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方” 词语大全
-
丁方
dīng/zhēng fāng
四方。 -
七方
qī fāng
中医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方剂。 -
万方
wàn/mò fāng
①全国各地;天下各地:万方乐奏有于阗。②指多种多样:仪态万方。 -
丹方
dān fāng
1.炼丹的方术。 2.相传的验方。 -
二方
èr fāng
后汉陈實长子元方﹑四子季方的合称。二人均有高名。 -
三方
sān fāng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2.太平天国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
上方
shàng/shǎng fāng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汉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
下方
xià fāng
1.下边;下面。 2.犹下界,人间。 3.汉代五行家称南方或西方为"下方"。 -
不方
bù fāng
无方。 -
东方
dōng fāng
①东①:~红,太阳升。②(Dōngfāng)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
中方
zhōnɡ fānɡ
1.指中原地区。 2.中国方面。 -
主方
zhǔ fāng
主管方药。 -
义方
yì fāng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
乐方
lè/yuè fāng
音乐的法度。 -
乖方
guāi fāng
1.违背法度;失当。 2.反常。 -
乘方
chéng fāng
n个a相乘的积a^n称为a的n次乘方。一般,二次乘方称为“平方”,三次乘方称为“立方”。从a求a^n的运算也称“乘方”。 -
乡方
xiāng fāng
谓归向仁义之道。乡,通"向"。 -
书方
shū fāng
记录送死物件数目的方板。 -
买方
mǎi fāng
买主,买进的一方。 -
五方
wǔ fāng
指东、南、西、北和中央。也泛指四面八方:五方之民|五方之色|五方杂处|五方风气异中原。 -
他方
tā fāng
别处;他乡。 -
仪方
yí fāng
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
人方
rén fāng
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殷代分布在今山东一带。帝乙﹑帝辛时曾多次抗殷,后为殷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
仁方
rén fāng
施行仁道的方法与途径。语本《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邢昺疏:"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 -
仇方
chóu/qiú fāng
友邦,邻国。《诗.大雅.皇矣》:"询尔仇方,同尔兄弟。"郑玄笺:"询,谋也,怨耦曰仇。仇方,谓旁国诸侯。"一说指敌国。见宋朱熹集传。 -
付方
fù fāng
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净值的增加(跟‘收方 ’相对)。也叫贷方。 -
仙方
xiān fāng
1.旧时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药。 2.传说中神仙所赐的药饵。 3.旧时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药方。 -
伏方
fú fāng
北方。 -
佗方
tuó fāng
他方;他乡。 -
借方
jiè fāng
见〖收方〗。 -
偏方
piān fāng
1.一个方面。 2.指一隅,一方。 3.僻远地方。 4.民间流传,不见于医药经典著作的中药方。 -
偶方
ǒu fāng
中药方剂名称,"七方"之一。指药味合于双数或由两味药合成的方剂。亦指两方相合而成的复方。 -
八方
bā fāng
1.四方和四隅。 2.泛指各方。 -
公方
gōng fāng
指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的一方(跟‘私方’相对):~代表ㄧ~人员。 -
共方
gòng/gōng fāng
同一方向。 -
冀方
jì fāng
古泛指中原地区。 -
内方
nèi/nà fāng
山名。亦称章山。在湖北钟祥县西南。 -
刚方
gāng fāng
刚直方正。 -
函方
hán fāng
指钱币的方形内孔。 -
分方
fēn/fèn fāng
1.犹纷纷。 2.犹言分头。 -
前方
qián fāng
1.谓前部为方形。 2.前面。 3.接近战线的地区。与"后方"相对。 -
劳方
láo fāng
指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一方。 -
北方
běi fāng
①北。②北部地区,在我国一般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 -
医方
yī fāng
1.医生和方士。 2.医术,医道。 3.医书;医疗处方。 -
十方
shí fāng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 -
卖方
mài fāng
卖主,货物卖出者一方。 -
单方
dān/shàn/chán fāng
流传于民间的药方:自寻野草试单方。 -
南方
nán/nā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 2.泛指南部地区,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
反方
fǎn fāng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
双方
shuāng fāng
指在某种场合中相对的两个人或两个集体。 -
古方
gǔ fāng
(~儿)古代传下来的药方。 -
司方
sī fāng
1.指南车。 2.指示方向。 3.主管南方。 -
同方
tóng/tòng fāng
1.志向相同。亦指志向相同者。 2.谓同在一体。 3.同在一地。 -
名方
míng fāng
著名的药方。 -
后方
hòu fāng
①远离战线的地区(跟‘前线’、‘前方’相对)。②后面;后头:在我舰的右~,发现一艘潜艇。 -
