.满腹;满胸。 2.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 -
一百
yī bǎi
1.数词。十的十倍。 2.泛指多数。 3.指跨步。 -
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 2.指整个身躯。 3.谓独自一人。 4.指独子单传。 5.全身;浑身。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
一直
yī zhí
1.顺着一个方向。 2.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 3.犹一程。 4.强调所指的范围。用在"到"前,后面常有"都"﹑"全"呼应。 -
一老
yī lǎo
1.指年高德劭之人。 2.泛称老者。 3.指元老。 -
一精
yī jīng
1.谓一意精心。 2.一种精气。 -
一衲
yī nà
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
一痕
yī hén
一线痕迹。常形容缺月,等于说一弯。 -
一般
yī bān/pán
①一样;同样:别和他一般见识。②一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通常;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不会出什么事。④普通;没有特色:这篇文章写得很一般。⑤见“一般与个别”。 -
一篇
yī piān
1.古时文字皆着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2.全篇。 -
一茎
yī jīng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2.中医术语,脐带。 -
一缘
yī yuán
1.佛教用语。一种机缘或因缘。 2.表数量。用于袈裟。 -
一睦
yī mù
指一个亲善的国家。 -
一流
yī liú
1.一类;同一类。 2.第一等。 3.一个流派。 4.王莽时银币的一种单位。 -
一诚
yī chéng
犹言专诚。 -
一等
yī děng
1.一级台阶。 2.一个等级。 3.一样;相同。 4.一种;一类。 5.第一等。 -
一肉
yī ròu
一样肉食。常指食不兼味。 -
一着
yī zhuó/zháo/zhāo/zhe
1.本谓下棋落一子。亦指行事的一个步骤。 2.一件事。 3.指武术的一个招数。 4.比喻一个计策或手段。 -
一路
yī lù
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
一空
yī kōng/kòng/kǒng
1.一孔;一穴。指一个渠道,一个途径。 2.一点不剩。 3.弥满天空。 -
一花
yī huā
1.开花一次。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 -
一片
yī piàn/piān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8.整片;整体。 -
一肩
yī jiān
1.用肩负物时,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 2.一副担子。用以喻全部责任。 3.表数量。用于肩荷之物。 -
一管
yī guǎn
1.表数量。用于管状之物。 2.一支笔。 3.一支箫笛。 -
一蹙
yī cù
1.亦作"一蹴"。 2.谓一举足,一踢。常以喻事情轻而易举。 -
一沓
yī tà/dá
方言。指一套衣服。 -
一耦
yī ǒu
1.古代射箭时两人一组谓之一耦。 2.二耜为一耦。 3.一个双数。与"一奇"相对。 -
一秦
yī qín
1.一个秦国。《汉书.陈胜传》:"武臣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胜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颜师古注:"言为雠敌﹐与秦无异。"后常用为独一的典实。 2.指秦桧。 -
一版
yī bǎn
1.见"一板"。 2.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一版还可包括多次印刷。 -
一致
yī zhì
1.趋向相同。亦谓没有分歧。 2.犹一律。 3.犹言一得。 -
一短
yī duǎn
一个短处。 -
一达
yī dá
1.道路的总称。 2.方言。一起;一处。 -
一表
yī biǎo
1.一个标志。 2.一根华表。 3.一通奏疏。 4.指人的仪表。 5.谓略为述说。 6.详叙。 -
一理
yī lǐ
1.同一准则。 2.一个道理。 3.同一地理区域。 4.温习一次。 -
一紫
yī z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后用为典实,指服饰紊乱。 -
一腋
yī yè
一狐之腋。喻量少。 -
一绝
yī jué
多指独一无二的技艺:微雕艺术堪称中华一绝。 -
一目
yī mù
1.一只眼睛;独眼。 2.一个网眼。 3.一眼望去。 -
一纸
yī zhǐ
一张纸。多用于书信或文件等。 -
一河
yī hé
1.一条河流。 2.满河。 -
一边
yī biān
1.一侧;一面。 2.副词。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动作同时进行。 -
一番
yī fān/pān
1.一回;一次;一阵。 2.一种;一类。 3.一张;一片。 -
一迷
yī mí
一味;一个劲。 -
一筯
yī zhù
1.一只筷子。 2.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形容量少。 3.犹一串。 -
一继
yī jì
犹言一个接一个。继,相次。 -
一滴
yī dī
1.液体的一个小点。 2.一点儿,表示少量。 -
一说
yī shuō/shuì/yuè
进言或劝说一次。 -
一牵
