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衣” 词语大全
-
三衣
sān yī/yì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
上衣
shàng/shǎng yī/yì
1.外衣。 2.上身穿的衣服。 -
下衣
xià yī/yì
指下身的穿着,如裤﹑裙。 -
丝衣
sī yī/yì
1.古祭服。 2.丝绸衣服。 -
中衣
zhōnɡ yī
1.古时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孔颖达疏:"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后汉书·舆服志上》:"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刘昭注引郑玄曰:"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缘也。"一说﹐中衣即后世之直裰。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2.贴身的衣服。 -
丰衣
fēng yī/yì
1.宽大的衣服。古时儒生所穿。 2.谓衣服足够穿用。 -
主衣
zhǔ yī/yì
古官名。即尚衣。执掌帝王服玩等事。 -
乌衣
wū yī/yì
1.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2.指穿黑衣的差役。 3.指乌衣巷。参见"乌衣巷"﹑"乌衣诸郞"。 4.指燕子。 -
书衣
shū yī/yì
1.包裹书籍的套子。 2.指书籍的外套。 3.犹封面。 -
云衣
yún yī/yì
1.指云气。 2.道教语。指人体内的肾脏膜。 -
亵衣
xiè yī/yì
1.内衣,贴身之衣。 2.脏衣。指已穿过的衣服。 3.私服,家居的便服。 -
传衣
chuán/zhuàn yī/yì
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 -
余衣
yú yī/yì
1.别的衣服。 2.谓剩下来的衣片。 -
佛衣
fó/fú/bì/bó yī/yì
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
便衣
biàn yī
①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②(~儿)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 -
信衣
xìn/shēn yī/yì
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
倒衣
dǎo/dào yī/yì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孔颖达疏:"群臣当以失晩,复恐后期,故于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着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
偏衣
piān yī/yì
两色合成之衣。 -
僧衣
sēng yī/yì
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
儒衣
rú yī/yì
1.犹儒服。 2.指穿儒服。 3.借指儒生。 -
全衣
quán yī/yì
完整的衣着。 -
六衣
liù/lù yī/yì
指王后的六种礼服。 -
典衣
diǎn yī/yì
1.典押衣服。 2.指饮酒。 -
兼衣
jiān yī/yì
1.比较厚的衣服。 2.指多重衣服。 -
内衣
nèi/nà yī/yì
1.佛教三衣的一种。 2.指衬衣﹑衬衫等贴身穿的衣服。 -
军衣
jūn yī/yì
军服。 -
冥衣
míng yī/yì
旧俗为死者焚化的纸衣。 -
冬衣
dōng yī/yì
冬季穿的御寒的衣服。 -
凉衣
liáng/liàng yī/yì
贴身的内衣。 -
凤衣
fèng yī/yì
道教称仙人的衣服。 -
击衣
jī yī/yì
春秋末晋人豫让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为赵襄子等所灭﹐豫让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赵襄子﹐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赵襄子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
初衣
chū yī/yì
谓入仕前的衣着。 -
剑衣
jiàn yī/yì
裹剑的缯帛。 -
包衣
bāo yī
1.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2.药剂学术语。指包裹丸剂的一层糖质或胶质外皮。 -
化衣
huà/huā yī/yì
谓衣着变色。形容仕途奔波之苦。 -
卉衣
huì yī/yì
1.即卉服。 2.泛指粗布衣。 -
半衣
bàn yī
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短上衣。 -
卓衣
zhuó yī/yì
桌帷。 -
单衣
dān/shàn/chán yī/yì
1.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2.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 -
卷衣
juàn/juǎn yī/yì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
厂衣
chǎng yī
1.斗篷;披风。 2.官服。 -
反衣
fǎn yī/yì
反穿衣服。 -
号衣
hào/háo yī/yì
旧时兵士、差役等所穿的带记号的衣服。 -
合衣
hé/gě yī/yì
谓睡不解衣。 -
和衣