吏方
lì fāng
为政的方略。 -
向方
xiàng fāng
1.归向正道。方,义方。 2.谓遵循正确方向。 -
员方
yuán fāng
1.方圆。 2.比喻完美无缺。 -
周方
zhōu fāng
周全方便。 -
塌方
tā fāng
即“滑坡”。 -
四方
sì fāng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天下;各处。 3.指四方诸侯之国。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5.指四方之神。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
圆方
yuán fāng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
圜方
huán/yuán fāng
1.圆与方。方圆。 2.古谓天圆而地方,故以"圜方"指天地。 -
土方
tǔ fāng
1.古部族名。屡见于甲骨文。 2.地势。 3.挖土﹑填土﹑运土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计算,一立方米称为一个土方。这一类的工作叫土方工程。 4.民间流行的﹑不见于医药专门著作的药方。 -
地方
dì/de fāng
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
均方
jūn fāng
一组数的平方的平均值。 -
坍方
tān fāng
路基、堤坝和河岸等边坡或山坡的坍塌现象。形成原因常为边坡过陡、土内水分增大、岩石风化及地震的影响等,和边坡或山坡的岩层构造也有关系。严重时可使交通中断或水流不畅。 -
填方
tián/zhèn fāng
土木工程施工时填的土石方。 -
处方
chǔ/chù fāng
①医生给病患者开药方。②医生开的药方。 -
复方
fù fāng
①中医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方配成的方子:~丹参片。②西医指成药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品的:~阿司匹林。 -
外方
wài fāng
1.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 2.外地;远方。 3.指向门外。 -
多方
duō fāng
多方面:~设法。 -
大方
dà fāng
①古时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大方”指大地:履大方。②大道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亦泛指见识广博的学者专家:贻笑大方。③气量大,对财物等不计较:出手大方。④举止自然,不拘谨,不做作:落落大方。⑤式样颜色不俗气、土气:款式大方。 -
天方
tiān fāng
原指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后泛指阿拉伯。 -
头方
tóu/tou fāng
脑袋方正。比喻鲠直,不随和。 -
奇方
qí/jī fāng
1.奇妙的丹方。 2.奇异的方术。 -
女方
nǚ fāng
女的方面(多用于有关婚事的场合)。 -
妙方
miào fāng
1.奇验的药方。 2.好方法。 -
孔方
kǒng fāng
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 -
宁方
níng/nìng fāng
安定四方。 -
守方
shǒu fāng
坚持正道。 -
宋方
sòng fāng
明代文学家宋濂和方孝孺的并称。 -
官方
guān fāng
政府方面:~消息丨~人士丨~评论。 -
宝方
bǎo fāng
1.难得而有特效的药方。 2.称对方乡土的敬辞。 -
宪方
xiàn fāng
写有法规律令的版册。 -
寡方
guǎ fāng
缺少方法。 -
对方
duì fāng
跟行为的主体处于相对地位的一方:老王结婚了,~是幼儿园的保育员 ㄧ打球要善于抓住~的弱点来进攻。 -
小方
xiǎo fāng
1.小方术。 2.东汉末黄巾军的编制单位。 3.谓简单的风貌。 4.中医的一种处方。 5.犹言小家子气﹐气派不大或不大方。 -
尚方
shàng fāng
1.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称"尚署"。元惟置中尚监。明废。 2.尚方多以役徒服劳作﹐因以为系罪囚之所。 3.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4.谓掌管方药。 5.见"尚方剑"。 6.复姓。汉有长陵大姓尚方禁。参阅《通志.氏族四》。 -
尺方
chǐ fāng
一尺见方。极言其小。 -
局方
jú fāng
本指宋太医局所定之药方,后亦泛称一般通用的方剂。 -
履方
lǚ fāng
1.立于地上。 2.躬行正道。 -
巡方
xún fāng
1.指天子出巡四方。 2.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 -
左方
zuǒ fāng
左面;后面。 -
己方
jǐ fāng
自己这一方面。 -
干方
gān/gàn fāng
干卦所在的方位,即西北方。 -
平方
píng fāng
1.一个数自乘,即指数是2的乘方。 2.指平方米。 -
幻方
huàn fāng
又称“纵横图”。将从1到n^2的自然数排成纵横各有n个数的正方形,使在同一行、列或对角线上n个数的和都等于n(n^2+1)2,这样的排列称为n阶幻方,或n行纵横图。中国汉代已出现三阶幻方,称为“九宫”。在古代,幻方纯属一种数学游戏,近代它属于组合数学研究的内容,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及对策论等方面有应用。 -
廉方
lián fāng
有棱角而方正。 -
开方
kāi fāng
开方1(~儿)开药方。也说开方子。 开方2 [kāi∥fāng]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如81开4次方得±3。 -
异方
yì fāng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2.指异域;异国。 3.指他乡;外地。 4.不同地方。 5.特别的药方。 -
弊方
bì fāng
犹旧书。方﹐书板。 -
弘方
hóng fāng
宽宏方正。 -
当方
dāng/dàng fāng
1.亦作"当坊"。本地。 2.指各方中的某一方。 -
形方
xíng fāng
见"形方氏"。 -
徐方
xú fāng
