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两” 词语大全
-
两抵
liǎng dǐ
两相抵消:收支~。 -
两刃
liǎng rèn
两条刀锋。 -
两厢
liǎng xiāng
①两边的厢房。②两旁:站立~。 -
两喜
liǎng xǐ
双方高兴;双方相悦。 -
两七
liǎng qī
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谓之两七。 -
两关
liǎng guān
1.玉门关和阳关的合称。 2.泛指西北边塞。 3.指南口﹑北口。 -
两夏
liǎng xià
见"两厦"。 -
两府
liǎng fǔ
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汉代的丞相和御史,宋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
两广
liǎng guǎng/ān
广东和广西的合称。 -
两下
liǎng xià
1.双方;两方面。 2.有屋脊房屋的前后两檐。 3.指办法或本领。 -
两岐
liǎng qí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
两尽
liǎng jìn/jǐn
1.两者都完结。 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 3.两者都完成。 -
两善
liǎng shàn
两者都好。 -
两制
liǎng zhì
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
两心
liǎng xīn
1.异心;二心。 2.彼此之心;双方的思想。 -
两墯
liǎng duò
谓任意而为,全无约束。 -
两搀
liǎng chān
两者混和在一起。 -
两旁
liǎng páng/bàng
左右两边:卫队站在门口~ㄧ马路~种着整齐的梧桐树。 -
两喈
liǎng jiē
指张伯喈张仲喈兄弟。详"两楷"。 -
两情
liǎng qíng
1.指双方的心思﹑责任心。 2.指双方的感情﹑情意。 -
两宫
liǎng gōng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
两司
liǎng sī
明清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两司最高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
两姨
liǎng yí
姨表。 -
两体
liǎng tǐ/tī/bèn
犹两形。 -
两中
liǎng zhōng
两端当中。 -
两庑
liǎng wǔ
1.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 2.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 -
两伤
liǎng shāng
双方都受到损伤。 -
两唐
liǎng táng
汉唐林﹑唐尊的合称。 -
两丱
liǎng guàn/kuàng
一种幼童发式。发髻向上分开,如两角。亦借指童年。 -
两叶
liǎng yè/xié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
两举
liǎng jǔ
两次参加科举考试。 -
两台
liǎng tái/tāi
1.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
两个
liǎng gè/gě
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
两利
liǎng lì
两方面都得到便利或利益:劳资~。 -
两侧
liǎng cè/zè/zhāi
两边;两旁。 -
两便
liǎng biàn/pián
①彼此方便(多用做套语):您甭等我了,咱们~。②对双方或两件事都有好处:~之法ㄧ公私~。 -
两市
liǎng shì
唐长安城中东市﹑西市的合称。隋名东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 -
两忘
liǎng wàng
1.两者一起忘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 -
两得
liǎng dé/děi/de
同时兼得两种长处﹑两种利益。 -
两凤
liǎng fèng
喻指两个有隽才之士。 -
两旦
liǎng dàn
"旦复旦兮"的简言。谓既夜而复明。语出古歌《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两两
liǎng liǎng
1.成双成对。 2.犹言稀稀落落。 -
两政
liǎng zhèng
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
两头
liǎng tóu/tou
(~儿)①这一头和那一头;事物相对的两端:梭的形状是中间粗,~儿尖ㄧ抓~儿,带中间。②双方;两方面:这件事~都满意。③两个地方:家里地里~儿照顾不过来。 -
两属
liǎng shǔ/zhǔ
同时分属两方。 -
两愿
liǎng yuàn
两相情愿。 -
两周
liǎng zhōu
1.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2.指周代。周在犬戎攻杀幽王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迁都前史称西周,迁都后称东周,合称"两周"。 -
两性
liǎng xìng
①雄性和雌性;男性和女性:~生殖。②两种性质:~化合物 ㄧ氨基酸既有酸性也有碱性,它是~的。 -
两当
liǎng dāng/dàng
1.亦作"两裆"。亦称"两当衫"。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 2.两者相当。 3.两者一起充当。 -
两大
liǎng dà/dài/tài
两者并大。 -
两剂
liǎng jì
诉讼双方所立的契券。 -
两义
liǎng yì
谓君臣两者应该做的合理﹑适宜的事。 -
