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毛” 词语大全

  • 一毛 yī máo
    1.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 2.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 3.辅币一角的别称。一圆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 二毛 èr máo
    〈书〉①花白的头发。②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 三毛 sān máo
    1.三绺髭须。 2.指发﹑眉﹑须。 3.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4.作家(1943-1991)。原名陈平,浙江定海人。女。因喜欢漫画家张乐平创造的“三毛”形象,而用作笔名。曾留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回台湾后在大学任教。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短篇小说集《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等。
  • 不毛 bù máo
    1.未加种植。 2.不生植物。指荒瘠。 3.毛色不纯。
  • 丛毛 cóng máo
    丛生的草。
  • 乳毛 rǔ máo
    1.松树的别名。 2.初生动物或小儿身上的细毛。
  • 倅毛 cuì/zú máo
    粹毛,纯色之毛。倅,通"粹"。
  • 兔毛 tù máo
    野兔毛和家兔毛的统称。野兔毛较粗硬,底绒少,不适于纺织,可用于制作毛笔和填充料。家兔毛细而轻软,富有光泽,蓬松保暖;但卷曲少,表面光滑,抱合力较差,因而常与羊毛、人造毛等混纺。家兔毛中以安哥拉兔毛为最优,是高级纺织原料。
  • 刷毛 shuā/shuà máo
    刷羽毛。
  • 凡毛 fán máo
    普通的鸟羽。亦借指凡鸟。
  • 凤毛 fèng máo
    1.凤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贵稀少之物。 2.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3.指人子。 4.指人的华美风度和杰出才华。 5.指皮衣服边缘露出的装饰性的毛边。
  • 刚毛 gāng máo
    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如人的鼻毛、蚯蚓表皮上的细毛。
  • 匾毛 biǎn máo
    羽毛。因形状扁平,故称。亦借指鸟类。
  • 原毛 yuán máo
    纺织业上指兽毛未经过加工,如兔毛、羊毛等。
  • 双毛 shuāng máo
    二毛。斑白的头发。
  • 发毛 fā/fà máo
    ①害怕;惊慌:他从没见过这阵势,心里直~。②〈方〉发脾气。
  • 吊毛 diào máo
    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
  • 吹毛 chuī máo
    1.比喻事情易为,不费大力气。 2.形容刀剑锋利﹐吹毛可断。 3.见"吹毛求疵"。
  • 土毛 tǔ máo
    本指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桑麻﹑菜蔬等植物,后亦泛指土产。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畧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杜预注:"毛,草也。"
  • 地毛 dì/de máo
    1.莎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长的庄稼﹑树木等。
  • 大毛 dà máo
    指长毛的皮裘﹐如白狐皮或其他狐﹑貂﹑猞猁等贵重皮毛中毛长可御寒的直毛桶子。
  • 头毛 tóu/tou máo
    头发。
  • 奇毛 qí/jī máo
    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后因以"奇毛"借指白鹰。
  • 奓毛 shē/chǐ/zhà máo
    [方]∶恼羞成怒;发火。如:三句话不到就奓毛了。