1.指古徐国。 2.指徐州。 -
必方
bì fāng
神名。 -
忠方
zhōng fāng
忠诚方正。 -
急方
jí fāng
救急的方剂。 -
恰方
qià fāng
才;方才。 -
想方
xiǎng fāng
设法;打主意。 -
戊方
wù fāng
指戊己之日。 -
戒方
jiè fāng
1.亦作"戒尺"。亦作"戒饬"。 2.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 -
成方
chéng fāng
现成的药方。 -
才方
cái fāng
1.甫,始。 2.副词。刚才。 3.副词。方才,方始。 -
执方
zhí fāng
1.按照常规办事。 2.隋时纠察朝仪者持方木,谓"执方"。 -
抱方
bào fāng
方领。古代深衣(在家闲居的衣服)的领口格式。 -
拘方
jū fāng
拘泥刻板。 -
挖方
wā fāng
土木工程施工时开掘的土石方。 -
授方
shòu fāng
教给为官之常法。 -
排方
pái/pǎi fāng
古时腰带上的一种装饰。 -
推方
tuī fāng
谓齐头并进。 -
摧方
cuī fāng
谓磨去方正的节操。 -
收方
shōu fāng
即借方。 账目左方的一个项目,构成开支账或资产账的一笔增加数。 -
故方
gù fāng
1.原来的药方。 2.旧规。 -
敌方
dí fāng
敌对方面;敌人。 -
敦方
dūn/duì fāng
敦厚方正。 -
春方
chūn fāng
1.东方。 2.春药。 -
斗方
dǒu/dòu fāng
(~儿)书画所用的方形纸张,也指一二尺见方的字画。 -
断方
duàn fāng
划为方形。 -
方块
fāng kuài
四方形的物体。 -
方书
fāng shū
1.官府文书;案牍。 2.指史书﹐史册。 3.医书。 4.古代医术与方术同出一源﹐故亦指称方术之书。 -
方外
fāng wài
〈书〉①中国以外的地方;异域:~之国。②尘世之外:~之人。 -
方围
fāng wéi
指正方形的四边之和。 -
方介
fāng jiè
方正耿直。 -
方宝
fāng bǎo
方形的银块。 -
方丈
fāng zhàng
①一丈见方。②平方丈。 -
方上
fāng shàng/shǎng
1.谓物体的上部作方形。 2.指墓圹。 3.犹方外。 -
方殷
fāng yīn/yān/yǐn
谓正当剧盛之时。 -
方功
fāng gōng
指土方工程。 -
方棱
fāng léng/lēng/líng
1.亦作"方楞"。 2.方正有棱角。喻刚正不阿。 -
方流
fāng liú
作直角转折的水流。相传其下有玉。 -
方夏
fāng xià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
方伞
fāng sǎn
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 -
方游
fāng yóu
游方。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周游四方。 -
方形
fāng xíng
1.四边都相等的矩形。 2.所有内角均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
方分
fāng fēn/fèn
指空间。 -
方向
fāng xiàng
①指东、南、西、北等:在山里迷失了~。②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军队朝渡口的~行进。 -
方慎
fāng shèn
方正而谨慎。 -
方挺
fāng tǐng
方正刚直。 -
方士
fāng shì
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
方侯
fāng hóu/hòu
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
方整
fāng zhěng
1.形容人品性方正﹐举止端庄。 2.指形式方正整齐。 -
方便
fāng biàn/pián
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②使便利;给予便利:~群众。③适宜:这儿说话不~。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手头儿不~。⑤婉辞,指大小便:车停一会儿,大家可以~~。 -
方来
fāng lái
1.将来。 2.近来。 -
方壶
fāng hú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方丈。 -
方望
fāng wàng
帝王郊祀时望祭四方群神之礼。 -
方操
fāng cāo
方正的操守。 -
方兆
fāng zhào
古人灼龟所得四种卜兆之一。 -
方案
fāng àn
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 -
方字
fāng zì
指供幼儿识字用的书于方块纸上的字。 -
方帅
fāng shuài
地方军事长官。 -
方法
fāng fǎ
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工作~ㄧ学习~ㄧ思想~。 -
方幅
fāng fú
1.指规模方正。 2.指人品方正﹐端方。 3.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 4.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5.犹法度;规矩。 6.指幅员;疆域。 7.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
方仪
fāng yí
谓大地。 -
方材
fāng cái
截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材。也叫方子。 -
方堙
fāng yīn
1.亦作"方歅"。亦作"方諲"。 2.即九方皋。春秋秦国之善相马者。 -
方叔
fāng shū
周宣王时贤臣。 -
方平
fāng píng
传说中汉桓帝时神仙王远的字。 -
方廉
fāng lián
方正廉洁。 -
方攘
fāng rǎng
离散纷乱。 -
方洁
fāng jié
1.亦作"方絜"。 2.方正廉洁。 3.谓与其洁白相比配。 -
方垂
fāng chuí
边陲。垂﹐通"陲"。 -
方张
fāng zhāng
谓正当扩展﹑强大之际。 -
方割
fāng gē
1.普遍为害。 2.指普遍的祸害。 -
方情
fāng qíng
1.犹交情﹐情谊。 2.指有交情的友人。 -
方中
fāng zhōng
1.正中。 2.犹世间。对"方外"而言。 3.指古代帝王的寿穴。 4.始处正中。 -
方实
