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海 sān hǎi

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海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相关:

详解

“三海”这一词语详细解释如下:
1. 地理位置:
- 位于北京城内西北。
2. 历史背景与名称演变:
- 辽代时,开始引入玉泉山的水,汇集成池沼。
- 金代时,这片水域被称为西华潭。
- 元代时,更名为太液池。
3. 构成与布局:
- 在池沼上横跨一座长桥。
- 桥北部分为北海。
- 桥南部分分为中海和南海。
- 这三个部分合称“三海”。
4. 相关文献记载:
- 关于三海的描述和记载,可参阅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万岁山》和清代高士奇的《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5. 现代意义与价值:
- 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宫苑,与故宫和景山相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其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统,通过在水中布置岛屿、用桥堤连接岸边、以及在岛上和沿岸精心布置建筑物和景点,展现了精湛的园林艺术。
综上所述,“三海”指的是位于北京城内西北的一片水域,由北海、中海和南海三部分组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园林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