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印” 词语大全
-
上印
shàng/shǎng yìn
上缴官印。谓辞官退职。 -
中印
zhōnɡ yìn
中印度的省称。借指禅林。 -
主印
zhǔ yìn
掌印。指担任官职。 -
五印
wǔ yìn
见"五印度"。 -
交印
jiāo yìn
交出官印,谓卸职。 -
付印
fù yìn
①稿件交付出版社,准备出版。②稿件已完成排版校对过程,交付印刷:清样签字后,才能~。 -
余印
yú yìn
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因非正式官印,故称。 -
佛印
fó/fú/bì/bó yìn
1.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2.宋僧,名了元。字觉老,与苏轼﹑黄庭坚相友善,能诗。哲宗元符元年圆寂。 -
佩印
pèi yìn
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 -
侯印
hóu/hòu yìn
侯爵之印信。 -
信印
xìn/shēn yìn
作为凭证的印章。 -
六印
liù/lù yìn
1.谓六国相印。 2.六将军印。 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
册印
cè yìn
同"册寳"。 -
刷印
shuā/shuà yìn
印刷。旧时印刷,先在刻板上复纸,再以毛刷刷扫,称"刷印"。也称刷书。 -
凿印
záo/zuò yìn
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
刊印
kān yìn
刻板印刷或排版印刷。 -
刓印
wán yìn
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项羽﹞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谓羽摩挲侯印,不忍授人。后因以"刓印"喻吝于爵赏。 -
刻印
kè yìn
1.雕刻印章。 2.雕版印刷。 3.比喻印象极深,不易磨灭。 -
匣印
xiá yìn
指官印。 -
半印
bàn yìn
旧印章名。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清冯云鹏《金石索.印玺.半印》。 -
印像
yìn xiàng
见"印象"。 -
印制
yìn zhì
古代指关于印信的制度。 -
印券
yìn quàn/xuàn
指盖有官印的凭证。 -
印佩
yìn pèi
官印。古人常将官印佩带在腰间,故称。 -
印信
yìn xìn/shēn
1.公私印章的总称。 2.借指权力或官职。 -
印刷
yìn shuā/shuà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呈现原稿内容的技术。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皮革印刷和纺织品印刷等。最常用的为纸张印刷。 -
印举
yìn jǔ
见"印谱"。 -
印函
yìn hán
即印匣。 -
印人
yìn rén
篆刻家。清周亮工撰有《印人传》,清汪启淑撰有《续印人传》,近人叶为铭汇集二书,增补为《广印人传》。 -
印正
yìn zhèng
见"印证"。 -
印钉
yìn dīng/dìng
印刷装订。 -
印契
yìn qì/qiè/xiè
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 -
印鉴
yìn jiàn
留给有关方面供核对用的印章底样,以防假冒:取款时的图章要与印鉴相符。 -
印窠
yìn kē
图章所印的痕迹。 -
印花
yìn huā
1.旧时一种用于缄封公文的凭证。 2.谓将花纹或图案印到纺织品等物上。 3.谓印有图案或花纹。 4.指印花税。 5.指印花税票。由政府出售,贴在契约﹑凭证等上面,作为税款的一种特制印刷品。 -
印识
yìn shí/zhì
犹印记。 -
印玺
yìn xǐ
印信。秦以后专用于皇帝。 -
印钮
yìn niǔ
亦作“印纽”,又称“印鼻”。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钮孔用以穿绶带佩印于身上。秦汉印钮,有龟、螭、辟邪、虎等形状,以区分官员品级。后世私印之钮,形式更多。 -
印牌
yìn pái
1.将印和令牌。 2.清初颁发的一种户口登记牌。 -
印钥
yìn yuè/yào
印匣的钥匙。 -
印池
yìn chí
印泥缸。 -
印集
yìn jí
见"印谱"。 -
印取
yìn qǔ
深刻记取。 -
印纽
yìn niǔ
见"印钮"。 -
印税
yìn shuì
即印花税。 -
印纹
yìn wén/wèn
图章印出的痕迹。 -
印奁
yìn lián
犹印盒。 -
印齿
yìn chǐ