  • 寒毛 hán máo
    人体皮肤表面上的细毛。
  • 小毛 xiǎo máo
    指短毛的皮料,如灰鼠皮、银鼠皮等。
  • 山毛 shān máo
    山中可供食用之物。
  • 布毛 bù máo
    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 弭毛 mǐ máo
    1.亦作"弭髦"。 2.毛发顺服,为驯服之态。
  • 恒毛 héng máo
    泛指寻常的兽类。
  • 披毛 pī máo
    方言。披散的头发。
  • 拉毛 lā/lá máo
    用机器把驼绒坯等表面的毛纱拉成毛绒状,使成为柔软绒面的工艺:~围巾。也叫拉绒。
  • 拳毛 quán máo
    1.卷曲的毛发;毛发卷曲。 2.拳毛騧。亦泛指良马。
  • 挦毛 xián máo
    扯住头发。
  • 换毛 huàn máo
    脱毛;脱角;蜕皮(壳)。
  • 斑毛 bān máo
    谓颈毛色彩驳杂。
  • 旋毛 xuán/xuàn máo
    聚生作旋涡状的毛。
  • 松毛 sōng máo
    松叶的别称。松叶如针,繁盛如毛,故称。
  • 柔毛 róu máo
    1.古代祭祀所用之羊的别称。 2.指轻暖的羊裘。 3.指毛笔。
  • 根毛 gēn máo
    密生在根的尖端的细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部分。
  • 棉毛 mián máo
    指一种比较厚的棉针织品。如:~衫、~裤。
  • 棕毛 zōng máo
    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包在树干外面,红褐色、可以制蓑衣、绳索刷子等物品。
  • 椶毛 zōng máo
    1.亦作"?毛"。 2.棕丝的俗称。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 3.元上都别殿的通称。又称椶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称。
  • 毛口 máo kǒu
    金属切削(如钻,车削或冲切等)或成形时产生的粗糙薄边或面,如铸模合缝,铸件在模型接口处的披缝。
  • 毛水 máo shuǐ
    1.谓皮毛表面。 2.妓院仆役。 3.旧时兑换金银﹐因含有杂质而按比率予以扣除的部分。
  • 毛布 máo bù
    1.用兽毛织成的布。 2.指棉布。 3.用较粗棉纱织成的布﹐称"毛布"。
  • 毛扇 máo shàn/shān
    羽毛扇。
  • 毛兵 máo bīng
    "毛葫芦兵"的省称。
  • 毛愣 máo lèng
    鲁莽。
  • 毛巾 máo jīn
    表面起有一层毛圈的织物。一般以纯棉纱线为原料,少量有掺用混纺纱线或化学纤维纱的。用毛巾织机织制而成。按织造方式分有针织和梭织两类;按用途分有面巾、枕巾、浴巾、毛巾被、沙发巾等;此外,还有毛巾布,用作缝制衣着。表面毛圈密集,手感柔软,吸水储水性强,耐磨、保暖性能好。常见的花色有全白毛巾、素色毛巾、彩条毛巾、印花毛巾、丝光毛巾、螺旋形毛巾、提花毛巾和提花印花毛巾等。
  • 毛票 máo piào/piāo
    以角为单位的纸币。
  • 毛宗 máo zōng
    指兽类。
  • 毛尾 máo wěi/yǐ
    1.有毛的尾巴。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
  • 毛实 máo shí
    指谷物。
  • 毛房 máo fáng
    茅房﹐厕所。
  • 毛坑 máo kēng
    茅坑。指简陋厕所内的粪坑。
  • 毛燕 máo yàn/yān
    一种质量较差的燕窝。色灰﹐中多羽毛。
  • 毛乱 máo luàn
    1.散乱不齐。 2.形容心中烦躁。
  • 毛太 máo tài
    纸名。类似毛边纸而稍薄﹐色稍暗﹐多产于江西﹑福建。
  • 毛厕 máo cè
    亦作“毛廁”。茅厕,厕所。
  • 毛拳 máo quán
    乱拳。
  • 毛孔 máo kǒng
    1.小孔。喻极微小。 2.汗孔。
  • 毛毛 máo máo
    1.细小的毛。 2.方言。婴儿。 3.犹丑丑。 4.毛发蓬松的样子。 5.大约﹐差不多。
  • 毛段 máo duàn
    指毛织物。
  • 毛石 máo shí/dàn
    1.被水冲蚀的石块、粗碎石,用于粗圬工中,或作为墙体面层之间的填充材料。2.从采石场采来的粗石。如:毛石砌体。
