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军” 词语大全

  • 七军 qī jūn
    1.唐代军队出征时,中军一军,左﹑右虞候各一军,左﹑右厢各二军,共七军。 2.泛指七支军队。
  • 三军 sān jūn
    ①春秋时期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中军为统帅。②《商君书·兵守》所称三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③《六韬·犬韬·战车》所称三军,即车、步、骑三个兵种。④陆、海、空三军的合称。⑤军队的通称。
  • 上军 shàng/shǎng jūn
    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 下军 xià jūn
    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
  • 东军 dōng jūn
    1.东进之师。 2.两军对垒时,在东面的军队。
  • 中军 zhōnɡ jūn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2.称主将或指挥部。 3.中军将军的省称。 4.京师的军队。 5.中军官的省称。 6.清代总督﹑巡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的统领官,称为中军。
  • 临军 lín jūn
    1.谓将出作战。 2.犹治军。
  • 义军 yì jūn
    1.义师。 2.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
  • 九军 jiǔ jūn
    1.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2.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 乣军 jiǔ jūn
    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 乱军 luàn jūn
    1.扰乱军队。 2.溃乱的军队。
  • 五军 wǔ jūn
    1.古代军制。春秋时晋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 2.古代军制。汉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 3.古代军制。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成祖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 亡军 wáng/wú jūn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
  • 亚军 yà jūn
    比赛时评出的第二名。多用于游艺﹑体育竞赛。
  • 交军 jiāo jūn
    谓两军相遇。
  • 亲军 qīn/qìng jūn
    犹亲兵。
  • 从军 cóng/zòng jūn
    投身军旅;参军:从军行|木兰从军。
  • 伏军 fú jūn
    埋伏的军队。
  • 众军 zhòng jūn
    众多的军队。
  • 伪军 wěi jūn
    抗日战争时期,对受日本侵略军控制和指挥的汉奸军队的总称。有绥靖军、“满洲国”军、治安军、皇协军、和平军等,也包括日占区的保安队、警备队、警察队、税警队等,总数最多时达百万人。抗日战争结束后,少数被八路军、新四军歼灭,大部为国民党军收编。
  • 侨军 qiáo jūn
    南北朝时以侨居江南的北方人编成的军队。
  • 偏军 piān jūn
    指主力以外的部分军队。
  • 偾军 fèn jūn
    1.使军队覆败。 2.指溃败的军队。
  • 充军 chōng jūn
    1.入伍当兵。 2.古代的一种刑法。把罪犯发配到边远地方去服役。
  • 全军 quán jūn
    1.谓不战而以计谋使敌军全部降伏。 2.保全军队的实力。 3.整个军队。
  • 六军 liù/lù jūn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2.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
  • 养军 yǎng jūn
    供养﹑训练军队。
  • 内军 nèi/nà jūn
    随身的亲军。
  • 军书 jūn shū
    1.军事文书。 2.有关军事﹑兵法的书。
  • 军仪 jūn yí
    1.军队的礼仪。 2.军事仪仗。
  • 军争 jūn zhēng
    谓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 军事 jūn shì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工作ㄧ~行动ㄧ~基地ㄧ~科学。
  • 军众 jūn zhòng
    士卒。
  • 军官 jūn guān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的统称。也指军队中排长以上的干部。
  • 军壁 jūn bì
    军营壁垒。
  • 军帜 jūn zhì
    军队的旗帜。
  • 军婚 jūn hūn
    指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姻。
  • 军命 jūn mìng
    1.军队的命脉。 2.军队的使命;军队的命令。
  • 军拿 jūn ná
    战事连续不断。
  • 军城 jūn chéng
    唐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 军哄 jūn hōng/hǒng/hòng
    军队内讧。
  • 军吏 jūn lì
    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
  • 军区 jūn qū/ōu
    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设有领导机构,统一领导该区域内军队的作战、训练、政治、后勤,以及卫戍、兵役、民兵等工作。
  • 军井 jūn jǐng
