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两珥 liǎng ěr

指日﹑月两旁的光晕。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

相关:

详解

两珥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释:
1. 定义:
- 两珥,读音为liǎng ěr,指的是日、月两旁的光晕。
2. 历史与文化意义:
- 在古代,两珥被认为是灾变的征兆。这种观念源于古代天文学和占卜学的结合。
- 在《宋书·五行志五》中有记载:“晋愍帝建武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 这描述了日晕伴随两珥的现象,并被视为某种预兆。
- 《隋书·天文志下》中也有类似描述:“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 这里将月晕的两珥与天下大战联系起来,进一步强调了其作为灾变征兆的观念。
3. 其他用法:
- 在文学作品中,两珥有时也被用作形容女子发饰的词汇。例如,在元代萨都剌的《织女图》中,“髻鬟两珥看欲堕”用来描绘织女发髻的样式,这里两珥并非指天文现象,而是对女子发饰的生动描绘。
综上所述,两珥作为一个词语,既有着明确的定义,即日、月两旁的光晕,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特别是在古代被视为灾变的征兆。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其独特的用法,用来描绘女子的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