两参
liǎng cān/shēn
封建时代某些官员在初一﹑十五两日朝参,称为"两参"。 -
两形
liǎng xíng
指两性畸形。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性器官畸形。有真假两种:前者在同一体内具有男女两性的性腺(睾丸和卵巢);后者体内只有一种性腺,较为多见,但其外生殖器与异性相似。 -
两妃
liǎng fēi/pèi
指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 -
两意
liǎng yì
1.不专心;二心。 2.两种不同的含义。 -
两塾
liǎng shú
巷门两侧的房屋,古时庶民学舍所在。 -
两和
liǎng hé/hè/huó/huò/hú
1.兵营左右门。 2.借指守卫营门的军士。 3.友好的两方。 -
两学
liǎng xué
1.国学和太学的合称。 2.指国学及太学的学子。 -
两可
liǎng kě/kè
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两者都可以:模棱~ㄧ这种会议参加不参加~。②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两者都可能:行不行还在~哪! -
两亡
liǎng wáng/wú
1.两者一起死亡。 2.两者同样失去。 -
两听
liǎng tīng
同时听取两件事。 -
两兼
liǎng jiān
兼具两方面;两方面兼而有之。 -
两到
liǎng dào
南朝梁到溉﹑到洽的合称。 -
两半
liǎng bàn
道家指阴﹑阳。 -
两宋
liǎng sòng
北宋和南宋的合称。 -
两嘿
liǎng hēi/mò
双方都保持沉默,不把事情张扬出去。 -
两握
liǎng wò
指双拳。 -
两仪
liǎng yí
①指天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②指阴阳,男女:淆乱两仪。 -
两口
liǎng kǒu
指夫妇二人。 -
两接
liǎng jiē
犹两截。指古代劳动人民穿的短衫和裤子。 -
两姓
liǎng xìng
结成婚姻关系的两家。 -
两全
liǎng quán
顾全两个方面:~其美ㄧ想个~的办法。 -
两戒
liǎng jiè
1.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 2.借指两戒之内的全境。 3.谓分成不相统属的两部分。 -
两京
liǎng jīng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周代的镐京和雒邑。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汉﹑唐的长安和洛阳。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宋代的开卦府和河南府。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元代的大都和上都开平。 5.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北京和南京。 6.借指两汉。 -
两傍
liǎng bàng
同"两旁"。 -
两手
liǎng shǒu
①(~儿)指本领或技能:有~儿ㄧ留~儿ㄧ给大家露~。②指相对的两个方面的手段、办法等:领导工作得~抓ㄧ为防不测做~准备。 -
两川
liǎng chuān
东川和西川的合称。唐肃宗至德二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 -
两厦
liǎng shà/xià
1.亦作"两夏"。 2.犹两厢。 -
两亲
liǎng qīn/qìng
双亲,父母。 -
两帝
liǎng dì
谓两个天子并立。 -
两地
liǎng dì/de
1.两处;两个地方。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
两己
liǎng jǐ
两个"己"字的图形。 -
两明
liǎng míng
1.称日﹑月。 2.指汉明帝﹑晋明帝。 -
两三
liǎng sān
几个。表示少量。 -
两江
liǎng jiāng
清初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三省地区仍沿称两江。 -
两舌
liǎng shé
1.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2.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3.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
两粤
liǎng yuè
1.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 2.指广东﹑广西。 -
两献
liǎng xiàn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和东汉沛献王刘辅的合称。 -
两没
liǎng méi/mò
1.两者一起死亡。 2.两者一起不见。 -
两造
liǎng zào
指诉讼的双方:~具结完案。 -
两阵
liǎng zhèn
1.亦作"两陈"。 2.交战双方所布列之阵势。 -
两陈
liǎng chén/zhèn
见"两阵"。 -
两豫
liǎng yù
豫州和南豫州的合称。 -
两脸
liǎng liǎn
脸上两颧附近的部位。 -
两班
liǎng bān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
两社
liǎng shè
春秋鲁之周社和亳社的合称,两社之间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 -
两楚
liǎng chǔ
指楚地。 -
两辞
liǎng cí
1.诉讼双方的话。 2.不一致的话,不相同的话。 -
两闺
liǎng guī
犹两闱。借指皇帝及太子。 -
两末
liǎng mò
1.两个极端。 2.两端;两头。 -
两犀
liǎng xī
指上下牙齿。 -
两牍