    军中士众用的井。
  • 军制 jūn zhì
    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军队组织体制和编制,军事训练体制,政治工作、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制度,军队纪律、奖惩、称谓、标志制度,后勤保障体制,兵役制度,战争动员制度,民防制度,国防教育制度,军事法制等。
  • 军声 jūn shēng
    1.军乐。 2.军队的声威﹑声势。 3.军中的喧闹之声。
  • 军备 jūn bèi
    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裁减~ㄧ扩充~。
  • 军庸 jūn yōng
    指军中容车。即载运战死者衣冠﹑画像等的车。庸,通"容"。
  • 军功 jūn gōng
    战功;武功:~章。
  • 军医 jūn yī
    军队中有军籍的医生。
  • 军情 jūn qíng
    军事情况:刺探~。
  • 军团 jūn tuán
    我国红军时期相当于集团军的编制单位。某些国家的军团相当于我国的军。
  • 军帑 jūn tǎng/nú
    军用的库藏。
  • 军役 jūn yì
    指为战事所服的劳役。
  • 军任 jūn rèn/rén
    军事责任;军事任务。
  • 军倅 jūn cuì/zú
    副将。
  • 军匠 jūn jiàng
    军中的工匠。
  • 军塘 jūn táng
    清在西北边区设置的军邮之一。
  • 军前 jūn qián
    战场;前沿阵地。
  • 军屯 jūn tún/zhūn
    1.指驻屯的军队。 2.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
  • 军副 jūn fù/pì
    军中副将。
  • 军报 jūn bào
    军事情报;军事消息。
  • 军家 jūn jiā/gū/jie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 军户 jūn hù
    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元﹑明﹑清亦有军户,但制度稍异。
  • 军人 jūn rén
    有军籍的人;服兵役的人。
  • 军库 jūn kù
    储藏军用器械的府库。
  • 军具 jūn jù
    军用器具。
  • 军尉 jūn wèi/yù
    春秋时晋国设置的军官名。
  • 军分 jūn fēn/fèn
    配给每一军人的衣食用品。
  • 军帖 jūn tiè/tiě/tiē
    军中的文告。
  • 军垒 jūn lěi
    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
  • 军士 jūn shì
    高于兵,低于尉官的军人。
  • 军产 jūn chǎn
    充军流放者留下的产业。
  • 军哗 jūn huá/huā
    军队喧闹哗变。
  • 军慝 jūn tè
    军中阴谋奸恶者。
  • 军储 jūn chǔ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
  • 军使 jūn shǐ
    官名。掌军中的赏功罚罪。
  • 军佐 jūn zuǒ
    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 军伍 jūn wǔ
    军队;队伍。
  • 军刑 jūn xíng
    军中的刑罚。
  • 军幕 jūn mù
    行军宿营的帐幕。
  • 军力 jūn lì
    兵力。
  • 军令 jūn líng/lǐng/lìng
    军事命令:~状ㄧ~如山。
  • 军捷 jūn jié
    军事上的胜利消息。
  • 军师 jūn shī
    ①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②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狗头~ㄧ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
  • 军容 jūn róng
    指军队和军人的外表、纪律、威仪等:整饬~ㄧ~严整。
  • 军丁 jūn dīng/zhēng
    兵卒;士兵。
  • 军将 jūn jiāng/jiàng
    1.军中的主将。 2.山名。
  • 军势 jūn shì
    军队的力量。亦指军事势力。
  • 军伐 jūn fá
    军功。
  • 军府 jūn fǔ
    1.军中府库。亦用以囚禁俘虏。 2.将帅的府署。
  • 军候 jūn hòu
    1.古代军官名。 2.唐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3.指军情。
  • 军徽 jūn huī
    军队的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是五角红星镶金黄色边,当中嵌金黄色的‘八一’两字。
  • 军伶 jūn líng
    1.军中音乐。 2.军中乐师。
  • 军兵 jūn bīng
    兵卒。
  • 军帅 jūn shuài
    军队的统帅;军中的将帅。
  • 军台 jūn tái/tāi
    清设在新疆﹑蒙古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
  • 军器 jūn qì
    军用的器具。如鼓铎﹑枪械等。
  • 军妓 jūn jì
    军营中的妓女。
  • 军律 jūn lǜ
    军纪。
  • 军戎 jūn róng
    军队;军事。
  • 军主 jūn zhǔ
    一军的主将。
  • 军嫂 jūn sǎo
    对军人妻子的尊称。
  • 军厅 jūn tīng
    办理军事的厅堂。
  • 军咨 jūn zī
    军中的参谋。
  • 军仗 jūn zhàng
    军用器械。
  • 军持 jūn chí
    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 军市 jūn shì
    1.军中的市场。 2.星名。
  • 军宪 jūn xiàn
    军中法典。
  • 军头 jūn tóu/tou
