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海” 词语大全
-
七海
qī hǎi
佛教指一小世界中位于妙高山与七金山之间的七大海水。传说海上盛开香花。亦名内海,与外海即咸海相对。 -
丹海
dān hǎi
神话中的海名。 -
三海
sān hǎi
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海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
上海
shàng hǎi
1.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中央直辖市,世界特大城市和十大港口之一。地扼长江出海口。面积6,186平方公里,(2005年)实有人口1921.35万。 -
下海
xià hǎi
1.谓出海。 2.旧时戏曲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 3.指充当娼妓。 4.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
业海
yè hǎi
佛教语。谓世间种种恶因如大海﹑故称"业海"。 -
东海
dōng hǎi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东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一线内侧与太平洋分隔;东北以朝鲜海峡、西南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海和南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达2719米。沿岸岛屿众多。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
临海
lín hǎi
浙江省的县。位于省东部,人口100万,城市人口6万。浙江沿海陆上交通枢纽。甘蔗产量在省内占前列。 -
义海
yì hǎi
义理的渊海。喻义理博大精深。 -
云海
yún hǎi
1.指广阔无垠的云。 2.指高远空阔的境界。 3.广阔无垠的大海。 -
亚海
yà hǎi
古时女真族对男奴的称呼。 -
仓海
cāng hǎi
大海,沧海。仓,通"沧"。 -
佛海
fó/fú/bì/bó hǎi
佛教徒认为佛界如海一般广大,故名。 -
偏海
piān hǎi
边远的滨海地区。 -
八海
bā hǎi
四方四隅之海。 -
公海
gōng hǎi
各国都可使用的不受任何国家权力支配的海域。 -
内海
nèi/nà hǎi
①伸进大陆内部的海。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面积小,深度较浅,海底地貌较为单纯,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较显著。如渤海、波罗的海、波斯湾等。②一国领海界限以内的海域。包括海港、海湾、海峡、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区域。为一国主权管辖范围。有时专指一国的陆地所包围的内陆大湖。 -
刹海
chà/shā hǎi
佛教语。犹言水陆。 -
冥海
míng hǎi
传说中的大海。 -
冰海
bīng hǎi
1.比喻剑鞘。 2.长年结冰的海洋。 -
出海
chū hǎi
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2.福建地方驱除瘟疫的风俗。 -
刘海
liú hǎi
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
勃海
bó hǎi
即渤海。参见"勃"。 -
北海
běi hǎi
①在北京市区中部、故宫西北侧。面积约71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旧时与中南海合称为太液池。辽、金、元各代在此建离宫,明、清时为帝王御苑。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清建藏式白塔,高35.9米。周围有漪澜堂、阅古楼、庆霄楼和永安寺。沿湖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九龙壁、五龙亭等建筑。全园林木参天,风景如画。1925年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面积57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大陆架上,平均水深90多米。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丰富。航运发达。 -
南海
nán hǎi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
卧海
wò hǎi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以为典﹐有隐处之意。 -
厓海
yá hǎi
指厓山一带的海域。 -
台海
tái hǎi
台湾海峡的简称。 -
后海
hòu hǎi
北京什刹海的别称。 -
咸海
xián hǎi
中亚咸水湖。面积5.11万平方千米(1981年)。平均水深约13米。因气候干旱,水面蒸发量大,故盐度增高,面积正在缩小。冬季结冰,通航期约7个月。 -
商海
shāng hǎi
比喻充满竞争和风险的商业领域:在~中拼搏。 -
四海
sì hǎi
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6.神祇名。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
圣海
shèng hǎi
指传说中海外仙人所居之处。 -