liǎng dú
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 -
两雄
liǎng xióng
1.两个强有力者。 2.两者一起强大。 -
两败
liǎng bài
两者一起失败。 -
两谊
liǎng yì
犹两义。 -
两院
liǎng yuàn
议会的上﹑下院。各国两院名称不同。如美国国会叫参议院﹑众议院;英国叫贵族院﹑平民院;法国叫共和国参议院﹑国民议会。 -
两湖
liǎng hú
湖北和湖南的合称。 -
两禁
liǎng jīn/jìn
北宋时,翰林学士直舍在皇宫北门两侧,因以"两禁"借指翰林院。禁,宫禁。 -
两潘
liǎng pān
晋代文学家潘岳和潘尼的合称。潘岳长于诗赋,文辞华靡;潘尼诗注重词藻,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 -
两都
liǎng dū/dōu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周汉唐指长安和洛阳。汉班固有《两都赋》。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五代梁以开封府与河南府为东﹑西两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金代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中都大兴府城。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明代指北京和南京。 5.指汉班固所作《两都赋》。 6.借指汉代。 -
两苏
liǎng sū/sù
宋代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兄弟的合称。 -
两箱
liǎng xiāng
两旁;两边。 -
两曹
liǎng cáo
原告与被告。也作“两造”。 -
两来
liǎng lái
双方。 -
两让
liǎng ràng
双方各自责让。 -
两谢
liǎng xiè
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与其族弟谢惠连,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
两朝
liǎng zhāo/cháo
1.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2.指两个国家。 -
两济
liǎng jì/jǐ
《易》"既济"﹑"未济"两卦的合称。 -
两礼
liǎng lǐ
犹言双方免礼。 -
两样
liǎng yàng
不一样:一样的客人,不能~待遇。 -
两畿
liǎng jī
犹两京。 -
两翼
liǎng yì
①两个翅膀:鸟的~ㄧ飞机的~。②军队作战时,在正面部队两侧的部队:敌人的正面和~都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
两晋
liǎng jìn
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
两端
liǎng duān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 2.谓两个极端。 3.犹两者。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 5.犹两种﹑两类。 -
两轮
liǎng lún
指日﹑月。 -
两裆
liǎng dāng
见"两当"。 -
两言
liǎng yán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 -
两曜
liǎng yào
指日﹑月。 -
两服
liǎng fú/fù
古代用四匹马牵引的车驾,中间夹着车辕的两马称为两服。 -
两许
liǎng xǔ/hǔ
1.犹两可。 2.指汉末许劭兄弟。二人俱有高名。 -
两观
liǎng guān/guàn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2.特指春秋鲁阙,孔子诛少正卯之处。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
两碍
liǎng ài
对双方都有妨碍。 -
两魪
liǎng jiè
即比目鱼。 -
两歧
liǎng qí
〈书〉(两种意见、方法)不统一:办法应该划一,不能~。 -
两用
liǎng yòng
1.并用;一起使用。 2.两种用法或两种用途。 -
两面
liǎng miàn
①正面和反面:这张纸~都写满了字。②两边②:~夹攻ㄧ左右~都是高山。③事物相对的两方面:~性ㄧ~讨好ㄧ问题的~我们都要看到。 -
两视
liǎng shì
同时看两件事物。 -
两美
liǎng měi
指忠臣与明君。 -
两难
liǎng nán/nàn/nuó
这样或那样都有困难:进退~ㄧ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 -
两行
liǎng xíng/háng
1.庄子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 -
两甄
liǎng zhēn
1.两翼;两侧的部队。 2.汉甄丰﹑甄邯的合称。 -
两说
liǎng shuō/shuì/yuè
战国时鲁仲连说新垣衍而使秦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聊城的燕将而克聊城。后以"两说"指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
两马
liǎng mǎ
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给之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 -
两耀
liǎng yào
犹两曜,指日﹑月。 -
两梁
liǎng liáng
见"两梁冠"。 -
两边
liǎng biān
①物体的两个边儿:这张纸~长短不齐。②两个方向或地方:这间屋子~有窗户,光线很好ㄧ老大娘常常~走动,看望两个外孙女儿。③双方;两方面:~都说好了,明儿下午赛球。 -
