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军 wǔ jūn
1.古代军制。春秋时晋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 2.古代军制。汉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 3.古代军制。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成祖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相关:
详解
“五军”这一词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军制:
-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被分为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合称为五军。《国语·晋语四》中有相关记载。
- 汉代时,五军指的是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这一称呼在《文选·张衡<西京赋>》中有所体现,李善注引《汉官仪》进行了解释。
- 明代时,京军的步骑军被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这也被称为五军,相关记载可见于《明史·兵志一》。
2. 泛称:
- 五军也常被用作朝廷军队的泛称。例如,在唐代贾至的《燕歌行》中,“五军精卒三十万”即泛指朝廷的精锐军队。
3. 特定军队:
-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存在过一支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部队。该部队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于1950年1月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后于1954年10月撤销番号。这支部队在新疆的和平解放和边疆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五军”这一词语的含义包括古代的不同军制、朝廷军队的泛称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军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五军”所指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1. 古代军制:
-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被分为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合称为五军。《国语·晋语四》中有相关记载。
- 汉代时,五军指的是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这一称呼在《文选·张衡<西京赋>》中有所体现,李善注引《汉官仪》进行了解释。
- 明代时,京军的步骑军被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这也被称为五军,相关记载可见于《明史·兵志一》。
2. 泛称:
- 五军也常被用作朝廷军队的泛称。例如,在唐代贾至的《燕歌行》中,“五军精卒三十万”即泛指朝廷的精锐军队。
3. 特定军队:
-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存在过一支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部队。该部队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于1950年1月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后于1954年10月撤销番号。这支部队在新疆的和平解放和边疆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五军”这一词语的含义包括古代的不同军制、朝廷军队的泛称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军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五军”所指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