  • 毛拉 máo lā
    阿拉伯文maul的音译,原意为“先生”、“主人”。某些国家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中国新疆部分穆斯林称阿訇为毛拉。
  • 毛厘 máo lí
    犹毫厘。形容极微小。
  • 毛条 máo tiáo/tiāo
    1.用毛纺原料制成的条子。毛纺工艺中﹐先要将毛纤维加工成毛条﹐然后才能纺成毛线。 2.即毛茶。参见"毛茶"。
  • 毛坯 máo pī
    需作再加工的制造品或半成品:零件毛坯。也比喻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完成的事物。
  • 毛孩 máo hái
    面部或全身生有长毛的小孩。为遗传上的一种返祖现象。
  • 毛渠 máo qú/jǔ
    灌溉系统中﹐引水送入每一块田地里的小渠道。
  • 毛女 máo nǚ/rǔ
    传说中得道于华山的仙女。
  • 毛炰 máo páo/fǒu
    1.亦作"毛炮"。 2.将整个牲畜(多为小猪)连毛投置火中去毛烤炙致熟。
  • 毛毡 máo zhān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 毛嫱 máo qiáng
    古代美女名。
  • 毛竹 máo zhú
    竹的一种。生长于南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秆高大粗劲﹐坚韧富弹性﹐可制作家具﹑农具﹑渔具﹑纸张和用于建筑等。笋鲜美﹐可食用。
  • 毛犊 máo dú
    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
  • 毛本 máo běn
    明藏书家毛晋所刻的书。又称汲古阁本。
  • 毛丁 máo dīng/zhēng
    清代的一种人头税。
  • 毛盘 máo pán
    旧时指上海交易所或商行中﹐由卖方最初提出而买方尚未还价的价格。
  • 毛病 máo bìng
    1.牲畜的毛色有缺陷。 2.指疾病。 3.谓器物损坏或发生故障。 4.指事物中存在的问题或弊害。 5.缺点;错误。
  • 毛嫔 máo pín
    即毛嫱。
  • 毛圊 máo qīng
    厕所。
  • 毛戴 máo dài
    1.寒毛竖立。形容恐惧震惊。 2.形容愤怒。
  • 毛席 máo xí
    毡的别名。
  • 毛窝 máo wō
    一种以蒲草编成﹐深帮圆头﹐内有毡毛﹑芦花或鸡毛的保暖鞋。冬天穿以保温﹐宜于雪地行走。
  • 毛丸 máo wán
    古代蹋戏用具。也称丸毛﹐又称踘﹑鞠﹑球。
  • 毛皂 máo zào
    浅黑色。
  • 毛犀 máo xī
    1.即披毛犀。古哺乳动物。大小和现代犀牛相似﹐全身披着长毛﹐生活于第四纪时的寒冷地带﹐已绝种。 2.即牦牛。
  • 毛囊 máo náng/nāng
    包裹在毛发根部的囊。由表皮和真皮的组织陷入而形成﹐开口处稍隆起。
  • 毛猪 máo zhū
    生猪﹐活猪。
  • 毛咕 máo gū
    方言。有所疑惧而惊慌。
  • 毛锥 máo zhuī
    1.即毛锥子。 2.泛称笔。
  • 毛样 máo yàng
    出版用语。还没有按照版面的形式拼版的校样。
  • 毛公 máo gōng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 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4.指汉初传授《诗》的学者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以为即汉毛亨与毛苌。 5.指汉人毛义。 6.指汉人刘根。传说刘根成仙﹐身生绿毛﹐故称。
  • 毛粟 máo sù
    1.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2.形容众多。
  • 毛泽 máo zé/shì
    指润泽禾苗的水分。
  • 毛连 máo lián
    毛织的长口袋﹐形似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
  • 毛罽 máo jì
    毛毡。亦指毛毡制成的衣﹑靴。
  • 毛装 máo zhuāng
    书籍不切边的装订形式。参见"毛边书"。
  • 毛牦 máo máo
    1.兽毛。 2.同"毛厘"。
  • 毛团 máo tuán