    1.军官名。掌宿卫。唐置,宋沿之。 2.方言。犹军队。
  • 军廥 jūn kuài
    军中草粮贮藏的场所。
  • 军国 jūn guó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 军列 jūn liè
    军职。
  • 军心 jūn xīn
    军队的战斗意志:振奋~ㄧ动摇~。
  • 军乐 jūn lè/yuè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队。
  • 军妻 jūn qī/qì
    指流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人的妻子。
  • 军实 jūn shí
    1.军用器械和粮饷。 2.战果。 3.兵戎之事。
  • 军冲 jūn chōng/chòng
    军事要冲。
  • 军余 jūn yú
    指未取得正式军籍的军人。
  • 军委 jūn wěi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
  • 军垦 jūn kěn
    部队开荒搞生产:~农场。
  • 军州 jūn zhōu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 军帽 jūn mào
    军人戴的帽子。
  • 军所 jūn suǒ
    军队驻地。
  • 军卫 jūn wèi
    1.军队的守卫。 2.犹卫所。明时军队的编制。
  • 军导 jūn dǎo
    军队的前导。
  • 军卒 jūn zú/cù
    兵卒。
  • 军司 jūn sī
    官名。职为监军。
  • 军刀 jūn dāo
    旧时军人用的长刀。
  • 军兴 jūn xīng/xìng
    1.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 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3.军事行动的开始。
  • 军尼 jūn ní
    倭国官名。
  • 军劳 jūn láo
    军功,战功。
  • 军座 jūn zuò
    对军长的尊称。
  • 军客 jūn kè
    军人。
  • 军号 jūn hào/háo
    军用的一种喇叭,用来传达简短号令、发布警报等。
  • 军勋 jūn xūn
    犹战功。
  • 军员 jūn yuán
    军事官员。
  • 军差 jūn chà/chā/chāi/cī
    军中的解差。
  • 军工 jūn gōng
    ①军事工业。②军事工程。
  • 军健 jūn jiàn
    兵卒。
  • 军属 jūn shǔ/zhǔ
    现役军人的家属。
  • 军威 jūn wēi
    军队的威严或声势。
  • 军务 jūn wù
    军队的事务;军事任务:~繁忙 ㄧ督理~。
  • 军年 jūn nián
    指充军年限。
  • 军需 jūn xū
    ①军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和器材。特指给养、被服等。②旧时军队中指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 军餉 jūn xiǎng
    军中粮饷。
  • 军革 jūn gé/jí
    犹兵甲。
  • 军须 jūn xū
    军需。
  • 军鼓 jūn gǔ
    战鼓。
  • 军阀 jūn fá
    ①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②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
  • 军队 jūn duì/zhuī
    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
  • 军阶 jūn jiē
    军衔的等级。
  • 军防 jūn fáng
    军事防务。
  • 军麾 jūn huī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
  • 军额 jūn é
    军队编制的名额。
  • 军龄 jūn líng
    军人在军队中已服役的年数。
  • 军长 jūn cháng/zhǎng
    一个军的最高军事长官。
  • 军食 jūn shí
    军用粮秣。
  • 军陈 jūn chén/zhèn
    指军队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 军鞞 jūn bǐng/pí/bì/bēi
    军中用的鼙鼓。
  • 军阵 jūn zhèn
    1.军事或战争。 2.军营。 3.军队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 军门 jūn mén
    1.军营的门。 2.明代有称总督﹑巡抚为军门者,清代则为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的尊称。 3.星名。
  • 农军 nóng jūn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一带的农民自卫军。
  • 军饷 jūn xiǎng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
  • 军马 jūn mǎ
    ①军用的马:~场。②〈书〉兵马,泛指军队:各路~。
  • 军风 jūn fēng
    军队的作风。
  • 军首 jūn shǒu
    军队的前锋。
  • 军礼 jūn lǐ
    军人的礼节:行~。
  • 军衣 jūn yī/yì
    军服。
  • 军权 jūn quán
    兵权。
  • 军甲 jūn jiǎ
    军士的武装。亦泛指武器﹑军备。
  • 军贯 jūn guàn
    军籍。
  • 军政 jūn zhèng
    ①军事和政治。②军事上的行政工作。③指军队和政府。
  • 军犯 jūn fàn
    充军的罪犯。
  • 军火 jūn huǒ
    武器和弹药的总称:~库。
  • 军衔 jūn xián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
  • 军财 jūn cái