两蜀
liǎng shǔ
即两川。 -
两望
liǎng wàng
不倾向一方的观望态度。 -
两省
liǎng shěng/xǐng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唐代最高国务机构。 -
两邻
liǎng lín
指左右邻居。 -
两闸
liǎng zhá
指船闸内外的水面。 -
两部
liǎng bù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
两灵
liǎng líng
指龟和蛇。 -
两闱
liǎng wéi
1.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 2.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
两骖
liǎng cān
古代四匹马拉车,在外侧的两匹马称"两骖"。 -
两虢
liǎng guó
周文王弟虢仲虢叔的合称。 -
两誉
liǎng yù
夸奖双方。 -
两间
liǎng jiān/jiàn
谓天地之间。指人间。 -
两重
liǎng zhòng/chóng
谓两者一起被重用﹑倚重。 -
两次
liǎng cì
两回。 -
两登
liǎng dēng
犹言两得﹑两成。 -
两极
liǎng jí
①地球的南极和北极。②电极的阴极和阳极;磁极的南极和北极。③比喻两个极端或两个对立面:~分化。 -
两虎
liǎng hǔ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 -
两程
liǎng chéng
两天所行的路程。 -
两疏
liǎng shū
汉疏广与其侄疏受的合称。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
两髦
liǎng máo
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 -
两讫
liǎng qì
商业用语,指卖方已将货付清,买方已将款付清,交易手续已了:货款~。 -
两汉
liǎng hàn
西汉和东汉的合称。 -
两林
liǎng lín
唐代西南部落名。 -
两榜
liǎng bǎng/bàng
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 -
两清
liǎng qīng
借贷或买卖双方账目已经结清:谁也不欠谁,咱们~了。 -
两监
liǎng jiān/jiàn
长安国子监和洛阳国子监的合称。 -
两河
liǎng hé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 2.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3.宋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 -
两般
liǎng bān/pán
两样;不同。 -
两楷
liǎng kǎi/jiē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
两立
liǎng lì
两个方面同时并存:势不~。 -
两王
liǎng wáng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 -
两楹
liǎng yíng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2.《礼记.檀弓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
两龙
liǎng lóng
喻指两个豪杰。 -
两越
liǎng yuè
1.汉初两个南方小国南越和东越的合称。地在今广东﹑广西﹑福建。 2.指广东与广西。 3.泛指浙江。 -
两珥
liǎng ěr
指日﹑月两旁的光晕。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 -
两荆
liǎng jīng
北魏时荆州和东荆州的合称。 -
两栖
liǎng qī/xī
①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动物 ㄧ水陆~◇~作战。②比喻工作或活动在两种领域:影视~明星。 -
两生
liǎng shēng
汉初,叔孙通为刘邦定朝仪,使征鲁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叔孙通所为不合于古。叔孙通笑其为真鄙儒,不知时变。后以"两生"喻指熟谙礼乐典籍而不知权变的人。 -
两税
liǎng shuì
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2.见"两税法"。 -
两淮
liǎng huái
1.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2.指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 3.淮阴和淮安的合称。解放初有两淮市。 4.安徽省淮南市和淮北市的合称。 -
两阶
liǎng jiē
1.宫廷的东﹑西阶梯。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 2.犹言君臣。 -
两袒
liǎng tǎn
袒露双肩,谓女子兼适两夫家。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八二引汉应劭《风俗通》:"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女曰:'汝欲东家则左袒,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曰:'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 -
两龚
liǎng gōng
1.汉龚胜和龚舍的合称。 2.宋龚夬及其弟龚大壮的合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