yī qiān
表数量。用于牛﹑羊﹑猪等牲畜。 -
一股
yī gǔ
1.表数量。用于条状物。物由两条以上合成者,称其一条为一股。 2.表数量。指一支。 3.表数量。用于水流﹑气流﹑道路等。 4.表数量。用于气味﹑力气﹑神态﹑风气等。 5.表数量。用于成批的人。 6.犹言一齐,一股脑儿。 -
一程
yī chéng
1.约计的道路里程,犹言一段路。 2.一些日子。 -
一群
yī qún
1.表数量。用于成群的人或动物。 2.古国名。《晋书.四夷传.裨离等十国》:"一群国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计去肃慎五万余里。其风俗土壤并未详。" -
一絇
yī qú
犹一束。多用于称少量之丝。 -
一经
yī jīng
1.一种经书。 2.犹言贯通。 3.副词。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4.酒一瓶或一斤为"一经"。参见"一经程"。 -
一算
yī suàn
1.一根算筹。 2.汉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 3.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 4.一次谋划。 -
一规
yī guī
一个圆形或圆弧形。 -
一篷
yī péng
一具船帆。亦指一船。 -
一街
yī jiē
方言。市街定期交易的一个周期。 -
一火
yī huǒ
1.一点灯光或火光。 2.一把火。 3.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 4.同"一伙"。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
一若
yī ruò
仿佛;很象。 -
一种
yī zhǒng/zhòng
1.一个种类。 2.一个部族。 3.一样;同样。 -
一肚
yī dù/dǔ
满肚子。 -
一瞬
yī shùn
一眨眼。形容极短的时间:一瞬间|十年方一瞬。 -
一趁
yī chèn
犹言一伸。 -
一混
yī hùn/hún
完全隐迹。 -
一瓻
yī chī
指酒一瓶。古人借书,还时以酒一瓶为酬。瓻,酒器。 -
一苇
yī wěi
一根芦苇。借指小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一视
yī shì
1.看一下。 2.同样看待。 3.全看;完全按照。 -
一满
yī mǎn
1.方言。一向。 2.方言。全都。 3.方言。一共。 -
一色
yī sè/shǎi
①一种颜色: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②一样:霁月光风一色新|参加晚宴的来宾一色西装革履。 -
一粟
yī sù
1.古代长度和重量单位。 2.喻物之细微渺小。 -
一莞
yī guān/guǎn/wǎn
犹一笑。 -
一符
yī fú
1.一道符箓。 2.全相符合。 -
一轨
yī guǐ
1.一条车道。指一辆车。 2.谓政治上的统一。 3.一种途径。 -
一滚
yī gǔn
犹言混在一道。 -
一段
yī duàn
一部分。 -
一辙
yī zhé
同一车轮碾出的痕迹。喻趋向相同。 -
一毫
yī háo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一芹
yī qín
《列子.杨朱》有献芹于人,因味不中口而为人所怨事。后因以"一芹"为礼品微薄之典实。亦泛指微薄之物。 -
一瓢
yī piáo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
一貌
yī mào
整个相貌。 -
一袭
yī xí
一套;一身:锦衣一袭。 -
一泡
yī pào/pāo
方言。一阵;一场。 -
一脔
yī luán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 2.用作数量词。一块。 -
一泓
yī hóng
1.清水一片或一道。 2.犹言一汪。 -
一能
yī néng/nài
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
一翻
yī fān
一番。 -
一溜
yī liū/liù
1.一瞥;一转。 2.犹一滑。 -
一甘
yī gān
《晋书.王羲之传》:"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后因以"一甘"指一味美食。 -
一竟
yī jìng
1.一曲奏完谓之一竟。亦称"一成"﹑"一终"。 2.竟自。 3.犹言径直。 -
一谜
yī mí
1.一迷。 2.犹一概。 -
一觉
yī jué/jiào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 2.谓全力以赴。 -
一箭
yī jiàn
1.一支箭。 2.指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谓相距甚近。 -
一超
yī chāo
1.谓一次破格升迁。 2.犹言一跃。 -
一毛
yī máo
1.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 2.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 3.辅币一角的别称。一圆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
一眉
yī méi
1.指月的一钩。因月形如眉,故称。 2.犹言一片;一湾。多用于形容山水景色。 -
一芳
yī fāng
一株芳草。语出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北史.卢询祖传》:"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后常以"一芳"喻德才兼备之人。 -
一谈
yī tán
1.一次谈话。 2.同一论调。 -