fāng shí
方正诚实。 -
方州
fāng zhōu
1.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 2.指帝都。 3.指州郡。 4.指州郡长官。 -
方式
fāng shì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工作~ㄧ批评人要注意~。 -
方牧
fāng mù
古时统治一方的军政长官方伯与州牧的并称。后泛指地方长官。 -
方剂
fāng jì
药方 ①。 -
方止
fāng zhǐ
列方阵以驻守。 -
方峭
fāng qiào
棱角分明貌。 -
方儿
fāng ér/er
1.方子﹐药方。 2.方法。 -
方事
fāng shì
指方药医术之事。 -
方比
fāng bǐ
比较;匹比。 -
方地
fāng dì/de
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 -
方毅
fāng yì
正直刚毅。 -
方山
fāng shān
1.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传说为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淮水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2.指方山冠。 -
方概
fāng gài
端正而有节操。 -
方夷
fāng yí
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 -
方府
fāng fǔ
国库。因纳四方所贡﹐故称。 -
方峙
fāng zhì/shì
方正刚直。 -
方厚
fāng hòu
1.正直厚道。 2.指大地。 -
方收
fāng shōu
谓从各方面去收束﹑控制。 -
方局
fāng jú
1.指大地。 2.犹圈套﹐迷阵。 -
方宾
fāng bīn
石龙刍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 -
方坟
fāng fén
1.方形的坟墓。 2.梵语stūpa的意译。指舍利塔。 -
方水
fāng shuǐ
方折的水流。传说方折之水其下有玉。 -
方别
fāng bié/biè
1.始别﹐方才分别。 2.犹言各个地方。 -
方技
fāng jì
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 -
方始
fāng shǐ
方才 ②:斟酌再三,~下笔ㄧ现在种的树,要过几年~见效益。 -
方洋
fāng yáng
见"方羊"。 -
方差
fāng chà/chā/chāi/cī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其期望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若随机变量ξ的期望为eξ,则ξ与eξ的偏差平方的加权平均e(ξ-eξ)^2,称为ξ的方差,常记作dξ或varξ。随机变量的方差由其概率分布唯一确定,故也称某分布的方差。为使量纲一致,常应用方差的平方根dξ,称为“根方差”或“均方差”。 -
方城
fāng chéng
1.春秋时楚北的长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循伏牛山﹐北至今邓县。为古九塞之一。 2.借指山川险要。 3.指地方长官。 4.指陵墓。 5.指麻将博戏。 -
方数
fāng shù/shǔ/shuò
方术。指医术。 -
方切
fāng qiē/qiè
正直而恳切。 -
方亮
fāng liàng
正直而诚实。 -
方珍
fāng zhēn
各地出产的珍贵物品。 -
方准
fāng zhǔn
1.方形鼻子。 2.方形帽饰。 -
方召
fāng zhào/shào
1.亦作"方邵"。 2.西周时助宣王中兴之贤臣方叔与召虎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 -
方楞
fāng léng
见"方棱"。 -
方刚
fāng gāng
1.谓人在壮年时体力﹑精神正当旺盛。 2.指壮年。 3.刚才。 -
方框
fāng kuàng
外形呈正方或长方的框子。 -
方拙
fāng zhuō
1.刚直而不知变通。 2.指方正朴拙﹐聪明不外露。 -
方物
fāng wù
①土产:使各以方物来贡。②同“仿佛”。想像;表述: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
方丘
fāng qiū
古祭地祇之坛。 -
方执
fāng zhí
方正而固执。 -
方伯
fāng bó/bǎi/bà
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
方币
fāng bì
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方本
fāng běn
指记载医方的书。 -
方内
fāng nèi/nà
1.指尘世。对"方外"而言。 2.犹国内﹐域中。 -
方员
fāng yuán
见"方圆"。 -
方格
fāng gé
1.方正而有标格。 2.方形的格局。指井田之法。 3.方形的格子。 -
方响
fāng xiǎng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 -
方弘
fāng hóng
正直宽弘。 -
方底
fāng dǐ/de
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 -
方位
fāng wèi
①方向。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为中间方位。②方向和位置:下着大雨,辨不清~。 -
方兄
fāng xiōng
"孔方兄"之省称。指钱。 -
方正
fāng zhèng
①成正方形,不偏不歪:字写得很~。②正直:为人~ㄧ~不阿。 -
方朔
fāng shuò
汉东方朔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汉郭宪《东方朔传》。 -
方土
fāng tǔ
1.乡土;本地。 2.指各地的风俗﹑人情﹑物产等。 -
方施
fāng shī
普遍施行。方﹐通"旁"。 -
方天
fāng tiān
1.可与上天相比。 2.我国古代天体论之一种。为汉王充所倡。 -
方术
fāng shù/shú/zhú
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方技。 -
方徼
fāng jiǎo/jiào
边塞;边防地区。 -
方任
fāng rèn/rén
一方的重任﹐指地方长官的职位。 -