填海
tián/zhèn hǎi
指古代神话中的精卫鸟填海事。亦比喻冤恨极深或意志坚定。 -
墨海
mò hǎi
指大砚;大墨盆。 -
夏海
xià hǎi
大海。 -
外海
wài hǎi
犹海外。指本国海面以外的地方。与内海相对。 -
大海
dà hǎi
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如大酒杯﹑大碗等。 -
天海
tiān hǎi
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极远。 3.星名。在牵牛星南坎星间。不在二十八宿之列。 -
学海
xué hǎi
1.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动,所以不至于山。谓做学问当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已。 2.谓学问渊博。亦指学问渊博的人。 3.喻指学术界。 4.比喻广阔无边的学问领域。 -
孽海
niè hǎi
佛教语。业海。指由于种种恶因而使人沦溺之海。 -
宝海
bǎo hǎi
佛教语。喻佛法无边。 -
宦海
huàn hǎi
比喻官吏争夺功名富贵的场所;官场:~沉浮 ㄧ~风波。 -
寰海
huán hǎi
海内;全国。 -
小海
xiǎo hǎi
1.见"小海唱"。 2.海洋近陆地边缘部分或内陆广阔的湖泊。 3.中医针灸穴位名。 -
少海
shǎo/shào hǎi
1.指渤海。也称幼海。 2.比喻太子。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
尘海
chén hǎi
谓茫茫尘世。 -
山海
shān hǎi
1.山与海。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4.指山珍海味。 -
岭海
lǐng/líng hǎi
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 -
左海
zuǒ hǎi
1.谓海居于东。 2.东海。 3.福建省的别称。 -
巨海
jù hǎi
大海。 -
帆海
fān hǎi
航海。 -
干海
gān/gàn hǎi
指沙漠。 -
幼海
yòu hǎi
渚名。 -
幻海
huàn hǎi
佛教语。虚幻的苦海,比喻尘世。 -
怨海
yuàn hǎi
形容积怨之多。 -
情海
qíng hǎi
指有关爱情之事。谓爱情深广如海,故称。 -
德海
dé hǎi
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
心海
xīn hǎi
指心。以思绪翻滚如海之扬波,故称。 -
性海
xìng hǎi
佛教语。指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 -
恨海
hèn hǎi
比喻无穷无尽的怨恨。 -
愁海
chóu hǎi
极言愁多。 -
愿海
yuàn hǎi
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似海无涯。 -
慧海
huì hǎi
佛教语。谓佛的智慧深广如海。 -
戍海
shù hǎi
戍守海疆。 -
拔海
bá hǎi
海拔。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 -
掠海
lüè hǎi
1.拂过海面。 2.行劫海上。 -
文海
wén hǎi
1.犹文苑。 2.犹言文章总汇。《周书.萧圆肃传》:"又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多用作书名。又如:《明文海》。 -
旱海
hàn hǎi
1.宋代自今甘肃省环县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一带,干旱多沙,俗称"旱海"。 2.泛指沙漠。 -
星海
xīng hǎi
1.星与海。 2.星的海洋。多形容发光体分布得广而多。 -
暗海
àn hǎi
传说中的海名。 -
极海
jí hǎi
至海。 -
林海
lín hǎi
形容像海洋一样的一望无际的森林。 -
架海
jià hǎi
犹航海。 -
柏海
bǎi hǎi
古湖泊名。近黄河源。即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到此亲迎。 -
桂海
guì hǎi
古代指南方边远地区。 -
桑海
sāng hǎi
"桑田沧海"的略语。 -
棹海
zhào/zhuō hǎi
谓航海。 -
榕海
róng hǎi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 -
横海
héng/hèng hǎi
1.汉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 2.横行海上。 -
樵海
qiáo hǎi
犹林海。 -
欲海
yù hǎi
佛教比喻尘世间贪欲、情欲如深广之海,使人沉溺:度群迷于欲海,引含识于涅崒。 -
洋海
yáng hǎi
海洋。 -
死海
sǐ hǎi
世界著名的大盐湖。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面积1049平方千米。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气候炎热,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湖面逐年下降。湖水含盐度高达230~250,水生植物和鱼类不能生存,故有“死海”之称。 -
气海
qì hǎi
1.经络穴位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 2.人体部位名﹐宗气所聚处。膻中为上气海﹐丹田为下气海。 -
汝海
rǔ hǎi
汝水的别称。 -
江海
jiāng hǎi