指印章凸出可沾印泥的部分。犹印面。 -
印布
yìn bù
印行。 -
印对
yìn duì
犹印证。 -
印油
yìn yóu
1.制作印泥时所加之油。 2.专供印台用的油质液体,有红﹑蓝﹑紫等色。 -
印把
yìn bǎ/bà
见"印把子"。 -
印符
yìn fú
印信和兵符。 -
印迹
yìn jì
痕迹,踪迹。 -
印谱
yìn pǔ
编录印章作品的书籍。据传始于宋代,明代以来盛行于世。或直接钤印而成,或摹刻印刷而成。著名的有清汪启淑《飞鸿堂印谱》、陈介祺《十钟山房印谱》等。 -
印染
yìn rǎn
纺织品的印花和染色。 -
印次
yìn cì
图书印刷的次数。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计算。每重印一次,即为一个印次。版次变更,印次仍累计计算。 -
印章
yìn zhāng
又称“图章”。古称“”,后多作“玺”。自秦始皇起,“玺”为帝王专用,官、私所用称“印”。先秦、秦汉时期多作封发简牍等物件之用,将印盖于封泥之上。纸广泛应用后,印章遂以朱色印泥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古多以金属、玉为印材,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另也用象牙。牛角、木、水晶等作材料。 -
印可
yìn kě/kè
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禅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 -
印囊
yìn náng/nāng
古代装印信的口袋。 -
印官
yìn guān
明清制度,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官皆用正方印,故称"正印官"或"印官"。其他临时差委以及非正规系统官员,则用长方印。 -
印证
yìn zhèng
证明符合事实:他的推测得到了印证|他的话印证了我的感觉。 -
印票
yìn piào/piāo
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 -
印朱
yìn zhū/shú
印泥。 -
印造
yìn zào
印刷制作。 -
印灰
yìn huī
香灰。 -
印发
yìn fā/fà
1.盖印后发出。 2.印刷并散发。 -
印烙
yìn lào/luò
1.在牲畜或器物上烫火印。 2.比喻留下不易磨灭的痕迹。 -
印锁
yìn suǒ
1.亦作"印鏁"。 2.印盒上的锁。 -
印心
yìn xīn
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
印检
yìn jiǎn
古代书信的盖印封缄处。 -
印行
yìn xíng/háng
印刷行世。 -
印策
yìn cè
官印和授爵的策书。 -
印台
yìn tái/tāi
盖图章(主要是橡皮图章或木戳)用的印油盒。亦称打印台。 -
印文
yìn wén
1.图章上或印迹上的文字。 2.盖有公章的文件。 -
印堂
yìn táng
1.旧时相面的人称额部两眉之间为"印堂",根据印堂的气色判断人的富贵祸福。 2.针灸穴位名,位于两眉头之间。参阅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
印痕
yìn hén
痕迹。 -
印存
yìn cún
见"印谱"。 -
印施
yìn shī
谓刻印佛经,广为布施。 -
印样
yìn yàng
印出的字样。 -
印踪
yìn zōng
指脚印。 -
印封
yìn fēng
1.指盖印的封泥。 2.谓盖印封缄。 -
印香
yìn xiāng
用多种香料捣末和匀做成的一种香。 -
印鏁
yìn suǒ
见"印锁"。 -
印记
yìn jì
1.公章;图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叙古今公私印记》。 2.盖章的印迹。 3.痕迹;标记。 -
印摹
yìn mó
犹印刷。 -
印篆
yìn zhuàn
1.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称。 2.盖印后留下的印文。 -
印定
yìn dìng
谓固定不变。 -
印绶
yìn shòu
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2.借指官爵。 -
印度
yìn dù
南亚国家。中国西南面邻国。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9.38亿(1995年),居世界第二位。首都新德里。地形分西北部山区、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三部分。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工业已形成较完整体系。农业为重要经济部门。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花生、甘蔗和茶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