    1.泛指禽兽类动物。 2.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3.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 毛钱 máo qián
    1.宋代的小钱。 2.泛称小钱。 3.旧时称一角﹑二角的硬币。
  • 毛疵 máo cī
    谓吹毛求疵。
  • 毛路 máo lù
    方言。小路。
  • 毛窍 máo qiào
    毛孔。
  • 毛茸 máo róng
    茸毛。
  • 毛瑟 máo sè
    "毛瑟枪"的省称。
  • 毛板 máo bǎn
    刑具。用以打人的毛竹板。
  • 毛毳 máo cuì
    1.鸟的细毛。 2.兽的毛皮。
  • 毛姬 máo jī
    即毛女。
  • 毛刷 máo shuā/shuà
    用毛穿制在板上供刷洗用的刷子。
  • 毛碴 máo chá/chā
    指金属制品表面不光洁﹑刺手的部分。
  • 毛毯 máo tǎn
    双面都有丰厚毛绒的毛织物。按原料分有全毛毛毯、混纺毛毯和化纤毛毯三类。按织造方法分有机织、簇绒、经编、针刺、缝编等。毯面花式有提花、印花、素色、鸳鸯色、道子、格子等。毯面风格有绒面型、立绒型、顺毛型、滚球型和水纹型等。弹性和保暖性强,质地厚实。主要用作床上盖被,兼作床罩或壁毯等装饰品。
  • 毛廧 máo qiáng/sè
    即毛嫱。
  • 毛脉 máo mài/mò
    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手脉。"韦昭注:"毛,须发。"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 毛息 máo xī
    约计的利息。
  • 毛货 máo huò
    1.指毛料﹐毛织品。 2.指未经加工的粗货。 3.指兽皮。
  • 毛呢 máo ní/ne
    呢子。如:毛呢大衣。
  • 毛利 máo lì
    即“购销差价”。毛利中再减去流通费用、税金,便成为净利。
  • 毛衫 máo shān
    1.毛翻在外面的皮衣。 2.不缝边缘的婴儿内衣。
  • 毛啬 máo sè
    即毛嫱。
  • 毛心 máo xīn
    坏心。
  • 毛衣 máo yī/yì
    1.禽鸟的羽毛。 2.比喻人的容颜或衣服。 3.兽的皮毛。 4.毛线织成的上衣。
  • 毛挚 máo zhì
    1.亦作"毛鸷"。 2.指猛禽捕食小鸟。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 毛槎 máo chá
    剪后留下的短毛。
  • 毛茛 máo gèn
    俗称“老虎脚爪草”。多年生有毛草本。初夏开花,花黄色。是有毒植物。茎、叶的汁液,有强烈的刺激性,用于杀蛆虫和孑孓。民间以全草入药。
  • 毛豆 máo dòu
    大豆的嫩荚果。荚上有细毛﹐内含青色豆粒﹐可做蔬菜食用。
  • 毛族 máo zú
    指兽类。
  • 毛人 máo rén
    1.古代海外国名。 2.面部或全身长有长毛的人。 3.传说中的仙人。 4.犹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用于轻蔑的口气。 5.指野人。
  • 毛脸 máo liǎn
    方言。犹翻脸。
  • 毛根 máo gēn
    1.方言。毛发的根部﹐汗毛。 2.比喻微细之物。
  • 毛纺 máo fǎng
    指用兽毛(主要是羊毛)或化学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纺成纱线﹐制成织品的工艺。
  • 毛片 máo piàn/piān
    毛色。
  • 毛尖 máo jiān
    茶叶的一种。在烘青茶中﹐选取产地自然环境优越和茶树品种优良的幼嫩芽叶﹐经过精细挑选﹐专工焙制﹐品质优异的﹐常称为"毛尖"。也称毛峰。
  • 毛髻 máo jì
    方言。即刘海。垂在前额的一溜剪短的头发。
  • 毛氄 máo rǒng
    鸟兽的细软绒毛。
  • 毛血 máo xuè/xiě
    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指鸟兽。 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 毛牛 máo niú
    1.指祭祀用的活牛。 2.即牦牛。
  • 毛司 máo sī
    茅厕﹐厕所。
  • 毛节 máo jié
