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外制 wài zhì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

相关:

详解

外制
解释:
外制,在唐宋时期特指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与此相对的是内制,即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唐时,这两制之间的界限尚不十分严格。
详细分析:
1. 时间背景:外制和内制的区分主要在唐宋时期。
2. 职责区分:
- 外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他们负责撰写皇帝的诰命。这些诰命通常是通过中书门下等正规机构所发布的诏敕。
- 内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他们直接由宫廷发出皇帝的诰谕。
3. 历史变迁:
- 唐时,外制和内制之间的界限尚不十分严格。
- 辽、金时期,虽然仍保留外制和内制的名称,但已非唐宋时的旧制。
- 明清时期,已不再使用外制和内制这样的称呼。
总结:
外制是唐宋时期的一个特定概念,指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与翰林学士所掌的内制相对。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有其特定的职责和界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称呼和职责均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