1.江和海。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3.引申为退隐。 4.泛指四方各地。 -
汾海
fén hǎi
指南北朝时期南汾州地区。今山西省吉县一带。 -
沙海
shā/shà hǎi
1.指大沙漠。 2.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 -
沧海
cāng hǎi
大海的水呈青绿色,因指大海:面向沧海,思量着未来。 -
沸海
fèi hǎi
1.传说中的海。常有狂波巨浪,故称。 2.比喻乱世。 -
油海
yóu hǎi
指特大油田。 -
沿海
yán hǎi
1.亦作"?海"。 2.顺着海边。 3.靠海地带。 -
法海
fǎ hǎi
民间故事《白蛇传》中人物。镇江金山寺和尚。为人阴险狠毒。为维护封建道统,阻挠、破坏白娘子和许仙的纯真爱情和美满家庭。又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强行拆散一对恩爱夫妻。为封建宗法制度的卫道士形象。 -
泛海
fàn hǎi
乘船过海,渡海。 -
洱海
ěr hǎi
云南第二大湖。在大理市区北。面积53平方千米。断层陷落而成。湖水由西洱河转漾濞江入澜沧江。西傍点苍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浅海
qiǎn/jiān hǎi
200米深度以内的海域。 -
浦海
pǔ hǎi
江河的入海口。 -
浪海
làng hǎi
波浪翻滚的大海。 -
涨海
zhǎng/zhàng hǎi
南海的古称。 -
淮海
huái hǎi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西南)一带的地区。 -
深海
shēn hǎi
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 -
渊海
yuān hǎi
深渊和大海。多比喻事物包容深广或荟萃之处。 -
渤海
bó hǎi
中国的内海。绝大部分为陆地环抱,东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8米,最深达70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入海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和辽河。海底富藏石油。 -
湖海
hú hǎi
1.湖泊与海洋。 2.指湖泊。 3.泛指四方各地。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
溟海
míng hǎi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2.大海。 3.指沙漠。 -
滇海
diān hǎi
即滇池。 -
滨海
bīn hǎi
靠近海边;沿海。 -
漂海
piāo/piǎo/piào hǎi
航海,漂洋过海。 -
潢海
huáng/guāng hǎi
谓造反。 -
潮海
cháo hǎi
海潮。 -
澣海
huàn hǎi
即瀚海。 -
瀛海
yíng hǎi
大海。 -
濒海
bīn hǎi
处在沿海地带。 -
瀚海
hàn hǎi
〈书〉指沙漠:~无垠。 -
火海
huǒ hǎi
指大片的火:太阳的表面像个~ㄧ阵地上打成一片~。 -
灵海
líng hǎi
1.大海。古人以为海中多灵怪异物﹐故称。 2.脑海。 -
炁海
qì hǎi
人体部位名。有上下之分。上气海即膻中,下气海即下丹田。道教以为丹田为生气之源,故称。见《诸真圣胎神用诀.玉云张果老胎息诀》。 -
炎海
yán hǎi
1.泛指南海炎热的地区。 2.喻酷热。 -
烟海
yān hǎi
1.烟波浩渺的大海。 2.比喻事物众多﹑纷繁。 -
热海
rè hǎi
古湖名。即今苏联哈萨克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唐人诗文中多用之。 -
煮海
zhǔ hǎi
1.煮海水为盐。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张羽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张羽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
爱海
ài hǎi
佛教用以称情。海,极言其深。 -
狂海
kuáng hǎi
喻纷扰的尘世。 -
玄海
xuán hǎi
1.北方之海。 2.深渊,苦海。 -
玉海
yù hǎi
1.比喻人弘深的气度。 2.酒器。 3.比喻冰雪世界。 -
环海
huán hǎi
1.四周的大海。 2.四海,普天之下。 -
珠海
zhū hǎi
1.产珠之海,喻富庶地区。 2.泛指我国南部海疆。 3.市名。在广东省珠江入海口的西侧,1953年设县,1979年改为省辖市,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之一。现已成为经济特区。 -
琼海
qióng hǎi
1.仙人的居所。 2.太空云海。 3.指海南岛。 4.指琼州海峡。 -
瑶海
yáo hǎi
1.月夜天空的美称。 2.指瑶池。 -
璧海
bì hǎi
犹璧池。太学的美称。 -
留海
liú hǎi
即刘海。指妇女或儿童垂在额头上的短发。 -
瘴海
zhàng hǎi
1.指南方海域。 2.指南方有瘴气之地。 -
白海
bái hǎi
北冰洋的边缘海。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北通巴伦支海。面积9万平方千米。结冰期长约六个月。产格陵兰海豹。 -
盐海
yán hǎi
指盐湖。 -
砚海
yàn hǎi
即砚台。 -
碧海
bì hǎi
1.传说中的海名。 2.蓝色的海洋。 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 -
禁海
jìn hǎi
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 -
