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石骨 shí/dàn gǔ/gū

坚硬的岩石。

相关:

详解

石骨
读音:shí gǔ
解释:
石骨,指的是坚硬的岩石。这个词语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出处与用例:
1. 在宋代王炎的《游砚山》诗中,有“澗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的句子,这里形容的是山涧中的水流环绕着岩石的根部,而岩石的质地坚硬且多带有青碧之色。
2. 在《英烈传》第四九回中,“那富陽縣治,前面大江,后枕峻嶺,右有鶴山,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當潮水浸射”的句子,描述了富阳县的地势,其中的“石骨崚嶒”形容的是山势险峻,岩石坚硬而突出。
3. 清代的刘大櫆在《重修孙公桥记》中写到“岸側石骨,坡陀下趨”,这里的“石骨”同样指的是坚硬的岩石,形容河岸边的岩石形态各异,向下延伸。
4. 鲁迅在《故事新编·补天》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可是终于太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这里的“石骨”指的是在平静的水面下,原本被水淹没的陆地部分露出水面,显现出坚硬的岩石形态。
总结:
石骨作为一个词语,主要用来形容岩石的坚硬质地和突出形态。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被用来描绘山水景色,增加文本的画面感和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