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书” 词语大全

  • 丁书 dīng/zhēng shū
    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 七书 qī shū
    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上书 shàng/shǎ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 下书 xià shū
    1.投递书信。 2.指致送婚约。
  • 专书 zhuān shū
    就某一专题而编写的著作。
  • 丛书 cóng shū
    也称“丛刊”、“丛刻”。“文库”、“集成”等也属此。汇辑多种图书成一套,并冠以总名的书籍。中国最早的丛书为南宋嘉泰年间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语》;最大的丛书为《四库全书》。
  • 中书 zhōnɡ shū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 临书 lín shū
    1.面对所写的书信。 2.临摹前人书法。
  • 丹书 dān shū
    1.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 2.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 3.指《洛书》。传说夏禹治水时,洛水神龟负之而出,故称《洛书》。 4.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5.朱笔书写的文字。 6.朱笔书写的诏书。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镇鬼的朱文符书。 8.道教语。即丹书墨箓。指以墨书写符文的朱漆之简。泛指炼丹之书,道教经书。见《云笈七签》卷七。
  • 为书 wéi/wèi shū
    即伪书。为﹐通"伪"。
  • 主书 zhǔ shū
    主管文书的官吏。
  • 乐书 lè/yuè shū
    1.《史记》八书之一。 2.泛指论述音乐的著作。
  • 乡书 xiāng shū
    1.家信。 2.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 事书 shì shū
    古代诸侯给天子的奏事之书。
  • 云书 yún shū
    1.称佛道的典籍。 2.篆字。篆字笔画如云﹐故称。
  • 亡书 wáng/wú shū
    散失的书籍。
  • 仙书 xiān shū
    1.道教论神仙之书。 2.仙人所书的奇字。参见"仙书云篆"。
  • 代书 dài shū
    1.谓代人撰写文稿。 2.指以代人撰写禀帖诉状等为业的人。
  • 令书 líng/lǐng/lìng shū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
  • 仿书 fǎng shū
    习字时摹写的字。
  • 休书 xiū/xù shū
    旧时离异妻子的文书:立纸休书,任从改嫁。
  • 众书 zhòng shū
    指各种经书。
  • 传书 chuán/zhuàn shū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3.传授书籍。 4.传递书信。
  • 伪书 wěi shū
    1.伪造的文书﹑信件。 2.指伪造文书。 3.托名伪造的书籍。 4.僭伪政权的史书。 5.内容虚妄之书。
  • 但书 dàn shū
    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
  • 佐书 zuǒ shū
    指隶书。王莽时所称"六书"之一。
  • 佚书 yì/dié shū
    1.特指古文《尚书》。因西汉时出自孔子旧宅壁中,未立博土传授,故称。 2.泛指散失的书籍。
  • 佛书 fó/fú/bì/bó shū
    佛典。
  • 作书 zuò shū
    1.谓作典册。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3.创制文字。 4.写信。 5.谓写作。 6.练字;写字。
  • 佣书 yōng/yòng shū
    受雇为人抄书。亦泛指为人做笔札工作。
  • 侍书 shì shū
    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为翰林院属官。参阅《明史.职官志二》。
  • 俗书 sú shū
    1.通俗流行的书体。 2.品格不高的书法。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 信书 xìn/shēn shū
    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
  • 修书 xiū shū
    1.写信。 2.编纂书籍。
  • 倒书 dǎo/dào shū
    不按顺序,倒过来书写。
  • 储书 chǔ shū
    藏书。
  • 僻书 pì shū
    冷僻的书籍;极罕见的书籍。
  • 儒书 rú shū
    儒家经籍。
  • 儛书 wǔ shū
    焚书而舞。语出《韩非子.喻老》:"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固涂,冯曰:'……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儛之。"
  • 儋书 dān/dàn shū
    指老子《道德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疑周太史儋即老子,故称。
  • 元书 yuán shū
    原书。
  • 全书 quán shū