hé/hè/huó/huò/hú yī/yì
谓不脱衣服。 -
善衣
shàn yī/yì
1.指朝祭时穿的礼服。 2.泛指好衣服。 -
囊衣
náng/nāng yī/yì
汉王吉(字子阳)为官清廉,离任无馀财,所载仅一囊衣而已。见《汉书.王吉传》。后以"囊衣"为居官不蓄财的典实。 -
囚衣
qiú yī/yì
特制供罪犯穿的服装。 -
地衣
dì/de yī/yì
1.即地毯。 2.低等植物的一类。植物体是菌和藻的共生体,种类很多,生长在地面﹑树皮或岩石上,特别能耐干﹑寒。 3.车前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车前》。 -
坏衣
huài/pēi/pī/péi yī/yì
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种正色和五种间色,故僧衣皆以坏色染成,因名坏衣。 -
垂衣
chuí yī/yì
见"垂衣裳"。 -
垣衣
yuán yī/yì
1.墙上背荫处所生的苔藓植物。覆蔽如人之衣,故名。 2.指地上的苔藓。 -
墓衣
mù yī/yì
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
墙衣
qiáng yī/yì
指生在墙上的苔藓。 -
墨衣
mò yī/yì
1.黑衣。指丧服。 2.指僧服。 -
壁衣
bì yī
装饰墙壁的帷幕,用织锦或布帛做成。 -
复衣
fù yī/yì
有衣里,内可装入绵絮的衣服。 -
夏衣
xià yī
夏季穿的衣服。 -
外衣
wài yī/yì
穿在外面的衣服。常用以比喻伪装。 -
大衣
dà yī
1.妇人的礼服。 2.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 3.较长的西式外套。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 -
天衣
tiān yī/yì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3.帝王所着之衣。 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 -
嫁衣
jià yī/yì
出嫁时的衣裳。 -
头衣
tóu/tou yī/yì
古代称小孩和少数民族的帽子。 -
夹衣
jiā/jiá/gā/xiá yī/yì
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 -
夾衣
jiā/jiá/gā/xiá yī/yì
夹衣。 -
夺衣
duó yī/yì
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 -
奋衣
fèn yī/yì
1.振衣去尘。 2.将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远行。 3.犹拂袖。表示气愤。 -
妓衣
jì yī/yì
《梁书·夏侯亶传》:"〔亶〕晩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帘奏之,时谓帘为夏侯妓衣也。"后因以"妓衣"称遮隔女乐的帘子。 -
委衣
wěi yī/yì
犹垂衣。 -
子衣
zǐ yī/yì
1.古代天子对诸侯臣下赐服,以明封爵等。后称天子所赐衣服为"子衣"。 2.即胞衣。也叫胎衣或衣胞。 -
孝衣
xiào yī/yì
居丧时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
宂衣
rǒng yī/yì
粗劣的衣服。 -
官衣
guān yī/yì
戏曲传统服装。剧中古代一般官员的官服。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颜色按人物身分而分紫﹑红﹑蓝﹑黑等色。 -
定衣
dìng yī/yì
僧衣。 -
宝衣
bǎo yī
1.贵重的衣服。 2.僧﹑道的衣服。 -
客衣
kè yī/yì
指客行者的衣着。 -
宫衣
gōng yī/yì
1.宫人所制之衣。 2.宫中女子所穿之衣。亦指仿照宫样所制女子之衣。 -
宵衣
xiāo yī/yì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
容衣
róng yī/yì
1.帝王生前的衣冠,陈设以供人祭奠。又称魂衣。亦指帝后的寿衣。 2.犹内衣。 -
宽衣
kuān yī/yì
敬辞,用于请人脱衣:屋里热,请~。 -
寒衣
hán yī/yì
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
寝衣
qǐn yī/yì
1.犹被子。 2.睡衣。 -
寿衣
shòu yī/yì
老年人生前做好备用的殓衣。 -
小衣
xiǎo yī/yì
内裤;裤子。 -
展衣
zhǎn yī/yì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色白。又为世妇及卿大夫妻之命服。展,通"襢"。《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郑玄注:"郑司农云:'展衣,白衣也。'……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一说展衣色赤。 -
山衣
shān yī/yì
1.谓以山为衣。 2.隐居者所穿的衣服。 -
巾衣
jīn yī/yì
1.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 2.指文士的服装。 -
希衣
xī yī/yì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黹"。 -
布衣
bù yī
粗布衣服。旧常称平民:布衣之交|臣本布衣。 -
帘衣
lián yī/yì
《南史.夏侯亶传》:"﹝亶﹞晩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帘奏之﹐时谓帘为夏侯妓衣。"后因谓帘幕为帘衣。 -
幰衣
xiǎn yī/yì
御尘的布幔。又名遮尘。 -
弊衣
bì yī
