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夏 fāng xià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相关:
详解
方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āng xià。以下是对方夏的详细解释:
1. 基本意思:
- 方夏指中国,华夏。这是一个与“四夷”相对的概念,用以表达中国本土或中原地区。
2. 出处与引用:
- 出自《伪古文尚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这句话的意思是(某人)承受天命,来安抚中国(华夏)。
- 《后汉书·董卓传赞》中也有相关引用:“方夏崩沸,皇京烟埃。”这里的“方夏”同样指中国,整句话描绘了当时中国(或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的景象。
3. 详细解析:
- “方”在此处可理解为“四方”,即四面八方的地域,也可引申为整个中国或中原地区。
- “夏”则指华夏,是中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也用来指代整个汉族文化圈或中国。
4. 其他引用:
- 宋·秦观《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闱,溢欢声於方夏。”这里用“方夏”来指代整个中国,表达了全国欢庆的景象。
综上所述,方夏是一个表达中国或华夏的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中,与“四夷”相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
1. 基本意思:
- 方夏指中国,华夏。这是一个与“四夷”相对的概念,用以表达中国本土或中原地区。
2. 出处与引用:
- 出自《伪古文尚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这句话的意思是(某人)承受天命,来安抚中国(华夏)。
- 《后汉书·董卓传赞》中也有相关引用:“方夏崩沸,皇京烟埃。”这里的“方夏”同样指中国,整句话描绘了当时中国(或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的景象。
3. 详细解析:
- “方”在此处可理解为“四方”,即四面八方的地域,也可引申为整个中国或中原地区。
- “夏”则指华夏,是中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也用来指代整个汉族文化圈或中国。
4. 其他引用:
- 宋·秦观《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闱,溢欢声於方夏。”这里用“方夏”来指代整个中国,表达了全国欢庆的景象。
综上所述,方夏是一个表达中国或华夏的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中,与“四夷”相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