    1.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2.指整部书。 3.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 4.指一人的全集。 5.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
  • 八书 bā shū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 六书 liù/lù shū
    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关书 guān shū
    旧时聘请教师或幕僚的文书。
  • 兵书 bīng shū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 典书 diǎn shū
    1.典籍。 2.指法令。
  • 内书 nèi/nà shū
    1.指方术及释道诸书。 2.皇宫府库中的图书。
  • 册书 cè shū
    1.史册,史籍。 2.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3.指一般诏书。 4.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 军书 jūn shū
    1.军事文书。 2.有关军事﹑兵法的书。
  • 写书 xiě shū
    1.抄写书籍。 2.今亦称着书为写书。
  • 农书 nóng shū
    关于农业的书籍。
  • 剪书 jiǎn shū
    中国曲艺术语。苏州评弹等曲种称演员在某地或某书场一个时期演出结束,为剪书。
  • 券书 quàn/xuàn shū
    契约,文书。
  • 凤书 fèng shū
    1.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 2.指皇帝的诏书。
  • 函书 hán shū
    书信。
  • 分书 fēn/fèn shū
    1.汉字书体名。即八分书。 2.子孙分家析产的凭据。
  • 刊书 kān shū
    刻印书籍。
  • 刑书 xíng shū
    1.刑法的条文。 2.刑部尚书的简称。 3.掌管文书的狱吏。
  • 判书 pàn shū
    契约;合同。
  • 别书 bié shū
    1.分别书写。 2.告别的书信。
  • 制书 zhì shū
    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
  • 刻书 kè shū
    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 削书 xiāo/xuē shū
    削藩的诏书。
  • 前书 qián shū
    1.指《汉书》。 2.前次的书信。 3.前人之书。
  • 勑书 chì shū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
  • 匦书 guǐ shū
    投于匦函中的文书。
  • 医书 yī shū
    关于医学的书。
  • 反书 fǎn shū
    报告叛乱的文书。
  • 受书 shòu shū
    谓接受文化教育。
  • 占书 zhān/zhàn shū
    关于占卜的书。
  • 历书 lì shū
    按照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节气、纪念日等供查考的书。
  • 发书 fā/fà shū
    1.翻开书。特指打开卦书。 2.拆开诏书或书信。 3.发送书信。
  • 古书 gǔ shū
    古代的书籍或著作。
  • 史书 shǐ shū
    1.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 2.记载历史的书籍。
  • 叶书 yè/xié shū
    1.用树叶写的书信。 2.贝叶书的简称。古代印度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书写佛经,故佛经亦称"叶书"。
  • 司书 sī shū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计会簿书,为司会之副。参阅《周礼.天官.司书》。 2.从事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的人员。
  • 吊书 diào shū
    吊祭的文书;祭文。
  • 名书 míng shū
    名家墨迹。
  • 吏书 lì shū
    1.官府的文书。 2.指吏部尚书。 3.指秘书之类人员。
  • 吝书 lìn shū
    吝惜自己的书籍,不愿意借给别人阅读。如:张氏之吝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听书 tīng shū
    1.听人讲解经书。 2.泛指听教师讲解课文。 3.听说书人说书。
  • 命书 mìng shū
    1.诏书,诏令。 2.算命的书。
  • 咫书 zhǐ shū
    咫尺之书。
  • 哀书 āi shū
    指帝王的遗诏。
  • 唐书 táng shū
    1.指《尚书》中的《尧典》。 2.指《旧唐书》或《新唐书》。
  • 唱书 chàng shū
    以乐器伴奏,说唱故事。
  • 善书 shàn shū
    1.好书;善本书。 2.巧于文章。 3.指擅长书法。 4.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
  • 嗜书 shì shū
    1.爱好读书;喜爱书籍。 2.喜爱书法和书法作品。
  • 嚣书 xiāo shū
    犹谗书。
  • 四书 sì shū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元皇庆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集注》为根据。明清相沿不改。 2.指四部书。