一票
yī piào/piāo
一宗;一笔。多指钱财。 -
一物
yī wù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 2.同类物;同一事。 3.犹一事。 4.犹言一个标准。 -
一起
yī qǐ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2.谓一旦崛起。 3.副词。一齐;一同。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5.表数量。一件;一次。 6.一群,一伙。 7.一共。 8.犹一阵。 -
一辈
yī bèi
1.犹一列。 2.古代骑兵编制单位,六十骑为"一辈"。 3.犹言一流,一类。 4.一个世代。 5.指同辈。 -
一辞
yī cí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 2.谓异口同声。 3.一面之辞。 4.告辞,辞别。 -
一笏
yī hù
1.笏为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长方形。后因以一笏表示物之狭长者。 2.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 -
一粲
yī càn
犹一笑。 -
一蓦
yī mò
一大步。蓦,犹迈。 -
一涝
yī lào
犹言一并;全部。 -
一眼
yī yǎn
1.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 2.表数量。用于井﹑泉。 3.方言。很少的一点。 -
一觅
yī mì
同"一迷"。 -
一竿
yī gān
宋时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为"一竿"。 -
一要
yī yào/yāo
见"一腰"。 -
一腰
yī yāo
1.亦作"一要"。 2.带子一条称一腰。 3.称裙裤一条。 -
一生
yī shēng
①自生到死,一辈子:勤劳的一生|一生为党为人民。②长篇小说。法国莫泊桑作于1883年。贵族女子霞娜向往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但她的丈夫却是个卑鄙无耻之徒;她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儿子也使她失望;最后她只能在女仆的救助下苟延残生。 -
一臂
yī bì/bei
一条手臂。 -
一章
yī zhāng
1.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2.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 -
一许
yī xǔ/hǔ
1.如此;如许。 2.一经允许。 -
一波
yī bō
1.一浪。亦以喻事端变化。 2.借指一水。 -
一落
yī luò/là
1.指一个营聚。 2.表数量。用于重叠在一起的东西。 -
一涯
yī yá
一方。 -
一淘
yī táo
1.疏浚一次。 2.方言。犹一起。 3.方言。一伙;一群。 -
一索
yī suǒ
1.一根绳索。 2.一次搜索。 3.一串。参见"一索珠"。 4.原出《易.说卦》。后以"一索"谓初生男孩。 5.索性,干脆。 -
一瞥
yī piē
1.迅速地看一眼。常喻极短的时间。 2.指短时间内看到的大略情况﹐常用作文章题目。如鲁迅《二心集》有《上海文艺之一瞥》。 -
一献
yī xiàn
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 -
一沤
yī òu/ōu
一个水泡。佛教用以喻无常生灭。 -
一注
yī zhù
1.一笔。多指钱财言。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 -
一班
yī bān
1.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 2.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隋书.百官志上》。参见"一班一级"。 3.谓同一朝列。一列为一班。 4.同一批。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6.一般,一样。 7.犹一番。 8.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中的一个班级,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 -
一灵
yī líng
谓人的心灵,灵魂。 -
一气
yī qì
1.指混沌之气。古代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 2.指空气。 3.指呼吸一次。 4.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 5.指一个节气。 6.声气相通;一伙。 7.一口气;接连不断。 8.犹一片。 9.一阵。 -
一緺
yī guā/wō
女子头发的一束称一緺。 -
一派
yī pài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 3.谓一类。 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
一铺
yī pū/pù
1.旧时计算驿程的基本单位,清以十里为"一铺"。 2.用于塑像或壁画,犹言一尊﹑一壁。 3.一张床铺。 -
一王
yī wáng
一代王朝。 -
一造
yī zào
1.一次拜访。 2.一次;一下子。 3.犹一番。 4.粤中谓稻一熟曰一造。见清钮琇《觚剩.语字之异》。 -
一通
yī tōng/tòng
1.表数量。用于文章﹑文件﹑书信﹑电报。 2.表数量。用于器物。 3.表数量。表动量。犹一遍,一次,一阵。 4.表数量。击鼓的一个段落。 5.全部,通通。 -