1.破旧之衣。 2.古代的一种裤子。 -
弓衣
gōng yī/yì
装弓的袋。 -
彩衣
cǎi yī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征衣
zhēng yī/yì
1.旅人之衣。 2.出征将士之衣。 3.泛指军服。 -
御衣
yù yī/yì
帝王所着的衣服。 -
忍衣
rěn yī/yì
即忍辱铠。 -
恶衣
è/wù/ě/wū yī/yì
破旧或粗劣之衣。 -
戒衣
jiè yī/yì
僧尼穿的法衣。 -
戏衣
xì/hū yī/yì
戏曲演员演戏时穿的服装。 -
戎衣
róng yī/yì
1.军服,战衣。 2.指军旅之事;兵事。 -
成衣
chéng yī
1.裁制衣服。 2.称裁制衣服的工人。 3.制成后出售的衣服。 -
戟衣
jǐ yī/yì
戟套。 -
执衣
zhí yī/yì
皂隶的别称。 -
抠衣
kōu yī/yì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 -
护衣
hù yī/yì
梳洗时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
披衣
pī yī/yì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
抹衣
mǒ/mò/mā yī/yì
围裙式样的工作服。 -
拂衣
fú/bì yī/yì
1.提起或撩起衣襟。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3.振衣而去。谓归隐。 -
振衣
zhèn yī/yì
抖衣去尘,整衣。 -
捣衣
dǎo yī/yì
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 -
授衣
shòu yī/yì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
推衣
tuī yī/yì
见"推食解衣"。 -
揽衣
lǎn yī/yì
1.亦作"擥衣"。 2.提起衣衫。 -
摄衣
shè/niè yī/yì
1.整饬衣装。 2.提起衣襟。 -
摓衣
féng/pěng yī/yì
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服。 -
撩衣
liāo/liáo yī/yì
掀起衣襟。 -
操衣
cāo yī
制服。 -
故衣
gù yī/yì
1.平素穿的衣服。 2.旧衣。 -
敝衣
bì yī
破旧衣服。亦指穿戴破旧。 -
敛衣
liǎn yī/yì
1.即敛服。亦指穿殓服。敛,通"殓"。 2.用化缘来的零碎布制成的衣服。 3.整饬衣衫。表示恭敬。 -
散衣
sàn/sǎn yī/yì
平常穿的衣服。 -
斋衣
zhāi yī/yì
1.斋戒时所穿的衣服。 2.丧服。 -
整衣
zhěng yī/yì
整理衣裳。表示态度庄重。 -
文衣
wén yī/yì
华美的服装。 -
斑衣
bān yī
1.汉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 2.彩衣。亦指服彩衣。 -
旃衣
zhān yī/yì
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 -
旅衣
lǚ yī/yì
行装;旅途中穿的服装。 -
无衣
wú yī/yì
《诗·秦风》篇名。写士兵在战斗前的相互帮助和同仇敌忾之情。春秋时楚国郢都被吴军攻破,楚臣申包胥向秦国请求援兵,秦哀公曾赋《无衣》以示同情,并随即出兵援楚。 -
时衣
shí yī/yì
四时的衣服。 -
明衣
míng yī/yì
1.古人在斋戒期间沐浴后所穿的干净内衣。 2.古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 3.神明之衣。 -
春衣
chūn yī/yì
春季穿的衣服。 -
晨衣
chén yī
清晨所穿的便服。 -
暑衣
shǔ yī/yì
夏衣。 -
暖衣
nuǎn yī/yì
1.指冬衣。 2.旧时婚礼中,男家送与新娘在结婚日穿着的衣服。 -
暴衣
bào yī
晒衣服。 -
曝衣
pù/bào yī/yì
晒衣服。 -
更衣
gēng/gèng yī/yì
①换衣服。②婉辞,指上厕所。 -
朝衣
cháo yī
1.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2.借指朝廷官员。 -
朱衣
zhū yī/yì
1.大红色的公服。 2.唐宋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3.穿着朱衣的职官。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5.指朱衣使者。 -
杠衣
gàng/gāng yī/yì
蔽车盖柄的布。 -
条衣
tiáo/tiāo yī/yì
僧人所穿之衣,因其有九条至二五条之别,故名。 -
松衣
sōng yī/yì
松树上的苔。 -
枕衣
zhěn yī/yì
即枕头衣。 -
林衣
lín yī/yì
指树叶。 -
枪衣
qiāng yī/yì
罩在重型枪械外起保护作用的帆布外套。 -
染衣
rǎn yī/yì
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
柳衣
liǔ yī/yì
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布帷。 -
柱衣
zhù yī/yì
饰楹柱的织物。 -
树衣
shù yī/yì
1.滇中地区用古树梢下的垂丝制成的衣服。 2.指隐逸者的粗服。 3.一种可食用的苔类植物。 -
案衣
àn yī
铺在桌案上面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帛。 -
棉衣
mián yī/yì
絮了棉花的衣服。 -
椶衣
zōng yī/yì
1.棕皮。 2.用棕丝编织的蓑衣。 -
横衣
héng/hèng yī/yì
指袈裟。 -
殓衣
liàn yī/yì
入殓时给死人穿的衣服。 -
毛衣
máo yī/yì