  • 囊书 náng/nāng shū
    1.囊中书札。 2.以袋盛书。 3.犹囊封,封事。
  • 回书 huí shū
    〈书〉答复的信。
  • 团书 tuán shū
    通知聚会的请柬。
  • 国书 guó shū
    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或公使)时,由国家元首写给驻在一国元首的文书。大使(或公使)只有在向所驻国呈递国书以后,才能得到国际法所赋予的地位。
  • 图书 tú shū
    书籍、课本、图片三者的总称。通常又为书籍的同义词。
  • 填书 tián/zhèn shū
    1.亦作"填篆"。 2.书体之一种。相传为周人媒氏所作。
  • 壁书 bì shū
    见"壁中书"。
  • 复书 fù shū
    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
  • 夏书 xià shū
    指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尚书》中《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共四篇,旧亦称《夏书》。近人多以《禹贡》为后人所作,《五子之歌》和《胤征》为伪《古文尚书》,《甘誓》可能本是《商书》的一部分。
  • 外书 wài shū
    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 大书 dà shū
    曲艺名词。江浙一带指只说不唱的评话,北方泛指各种曲艺的长篇书目。
  • 天书 tiān shū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 奉书 fèng shū
    1.手持君主的文书。 2.犹言致书﹐给人写信。
  • 奏书 zòu shū
    1.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2.泛指奏章。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
  • 契书 qì/qiè/xiè shū
    契据﹐契约。
  • 奴书 nú shū
    谓仅工于模仿的书法。
  • 好书 hǎo/hào shū
    表示友好的书信。
  • 妙书 miào shū
    精美的字迹。
  • 婚书 hūn shū
    旧式结婚证书 。
  • 嫚书 màn/mān shū
    轻侮的书信。
  • 子书 zǐ shū
    指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子部书籍。如《老子》﹑《墨子》﹑《荀子》等。参见"子部"。
  • 字书 zì shū
    1.以字为单位,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玉篇》等。 2.古代指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
  • 学书 xué shū
    1.读书。 2.学习写字。
  • 完书 wán shū
    完美的书;完整的书。
  • 官书 guān shū
    ①旧时由官方编修或刊行的书。②〈书〉指文书;公文。
  • 宝书 bǎo shū
    1.指周代的官修的史书。 2.泛指珍贵的书籍。 3.用为谑称。 4.指佛教经典。 5.皇帝的玺书。 6.珍贵的书信或书法。
  • 宪书 xiàn shū
    即历书。
  • 家书 jiā shū
    家信:代写~。
  • 寄书 jì shū
    传递书信。
  • 密书 mì shū
    1.秘密书写信札。 2.指秘密信件。
  • 寓书 yù shū
    寄信;传递书信。
  • 察书 chá shū
    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
  • 射书 shè/yè/yì shū
    用箭传送书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其后二十余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擢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乃自杀。"
  • 小书 xiǎo shū
    曲艺名词。江浙一带对弹词的别称。
  • 尚书 shàng shū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 就书 jiù shū
    谓前往从学。
  • 尺书 chǐ shū
    ①书籍:诸子尺书,文篇具在。②书信:尺书凭雁往来通。③诏书: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
  • 属书 shǔ/zhǔ shū
    著作;纂辑。
  • 巢书 cháo shū
    宋陆游晩年,书室狭小,俯仰四顾,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故名其室曰"书巢"。事载宋陆游《书巢记》。后因以"巢书"指埋身在四壁图书的居室之中。
  • 左书 zuǒ shū
    1.左手写字。参见"左书右息"。 2.即隶书。
  • 帛书 bó shū
    也称“缣书”、“素书”。在丝织品上写成的书。春秋战国时已有使用。魏晋以后纸书盛行,帛书遂少用。
  • 帝书 dì shū
    道教传说中指天书之类。
  • 帖书 tiè/tiě/tiē shū
    犹帖字。
  • 库书 kù shū
    旧时官府仓库中掌管造册登记等事的吏员。
  • 应书 yīng/yìng shū
    古时下级官府回复上级的公文。
  • 废书 fèi shū
    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