福海
fú hǎi
犹厚福。谓福深广如海。 -
秦海
qín hǎi
古秦地。古时以秦地为陆海﹐故名。 -
穷海
qióng hǎi
僻远的海边。亦指大海。 -
空海
kōng hǎi
1.大海。 2.佛教语。喻通达性空之义遍于一切事物的广大智慧。 3.日本佛教高僧(774-835)。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
笑海
xiào hǎi
指笑话汇集的所在。 -
笔海
bǐ hǎi
1.犹文苑;文海。 2.插笔的器具。 -
粤海
yuè hǎi
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 -
紫海
zǐ hǎi
传说中海名。 -
红海
hóng/gōng hǎi
印度洋西北狭长形的内海。南通印度洋,北通地中海。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58米。是世界上海水温度最高(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c)、含盐量最高(一般在4.1%左右)的海。局部海域因红色海藻生长繁茂,海水呈现红色,故名红海。航运十分繁忙。 -
缘海
yuán hǎi
1.即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黄海﹑东海。 2.犹沿海,接海。 -
翰海
hàn hǎi
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孤洐,登临翰海。"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按,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瀚海"。参阅岑仲勉《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柴剑虹《"瀚海"辨》。 -
翻海
fān hǎi
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 -
老海
lǎo hǎi
指海洛英。 -
股海
gǔ hǎi
比喻变化不定并充满风险的股票市场:~沉浮。 -
脑海
nǎo hǎi
头脑:旧事浮现在脑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
腾海
téng hǎi
升于海上。 -
航海
háng hǎi
驾驶船只在海洋上航行:~家丨~日志。 -
花海
huā hǎi
花的海洋。形容花之多。 -
苍海
cāng hǎi
大海。 -
苦海
kǔ hǎi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很困苦的环境:脱离~。 -
葱海
cōng hǎi
古代传说,葱岭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黄河之源。后因以"葱海"泛指葱岭一带的湖泊,或引申指遥远的地域。 -
蒲海
pú hǎi
即蒲类海。 -
薄海
bó hǎi
1.到达海边。语本《书.益稷》:"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孔颖达疏:"外迫四海,言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 2.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
蜃海
shèn hǎi
神话中的地名。 -
血海
xuè/xiě hǎi
1.血汇成的海。形容杀人极多的惨状。 2.形容事情的后果严重或关系重大。 3.中医学名词。四海之一﹐指人身血液汇聚之处。 4.中医学名词。或谓奇经脉中的冲脉。 5.中医学名词。或谓肝脏。 6.中医学名词。经穴名。位于大腿内侧﹐离膑骨一寸处的陷窝中。 7.佛教语。比喻地狱中的惨境。 -
表海
biǎo hǎi
1.临海;滨海。 2.为东海之表式。春秋吴季札至鲁,鲁为之歌齐诗,季札闻乐云:"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裨海
pí hǎi
小海。 -
西海
xī hǎi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 3.西方日落处。 4.郡名。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的别名。 5.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6.指西洋。 -
覆海
fù hǎi
古代指有绘画﹑雕刻等装饰的天花板。 -
观海
guān/guàn hǎi
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用以比喻所观者大。 -
觉海
jué/jiào hǎi
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 -
讨海
tǎo hǎi
征取外贸税收。 -
词海
cí hǎi
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 -
负海
fù hǎi
1.背靠大海。 2.借指边远国家,蛮夷之地。 -
贩海
fàn hǎi
往来海外,贩卖货物。亦指做海外生意的人。 -
运海
yùn hǎi
谓鹏鸟在海上天空中飞行。语本《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王先谦集解:"《玉篇》:'运,行也。'案行于海上,故曰海运,下云水击是也。"郭庆藩集释:"庄子言鹏之运行不息于海,则将徙天池而休息矣。" -
贲海
bēn hǎi
即渤海。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