印纸
yìn zhǐ
旧时官府印发的各种表﹑簿以及证件等。 -
印式
yìn shì
见"印谱"。 -
印照
yìn zhào
执照,凭证。 -
印曹
yìn cáo
1.掌刻印的官。 2.主簿的别称。 -
印黥
yìn qíng
谓在身上刺上字及其他花纹。 -
印马
yìn mǎ
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 -
印盐
yìn yán
一种呈方形结晶的食盐。盐粒较大。 -
印盒
yìn hé
1.模子。 2.盛印章的盒子。 -
印相
yìn xiāng/xiàng
使光线透过底片,在感光材料上曝光,经冲洗加工后制成画面与原样大小相同的照片的方法。 -
印状
yìn zhuàng
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 -
印匙
yìn chí/shi
开印匣的钥匙。 -
印结
yìn jié/jiē
1.盖有印章的保证文书。结,表示负责或承认了结的字据。 2.指出具印结所得的酬金。 -
印署
yìn shǔ
谓盖印签押。 -
印押
yìn yā
指印章和押字。 -
印历
yìn lì
1."印纸历子"的省称。 2.泛指官府发的凭证。 -
印色
yìn sè/shǎi
即印泥。 -
印委
yìn wěi
印官和临时差委的官员。 -
印床
yìn chuáng
镌刻印章的工具。一般呈“凹”字形,如床,故称。刻印时印材置于中凹处,以木片垫实空隙,使之固定,便于用刀。 -
印面
yìn miàn
1.在脸上刺出斑痕,以毁其容。 2.指图章刻有印文的一面。 -
印本
yìn běn
印刷的书本。对写本而言。 -
印号
yìn hào/háo
1.官印和官号。 2.犹今之商标。 -
印政
yìn zhèng
见"印证"。 -
印画
yìn huà
谓帝王在诏令或奏章上用印画可。犹今言批准。 -
印韨
yìn fú
见"印绂"。 -
印合
yìn hé/gě
1.印盒,模子。 2.印证契合。 -
印组
yìn zǔ
印绶。 -
印象
yìn xiàng
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印象深刻|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 -
印工
yìn gōng
1.铸印的工匠。 2.印刷工艺。 -
印子
yìn zǐ
1.痕迹。 2.图章。 3.指印子钱。清张焘《津门杂记》有《打印子》篇。 -
印张
yìn zhāng
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
印材
yìn cái
印章的材料。宋黄庭坚有《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 -
印板
yìn bǎn
1.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2.指印本。 3.谓用印板印刷。 4.比喻死板不变。 5.一种大型印章。 -
印钱
yìn qián
即印子钱。 -
印手
yìn shǒu
印刷工人。 -
印匣
yìn xiá
印章盒。 -
印泥
yìn ní/nì
图章盖印用的深红色涂料。用艾绒、蓖麻油及红色颜料等混和制成。 -
印鼻
yìn bí
印钮。 -
印绂
yìn fú
1.亦作"印韨"。 2.印绶。 -
印务
yìn wù
旧指官署的印信和职务。 -
叠印
dié yìn
电影、电视片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不同的画面重叠印在一起,用于表现剧中人的回忆、幻想,或构成并列形象。 -
名印
míng yìn
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 -
周印
zhōu yìn
传说中的神兽名。 -
四印
sì yìn
旧指四种修养身心之道。 -
堂印
táng yìn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
复印
fù yìn
照原样重印,特指用复印机重印:~资料ㄧ~了十份设计图纸。 -
大印
dà yìn
图章(多指公章)。 -
夺印
duó yìn
1.夺去官印﹐谓将付予臣下的权力收回。 2.谓在竞争中获得代表某种权力的官印。 -
套印
tào yìn
1.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的方法。 2.即子母印。 -
字印
zì yìn
即印刷用的活字。 -
官印
guān yìn
1.官府机构的印。 2.指人的正名。 -
密印