  • 异书 yì shū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
  • 快书 kuài shū
    曲艺的一种,用铜板或竹板伴奏,词儿合辙押韵,说时节奏较快,有山东快书、竹板快书等。
  • 念书 niàn shū
    1.读书。 2.特指在校读书。即上学。
  • 影书 yǐng shū
    古代复制法书的方法。用纸或绢蒙在墨迹上﹐向光照明﹐细线钩描﹐填以浓墨而成。
  • 征书 zhēng shū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
  • 徇书 xùn shū
    谓拚命读书。徇,通"殉"。
  • 御书 yù shū
    1.进呈于帝王的书。后称帝王的书为御书。 2.皇帝书写的字。 3.谓皇帝书写。
  • 志书 zhì shū
    1.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 怀书 huái shū
    指游说之士怀带书策进行干谒。
  • 恩书 ēn shū
    谓帝王颁发的升官﹑赦罪之类的诏书。
  • 恶书 è/wù/ě/wū shū
    拙劣的书法。
  • 悬书 xuán shū
    1.张挂书信。 2.犹悬法。
  • 情书 qíng shū
    1.告知情况的书信。 2.男女间表示爱情的书信。
  • 惠书 huì shū
    称对方来信的敬词。
  • 慢书 màn shū
    侮辱性的书简。
  • 愍书 mǐn shū
    犹愍册。
  • 愿书 yuàn shū
    写明志愿的文书。
  • 成书 chéng shū
    1.完整的书。 2.成为一部书。
  • 战书 zhàn shū
    通知敌军交战的文书。
  • 戒书 jiè shū
    1.自我警戒的文字。 2.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 房书 fáng shū
    即房稿。
  • 手书 shǒu shū
    1.亲手写的字;笔迹。 2.亲笔写的书信﹑诗文等。 3.亲手作书;亲笔书写。
  • 托书 tuō shū
    托递书信。
  • 批书 pī shū
    1.经过有关部门批署的证明。 2.批写;记述。
  • 掌书 zhǎng shū
    古代职掌符节及文史记载的官。
  • 抄书 chāo shū
    1.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2.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
  • 投书 tóu shū
    1.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 2.谓将文书或信件投入水中。 3.扔下书籍。
  • 报书 bào shū
    回信。
  • 护书 hù shū
    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层夹袋﹐旧时官场中一般作出行时存放文书﹑拜帖等物之用。
  • 披书 pī shū
    1.开卷,读书。 2.翻阅文书。
  • 招书 zhāo shū
    旧时审问犯人时负责记录供词的人员。
  • 拜书 bài shū
    写信给别人的敬词。
  • 拥书 yōng shū
    1.持书。 2.聚书﹐藏书。参见"拥书百城"。
  • 持书 chí shū
    官名。司理书簿。
  • 指书 zhǐ shū
    用指尖代笔写字。为书法艺术的一种。
  • 挟书 xié/jiā shū
    1.私藏书籍。 2.指挟书律。 3.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 捐书 juān shū
    废书不读。
  • 捕书 bǔ shū
    清代地方衙门专管缉捕的书吏。
  • 捷书 jié shū
    军事捷报。
  • 摅书 shū shū
    阐述书义。
  • 摊书 tān shū
    摊开书本﹐谓读书。
  • 支书 zhī shū
    支部书记的简称。
  • 攻书 gōng shū
    读书;学习。
  • 故书 gù shū
    ①古书。②旧书。
  • 敕书 chì shū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 教书 jiào/jiāo shū
    教学生学习功课:~先生 ㄧ他在小学里~。
  • 文书 wén shū
    ①各种文件的统称。有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之分。前者即公文,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家族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书信、日记、家谱、契约、合同等。②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员。
  • 新书 xīn shū
    1.崭新的书。 2.将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 3.指现代的著作。
  • 方书 fāng shū
    1.官府文书;案牍。 2.指史书﹐史册。 3.医书。 4.古代医术与方术同出一源﹐故亦指称方术之书。
  • 旧书 jiù shū
    ①破旧的书。②古书。
  • 星书 xīng shū
    古代天文学书籍。亦指星相占卜之书。
  • 春书 chūn shū
    即春帖子。
  • 晒书 shài shū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日:'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后为仰卧曝日之典。
  • 檄书 xí shū
    檄文。
  • 暗书 àn shū
    默写。
