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月阳 yuè yáng

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天属阳﹐故名。亦称"月雄"。

相关:

详解

“月阳”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含义:
- 读音:yuè yáng
- 含义: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天属阳,故名。亦称“月雄”。
2. 来源与出处:
- 该词最早可见于《尔雅·释天》中,其中详细列出了月阳在十天干中的不同称呼:“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月陽。”
3. 详细解释:
- 月阳,即根据旧历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命名月份的一种方式。由于天属阳,所以这种命名方式被称为“月阳”。
- 在《尔雅·释天》中,每个月份都对应一个天干,如甲月称为“畢”,乙月称为“橘”,以此类推。
4. 其他解释:
- 在《史记·历书》中,有“月名畢聚”的记载,唐代学者司马贞对此解释为“月值畢及陬訾也。畢,月雄也。聚,月雌也。”这里的“月雄”即是指月阳。
-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释天》的义疏中进一步解释了月阳与月阴(或称为“月雌”)的配对关系,说明这种命名方式在十二个月中都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月阳”是旧历中以十天干来命名月份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古代对天文历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