方伎
fāng jì/qí
见"方技"。 -
方家
fāng jiā/gū/jie
‘大方之家 ’的简称,本义是深明大道的人,后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
方单
fāng dān/shàn/chán
即地契。 -
方歅
fāng yān/yīn
见"方堙"。 -
方心
fāng xīn
方正之心。 -
方将
fāng jiāng/jiàng
〈书〉正要。 -
方佯
fāng yáng
见"方羊"。 -
方明
fāng míng
1.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 2.传说中人名。 -
方人
fāng rén
1.讥评他人。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戎的别名。 -
方板
fāng bǎn
指公文;文书。 -
方客
fāng kè
1.四方宾客。 2.即方士。 -
方俗
fāng sú
地方风俗。 -
方德
fāng dé
犹常德。遵循正道之德。 -
方国
fāng guó
1.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 2.泛指天下﹐国家。 3.指四方州郡。 -
方彩
fāng cǎi
即方色。 -
方床
fāng chuáng
卧榻。 -
方君
fāng jūn
拜匣的拟人称谓。 -
方所
fāng suǒ
方向处所;范围。 -
方毂
fāng gǔ
犹并驾。两车并行。 -
方圜
fāng huán/yuán
见"方圆"。 -
方严
fāng yán
方正严肃。 -
方弓
fāng gōng
方形与弧形。 -
方回
fāng huí
1.古仙人名。相传于唐尧时曾隐于五柞山﹐尧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回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见汉刘向《列仙传.方回》。 2.借指山野隐士。 -
方极
fāng jí
四方极远的疆土。 -
方古
fāng gǔ
1.与古代相媲美。 2.与古代相比较。 3.方正古朴﹐不随世俗。 -
方当
fāng dāng/dàng
犹将要;会当。 -
方才
fāng cái
①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②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 -
方子
fāng zǐ
方子1方材。也作枋子 。 方子2 [fāng·zi]①药方。②配方的通称。 -
方具
fāng jù
佛家跪拜的褥垫。 -
方槽
fāng cáo
方形的银块。 -
方丧
fāng sāng/sàng
谓用事父之丧礼以事君丧。 -
方教
fāng jiào/jiāo
佛教语。方广之教。 -
方头
fāng tóu/tou
谓性梗直而不通事宜。 -
方尺
fāng chǐ/chě
①一尺见方。②平方尺。 -
方峻
fāng jùn
方正严峻。 -
方命
fāng mìng
1.违命;抗命。 2.常作难于应命的婉辞。 -
方且
fāng qiě/jú
1.尚且;还要。 2.犹方将。将会;将要。 3.正当;正值。 4.方才。 -
方厉
fāng lì
正直而严肃。 -
方折
fāng zhē/zhé/shé
指水流作直角转折。古代传说方折之水﹐其下有玉。 -
方奇
fāng qí/jī
各地出产的珍奇物品。 -
方扇
fāng shàn/shān
古代仪仗名。方形之扇。 -
方寸
fāng cùn
①一寸见方:~之木。②平方寸。③〈书〉指人的内心;心绪:~已乱。 -
方帐
fāng zhàng
1.宋代登录方田的帐簿。 2.方形的帐子。 -
方今
fāng jīn
如今;现时:~盛世。 -
方检
fāng jiǎn
方正而能检束。 -
方屏
fāng píng/bǐng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
方喻
fāng yù
比喻;比拟。 -
方根
fāng gēn
一个数的n次幂(n为大于1的整数)等于a,这个数就是a的n次方根。如16的4次方根是+2和-2。简称根。 -
方名
fāng míng
四方之名。指辨识方向。 -
方溃
fāng kuì/huì
青蒿的别称。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蒿》。 -
方圆
fāng yuán
①指周围:~左近的人,他都认识。②指周围的长度:~几十里见不到一个人影。③方形和圆形。比喻一定的规则或标准:不依规矩,不能成~。 -
方志
fāng zhì
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也叫地方志。 -
方巾
fāng jīn
1.明代文人﹑处士所戴的软帽。 2.指旧时行婚礼时新娘头上所覆的红方帕。 -
方处
fāng chǔ/chù
地方;处所。 -
方枘
fāng ruì
方形的榫头。方枘不能入圆孔﹐比喻不相投合。 -
方扬
fāng yáng
古西戎的一支。 -
方册
fāng cè
简牍;典籍。 -
方制
fāng zhì
谓方始制定疆域。《汉书.地理志上》:"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颜师古注:"方制,制为方域也。"王先谦补注:"《广雅.释诂》:'方,始也。'言黄帝徧行天下,始裁制万里,区别州野。"后引申指疆域。 -
方户
fāng hù
宋代耕方田的农户。 -
方曲
fāng qū/qǔ
亦作“方麹”。1.竹织方扇。多用以障面。《北史·杨愔传》:“后有选人 鲁漫汉 ,自言猥贱,独不见识。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方麹鄣面,我何不识卿?’ 漫汉 惊服。”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方曲》:“《北史·杨愔传》‘以方曲障面’,读者不解‘方曲’为何语。按《说文》作筁,蚕薄也……《方言》‘薄谓之曲’,此云‘方曲障面’,盖竹织方扇也。”一说方曲形如饼而四棱,以木为之,亦团扇之类。见 清 褚人获 《坚瓠秘集·扇》。2.曲霉的一种。 -
方域
fāng yù
地方;国内。 -
方泽
fāng zé/shì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坛。因为坛设于泽中﹐故称。 -
方径
fāng jìng
直路。 -
方弼
fāng bì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方桌
fāng zhuō
桌面是方形的桌子。 -
方广
fāng guǎng/ān