    1.即髦节。朝廷使者用作凭证的符节。 2.即髦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
  • 毛雨 máo yǔ/yù
    细密如毛的雨。
  • 毛皮 máo pí
    1.带毛的兽皮。 2.指皮毛的色彩光泽。 3.比喻虚礼﹑客套。
  • 毛刺 máo cì/cī
    动植物外表所丛生的尖细的毛。
  • 毛茶 máo chá
    也称毛条。红茶或绿茶的原料茶。分称红毛茶和绿毛茶。
  • 毛举 máo jǔ
    ①粗略地列举:毛举数事,不胜委曲。②烦琐地列举:毛举细故。
  • 毛裤 máo kù
    用毛线编织成的裤子。
  • 毛悚 máo sǒng
    汗毛竖立。形容非常恐惧。
  • 毛头 máo tóu/tou
    1.古代男子未成年者头发披垂﹐因用以借称男孩子。 2.形容小伙子﹑年青人。 3.方言。指婴儿。 4.皮毛衣服上的长毛。 5.俗称衣服缝合线外的毛边。
  • 毛象 máo xiàng
    猛犸的别称。
  • 毛物 máo wù
    1.指长有细毛的兽类。 2.特指牲畜。 3.指马的毛色。 4.指马。 5.指禽鸟。
  • 毛民 máo mín
    古传说中的毛民国。其人体上长有长毛。
  • 毛食 máo shí
    1.无食。 2.旧称衣食无着而在有钱人手下帮闲的食客。
  • 毛桃 máo táo
    野生桃树及其果实。
  • 毛腰 máo yāo
    方言。弯腰。又写作"猫腰"。
  • 毛卷 máo juàn/juǎn
    即毛条。
  • 毛兽 máo shòu
    指四象中的白虎。古代二十八宿体系中﹐西方七宿为虎象﹐因用以借指西方。
  • 毛角 máo jiǎo/jué
    1.毛和角。 2.借指禽兽。
  • 毛子 máo zǐ
    1.清末河北﹑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 2.方言。旧时指土匪。 3.方言。细碎的毛。
  • 毛羣 máo qún
    指兽类。
  • 毛炮 máo páo/bāo/pào
    见"毛炰"。
  • 毛驴 máo lǘ
    驴的俗称。多指身体矮小的驴。
  • 毛施 máo shī
    古代美女毛嫱﹑西施的并称。
  • 毛道 máo dào
    1.佛教谓凡夫愚人。 2.方言。小路。
  • 毛铢 máo zhū
    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 毛料 máo liào
    用兽毛纤维或人造毛等纺织成的衣料。
  • 毛鬣 máo liè
    马或野兽的鬃毛。
  • 毛毼 máo hé
    一种毛织品。
  • 毛发 máo fā/fà
    1.人体上的毛与头发。 2.特指头发。 3.比喻细小﹐细微。
  • 毛线 máo xiàn
    通常指用羊毛纺成的线﹐也指用羊毛和人造毛混合纺成的线或用人造毛纺成的线。
  • 毛目 máo mù
    1.指裘皮的毛与网的眼。 2.细目。
  • 毛褥 máo rù
    毛毯的别名。
  • 毫毛 háo máo
    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多用于比喻:不准你动他一根~。
  • 毛钞 máo chāo
    藏书家毛晋的钞本。毛晋﹐明末常熟人﹐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多宋元旧刻本。生平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因称之为"毛钞"。
  • 毛羽 máo yǔ
    1.兽毛和鸟羽。羽﹐鸟翼上的长毛。 2.鸟的羽毛。 3.借指鸟类。 4.指翅膀。 5.鸟羽的一种。散生在眼缘﹑喙基部和正羽的下面。有护体﹑感觉等作用。又称线羽﹑纤羽。
  • 毛边 máo biān
    1.经裁剪而没有缝缘的布边。 2.指书籍装订后不切边。 3.见"毛边纸"。
  • 毛蚴 máo yòu
    长着毛的幼虫的总称。
  • 毛谷 máo gǔ/gǔ/yù
    元明间关西地区对"粱"的俗称。是粟中特别好的一种。古代视为上等的细粮。
  • 毛贼 máo zéi
    1.对盗贼的蔑称。 2.旧时封建统治者亦用以称呼农民起义军。
  • 毛郑 máo zhèng
    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
  • 毛诗 máo shī