  • 曝书 pù/bào shū
    晒书。旧时有七夕晒书之俗。
  • 月书 yuè shū
    1.指姻缘簿。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载:杜陵韦固旅次宋城﹐见"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答曰:"天下之婚牍耳。" 2.书体名。 3.每月考试登记簿。宋代太学每月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按文理优劣﹐逐月书于簿籍﹐以决升降。
  • 札书 zhá shū
    1.牒,公文。 2.指写在简牒之上。 3.简策。
  • 朱书 zhū shū
    用朱墨书写的文字。
  • 杂书 zá shū
    旧指小说﹑杂记﹑随笔一类著作。
  • 权书 quán shū
    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 村书 cūn shū
    旧时村塾教授蒙童所用的书。
  • 束书 shù shū
    1.犹负籍。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 条书 tiáo/tiāo shū
    分条书写。
  • 来书 lái shū
    〈书〉来信。
  • 板书 bǎn shū
    ①在黑板上写字:需要~的地方,在备课时都作了记号。②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工整的~。
  • 枕书 zhěn shū
    枕着书。谓与书为伴,勤奋好学。
  • 标书 biāo shū
    写有招标或投标的标准、条件、价格等内容的文书。
  • 树书 shù shū
    指关于种植花木之类的书。
  • 样书 yàng shū
    作为样品的书。
  • 校书 xiào/jiào shū
    1.校勘书籍。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唐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校书"。
  • 桼书 qī shū
    漆书。古代用漆写于竹简,故称。
  • 梢书 shāo/sào shū
    捎书信。
  • 梵书 fàn shū
    1.梵字。 2.指佛经。
  • 检书 jiǎn shū
    翻阅书籍。
  • 楷书 kǎi/jiē shū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
  • 楹书 yíng shū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后因以"楹书"指遗言﹑遗书。
  • 榜书 bǎng shū
    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也叫擘窠书。
  • 槁书 gǎo shū
    书体名。
  • 欧书 ōu shū
    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 款书 kuǎn shū
    落款书写。
  • 正书 zhèng shū
    1.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魏锺繇。 2.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 残书 cán shū
    谓未读完的书。
  • 殳书 shū shū
    秦书八体之一。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
  • 汉书 hàn shū
    书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东汉班固著,部分内容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马续写成。全书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体例大致沿袭《史记》。记录了西汉一代的主要史事,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 沙书 shā/shà shū
    一种技艺表演。其法,用手撮细沙或石粉挥洒成字。能表现出一定的风格﹑工力者为佳。
  • 沪书 hù shū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市松江﹑奉贤﹑南汇等地,有近百年历史。一人演出,有说有唱,以竹筷敲击钹子伴奏,故又称"钹子书"。传统剧目有《金枪传》﹑《天宝图》等。
  • 法书 fǎ shū
    ①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作为书法典范的字。②敬辞,称对方写的字。
  • 泥书 ní/nì shū
    指泥封的书函。
  • 洛书 luò shū
    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
  • 浇书 jiāo shū
    指晨饮。
  • 淫书 yín shū
    内容淫秽﹑宣扬色情的书籍。
  • 清书 qīng shū
    指满文。
  • 温书 wēn shū
    复习功课。
  • 漆书 qī shū
    1.用漆书写的竹木简。 2.用漆书写。
  • 漫书 màn shū
    随意书写。
  • 灵书 líng shū
    仙书。
  • 点书 diǎn shū
    圈点书籍。
  • 焚书 fén shū
    1.烧毁书籍。多指秦之焚书。 2.指秦始皇焚毁的书。
  • 琴书 qín shū
    曲艺的一个类别。包括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安徽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多由当地俗曲发展而成。表演形式以坐唱为多。