1.面积;范围。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 3.指佛寺。 -
方步
fāng bù
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踱~ㄧ迈~。 -
方慝
fāng tè
谓各地的忌讳。 -
方岳
fāng yuè
1.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一指衡山)﹑北岳恒山。 2.指州郡。 3.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
方枕
fāng zhěn
一种长方体形的枕头。 -
方絜
fāng xié/jié
见"方洁"。 -
方良
fāng liáng
传说中的山精鬼怪名。 -
方起
fāng qǐ
并起。 -
方瞳
fāng tóng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
方虎
fāng hǔ
方叔﹑召虎的并称。为周宣王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
方穿
fāng chuān
方形的孔。 -
方近
fāng jìn
[方]∶临近;不远的地方。如:方近名胜很多。 -
方畿
fāng jī
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后泛称境内。 -
方维
fāng wéi
指地方军政长官。语本《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
方舆
fāng yú
地。古人认为地载万物,如同车舆:漫漫方舆。 -
方辕
fāng yuán
犹并驾。两车并行。 -
方石
fāng shí/dàn
铺路用的石块或石板。 -
方诊
fāng zhěn
处方和诊察病情。 -
方离
fāng lí
蒙茏纷乱貌。 -
方驰
fāng chí
并跑﹐齐驰。 -
方羊
fāng yáng/xiáng
1.亦作"方佯"。亦作"方洋"。 2.即彷徉。徘徊﹐不自安貌。 3.即彷徉。翱翔;腾飞。 -
方舸
fāng gě
即方船。 -
方田
fāng tián
1.古九章算术之一。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 2.指宋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其田方形﹐故称。 3.指宋王安石所行之方田法。 -
方贿
fāng huì
土产;地方所有的财物。 -
方表
fāng biǎo
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方雅
fāng yǎ
1.雅正。 2.谓诗文旨意方正风雅。 3.指方正风雅的诗文家。 4.指门第高雅。 -
方红
fāng hóng/gōng
即方家红。荔枝名。 -
方策
fāng cè
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②同“方册”。典籍。 -
方语
fāng yǔ/yù
即方言。 -
方裔
fāng yì
边境。 -
方颡
fāng sǎng
方形的额头。古人认为富贵之相。 -
方筴
fāng cè
见"方策"。 -
方罫
fāng guǎi/guà
1.指棋盘上的方格。 2.指整齐的方格形。 -
方船
fāng chuán
并船。泛指大船。 -
方胜
fāng shèng
古代一种首饰,形状是由两个斜方形一部分重叠相连而成,后也泛指这种形状。 -
方诸
fāng zhū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2.传说中仙人住所。 -
方部
fāng bù
犹州郡。 -
方立
fāng lì
谓以道立身。 -
方鲠
fāng gěng
方正耿直。 -
方略
fāng lüè
全盘的计划和策略:作战~。 -
方等
fāng děng
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 -
方釳
fāng xì
马饰名。铁制﹐在马头上。一说在车辕两边﹐防马之相突。 -
方颐
fāng yí
方形的面颊。古人以为贵相。 -
方邵
fāng shào
见"方召"。 -
方程
fāng chéng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1=3,x+1=y+2。也叫方程式。 -
方蓬
fāng péng
传说中海中二神山方丈﹑蓬莱的并称。 -
方针
fāng zhēn
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政策 ㄧ教育~。 -
方碍
fāng ài
妨碍。 -
方社
fāng shè
指四方之神和土地神。 -
方队
fāng duì/zhuī
方形的队列。 -
方谋
fāng móu
方策;谋略。 -
方言
fāng yán
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
方轨
fāng guǐ
1.车辆并行。 2.指平坦的大道。 3.取法;比肩。 4.指品行端正。 -
方里
fāng lǐ
①一里见方。②平方里。 -
方竹
fāng zhú
竹之一种。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径一至四厘米﹐质坚。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均有栽培。可供观赏﹐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
方钢
fāng gāng/gàng
轧制或加工成方形截面的钢材。 -
方祠
fāng cí
方士所兴建和主持之词。 -
方纔
fāng cái
1.亦作"方才"。 2.刚才。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副词。跟"才"相似﹐但语气稍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 -
方行
fāng xíng/háng
行为正直。 -
方载
fāng zài/zǎi
1.指大地。 2.四方之事。 -
方驾
fāng jià
1.两车并行。 2.比肩;媲美。 -
方趾
fāng zhǐ
方形的脚。多与"圆颅"﹑"圆顶"对举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
方额
fāng é
方正的额头。古人认为富贵之相。 -
方诀
fāng jué
指方术的某种秘诀。 -
方质
fāng zhì
方正质朴。 -
方舄