mì yìn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 3.佛教禅宗指达摩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
封印
fēng yìn
1.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2.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唐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明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天之内择吉开印。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开印封印》。 -
廉印
lián yìn
廉使之印。 -
开印
kāi yìn
(书报、图片等)开始印刷:本报今日三点十分~。 -
弄印
nòng/lòng yìn
《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后因称任命御史大夫为"弄印"。 -
彩印
cǎi yìn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达到彩色画面效果。 -
影印
yǐng yìn
仿照图书或手稿本真迹用照相方法制版的印刷方法。可保持原版的艺术风格。 -
心印
xīn yìn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4.心心相印。 5.拆字术。 -
感印
gǎn yìn
印象。 -
手印
shǒu yìn
1.手的痕迹。 2.契券﹑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 3.佛教语。密宗修持以"三密相应"为主,"手印"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 4.手工印刷。 -
打印
dǎ/dá yìn
1.盖图章。 2.打字油印。 -
扩印
kuò yìn
放大洗印(照片):~机ㄧ~彩色照片。 -
承印
chéng yìn
1.捧印。 2.接受印刷。 -
掌印
zhǎng yìn
主管用印。 -
抽印
chōu yìn
从整本书或刊物的印刷版中取出一部分来单独印刷。 -
拇印
mǔ yìn
以手的拇指代印,捺之以为凭信。 -
拓印
tuò/tà/zhí yìn
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 -
挂印
guà yìn
1.离任;弃官。 2.谓挂元帅印。 -
指印
zhǐ yìn
指纹的痕迹。亦指按捺在契约﹑证件﹑单据等处的指纹。 -
捺印
nà yìn
盖指模或图章,作为本人负责或承认的凭据。 -
排印
pái/pǎi yìn
排版印刷。 -
摆印
bǎi yìn
指印刷。 -
摘印
zhāi yìn
清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 -
摹印
mó yìn
①秦书八体之一。就小篆稍加变化,多用于印章。②摹写,印刷:摹印字画。 -
敕印
chì yìn
敕符,印信。 -
斗印
dǒu/dòu yìn
大印。指官印。 -
斜印
xié yìn
斜盖的图章。 -
檀印
tán yìn
檀香。 -
晶印
jīng yìn
水晶印章。 -
景印
jǐng yìn
影印。用照相或化学的方法制版印刷,多用于翻印书籍或图表等。 -
木印
mù yìn
木质的印章。 -
朱印
zhū yìn
朱色印记。 -
条印
tiáo/tiāo yìn
长条形的印章。 -
板印
bǎn yìn
指雕板印刷。 -
桃印
táo yìn
1.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 2.谓女子口唇涂红。 -
模印
mó/mú yìn
1.亦作"橅印"。 2.刻板印刷。 3.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
次印
cì yìn
犹次篆。正名之外的字号。 -
正印
zhèng yìn
1.犹正宗。 2.明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3.正方形的官印。清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 -
水印
shuǐ yìn
纸张在烘干前,经造纸机压榨辊或带特制凹凸花纹的修饰滚筒等压印,干燥后经光透射显现的图文。用于需防伪的证券、纸币、护照等的标记。 -
汇印
huì yìn
汇编印行。 -
汉印
hàn yìn
指汉至魏晋时期流行的印章。多为铜制,印文系铸成或凿刻而成,字体用缪篆,大都方正平直,布局谨严,风格浑厚。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