1.禽鸟的羽毛。 2.比喻人的容颜或衣服。 3.兽的皮毛。 4.毛线织成的上衣。 -
毳衣
cuì yī/yì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 2.毛皮所制衣。 3.僧服的一种。 -
氅衣
chǎng yī
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风寒﹐其形制不一。 -
氄衣
rǒng yī/yì
细软的毛皮衣服。 -
水衣
shuǐ yī/yì
称指潮湿的地方生长的青苔:屋后青石旁长满了水衣。 -
求衣
qiú yī/yì
1.索衣。谓起床。 2.乞求衣着。意谓依附别人生活。 -
汗衣
hàn/hán yī/yì
即汗衫。 -
沙衣
shā/shà yī/yì
纱衣。指用稀疏而薄的织物制成的衣服。 -
油衣
yóu yī/yì
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
法衣
fǎ yī/yì
和尚、道士等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的衣服。 -
洗衣
xǐ yī
1.洗涤衣服。 2.做其洗涤衣服之工作。 -
浄衣
jìng yī/yì
洁浄的衣服。 -
浣衣
huàn yī/yì
1.亦作"澣衣"。 2.洗衣。 3.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
浴衣
yù yī/yì
专供洗澡穿的衣服。 -
深衣
shēn yī/yì
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 -
湔衣
jiān yī/yì
古代的一种风俗。 -
灵衣
líng yī/yì
1.神灵的衣裳。 2.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 -
炮衣
páo/bāo/pào yī/yì
罩在炮上的套子。 -
熊衣
xióng yī/yì
用熊皮制的衣服。 -
熟衣
shú yī/yì
煮炼过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熨衣
yùn/yù yī/yì
烫平衣服。 -
燕衣
yàn/yān yī/yì
古天子宴群臣时所著之服。《礼记.王制》:"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郑玄注:"凡养老之服,皆其时与群臣燕之服。"孔颖达疏:"以《经》云,夏后氏燕衣而养老,周人玄衣而养老,周人燕用玄衣,故知养老燕群臣之服也。"又:"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一说,"燕衣"为古天子退朝闲居时所著之服。见孙希旦集解。 -
牛衣
niú yī/yì
1.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如蓑衣之类。 2.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 -
牵衣
qiān yī/yì
见"牵裾"。 -
犊衣
dú yī/yì
牛衣。 -
玄衣
xuán yī/yì
1.古代祭祀穿的一种赤黑色礼服,天子祭群小祀时服之。 2.为卿大夫的命服。 -
玉衣
yù yī/yì
1.玉饰之衣,泛指美衣。 2.古代帝王﹑后妃﹑王侯之玉制葬服。 3.陵寝便殿中所藏的御衣。 -
球衣
qiú yī/yì
古代玩球戏时所穿服装。 -
班衣
bān yī
即斑衣。指相传老莱子为戏娱其亲所穿的彩衣。 -
瑶衣
yáo yī/yì
1.仙人的衣服。 2.犹玉衣。指皇后的正服。相传魏明帝母甄皇后幼时,每寝寐,仿佛见有人持玉衣覆其上。事见《三国志·魏志》本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后用为称颂贤后之典。 -
瓦衣
wǎ/wà yī/yì
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中药屋游的别名。 -
生衣
shēng yī/yì
1.指物体表面寄生的菌藻类植物。 2.夏衣。 -
田衣
tián yī/yì
1.袈裟的别名。亦称"田相衣"。袈裟多方格形图案,类水田畦畔纵横,故名。 2.指僧人。 -
甲衣
jiǎ yī/yì
1.盛铠甲的袋。 2.皮革制的上身战袍。 -
画衣
huà yī/yì
1.彩绣的衣服。 2.谓着彩绣衣服。 3.古时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 -
睡衣
shuì yī/yì
睡眠时所穿的宽松衣服。 -
白衣
bái yī
①古代平民穿白布衣,因指没有取得功名的人。②代称俗人,与佛教徒穿黑衣相区别。 -
皂衣
zào yī/yì
1.亦作"皁衣"。 2.黑衣。秦汉时官员所着﹐后降为下级官吏的服装。 3.借指下吏。 -
皓衣
hào yī/yì
鲜明洁白的衣服。 -
皮衣
pí yī/yì
用毛皮或皮革制成的衣服。 -
眼衣
yǎn yī/yì
即眼罩。 -
着衣
zhuó/zháo/zhāo/zhe yī/yì
穿衣。 -
短衣
duǎn yī/yì
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所服。 -
石衣
shí/dàn yī/yì
苔藻。 -
礼衣
lǐ yī/yì
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 -
祖衣
zǔ yī/yì
佛教语。指僧人的礼服。 -
神衣
shén yī/yì
指神像穿的衣服。 -
祭衣
jì/zhài yī/yì
某些教会的神职人员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按其教会的规定应穿的服装。 -
禅衣
chán yī
僧衣。 -
私衣
sī yī/yì
犹便服。与公服相对。 -
秋衣
qiū yī/yì
1.秋日所穿的衣服。 2.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 -
税衣
shuì yī/yì
脱衣﹐解衣。税﹐通"捝"﹑"脱"。 -
端衣