  • 爰书 yuán shū
    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张汤﹞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后用以指判决书。
  • 牒书 dié shū
    谓书于简牒。
  • 牍书 dú shū
    犹簿书。官署文书。
  • 特书 tè shū
    特别书写;突出记述。
  • 犬书 quǎn shū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后因称家信为"犬书"。
  • 狂书 kuáng shū
    随意潦草的字。
  • 狎书 xiá shū
    行书之一体。
  • 狐书 hú shū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伏滔《北征记》:"皇天坞北,古时陶穴。晋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余卷"后以"狐书"喻古奥稀罕的书籍。
  • 猎书 liè shū
    犹读书。
  • 献书 xiàn shū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2.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 玄书 xuán shū
    1.指汉扬雄所撰的《太玄》一书。 2.《老子》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后遂以"玄书"指称《老子》。
  • 玉书 yù shū
    1.论玉的书。 2.表示祥瑞的书简。 3.指《黄庭内景经》。亦泛指道书。 4.皇家所藏之书。 5.天子的诏书。
  • 王书 wáng shū
    指晋王羲之的书法。
  • 玺书 xǐ shū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 班书 bān shū
    指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 琅书 láng shū
    1.道家的书。 2.指史册。
  • 理书 lǐ shū
    1.处理文书。 2.温书。
  • 琼书 qióng shū
    1.美称出家人的诗文。 2.指佛经﹑道书。
  • 生书 shēng shū
    未读过的书。亦指新课。
  • 番书 fān/pān shū
    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文字。亦指用此种文字所写的文件﹑书信等。
  • 疾书 jí shū
    迅速地书写:奋笔~。
  • 白书 bái shū
    1.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 2.禀告;陈述。
  • 直书 zhí shū
    据实书写。
  • 皇书 huáng shū
    即历书。又称皇历或黄历。
  • 监书 jiān/jiàn shū
    国子监所刻的书。
  • 盟书 méng shū
    古代结盟立誓,举行歃血盟礼时所载录的文辞。后亦泛指誓约文书。
  • 盲书 máng shū
    盲目刻写;胡乱刻写。
  • 相书 xiāng/xiàng shū
    1.谈相术的书。 2.四川口技。以四川方言在帏幔中表演。
  • 看书 kàn/kān shū
    读书。
  • 真书 zhēn shū
    楷书。原是隶书的别称。也称正书。
  • 矢书 shǐ shū
    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书。
  • 短书 duǎn shū
    1.汉代凡经﹑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称为"短书"。后多指小说﹑杂记之类的书籍。 2.指书牍。
  • 矾书 fán shū
    用明矾水写的保密书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
  • 礼书 lǐ shū
    1.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 2.《史记》八书之一。
  • 祟书 suì shū
    旧时讲述鬼神星命﹑吉凶祸福的书常记录某日得病或遇事不吉为某鬼作祟,称为"祟书"。
  • 祷书 dǎo shū
    祷祝之文。
  • 禁书 jīn/jìn shū
    禁止刊行或阅读的书籍。
  • 禅书 shàn shū
    禅让皇位的诏书。
  • 离书 lí shū
    古代脱离夫妇关系的文书。也称休书。
  • 禹书 yǔ shū
    指《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禹所撰,故名。
  • 私书 sī shū
    隐秘不公开的书信。
  • 秘书 mì/bì shū
    ①协助领导人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的工作人员。②指秘书职务。③使馆中职位低于参赞高于随员的外交官。有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之分,在大使馆馆长领导下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移书 yí shū
    1.致书。 2.发送公文;布告。
  • 程书 chéng sh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后因以"程书"谓限量阅读处理文书。
  • 稾书 gǎo shū
    谓草书。因草书不谨饬﹐如禾秆散乱未修治﹐故称。
  • 稿书 gǎo shū
    旧时掌管文书﹑录事等工作的人员。