一霎
yī shà
也作“一霎时”。一下子。指极短的时间:一霎功夫|一霎时聚起三五十人。 -
一镜
yī jìng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
一部
yī bù
1.一支;一个部分。 2.中医指人体的一个部位。 3.表数量。用于书籍﹑乐舞﹑车辆﹑机械等。 -
一顾
yī gù
1.一看。 2.《战国策.燕策二》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3.谓顾瞻偏重于某一边。 -
一钱
yī qián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 3.清时吴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
一门
yī mén
1.一道门户。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 3.一族;一家。 4.一个来源。 5.犹言一类。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7.一件,一桩。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
一霍
yī huò
一会儿。指短时间。 -
一邱
yī qiū
见"一丘"。 -
一适
yī shì/kuò
1.一度贡举或推荐。 2.一种快意之事。 3.一往。 4.一概适合。 -
一鹗
yī è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孟康曰:'鹗,大雕也。'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鸷击之鸟,鹰鹯之属也。鹗自大鸟而鸷者耳,非雕也。"后用以比喻出类拔萃的鲠直之臣。 -
一阵
yī zhèn
1.亦作"一陈"。一次列阵或一次对敌。 2.一段时间。 3.表数量。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事物﹑现象。 4.表数量。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 5.表数量。用于成群﹑成批的人或鸟兽。 6.副词。犹一起。 -
一长
yī cháng/zhǎng
一种长处。 -
七一
qī yī
指七月一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
一鼓
yī gǔ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
一齐
yī qí
1.相等;均衡。 2.统一;使一律。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 -
一铲
yī chǎn
见"一刬"。 -
一雨
yī yǔ/yù
1.一场雨。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 -
一金
yī jīn
1.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后亦用以称银一两。 2.指少量钱财。 3.指一种合金。 4.谓敲锣一声。金,指锣。 -
一非
yī fēi
1.一经变易。 2.全非。 -
一递
yī dì
1.表示交替而作同样的动作。 2.多叠用,表示两种情况交替。 -
一阕
yī què
1.犹言一任(官职)。 2.一度乐终,亦谓一曲。 -
一迹
yī jì
1.一条或一个印迹。 2.谓人的一言一行。 3.犹言一至。 -
一饭
yī fàn
1.一餐饭。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
一隅
yī yú
①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个角落或狭小地区:各在天一隅|偏安于一隅。②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指片面,不全面:一隅三反|一隅之见。 -
一遭
yī zāo
1.一旦遭逢。 2.一次;一趟。 3.一周遭。四周。 -
一量
yī liáng/liàng
一双。量,通"緉"。 -
一顿
yī dùn/dú
1.一停;稍微休息。 2.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犹言一次,一回。 3.一起;一下子。 -
一陌
yī mò
1.旧时一百纸钱之称。亦泛指一串纸钱。 2.犹一向。 -
一问
yī wèn
1.问候一次。 2.询问一下。 3.访问一次。 4.一个问题。 -
一间
yī jiān/jiàn
表数量。用于桥梁﹑房屋。 -
一鹤
yī hè
本谓一只仙鹤。因鹤龄甚长,故亦以喻高年老寿。 -
一鳞
yī lín
1.一片鳞甲。 2.指一尾鱼。 -
一麟
yī lín
一头麒麟。亦以喻一群人中之俊秀者。 -
一音
yī yīn
1.同一个声音。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 3.一种读音。 -
一顺
yī shùn
1.同一方向或顺序。 2.谓一个接着一个。 3.犹一直。 -
一饤
yī dìng
犹一盘。 -
一领
yī lǐng
1.表数量。用于衣甲﹑席﹑毡等,犹言一件﹑一张。 2.谓稍一领会。 -
一龙
yī lóng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
一陀
yī tuó
见"一坨"。 -
一限
yī xiàn
犹一并。 -
一铢
yī zhū
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2.喻轻微。 -
一面
yī miàn
