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周易·系辞下》

例句: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典故: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近义: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反义:高枕无忧|麻痹大意|

接龙:危急存亡

相关:

  • 不安于位 -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临危不乱 - 临:面临;危:危险;乱:慌乱,紊乱。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
  • 卧不安席 -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 卧不安枕 -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 去危就安 - 离开危险,趋于安全。
  • 变危为安 - 变危急为平安。
  • 坐卧不安 -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 寝不遑安 - 睡觉不能安眠。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 寝食不安 -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 居安虑危 -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 心神不安 - 安: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惊悸不安 - 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 惊惶不安 -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 惶恐不安 - 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 惶悚不安 -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没身不忘 - 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 没齿不忘 - 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 转侧不安 - 转侧:翻来复去。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 转危为安 -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详解

成语“安不忘危”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出处
“安不忘危”这一成语出自《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平安稳定的时候不应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二、成语释义
“安不忘危”的字面意思是,在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即使在安稳的环境中也不能放松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它强调了预见性和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以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三、成语用法和语境
1. 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或定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平安时期仍然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和准备。
2. 它通常用于褒义,赞扬那些即使在顺境中也不忘忧患、具有远见卓识的人。
四、成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安不忘危”这个成语寓意深刻,它告诫我们,由于人的天性容易在安逸中变得懒惰和缺乏思考,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因当前的平稳安逸而冲淡对潜在危险的防范意识。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在于,它鼓励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智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国家治理等各个方面,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心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危机。
五、相关故事或典故
春秋时代,齐桓公在成为国君之前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逃亡生活。后来,当他成为国君并享受安稳的生活时,他的大臣鲍叔牙提醒他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个故事与“安不忘危”的寓意相契合,强调了即使在成功和安稳之后也要保持警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