    相传为西汉初毛亨、毛苌开创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属古文学派。汉代流传于民间,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后三家诗亡佚,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现已成为《诗经》的代称。
  • 毳毛 cuì máo
    鸟兽所生细密之毛。
  • 毛颖 máo yǐng
    毛笔的代称。唐代韩愈作《毛颖传》,以毛笔拟人,因得名: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 毛芥 máo jiè/gài
    羽毛和芥子。喻极轻细之物。
  • 毛骨 máo gǔ/gū
    1.毛发与骨骼。 2.谓人的骨相容貌。
  • 毛笋 máo sǔn
    亦作“毛筍”。毛竹的笋,分布于我国 长江 流域各地山区。大而味美,可食用。
  • 毛虫 máo chóng
    1.体上多毛的蝶﹑蛾类幼虫﹐如松毛虫﹑桑毛虫等。也叫毛毛虫﹑刺毛虫或毛?虫。有些毛虫体上的毒毛﹐可引起人体皮炎。 2.指兽类。 3.方言。指牲畜。
  • 毛起 máo qǐ
    1.毛发竖立。 2.形容兴起之事如毛一样众多。
  • 毛裘 máo qiú
    兽皮制作的衣服。
  • 毛翎 máo líng
    翎毛。借指羽翼。
  • 毛糙 máo cāo
    粗糙;粗率:做工毛糙|办事毛糙。
  • 毛褐 máo hè
    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 毛类 máo lèi
    指兽类。
  • 毛薛 máo xuē
    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信陵君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 毛笔 máo bǐ
    用动物的毫毛制成的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常见的有狼毫、羊毫、紫毫、兼毫。
  • 毛躁 máo zào
    急躁;粗心:脾气毛躁|做事毛躁。
  • 毛铁 máo tiě
    古时指刚出炉尚未经锤锻的熟铁。
  • 毛索 máo suǒ
    1.用毛制成的绳索。 2.谓琐细地搜求过错。
  • 毛葛 máo gé/gě
    即线绨。纺织品名。用蚕丝或化学纤维长丝作经﹐棉纱作纬。织物表面起横棱效应﹐可以分为素织或提花两类。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可作服装或被面。
  • 毛草 máo cǎo
    1.马虎﹐粗糙。 2.茅草。
  • 毛鸷 máo zhì
    见"毛挚"。
  • 毛胎 máo tāi
    指马。
  • 毛重 máo zhòng/chóng
    货物连同包装材料或牲畜家禽连同皮毛在内的重量。与"净重"相对。
  • 毛里 máo lǐ
    喻父母之恩。语本《诗.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毛传:"毛在外,阳为父;里在内,阴为母。"孔颖达疏:"今我独不连属于父乎?不离历于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 毛质 máo zhì
    指鸟类之毛羽。
  • 毛蓝 máo lán
    比深蓝色稍浅的蓝色。
  • 毛耸 máo sǒng
    毛发竖立。
  • 毛虾 máo xiā/há
    虾的一种。体形侧扁﹐长一寸左右﹐额角短小﹐壳薄﹐群栖于泥沙底的近海。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可干制成虾皮﹐也可制成虾酱和虾油供食用。
  • 毛胚 máo pēi
    毛坯。
  • 氄毛 rǒng máo
    1.鸟兽贴近皮肤的柔软细毛。 2.泛指细软绒毛。
  • 汗毛 hàn/hán máo
    寒毛。
  • 泠毛 líng máo
    谓毛零落。泠,通"零"。
  • 洗毛 xǐ/xiǎn máo
    从羊毛中洗去油脂和尘土。
  • 浅毛 qiǎn/jiān máo
    指兽毛不厚。
  • 涧毛 jiàn máo
    见"涧溪毛"。
  • 溪毛 xī máo
    溪边野菜。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杜预注:"溪﹐亦涧也。毛﹐草也。"
  • 炸毛 zhà/zhá máo
    方言。发脾气;发怒。
