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券 yìn quàn/xuàn
指盖有官印的凭证。
相关:
详解
印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ìn quàn,其基本解释和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解释:
- 印券指的是盖有官印的凭证。
2. 详细解释:
- 印券作为凭证,其特点在于盖有官方的印章,具有官方认证和效力的特点。
- 在古代文献中,如《元史·铁木儿塔识传》中记载:“细民籴于官仓,出印券,月给之者,其直三百文,谓之红贴米。”这里的印券指的是民众从官仓领取粮食时出示的凭证,每月可以领取三百文价值的粮食,这种粮食被称为红贴米。
- 在《清史稿·食货志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凡民人赴回疆领地,皆官给印券,自齎以行。”这里描述的是民众前往回疆地区领取土地时,需要官方给予的印券作为凭证。
总结来说,印券是一种盖有官印的凭证,具有官方认证和效力的特点,在古代文献中多被用于粮食领取、土地分配等场景。
1. 基本解释:
- 印券指的是盖有官印的凭证。
2. 详细解释:
- 印券作为凭证,其特点在于盖有官方的印章,具有官方认证和效力的特点。
- 在古代文献中,如《元史·铁木儿塔识传》中记载:“细民籴于官仓,出印券,月给之者,其直三百文,谓之红贴米。”这里的印券指的是民众从官仓领取粮食时出示的凭证,每月可以领取三百文价值的粮食,这种粮食被称为红贴米。
- 在《清史稿·食货志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凡民人赴回疆领地,皆官给印券,自齎以行。”这里描述的是民众前往回疆地区领取土地时,需要官方给予的印券作为凭证。
总结来说,印券是一种盖有官印的凭证,具有官方认证和效力的特点,在古代文献中多被用于粮食领取、土地分配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