duān yī/yì
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 -
笋衣
sǔn yī/yì
笋壳。 -
简衣
jiǎn yī/yì
指简亵而非隆重的服装。 -
箭衣
jiàn yī/yì
古代射士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 -
篝衣
gōu yī/yì
把衣服放在熏笼上烘干或烘暖。 -
紫衣
zǐ yī/yì
1.紫色衣服。 2.古代公服。春秋战国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 3.借指贵官。 4.紫色袈裟。唐武则天赐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
糖衣
táng yī/yì
1.包在某些苦味药物表面的糖质层。作用是使服药者易于吞服。 2.比喻骗人的伪装或美好的外表。 -
素衣
sù yī/yì
1.白色丝绢中衣。 2.白色丧服。 3.泛指白色衣服。 4.比喻清白的操守。 -
紩衣
zhì yī/yì
缝补之衣。 -
絮衣
xù yī/yì
绵衣。 -
絺衣
chī yī
细葛布衣。 -
綀衣
shū yī/yì
粗麻衣。 -
红衣
hóng/gōng yī/yì
1.红色衣裳。 2.喻指红色羽毛。 3.荷花瓣的别称。 -
纩衣
kuàng yī/yì
充以绵絮之衣。 -
纯衣
chún yī/yì
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余衣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一说,纯当读为"黗",黄黑色。见王引之《经义述闻.纯衣》。 -
纳衣
nà yī/yì
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衲"。 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衲"。 -
纻衣
zhù yī/yì
苎麻所织之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后用为友朋交谊之典。 -
纸衣
zhǐ yī/yì
1.纸制的衣服。 2.古代的一种纸制的简朴殓服。 3.迷信用品。旧俗为死者焚化之纸制衣服。 -
练衣
liàn yī/yì
1.用经过煮练加工的布所制之衣。古礼,亲丧小祥可着练布衣冠。 2.白色布衣。 -
绍衣
shào yī/yì
《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后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
绒衣
róng yī/yì
类似棉或毛的带绒的针织男女外用衬衫,短袖或长袖,有时并有领。 -
绛衣
jiàng yī/yì
深红色衣服。古代军服常用绛色。 -
绣衣
xiù yī/yì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2.见"绣衣直指"。 -
绯衣
fēi yī/yì
1.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 2.借指官吏。 3.红色衣服。 -
绮衣
qǐ yī/yì
1.文缯所制之衣。 2.华丽的衣服。 -
绨衣
tí/tì yī/yì
厚缯制成之衣。《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克己备于礼容,威风总于戎政;加以卑宫菲食,皂帐绨衣,百姓为心,四海为念。"一说皂衣。 -
绵衣
mián yī/yì
1.内装丝绵的衣服。 2.指装棉絮的衣服。绵,通"棉"。 -
缁衣
zī yī/yì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
缀衣
zhuì yī/yì
1.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 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 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 -
缃衣
xiāng yī/yì
浅黄色之衣。 -
缇衣
tí yī/yì
1.古代武士之服。 2.借指武士。 -
缕衣
lǚ yī/yì
破烂的衣服。 -
缝衣
féng/fèng yī/yì
1.缝掖之衣。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2.缝制衣服。 -
缟衣
gǎo yī/yì
1.白绢衣裳。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
缣衣
jiān yī/yì
缣制之衣。缣,双丝织,较致密。 -
罗衣
luó yī/yì
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罩衣
zhào yī/yì
也名罩褂。穿在短袄或长袍外面的单褂。 -
罽衣
jì yī/yì
毛织物制的衣服。 -
羽衣
yǔ yī/yì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3.道士的代称。 4.指轻盈的衣衫。 5.指《霓裳羽衣曲》。 -
翚衣
huī yī/yì
皇后服之一种,素质﹑五色﹑以翚雉为领褾。 -
翟衣
dí/zhái yī/yì
古代贵妇用翟羽为饰或织以翟羽纹样的衣服。 -
翠衣
cuì yī/yì
1.绿色的衣服。 2.翠鸟的羽毛。 3.借指翠鸟。 -
老衣
lǎo yī/yì
殓衣的俗称。 -
耳衣
ěr yī/yì
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 -
螭衣
chī yī
古代王侯﹑贵官所穿的蟒服。 -
肃衣
sù yī/yì
整衣。 -
肠衣
cháng yī
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
胁衣
