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天忌 tiān jì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 2.《淮南子.天文训》:"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相关:

详解

“天忌”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含义:
- 谓上天所禁忌之事。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性,天可以决定人们的命运和福祸。而“天忌”则表示上天对某人或某事的厌恶和不喜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在天意中不得喜爱或不得善终。
2. 文学和哲学背景:
- 《左传·成公十六年》中提到:“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这里的“犯天忌”指的是违反了上天的禁忌,可能会遭受不利的后果。
- 《淮南子·天文训》则指出:“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这表明虹、蜺、彗星等天文现象被视为上天所忌讳的。
3. 中医学术语:
- 在中医学中,“天忌”也作为一个术语出现。它指的是人体各部位的气血运行随天时气候而变化,因此存在某些不宜进行针刺治疗的时间段,这些时间段被称为“天忌”。王冰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的注解中提到:“人忌于天,犯之则病,故不可不知也。”这表明了解并遵循“天忌”对于中医的针刺治疗非常重要。
4. 结构与发音:
- “天忌”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主语“天”和动词“忌”组成。其中,“忌”表示厌恶和不喜欢。其发音为“tiān jì”。
综上所述,“天忌”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学意义。它既可以指上天所禁忌之事,也可以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来描述不宜进行针刺治疗的时间段。同时,“天忌”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意和命运的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