    军用的财货。
  • 军给 jūn gěi/jǐ
    军中的给养。
  • 军气 jūn qì
    军队的士气。
  • 军警 jūn jǐng
    1.军事警报。 2.士兵与警察。
  • 军用 jūn yòng
    军事上使用的:~物资 ㄧ~地图 ㄧ~飞机。
  • 军荫 jūn yìn
    因父祖军功而叙用。
  • 军赋 jūn fù
    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
  • 军营 jūn yíng
    兵营。
  • 军纪 jūn jì/jǐ
    军队的纪律:~严明。
  • 军汉 jūn hàn
    军人;兵卒。
  • 军牙 jūn yá
    军前大旗。
  • 军糈 jūn xǔ
    军中粮饷。
  • 军武 jūn wǔ
    军事武备。
  • 军筹 jūn chóu
    谓筹划军事。
  • 军精 jūn jīng
    指军城上的云气。
  • 军钱 jūn qián
    军用的钱财。
  • 军械 jūn xiè
    各种枪械、火炮、弹药及其备件、附件等的统称。
  • 军牍 jūn dú
    军中文书公牍。
  • 军符 jūn fú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 军率 jūn shuài/lǜ
    军中统帅。
  • 军统 jūn tǒng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 2.清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 军约 jūn yuē/yāo
    军纪。
  • 军行 jūn xíng/háng
    行军。
  • 军牢 jūn láo
    为官府服役的卫兵。
  • 军赐 jūn cì
    军中的赏赐。
  • 军管 jūn guǎn
    军事管制的简称。
  • 军条 jūn tiáo/tiāo
    军中的条规。
  • 军旅 jūn lǚ
    〈书〉军队,也指军事:~生涯。
  • 军贼 jūn zéi
    指军中败类。
  • 军铺 jūn pū/pù
    古军用驿站之一种。
  • 军规 jūn guī
    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 军港 jūn gǎng/jiǎng
    军用舰船专用的港口。通常有各种防御设施。
  • 军棋 jūn qí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 。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 军赏 jūn shǎng
    军中的赏赐。
  • 军要 jūn yào/yāo
    军中要务。
  • 军界 jūn jiè
    在军队中服役的军官们。
  • 军状 jūn zhuàng
    见"军令状"。
  • 军种 jūn zhǒng/zhòng
    军队的基本类别。一般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一军种由几个兵种组成。
  • 军烽 jūn fēng
    军事报警的烽火。
  • 军机 jūn jī
    ①军事机宜:贻误~。②军事机密:泄漏~。
  • 军罪 jūn zuì
    指充军。
  • 军略 jūn lüè
    军事的谋略与战略。
  • 军镇 jūn zhèn
    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 军爷 jūn yé
    旧时对军人的尊称。
  • 军校 jūn xiào/jiào
    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
  • 军操 jūn cāo
    军事操练。
  • 军部 jūn bù
    1.指军官。 2.指军一级的指挥机关。
  • 军棍 jūn gùn/hùn
    1.旧时军队中的刑具。 2.旧时童子军用以操演与维持秩序的木棍。
  • 军曹 jūn cáo
    指军队的下级军官。
  • 军都 jūn dū/dōu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 军民 jūn mín
    军队和人民:~鱼水情ㄧ~共建文明街。
  • 军资 jūn zī
    指军用物资。
  • 军犬 jūn quǎn
    军队用的警犭。
  • 军法 jūn fǎ
    军队中的刑法:违反军纪者将按~处置。
  • 军目 jūn mù
    指旧军队中下级官佐。
  • 军期 jūn qī/jī
    军事方面约定的限期。泛指军令。
  • 军笳 jūn jiā
    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
  • 军谘 jūn zī
    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议﹑参谋。
  • 军标 jūn biāo
    清绿营兵编制的一种名称。
  • 军车 jūn chē/jú
    军用机动车辆。
  • 军歌 jūn gē
    1.军中唱的激励士气的歌。 2.由军队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军的歌曲。
  • 军班 jūn bān
    犹行伍。
  • 军牒 jūn dié
    军中的文书。
  • 军爵 jūn jué
    军中的爵位。
  • 军职 jūn zhí
    军队中的职务。
  • 军灶 jūn zào
    军用的锅灶。
  • 军装 jūn zhuāng
    军服。
  • 军田 jūn tián
    官给军营耕牧的田地。
  • 军船 jūn chuán
    军队专用的机动船只;载兵的船。
  • 军运 jūn yùn
    与军队有关的运输。
  • 军舰 jūn jiàn
    有武器装备能执行作战任务的军用舰艇的统称,主要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潜艇、鱼雷艇等。也叫兵舰。
  • 军粮 jūn liáng
    供应部队食用的粮食。
  • 军费 jūn fèi
    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