油印
yóu yìn
一种简便的印刷方法。用刻写或打字的蜡纸做版,用油墨印刷。 -
治印
zhì yìn
篆刻,刻印章。 -
法印
fǎ yìn
佛教语。判定佛法的标准。主要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盘寂静"。 -
洗印
xǐ/xiǎn yìn
或洗和印制照片或影片。 -
火印
huǒ yìn
把烧热的铁器或铁质的图章烙在木器、竹片等物体上而留下的标记。 -
炼印
liàn yìn
戏曲传统剧目。叙革职公差杨传、李乙闻扬州萧太师横行不法,诬陷原告,乃趁新巡按陈魁回乡完婚之机,用蜡制成假印,乔装陈魁和差役,到扬州平反冤狱。陈魁到时,又于当堂炼印之时,设计以假印换真印,拿办萧、陈等后离去。闽剧整理本影响较大。 -
烙印
lào/luò yìn
①在牲畜或器物上烫的火印,作为标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时代~。②用火烧铁在牲畜或器物上烫成痕迹。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这些艺术形象,将~在小观众的心头,长时期地起着教育作用。 -
烫印
tàng yìn
见"烫金"。 -
牌印
pái yìn
令牌和印信。 -
牙印
yá yìn
1.即佛牙。 2.用象牙制的印章。 3.齿痕。 -
玉印
yù yìn
1.玉制之印。 2.指道教镇妖驱邪的印。 -
琐印
suǒ yìn
犹卑官。 -
用印
yòng yìn
盖图章。 -
痕印
hén yìn
痕迹﹐烙印。 -
监印
jiān/jiàn yìn
1.监守印信。 2.监督印刷。宋欧阳修有《圣俞在南省监印进士试卷有兀然独坐之叹因思去岁同在礼闱慨然有感兼简子华景仁》诗。 -
盗印
dào yìn
示经版权所有者同意而非法印制(出版物):~畅销书。 -
相印
xiāng/xiàng yìn
相投合,相一致。 -
省印
shěng/xǐng yìn
官署之印。 -
真印
zhēn yìn
禅宗谓直指人心﹑教外别传的心印。 -
知印
zhī/zhì yìn
主持用印。 -
石印
shí/dàn yìn
1.石上的形似文字的纹理。 2.平版印刷的一种。即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做印版进行印刷。 -
祖印
zǔ yìn
祖师法印。 -
禁印
jīn/jìn yìn
表示禁止启动的印记。 -
私印
sī yìn
代表个人的印章。 -
秘印
mì/bì yìn
佛教语。谓与佛心秘密相印契。 -
税印
shuì yìn
验税的印章。 -
空印
kōng/kòng/kǒng yìn
佛教语。地﹑水﹑火﹑风﹑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征虚空﹐故称。 -
章印
zhāng yìn
指官印。 -
符印
fú yìn
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 -
编印
biān yìn
编辑出版。 -
缩印
suō/sù yìn
1.把书画﹑文件等用临摹﹑照相等方法复制成缩小了的印刷版本。 2.用作比喻。 -
署印
shǔ yìn
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
翻印
fān yìn
照原样重印书刊、图画等(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印):版权所有,~必究。 -
胶印
jiāo yìn
用胶版印刷。印版不直接和纸张接触,先把油墨从印版移印到有弹性的胶布面,由胶布面转印到纸上。 -
脚印
jiǎo/jué yìn
(~儿)脚踏过的痕迹。 -
节印
jié yìn
符节和印信。 -
获印
huò yìn
得到官印,意为得官。 -
蜜印
mì yìn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 -
螺印
luó yìn
手指印。特指按在契约﹑证件等上面的指纹。 -
血印
xuè/xiě yìn
血的印迹。 -
装印
zhuāng yìn
印刷装订。 -
视印
shì yìn
掌印就职。 -
解印
jiě/jiè/xiè yìn
见"解印绶"。 -
订印
dìng yìn
印证和订正。 -
讨印
tǎo yìn
谓为了变白契为官契﹐请求在房地产文书上加盖官印。 -
记印
jì yìn
1.印章。 2.印记﹐印痕。 -
证印
zhèng yìn
即“印证”。证明。如:无与为证印者矣。——清·袁枚《祭妹文》。 -
诗印
shī yìn
诗作的刻本。 -
调印
tiáo/diào yìn
调换印信。借指换文。 -
谘印
zī yìn
商讨印证。 -
轮印
lún yìn
车辙。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