xié yī/yì
女人的内衣。或称袜。 -
胎衣
tāi yī/yì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胎衣。用作中药时叫紫河车﹐是治疗劳伤和虚弱的滋补剂。 -
胞衣
bāo yī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也叫衣胞或胎衣。用做中药时叫紫河车。 -
胜衣
shèng yī/yì
1.谓儿童稍长﹐能穿起成人的衣服。 2.指身体能承受衣服的重量。 -
胫衣
jìng yī/yì
套裤。 -
胸衣
xiōng yī/yì
贴身的内衣。 -
脱衣
tuō yī/yì
1.脱掉衣服。 2.《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使武涉往说韩王信﹐﹞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后因以"脱衣"喻慷慨施惠。 -
腐衣
fǔ yī/yì
豆腐衣。大豆磨浆﹐烧煮后脂肪和蛋白质上浮凝结而成。又名豆腐皮。 -
良衣
liáng yī/yì
即裩衣。古代平民百姓穿的一种短裤。 -
色衣
sè/shǎi yī/yì
彩色的衣服。对"素服"(孝服)而言。 -
艾衣
ài yī
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 -
节衣
jié yī/yì
指符节的外套。 -
芦衣
lú yī/yì
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
花衣
huā yī/yì
1.彩色的衣服。 2.指像彩色服装一样的东西。 3.方言。去籽的棉花。 4.清代官员于喜庆大典或节日穿着的官服补褂。 -
苔衣
tái yī/yì
泛指苔藓。 -
茧衣
jiǎn yī/yì
1.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 2.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草衣
cǎo yī
1.编草为衣。 2.引申为粗劣的衣服。 3.隐者的衣着。 4.指一种藻类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连带一层薄土铲下来可作肥料。 -
荷衣
hé/hè yī/yì
1.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隐士之服。 2.指旧时中进士后所穿的绿袍。 -
莎衣
shā yī
蓑衣。莎,通"蓑"。 -
莱衣
lái yī/yì
相传春秋楚老莱子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着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
莺衣
yīng yī/yì
黄莺的羽毛。 -
葛衣
gé/gě yī/yì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蒙衣
mēng/méng/měng yī/yì
1.以巾蒙头。 2.犹披戴。 -
蒲衣
pú yī/yì
1.用蒲草编的衣服。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 -
蓑衣
suō yī/yì
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 -
蕉衣
jiāo yī/yì
麻布制的衣服。 -
薜衣
bì yī
"薜荔衣"的简称。 -
虮衣
jǐ yī/yì
生满虱的衣服。 -
蚕衣
cán yī
1.蚕茧的别称。 2.古时皇后等亲蚕时所穿的衣服。 3.丝织品所制的衣服。 -
蜕衣
tuì yī/yì
谓肉体仙去留下衣服。 -
蝉衣
chán yī
中药名。蝉壳。参见"蝉蜕"。 -
蝶衣
dié yī/yì
1.蝶翅。 2.喻轻盈的花瓣。 -
蟒衣
mǎng/měng yī/yì
即蟒袍。 -
血衣
xuè/xiě yī/yì
沾血的衣服。 -
行衣
xíng/háng yī/yì
1.出行所穿的服装。 2.指穿行衣的人。 -
衣工
yī/yì gōng
制衣工匠。 -
衣料
yī/yì liào
做衣服用的材料,指棉布﹑绸缎﹑呢绒等。 -
衣章
yī/yì zhāng
衮衣上的花纹。 -
衣物
yī/yì wù
衣服与日用器物。 -
衣帻
yī/yì zé
衣服与头巾。 -
衣貌
yī/yì mào
衣着外貌。 -
衣食
yī/yì shí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2.借指俸禄。 3.指生计。 4.犹行当;职业。 -
衣盋
yī/yì bō
指师传的学问﹑技能等。盋,同"钵"。 -
衣蛾
yī/yì é/yǐ
几种小黄色或浅黄衣蛾,它的幼虫吃有机物质(如毛织品、毛皮或皮革)。 -
衣架
yī/yì jià
挂置衣服的架子。 -
衣鱼
yī/yì yú
1.即蠹鱼。 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
衣靠
yī/yì kào
指武侠所穿的密扣紧袖束腰衣装。 -
衣衽
yī/yì rèn
指衣裳前幅的下边。 -
衣褶
yī/yì zhě
衣服的褶裥。 -
衣马
yī/yì mǎ
见"衣马轻肥"。 -
衣绶
yī/yì shòu
朝服与佩绶。 -
衣禄
yī/yì lù
1.犹俸禄。 2.衣食福分。 -
衣箱
yī/yì xiāng
藏衣服的箱箧。 -
衣篝
yī/yì gōu
即衣熏笼。 -
衣饟
yī/yì xiǎng
衣服粮饷。 -
衣裘
yī/yì qiú
1.夏衣冬裘。 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
衣服
yī/yì fú/fù
1.衣裳,服饰。 2.借指形体,身躯。 -
衣饰
yī/yì shì
衣服首饰。 -
衣簪
yī/yì zān
衣冠簪缨。古代官宦服饰。喻指官宦或富贵人家:衣簪华丽夺人。 -
衣眦
yī/yì zì
指交领。 -
衣笥
yī/yì sì
盛衣服的竹器。 -
衣缨
yī/yì yīng