fāng xì
方形复底之鞋。 -
方祀
fāng sì
各祭其一方的神祇。 -
方阵
fāng zhèn
1.亦作"方陈"。 2.方形之军阵。古代阵法有方﹑圆﹑雁行﹑钩行等多种。见《孙膑兵法.十阵》。 3.指麻将牌局。四人对局﹐开局前﹐每人理十七或十八墩﹐构成方形﹐故称。 -
方贡
fāng gòng
四方的土贡。亦指方土的贡物。 -
方神
fāng shén
四方之神。 -
方者
fāng zhě
1.指方术之士。 2.指方形之物。 -
方諲
fāng yīn
见"方堙"。 -
方隅
fāng yú
边疆:世道初艰,方隅多难。 -
方车
fāng chē/jú
两车相并。 -
方脉
fāng mài/mò
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 -
方相
fāng xiāng/xiàng
上古传说中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 -
方袍
fāng páo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2.借指僧人。 -
方辇
fāng niǎn
1.并排两辇。 2.同辇。 -
方陈
fāng chén/zhèn
见"方阵"。 -
方道
fāng dào
1.犹并道。谓在道路上并排行进。 2.指关于坤﹑地的道理﹑法则。 -
方絮
fāng xù
絮纸;纸。 -
方音
fāng yīn
方言的语音,包括:a)方言所特有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作为声母的舌根鼻音ng(上海话‘牙、我’的声母)。b)方言与标准语同有而使用上有分歧的元音、辅音、声调,例如昆明话把‘雨’读如‘椅’,西安话把‘税’读如‘费’等。 -
方镇
fāng zhèn
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着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 -
方贞
fāng zhēn
方正;正直。语本《易坤》:"柔顺利贞……至静而德方。" -
方药
fāng yào
中医药方中用的药。也指方剂。 -
方足
fāng zú
1.方形的脚。常与"圆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2.指马之类动物的脚。亦借指马之类动物。 -
方马
fāng mǎ
缚马。 -
方祇
fāng zhǐ/qí
1.指大地。 2.指地神。 -
方重
fāng zhòng/chóng
端方持重。 -
方领
fāng lǐng
1.方形衣领。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
方皇
fāng huáng
1.翱翔;遨游。 2.传说中的动物名。 -
方直
fāng zhí
1.指人品端方正直。 2.指形状方正。 -
方都
fāng dū/dōu
大都;大城。 -
方谨
fāng jǐn
方正而严谨。 -
方目
fāng mù
1.相传仙人偓佺因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变方﹐能飞行逐走马。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偓佺》。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偓佺以松实方目。"后多以"方目"形容眼睛呈方形﹐大而有神﹐为神仙或同类中翘楚者之特征。 2.方形之孔。 3.水鸟名。 -
方籍
fāng jí
医书。 -
方闻
fāng wén
1.博洽多闻。 2.指博洽多闻之士。 3.见"方闻科"。 -
方骧
fāng xiāng
乍合乍离貌。 -
方色
fāng sè/shǎi
五行家将东南西北中与青赤白黑黄相配﹐一方一色﹐简称"方色"。 -
方积
fāng jī
体积。 -
方诣
fāng yì
旨归。 -
方空
fāng kōng/kòng/kǒng
1.方形的孔。 2.即方空縠。 -
方面
fāng miàn
就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说,叫方面:优势是在我们~,不是在敌人~ㄧ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
方辔
fāng pèi
并辔;并驾。 -
方限
fāng xiàn
限制﹐限度。 -
方轩
fāng xuān
1.并排的窗户。 2.轩车。 3.与轩辕相比美。 -
方计
fāng jì
方略﹐计策。 -
方量
fāng liáng/liàng
犹丈量。 -
方笔
fāng bǐ
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方舟
fāng zhōu
方舟1〈书〉两船相并。 方舟2 [fāngzhōu]《圣经》故事中义士诺亚(Noah)为躲避洪水造的长方木柜形大船。 -
方鼎
fāng dǐng
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周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 -
无方
wú fāng
没有边际。 -
时方
shí fāng
指宋元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清陈念祖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
有方
yǒu fāng
1.犹四方﹐各方。有﹐词头。 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 3.有道;得法。 -
朔方
shuò fāng
1.北方。 2.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 -
朱方
zhū fāng
1.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 2.指南方。 -
来方
lái fāng
1.谓前来祭祀四方之神。 2.来源。 -
枘方
ruì fāng
"枘凿方圆"的省语。比喻不调协。 -
梵方
fàn fāng
指印度。 -
正方
zhèng fāng
1.谓正向一方。 2.犹方正。谓正而不邪。 3.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 -
殊方
shū fāng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 2.远方,异域。 -
毁方
huǐ fāng