  • 军训 jūn xùn
    军事训练。
  • 军社 jūn shè
    军中所祭的社主。
  • 军服 jūn fú/fù
    军人穿的制服。
  • 军旗 jūn qí
    军队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儿,左上角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
  • 军达 jūn dá
    蔬菜名。
  • 军禁 jūn jīn/jìn
    军中的禁令。
  • 军援 jūn yuán
    军事援助。
  • 军谋 jūn móu
    军事的谋略。
  • 军簿 jūn bù/bó
    军中的文书簿册。
  • 军正 jūn zhèng
    军中执法官。
  • 军邮 jūn yóu
    军队系统里的邮政。
  • 军身 jūn shēn
    1.指服兵役的人。 2.应服的兵役。
  • 军监 jūn jiān/jiàn
    军中司监督之职者。
  • 军檄 jūn xí
    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 军流 jūn liú
    充军流放。
  • 军籍 jūn jí
    原指登记军人姓名等的簿册,转指军人的身分。
  • 军角 jūn jiǎo/jué
    军中号角。
  • 军锋 jūn fēng
    1.先锋。居军前冲锋挫敌。 2.军中威势。
  • 冲军 chōng jūn
    突击的军队。
  • 凈军 jìng/chēng jūn
    由太监组成的军队。
  • 出军 chū jūn
    1.出兵。 2.犹充军。
  • 别军 bié jūn
    犹偏师。主力军以外的部队。
  • 制军 zhì jūn
    1.编制军队。 2.明清时总督的别称。又称"制台"。
  • 前军 qián jūn
    先头部队。
  • 劳军 láo jūn
    慰劳军队。
  • 勾军 gōu/gòu jūn
    犹征兵。
  • 北军 běi jūn
    1.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 2.指唐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3.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 匠军 jiàng jūn
    在军籍的匠人。
  • 匪军 fěi jūn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 单军 dān/shàn/chán jūn
    孤军。
  • 南军 nán/nā jūn
    1.西汉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未央宫,由卫尉统领。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内的南面,故称。 2.南方的军队。 3.特指南朝的军队。 4.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 厢军 xiāng jūn
    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 县军 xiàn/xuán jūn
    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 参军 cān jūn
    ①武官名。东汉末曹操僚属常以参军名义帮助其谋划军事。两晋南北朝时正式定为武官名,并多冠以职名。隋唐宋时置参军谋事之风颇盛。元不置。明清时参军已非武官。②参加军队。
  • 友军 yǒu jūn
    与本部队协同作战的部队。
  • 叛军 pàn jūn
    进行武装叛变的军队。
  • 台军 tái/tāi jūn
    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 右军 yòu jūn
    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 号军 hào/háo jūn
    1.明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 2.即教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苗汉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曾先后在平越﹑遵义﹑铜仁﹑思南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席宝田﹑唐炯率湘川军入黔﹐疯狂屠杀﹐号军首领刘义顺被俘﹐牺牲于成都﹐起义失败。
  • 合军 hé/gě jūn
    1.集结军队。 2.结合或联合两支以上军队。
  • 后军 hòu jūn
    后续部队。
  • 哨军 shào jūn
    侦察巡逻的士卒。
  • 回军 huí jūn
    1.掉转进军方向。 2.调回军队。
  • 国军 guó jūn
    1.国家的军队。 2.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 土军 tǔ jūn
    犹土兵。宋时对本地军队之称。
  • 外军 wài jūn
    指在外作战的军队。
  • 大军 dà jūn
    1.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武装部队。 2.今亦用以比喻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队伍。 3.方言。对正规军队和军人的敬称。 4.指重大的军事行动。
  • 天军 tiān jūn
    1.帝王的军队。 2.称太平天国的军队。 3.星名。
  • 孤军 gū jūn
    孤立无援的军队:~作战丨~深入。
  • 季军 jì jūn
    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三名。
  • 守军 shǒu jūn
    执行守备任务的军队。如:敌方守军约五千余人。
  • 官军 guān jūn
    旧称政府的军队。
  • 客军 kè jūn
    从外地调来的军队。
  • 宫军 gōng jūn