1.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 2.借指官宦世家。 -
衣袂
yī/yì mèi
1.衣袖。 2.借指衣衫。 -
衣廪
yī/yì lǐn
见"衣禀"。 -
衣橐
yī/yì tuó
衣囊。 -
衣襟
yī/yì jīn
1.亦作"衣衿"。 2.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 -
衣幞
yī/yì fú
衣裳包裹。 -
衣钩
yī/yì gōu
金属或其他坚韧材料做成或弯成的曲线形或弯角,用以钩住衣服。 -
衣格
yī/yì gé
见"衣裳格子"。 -
衣纽
yī/yì niǔ
衣扣。 -
衣补
yī/yì bǔ
缝补衣被。 -
衣锦
yī/yì jǐn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
衣薪
yī/yì xīn
用柴草包裹尸体。语出《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孔颖达疏:"而棺椁自殷已后,则夏已前棺椁未具也。" -
衣襋
yī/yì jí
衣领。 -
衣绦
yī/yì tāo
衣带。 -
衣甲
yī/yì jiǎ
铠甲。 -
衣巾
yī/yì jīn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2.衣服和头巾。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4.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
衣裓
yī/yì gé/jiē
1.衣襟。亦指僧衣。 2.佛教徒挂在肩上的长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 3.一种盛花之器。 -
衣被
yī/yì bèi
1.衣服和被褥。 2.单指衣服。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
衣褧
yī/yì jiǒng
见"衣锦褧衣"。 -
衣帢
yī/yì qià
便衣与便帽。 -
衣装
yī/yì zhuāng
1.衣服及行囊。 2.衣着,装束。 -
衣盂
yī/yì yú
衣食器具。 -
衣着
yī/yì zhuó/zháo/zhāo/zhe
衣裳服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衣橱
yī/yì chú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 -
衣折
yī/yì zhē/zhé/shé
衣服的褶裥。 -
衣裾
yī/yì jú
衣襟。 -
衣袍
yī/yì páo
1.袍子,长外衣。 2.泛指衣服。 3.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
衣衾
yī/yì qīn
1.衣服与被子。 2.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
衣柜
yī/yì guì/jǔ
1.存放衣服用的立式柜。2.存放或收藏衣服的壁橱。 -
衣领
yī/yì lǐng
连在衣服上或分开的带形物,它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以装饰衣服的领口。 -
衣衿
yī/yì jīn
见"衣襟"。 -
衣幍
yī/yì tāo
便衣与便帽。 -
衣顶
yī/yì dǐng
清代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
衣库
yī/yì kù
贮藏衣物的府库;堆存大批衣物的处所。 -
衣襂
yī/yì shān
衣衫。 -
衣袪
yī/yì qū
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 -
衣胞
yī/yì bāo
即胞衣。 -
衣钵
yī bō
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僧尼受具足戒和到寺院暂住,必以衣钵齐备为条件,这两样也代表僧尼的一切所有。中国禅宗师徒之间的道法授受,常付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思想、学术、技能上的继承。 -
衣裳
yī chá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国。 -
衣禀
yī/yì bǐng
1.亦作"衣廪"。 2.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
衣棱
yī/yì léng/lēng/líng
衣角。 -
衣褃
yī/yì kèn
腋下的衣缝。指挂肩或腰身。 -
衣裙
yī/yì qún
下裳。泛指衣和裙。 -
衣牌
yī/yì pái
旧时上海钱业市场用语。银元一元兑换铜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业挂牌开岀,故称。 -
衣箧
yī/yì qiè
藏衣服的小箱。 -
衣绣
yī/yì xiù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
衣衫
yī/yì shān
单衣。亦泛指衣服。 -
衣彩
yī/yì cǎi
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父母犹在,常身穿"五色彩褊襕衣,弄鶵鸟于亲侧"。事见《初学记》卷十七引《孝子传》。后遂用作典故,称孝养父母为"衣彩"。 -
衣褐
yī/yì hè
泛指粗布衣服。 -
衣带
yī/yì dài
1.束衣的带子。 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 3.见"衣带水"。 -
衣桁
yī/yì héng/háng
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
衣覆