1.古代数学中求圆于方之法。 2.谓毁弃立身行事的准则。 -
毕方
bì fāng
1.传说中的怪鸟。出现则常有火灾。 2.神名。 3.木精。 -
比方
bǐ fāng
①用容易明白的甲事物来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乙事物:他坚贞不屈的品德,可用四季常青的松柏来~。②指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的行为:打~ㄧ这不过是个~。③比如:郊游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谁带队、谁开车,等等。④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有话要说而故意吞吐其词时):他的隶书真好,~我求他写一副对联儿,他不会拒绝吧? -
水方
shuǐ fāng
木制的方形盛水器。 -
汁方
zhī fāng
见"汁防"。 -
汤方
tāng/shāng fāng
中药汤剂处方。 -
沙方
shā/shà fāng
挖沙﹑填沙或运沙的工作量通常都以立方米计算,一立方米称为一个沙方。 -
治方
zhì fāng
治理国家的方略。 -
法方
fǎ fāng
法度和方术。 -
流方
liú fāng
指四方。 -
浅方
qiǎn/jiān fāng
犹单方。谓小医方。 -
海方
hǎi fāng
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
滓方
zǐ fāng
收集茶叶渣的器具。 -
游方
yóu fāng
云游四方:游方和尚|跟师父游方。 -
清方
qīng fāng
廉洁正直。 -
灵方
líng fāng
1.犹仙方。神仙赏赐的药饵。 2.指有特效的药方。 -
炎方
yán fāng
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
疏方
shū fāng
处方;开药方。 -
物方
wù fāng
事物变化的道理。 -
玄方
xuán fāng
北方。 -
田方
tián fāng
宋神宗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 -
男方
nán fāng
男子方面,相对女方而言(多指婚事中)。 -
界方
jiè fāng
1.镇书纸的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的。 2.即戒方。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小木板。 -
九方
jiǔ fāng
1.中央与八方的总称。 2.九方皋的省称。 3.复姓。春秋秦穆公时,有九方皋。见《列子.说符》。 -
百方
bǎi fāng
1.各地;万国。 2.用多种方法。 -
直方
zhí fāng
公正端方。 -
相方
xiāng/xiàng fāng
1.相匹敌;相当。 2.相比方,相比拟。 -
省方
shěng/xǐng fāng
巡视四方。 -
眼方
yǎn fāng
1.眼睛呈方形。道家以为寿征。 2.治疗目疾的药方。 -
知方
zhī/zhì fāng
1.知礼法。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曰:"方,礼法也。" 2.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 -
矩方
jǔ fāng
矫正使方。 -
石方
shí/dàn fāng
各种土建工程中挖﹑填﹑堆砌和运输石头的计量单位,通常用立方米计算,故名。 -
社方
shè fāng
古谓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语出《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犠羊,以社以方。"郑玄笺:"秋祭社与四方,为五谷成熟报其功也。"孔颖达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 -
神方
shén fāng
1.神奇的方术。 2.谓仙方,验方。 -
禁方
jīn/jìn fāng
珍秘的药方或其他配方。 -
离方
lí fāng
南方。 -
私方
sī fāng
与公方相对。指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一方。也称资方。 -
秋方
qiū fāng
1.西方。 2.指人的晩年﹐暮年。 -
秘方
mì/bì fāng
不公开的疗效显著的药方:祖传秘方。 -
程方
chéng fāng
犹呈献计策。 -
穿方
chuān fāng
挖土为立方﹐用以计算定量。 -
空方
kōng/kòng/kǒng fāng
指画面上留待题跋的空白处。 -
立方
lì fāng
①指数是3的乘方,如a3(a×a×a),43(4×4×4)。②立方体的简称。③指立方米。 -
端方
duān fāng
〈书〉端正;正派:品行~。 -
纔方
cái fāng
犹方才。 -
经方
jīng fāng
中医称汉代以前的方剂。 -
羣方
qún fāng
犹万方。 -
职方
zhí fāng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
良方
liáng fāng
疗效好的药方。 -
苏方
sū/sù fāng
即苏枋。 -
药方
yào fāng
医生治病所开的方剂。 -
营方
yíng fāng
分布四方。 -
蛮方
mán fāng
南方。 -
襞方
bì fāng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
西方
xī fāng
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 2.犹西洋。指欧美各国。 3.指西方净土。 4.复姓。南唐有西方邺。 -
见方
jiàn/xiàn fāng
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这间屋子有一丈~。 -
规方
guī fāng
规划方略。 -
譬方
pì fāng
比方。 -
设方
shè fāng
犹设法。 -
诸方
zhū fāng
1.各地方。 2.犹诸道。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
谊方
yì fāng
行事应遵守的规范和道理。 -
贞方
zhēn fāng
1.正直不阿。 2.坚贞端庄。 -
贴方
tiē fāng
古代门两旁的长木。 -
迷方
mí fāng
1.迷失方向。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