    宫中由女子组成的仪仗队。
  • 小军 xiǎo jūn
    1.兵卒。 2.指戏剧演出中跑龙套的人。
  • 屯军 tún/zhūn jūn
    1.驻军。 2.屯垦的军士。
  • 川军 chuān jūn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 巡军 xún jūn
    巡查﹑捕盗的士卒。
  • 左军 zuǒ jūn
    1.古代三军中的左翼军。 2.鸭的别名。
  • 异军 yì jūn
    1.另一支军队。 2.比喻另外兴起的力量或派别。
  • 怨军 yuàn jūn
    辽军队名。
  • 建军 jiàn jūn
    1.创立军队。 2.建设军队。
  • 引军 yǐn jūn
    率领军队。
  • 张军 zhāng jūn
    陈兵。
  • 徇军 xùn jūn
    在军中示众。
  • 恩军 ēn jūn
    明代称充军戍边的罪人。
  • 悬军 xuán jūn
    深入敌方的孤军。
  • 成军 chéng jūn
    1.出师成功。 2.组成军队。
  • 战军 zhàn jūn
    作战的部队。
  • 戢军 jí jūn
    约束士兵。
  • 扩军 kuò jūn
    扩充军备。
  • 扬军 yáng jūn
    陈兵。
  • 投军 tóu jūn
    旧时谓投奔军队去当兵。
  • 抚军 fǔ jūn
    1.谓太子从君出征。 2.官名。将军称号。三国魏文帝封司马懿为抚军将军。其后晋﹑南北朝皆有此称﹐省称抚军。 3.官名。明清时巡抚的别称。
  • 护军 hù jūn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 拔军 bá jūn
    回军,退兵。
  • 招军 zhāo jūn
    1.招募兵士。 2.管乐器。即号子。铜制,分两节,发音极为洪亮。旧时军队中用作召集。开拔等信号。民间鼓吹乐中亦常用。
  • 拥军 yōng jūn
    地方拥护军队。
  • 按军 àn jūn
    犹按兵。
  • 捻军 niǎn/niē jūn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武装。初称“捻党”、“捻子”,“捻”为淮北方言,即“群”、“股”的意思。1852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领导起义,1855年各路捻军在雉河集(今属安徽涡阳)会盟,推张为盟主,队伍达十万人,成为北方抗清主力。1857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多次击败清军。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东西两部,分别作战。1868年先后战败。
  • 排军 pái/pǎi jūn
    原指一手持盾,一手执矛的士卒。后用以泛称军校。
  • 援军 yuán jūn
    1.救兵;增援的军队。 2.指借以摆脱困境的人或事。
  • 撤军 chè jūn
    撤回军队。
  • 支军 zhī jūn
    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
  • 收军 shōu jūn
    行军作战时负责殿后的部队。
  • 敌军 dí jūn
    敌人的全部兵力。如:敌军全部被歼。
  • 教军 jiào/jiāo jūn
    太平天国时期贵州的农民起义军为白莲教所领导,故名"教军"。参见"号军"。
  • 散军 sàn/sǎn jūn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 新军 xīn jūn
    清末仿照外国军制编练的新式军队。1895年清政府编练定武军,后袁世凯扩编成拥有步、骑、炮、工程等兵种的新军七千人,称新建陆军,又称北洋新军。至1911年编成新军十三镇(师),其中以北洋六镇实力最强。清政府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后部分新军官兵成为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旋军 xuán/xuàn jūn
    回师。
  • 旗军 qí jūn
    1.明朝四卫营的官军。 2.专司漕运的军队。
  • 旱军 hàn jūn
    陆师。
  • 本军 běn jūn
    自己方面的军队。
  • 校军 xiào/jiào jūn
    检阅军队。
  • 止军 zhǐ jūn
    让军队停止前进。
  • 正军 zhèng jūn
    1.指壮丁。元初征兵制分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出丁应役,其丁谓正军;贴军户则出钱以补贴正军户。 2.在役兵士;正规军。
  • 步军 bù jūn
    步兵。
  • 武军 wǔ jūn
    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2.军队;武力。
  • 殿军 diàn jūn
    ①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②体育、游艺竞赛中的最末一名,也指竞赛后入选的最末一名。
  • 毁军 huǐ jūn
    谓故作军容疲弱之状。
  • 民军 mín jūn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
  • 水军 shuǐ jūn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
  • 汉军 hàn jūn
    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 洪军 hóng jūn
    洪门的武装队伍。
  • 海军 hǎi jūn
    在海上作战的军队,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及各专业部队组成。
  • 淮军 huái jūn
    清末李鸿章编练的封建武装。1862年李鸿章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在安徽创建而成。其编制与湘军相同。曾配合湘军镇压太平军。
  • 游军 yóu jūn
    流动作战的军队。
  • 湘军 xiāng jūn