  • 章书 zhāng shū
    奏章。
  • 竹书 zhú shū
    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 竺书 zhú/dǔ shū
    佛书﹐佛经。
  • 笑书 xiào shū
    指记载笑话的书籍。
  • 符书 fú shū
    1.符箓。 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 3.官符文书。
  • 笺书 jiān shū
    信札﹐文书。
  • 筋书 jīn shū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
  • 策书 cè shū
    1.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 2.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
  • 签书 qiān shū
    1.签字署名。 2.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
  • 简书 jiǎn shū
    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
  • 箭书 jiàn shū
    缚书信于箭﹐射之以通消息。语出唐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 篆书 zhuàn shū
    ①字体名。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故也称“籀文”或“籀书”,广义的大篆又指甲骨文、金文及春秋战国时各国通行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文字统一,以小篆为正字,也称“秦篆”。篆书字体偏长,多用圆笔。②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所立六书之一,即“小篆”。
  • 簿书 bù shū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籀书 zhòu shū
    即籀文。
  • 籍书 jí shū
    谓用书籍代替卧席。喻迷于诗书之中。
  • 类书 lèi shū
    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备检索的书籍,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 粗书 cū shū
    即草书。
  • 系书 xì/jì shū
    见"系帛书"。
  • 素书 sù shū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2.兵书名。旧题汉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老子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张商英所伪托。 3.泛指一般道书。 4.书籍。
  • 紫书 zǐ shū
    1.道经。 2.帝王的诏书。
  • 緘书 jiān shū
    书信。
  • 縢书 téng shū
    指金绳函封的玉册。古帝王封禅所用。
  • 纶书 lún/guān shū
    即诏书。
  • 细书 xì shū
    1.小字。 2.写小字。
  • 经书 jīng shū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 缄书 jiān shū
    书信。
  • 缥书 piǎo/piāo shū
    犹缥帙。书卷。
  • 缪书 móu/miù/miào/mù/liǎo shū
    即缪篆。
  • 群书 qún shū
    指各类书籍。
  • 羽书 yǔ shū
    古代军事文书。因插有羽毛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故称:校尉羽书飞瀚海。
  • 翻书 fān shū
    翻阅书籍。
  • 老书 lǎo shū
    指旧书或古书。
  • 耽书 dān shū
    酷嗜书籍。
  • 聘书 pìn shū
    1.男方向女方求婚的婚书。 2.聘用人员的文书。
  • 背书 bèi shū
    背诵念过的书:过去上私塾每天早晨要~,背不出书要挨罚。
  • 胡书 hú shū
    1.胡人的文字。 2.指科斗书。
  • 能书 néng/nài shū
    善于抄写;擅长书法。
  • 脉书 mài/mò shū
    即医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
  • 腹书 fù shū
    秦末﹐陈涉﹑吴广欲举事﹐丹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怪之。事见《史记.陈涉世家》。后因以"腹书"指战事或祸乱的先兆。
  • 腾书 téng shū
    传递书信。
  • 花书 huā shū
    即花押。
  • 草书 cǎo shū
    字体名。为书写简便快速而产生的书体。分章草和今草两大类。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字形扁平有波笔,字字分离,相传因西汉史游作《急就章》而得名。今草由正楷的草化与章草的省改发展而来,上下笔势常相连,偏旁常互借,相传始于东汉张芝。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放纵,成为狂草。
  • 荐书 jiàn shū
    推荐人的文书或信件。
  • 营书 yíng shū
    校订﹑整理书籍。
  • 著书 zhù/zhuó shū
    撰写著作。
  • 蕉书 jiāo shū
    以芭蕉叶代纸作书。
  • 薤书 xiè shū
