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南甍 nán/nā méng

1.屋脊的南面。 2.引申指房屋南面的门户,即屋南门。

相关:

详解

词语“南甍”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释义
* 读音:nán méng
* 含义:
1. 屋脊的南面:这一释义直接指向了建筑物屋脊的特定方位,即南方的一面。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一用法常用来描绘建筑物的布局或景象,如三国魏王粲的《莺赋》中就有“春鸣翔于南甍”的描述,意指春天时黄莺在南面的屋脊上飞翔鸣叫。
2. 引申指房屋南面的门户,即屋南门:除了直接指代屋脊的南面外,“南甍”还常被引申为房屋南面的门户或门洞,即屋南门。这一用法在古代建筑文化中尤为常见,反映了古人对房屋布局和方位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如唐白居易的《草堂记》中写到“敞南甍,纳阳日”,意指打开南面的门户,让阳光照进来。
### 出处与例证
* 出处:“南甍”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上述提到的三国魏王粲的《莺赋》和唐白居易的《草堂记》等。
* 例证:
* 三国魏王粲《莺赋》:“春鸣翔于南甍,戴鵀集乎东荣。”这里“南甍”直接指代屋脊的南面,描绘了春天黄莺飞翔的生动场景。
* 唐白居易《草堂记》:“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这里“南甍”被引申为房屋南面的门户,即屋南门,描述了草堂通过调整门户的开合来适应季节变化的智慧设计。
### 总结
“南甍”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它既可以指屋脊的南面,也可以引申为房屋南面的门户或门洞。这一词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