1.一个方面。有时指一方的重任。 2.指一个方向。 3.指物体的几个面之一。 4.一方。 5.犹言自行,自主。 6.一次会面。 7.表数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亦用于成片的景物。 8.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或活动同时进行。可单用或连用。 -
一顷
yī qǐng
1.地积名。一百亩为一顷。 2.顷刻;片刻。 -
一麾
yī huī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2.形容举事简捷。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
一邦
yī bāng
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 -
一饷
yī xiǎng
片刻。 -
一陈
yī chén/zhèn
见"一阵"。 -
一际
yī jì
1.佛家语。谓彼此间无差别。 2.谓一次遇合。 -
一陶
yī táo/yáo
1.在一窑中陶冶。比喻在同一教化之下。 2.方言。一起,一处。 -
一青
yī qīng
犹纯青。 -
一道
yī dào
1.一条道路。 2.同一道理。 3.一种途径或方法。 4.一种德行。 5.同路;一起。 6.犹一并。 7.围棋下子的一个交叉点。 8.明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9.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 10.表数量。用于景物,犹言一片。 11.表数量。用于符箓﹑文书﹑题目等,犹言一篇。 12.表数量。用于称进一次茶汤或菜肴。 -
一驮
yī tuó/duò
犹言一团。 -
一钩
yī gōu
亦作“一鉤”。1.一个钩子。亦用于形容新月。2.汉字附在横、竖等笔画末端的一个笔画。因成钩形,故称。 -
一鸱
yī chī
一瓻。鸱,盛酒器。 -
万一
wàn/mò yī
1.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 2.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的情况。 3.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
不一
bù yī
不同,不一致:高下不一|建功之路不一。 -
三一
sān yī
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 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
专一
zhuān yī
1.亦作"专壹"。 2.同一;齐一。 3.纯净不杂;专心一意。 4.专门;一味。 -
主一
zhǔ yī
专一;专心。 -
什一
shí/shén yī
1.十分之一。 2.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3.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
从一
cóng/zòng yī
见"从一而终"。 -
作一
zuò yī
1.亦作"作壹"。 2.劳动专一。指专务耕战。 -
借一
jiè yī
与敌人作最后的决战。 -
偶一
ǒu yī
偶或;偶然。 -
元一
yuán yī
1.即一元。四千六百十七年的一个周期。 2.指万物的本源。 -
全一
quán yī
谓忠诚不渝。 -
六一
liù/lù yī
1.见"六一泥"。 2.宋欧阳修晩年的自号。详"六一居士" 3.指六一泉。 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六一儿童节"。 -
冥一
míng yī
浑沌为一。 -
凝一
níng yī
确定,谓集中到一点。 -
初一
chū yī
1.第一,最先。 2.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3.初级中学一年级的省称。 -
制一
zhì yī
犹统一。 -
十一
shí yī
1.十分之一。指税率。谓十分中取其一分。 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时用为泛指。 3.十分之一。亦泛指经商获利。 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 -
千一
qiān yī
1.谓时间或长或短。 2.千分之一,略微。 -
协一
xié yī
犹言协力同心。 -
单一
dān/shàn/chán yī
只有一种;单纯。 -
压一
yā/yà yī
压倒或超过一切;第一。 -
参一
cān yī
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
合一
hé/gě yī
1.相合为一。 2.同一;一致。 -
同一
tóng/tòng yī
1.共一,合一;统一。 2.相同;同样。 -
和一
hé/hè/huó/huò/hú yī
1.亦作"和壹"。 2.和合一致;和睦同心。 -
唯一
wéi yī
唯独;独一无二。 -
地一
dì/de yī
神名。 -
均一
jūn yī
见"均壹"。 -
大一
dà yī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 -
天一
tiān yī
1.谓与天合而为一。 2.星名。 3.神名。 4.太岁的别名。 -
太一
tài yī
①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老聃的“道”的别名: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③传说中的天神:醮诸神,礼太一。 -
夷一
yí yī
谓太平统一。 -
奄一
yǎn/yān yī
犹统一。 -
如一
rú yī
一律;一样。 -
宁一
níng/nìng yī
1.亦作"宁壹"。 2.安定统一。 -
守一
shǒu yī