    篆书之一体。
  • 藏书 cáng shū
    1.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 2.储藏书籍。
  • 虎书 hǔ shū
    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 虫书 chóng shū
    1.秦八体书之一。王莽变八体为六体。又名鸟虫书。 2.谓虫蚀过的痕迹像文字。
  • 蚕书 cán shū
    1.蚕状的字迹。 2.指女子的书简。
  • 蛇书 shé shū
    如蛇状的一种书法。
  • 蛮书 mán shū
    给蛮方的战书。
  • 蜗书 wō shū
    指古文字。因屈曲如蜗涎痕﹐故称。
  • 蜡书 là/zhà shū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
  • 螺书 luó shū
    即蝌蚪书。
  • 蠹书 dù shū
    1.亦作"蠧书"。 2.谓晒去书中的蠹虫。 3.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 血书 xuè/xiě shū
    用血写的文字。
  • 行书 xíng/háng shū
    字体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既无草书潦草,又无楷书端正。相传始于东汉末年,流行至今。其中楷意多些的称“行楷”,草意多些的称“行草”。
  • 裁书 cái shū
    1.草写檄文。 2.裁笺作书,写信。
  • 覆书 fù shū
    回信。
  • 解书 jiě/jiè/xiè shū
    知书。
  • 誓书 shì shū
    1.即盟约。 2.即誓券。
  • 计书 jì shū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 讣书 fù shū
    报丧的书信﹑文告。
  • 让书 ràng shū
    指有谴责之言的书信。
  • 误书 wù shū
    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
  • 谨书 jǐn shū
    敬书。
  • 记书 jì shū
    指传记及诸家之书。
  • 讲书 jiǎng shū
    解释书的内容﹔讲课。
  • 讴书 ōu shū
    吟诵诗文。
  • 讼书 sòng shū
    诉状。
  • 讽书 fěng shū
    背书。
  • 访书 fǎng shū
    访求难觅的书籍。
  • 证书 zhèng shū
    见"证明书"。
  • 评书 píng shū
    曲艺曲种。流行于北方地区,故又称“北方评书”。清初已形成,只说不唱。传统书目都为长篇,演员运用各种说讲、表演技巧,以“扣子”造成悬念,取得艺术效果。书目以历史故事为主。
  • 诅书 zǔ shū
    诅咒的文字。
  • 诏书 zhào shū
    皇帝颁发的命令。
  • 译书 yì shū
    1.古指异域向朝廷修好朝贡时的呈书。因需翻译﹐故称。 2.翻译书籍。
  • 诒书 yí/dài shū
    寄书。
  • 诗书 shī shū
    1.《诗经》和《尚书》。 2.泛指书籍。 3.诗作和书法。 4.诗作和书信。
  • 诰书 gào shū
    皇帝诰封臣下所颁发的文书。
  • 说书 shuō/shuì/yuè shū
    曲艺名词。通常指说讲或说唱故事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弹词、鼓书等。只唱不说的曲艺俗称“唱曲”。
  • 诵书 sòng shū
    读书或背书。
  • 请书 qǐng shū
    1.向上有所请求的文书。 2.请帖。
  • 诸书 zhū shū
    诸子之书。
  • 课书 kè shū
    1.研习书文。 2.教人读书。 3.讲占卜的书。
  • 读书 dú/dòu shū
    ①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声ㄧ~笔记 ㄧ~得间(读书时能发现问题)。②指学习功课:他~很用功。③指上学:当时,我还在~ㄧ他在那个中学读过一年书。
  • 谈书 tán shū
    讲论学问。
  • 谏书 jiàn shū
    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 谗书 chán shū
    诽谤他人的书札。
  • 谤书 bàng shū
    〈书〉诽谤人的信件或书籍。
  • 谦书 qiān shū
    指汉文帝致南粤王赵佗书。其措词委婉谦抑﹐故称。
  • 谳书 yàn shū
    判决书。
  • 谶书 chèn shū
    记载谶语的书。
  • 贝书 bèi shū
    指佛经,因古代印度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也叫贝叶书。
  • 负书 fù shū
    1.背负书籍。 2.背负。《洛书》。
  • 贡书 gòng shū
    1.贡士的名册。 2.称州府呈报给礼部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名册。 3.写信给对方的敬称。
  • 责书 zé/zhài shū
    问罪的书信。
  • 贤书 xián shū
    语本《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贤能之书,谓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因以"贤书"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 购书 gòu shū
    悬赏的布告。
  • 贴书 tiē shū
    1.书贴;书信。 2.旧时的书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