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刀螂 dāo láng

即螳螂。

相关:

详解

词语“刀螂”的详细解释如下:
### 一、基本释义
* 读音:dāo láng
* 意思:即螳螂。
### 二、出处与背景
* “刀螂”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虫一·螳螂桑螵蛸》中。书中记载:“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这段描述形象地描绘了螳螂的特征,即其前肢如斧,勇猛无畏,因此得名“当郎”,并俗称为“刀螂”。
### 三、相关特征
* 螳螂,作为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统称,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其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部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 螳螂善于捕捉害虫,如蝇、蚊、蝗、蝶、蛾等小型昆虫,对人类有益。同时,其形态奇特,也常被作为观赏昆虫。
### 四、文化寓意
* 在中国文化中,螳螂(刀螂)常被赋予勇敢、无畏的象征意义。其面对强敌不退缩、勇于搏斗的精神,深受人们赞赏。
* 此外,螳螂还常被用作艺术创作和文学作品的题材,如国画、诗词等中均可见其身影。
综上所述,“刀螂”一词作为螳螂的俗称,不仅具有明确的指代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