    清末曾国藩编练的封建武装。为镇压太平天国,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官兵之间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作战,到处屠杀焚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
  • 溃军 kuì/huì jūn
    溃败的军队。
  • 潜军 qián jūn
    1.偷袭敌军。 2.秘密出兵。
  • 熊军 xióng jūn
    辽代军队名。
  • 牙军 yá jūn
    即牙兵。
  • 牌军 pái jūn
    衙门的差役。
  • 犒军 kào jūn
    犒劳军队。
  • 犀军 xī jūn
    强兵。
  • 王军 wáng jūn
    天子的军队。
  • 班军 bān jūn
    1.回师,撤军。 2.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 生军 shēng jūn
    1.南唐卒伍称谓之一。 2.生力军。
  • 用军 yòng jūn
    使用军队作战。
  • 疑军 yí/nǐ jūn
    犹疑兵。
  • 白军 bái jūn
    指资产阶级反革命军队。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指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武装力量。
  • 皇军 huáng jūn
    战前日本国的军队。因统帅是天皇﹐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 益军 yì jūn
    犹益兵。
  • 盐军 yán jūn
    巡逻稽查私盐的军队。宋时以无室家壮丁充盐军。元初,江浙等省又募盐徒为盐军。参阅《续文献通考.兵一》。
  • 监军 jiān/jiàn jūn
    1.监督军队。 2.监督军队的官员。
  • 盗军 dào jūn
    谓营私舞弊以乱军。
  • 盟军 méng jūn
    1.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军队。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军队。
  • 督军 dū jūn
    民国初年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 破军 pò jūn
    1.败兵。 2.击破敌军。 3.星名。北斗的第七星。
  • 硬军 yìng jūn
    古代女真军阵中持戈的前锋。
  • 禁军 jīn/jìn jūn
    古代称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 移军 yí jūn
    转移军队。
  • 穷军 qióng jūn
    处于困境的孤军。
  • 空军 kōng/kòng/kǒng jūn
    在空中作战的军队,通常由各种航空兵部队和空军地面部队组成。
  • 签军 qiān jūn
    1.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 管军 guǎn jūn
    统领军事﹐也指统领军事之官。
  • 糾军 jiū jūn
    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糺,或作"乣"。《辽史.百官志二》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的名目。元代辽东亦有糺军,但不出戍他方,成为乡兵,与辽金二代之糺军不同。参见"乣军"。
  • 縻军 mí jūn
    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
  • 红军 hóng jūn
    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参看〖中国工农红军〗。②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
  • 练军 liàn jūn
    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 统军 tǒng jūn
    1.官名。 2.唐代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各置统军一人,位次于大将军。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又金代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置统军司,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见《金史.百官志三》。
  • 缓军 huǎn jūn
    延缓进军。
  • 老军 lǎo jūn
    年老的兵卒。
  • 联军 lián jūn
    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武装组织联合而成的军队:东北抗日~。
  • 肃军 sù jūn
    整饬军纪。
  • 背军 bèi jūn
    逃兵。
  • 舟军 zhōu jūn
    水军。
  • 荣军 róng jūn
    "荣誉军人"的简称。
  • 营军 yíng jūn
    构筑营垒;驻扎军队。
  • 蛮军 mán jūn
    蛮族军队。
  • 行军 xíng/háng jūn
    1.古代泛指用兵。 2.军队转移。 3.行营,指军营。 4.谓扩充军备。 5.见"行军司马"。
  • 裁军 cái jūn
    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 覆军 fù jūn
    覆灭全军。
  • 解军 jiě/jiè/xiè jūn
    撤兵。
  • 象军 xiàng jūn
    以象骑列阵进行攻战的军队。
  • 败军 bài jūn
    1.战败的军队或士兵。 2.战败;打败仗。
  • 贲军 bēn jūn
    败军。贲,通"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