1.亦作"守壹"。 2.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3.专守定法。 4.指忠于某一信条。 5.指女子守节。 -
封一
fēng yī
封面③。 -
小一
xiǎo yī
古人想象中物质小至不能再分的质点。惠施用以称无穷小。 -
尺一
chǐ yī
1.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 2.指书信。 -
巅一
diān yī
同一。 -
平一
píng yī
1.亦作"平壹"。平定,统一。 2.同一。 -
念一
niàn yī
思念大道。谓修道。"一"指道。 -
弘一
hóng yī
见“李叔同”。 -
归一
guī yī
1.亦作"归壹"。 2.统一;一致。 3.犹规矩。 -
得一
dé yī
1.得道。 2.天的代称。 -
忠一
zhōng yī
忠诚专一。 -
总一
zǒng yī
统一。 -
惟一
wéi yī
1.专一。 2.独一无二,只有一个。 -
惯一
guàn yī
经常,一向如此。 -
或一
huò yī
某一;某种。 -
执一
zhí yī
1.犹言专一。 2.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谓掌握根本之道。 -
抱一
bào yī
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
敛一
liǎn yī
谓敛聚宇宙的元气。 -
整一
zhěng yī
谓统一。 -
未一
wèi yī
1.亦作"未壹"。没有统一。 2.不完备。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
正一
zhèng yī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张陵所创。传说太上老君亲授张陵《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张陵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张陵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唐宋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
没一
méi/mò yī
谓偏于一端而忽视另一端。 -
泰一
tài yī
1.亦作"泰壹"。 2.传说中的天神名。 3.中国哲学术语。老子之"道"的别名。有至高﹑唯一之意。 -
浑一
hún yī
1.亦作"浑壹"。 2.统一;同一。 -
深一
shēn yī
犹专一。谓深刻了解某一事物的详情。 -
淳一
chún/zhūn yī
见"淳壹"。 -
混一
hùn/hún yī
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 -
清一
qīng yī
1.清净纯一。 2.犹统一。 -
湛一
zhàn yī
沉静合一。 -
澄一
chéng yī
1.亦作"澄壹"。 2.澄清统一;清明一致。 -
独一
dú yī
没有可以相比的;唯一。 -
玄一
xuán yī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因称道的本源为"玄一"。 -
生一
shēng yī
即太一。神名。 -
画一
huà yī
1.一致;一律。 2.逐一;一一条列。 -
百一
bǎi yī
1.百中之一。言极难得。 2.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代表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互为消长。百一为阳数极点﹐百六为阴数极点。 3.见"百一诗"。 -
相一
xiāng/xiàng yī
统一;彼此一致。 -
真一
zhēn yī
1.道教名词。本指保持本性﹐自然无为。后多用以指养生的方法。 2.中国伊斯兰教名词。指真主独一无偶﹐为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著述中阐明真主根本特征的第一个概念。 3.指真一酒。 -
端一
duān yī
1.庄重专一。 2.指正直不阿。 3.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
第一
dì yī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
精一
jīng yī
指道德修养的精粹纯一。语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传:"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 -
素一
sù yī
纯朴。 -
纯一
chún yī
1.亦作"纯台"。 2.纯朴;单纯。 -
统一
tǒng yī
①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治,没有分裂和割据:天下统一。②部分联合成整体;归于一致:统一祖国|统一认识。③一致的;集中的:统一的认识|统一领导。 -
臣一
chén yī
臣服而统一。 -
至一
zhì yī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 -
致一
zhì yī
1.犹一致。 2.专一。 -
董一
dǒng yī
统一主持;一统。 -
虚一
xū yī
见"虚壹"。 -
详一
xiáng/yáng yī
平正划一。 -
调一
tiáo/diào yī
1.亦作"调壹"。 2.协调﹐统一。 -
贞一
zhēn yī
守正专一。 -
贯一
guàn yī
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杨伯峻注:"贯,贯穿,统贯。"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