yī/yì fù
犹覆盖。 -
衣奁
yī/yì lián
衣箱。 -
衣圭
yī/yì guī
古代的一种衣饰。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对角裁开,缀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钩而向前,谓之"衣圭"。 -
衣包
yī/yì bāo
1.盛衣的包裹,多为行旅时所用。 2.指衣袋。 -
衣岔
yī/yì chà
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 -
衣单
yī/yì dān/shàn/chán
袈裟和度牒。 -
衣囊
yī/yì náng/nāng
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 -
衣履
yī/yì lǚ
衣服和鞋,泛指衣着。如:衣履不整。 -
衣冕
yī/yì miǎn
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
衣分
yī/yì fēn/fèn
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与子棉重量的比,通常用百分率来表示,是评定棉花品种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
衣冠
yī/yì guān/guà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
衣兜
yī/yì dōu
1.提起衣服前襟以盛物。亦指提起衣服前襟后所形成的兜子。 2.指衣襟。 3.衣袋。 -
补衣
bǔ yī
打过补丁的衣服。 -
衬衣
chèn yī
穿在外衣里面的单上衣。 -
衩衣
chà yī
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唐。 -
衮衣
gǔn yī/yì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2.借指帝王或上公。 -
衲衣
nà yī/yì
1.僧衣。 2.代称僧人。 3.道袍。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
衰衣
shuāi/cuī yī/yì
1.丧服。有"斩衰"﹑"齐衰"之别。 2.谓服丧。 -
衵衣
rì yī/yì
内衣。 -
衷衣
zhōng yī/yì
见"衷里衣"。 -
衾衣
qīn yī/yì
被子和衣服。 -
袗衣
zhěn yī/yì
绘绣有文采的华贵衣服。指天子所穿的盛服。 -
被衣
bèi yī
1.把衣服披在肩背上。 2.人名。相传为尧时高士。 -
袭衣
xí yī/yì
1.尸衣。 2.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 3.成套衣服。 -
袿衣
guī/guà yī/yì
古代妇女的上等长袍。 -
裁衣
cái yī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 2.即裁缝。 -
裳衣
cháng yī/yì
裳与衣。亦泛指衣服。 -
裛衣
yì yī/yì
1.裹衣,以衣裹身。 2.用香熏衣。 -
裨衣
pí yī
天子六服中,大裘为上,其馀为裨衣。 -
裼衣
xī/tì yī/yì
古行礼时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称中衣。 -
褊衣
biǎn yī
紧身衣。 -
褕衣
yú yī/yì
1.华美的衣服。 2.即褕翟。 -
褓衣
bǎo yī
婴儿衣。 -
褐衣
hè yī/yì
1.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 2.借指贫贱者。 -
褚衣
zhǔ/chǔ yī/yì
绵衣。 -
褧衣
jiǒng yī/yì
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 -
褶衣
zhě yī/yì
夹衣。 -
襜衣
chān yī
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围裙。 -
襃衣
bāo yī
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 2.赏赐的礼服。 3.宽大之衣。 -
襚衣
suì yī/yì
赠送给死者的衣服。 -
襌衣
dān yī/yì
单层的衣服。 -
襦衣
rú yī/yì
短衣;短袄。亦泛指衣服。 -
襢衣
tǎn yī/yì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为世妇和卿大夫妻的礼服。 -
覆衣
fù yī/yì
犹覆被。谓以衣加惠。 -
解衣
jiě/jiè/xiè yī/yì
1.脱衣。 2.见"解衣推食"。 -
触衣
chù yī/yì
内裤的别称。 -
设衣
shè yī/yì
出席宴会穿的衣服。《荀子.大略》﹕"寝不逾庙﹐设衣不逾祭服﹐礼也。"杨倞注﹕"设﹐宴也。"一说﹐"设"乃"燕"字之讹。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设当为燕字之误也﹐故杨注云﹕'燕﹐宴也。'寝对庙而言﹐燕衣对祭服而言。《王制》'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是其证。" -
试衣
shì yī/yì
试穿衣服样子。如:给她试衣,发现需要作些更改。 -
诨衣
hùn yī/yì
写上淫词秽语的衣服。 -
象衣
xiàng yī/yì
皇帝所穿的一种仪服。用于纳后﹑朝诸侯。 -
豸衣
zhì yī/yì
1.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2.借指御史。 -
貂衣
diāo yī/yì
用貂皮制的衣服。 -
败衣
bài yī
1.衣裳破旧。 2.使衣衫不整。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