  • 烧毛 shāo máo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
  • 燖毛 xún máo
    用热水烫后去毛。
  • 燕毛 yàn/yān máo
    1.古代祭祀后宴饮时,以须发的颜色别长幼的坐次,须发白年长者居上位。毛,须发。 2.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 疏毛 shū máo
    中国画技法之一。用疏松的笔墨表现禽兽的羽毛。
  • 牛毛 niú máo
    比喻多或繁密﹑细小。
  • 猬毛 wèi máo
    刺猬的毛。亦以形容众多。
  • 珠毛 zhū máo
    指孔雀尾端的毛。
  • 班毛 bān máo
    同"斑毛"。
  • 生毛 shēng máo
    1.长毛。 2.形容历时很久。 3.犹发毛。形容惊慌﹑害怕。
  • 田毛 tián máo
    指农作物。借指农民。
  • 疵毛 cī máo
    吹毛求疵;挑毛拣刺。
  • 白毛 bái máo
    1.白色的毛。 2.指白发。 3.指白色霉菌。 4.茶名。
  • 皮毛 pí máo
    1.禽兽的皮和毛的总称。 2.引申指皮裘。 3.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 4.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 眉毛 méi máo
    眼眶上缘的毛。
  • 睫毛 jié máo
    眼睑边缘上的毛发:眼睑边缘上的[一根]毛。
  • 秀毛 xiù máo
    美丽的羽毛。
  • 秽毛 huì máo
    不整洁的毛。
  • 竖毛 shù máo
    谓毛发直竖。形容惊惧。
  • 粗毛 cū máo
    植物体上的一种分枝的和往往呈树状的毛。
  • 粹毛 cuì máo
    纯色的毛。
  • 羊毛 yáng/xiáng máo
    天然纤维的一种。羊身上的毛。是主要纺织原料之一。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有独特的毡缩性。按细度分为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粗羊毛三类。作为纺织原料使用得最多的是绵羊毛,山羊毛中仅一部分能供纺织用。
  • 翣毛 shà máo
    鱼鳃中羽毛状的组成部分,今称鳃丝。
  • 緑毛 lǜ/lù máo
    1.绿色羽毛。 2.指黑色头发。 3.指仙人身上的绿色毛发。相传汉刘根得道后,体生绿毛。 4.喻指绿色的针叶。
  • 红毛 hóng/gōng máo
    1.红色羽毛。 2.旧指荷兰。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 纤毛 xiān/qiàn máo
    1.纤细的绒毛。 2.生物学名词。某些生物体细胞表面纤细的毛状原生质突起,一般较鞭毛短而多,能有节奏的颤动。如鞘藻的游动孢子﹑纤毛虫和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纤毛,作用是运动﹑摄食﹑呼吸等。脊椎动物的气管﹑食管等内腔上皮也有纤毛,称纤毛上皮,有保护或辅助排泄﹑分泌﹑吞咽等功能。
  • 细毛 xì máo
    指贵重的毛皮。如狐皮﹑貂皮﹑水獭皮等。
  • 绒毛 róng máo
    1.物体表面上连成一片的纤细而柔软的短毛。 2.毛纤维类型的一种。生长在兽类毛被的内层,是毛纺织工业的贵重原料。 3.人和哺乳动物小肠壁上密布的细微的指状突起。质柔似绒毛,故名。有加速营养物的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 羣毛 qún máo
    众兽。
  • 翎毛 líng máo
    1.羽毛。 2.指以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
  • 羽毛 yǔ máo
    鸟类表皮角质化的产物。被覆在体表,轻而难磨,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和飞翔等作用。成鸟的羽毛通常分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分别长在体表一定区域。
  • 翠毛 cuì máo
    翠鸟的羽毛。
  • 翰毛 hàn máo
    羽毛。
  • 翻毛 fān máo
    (~儿)①毛皮的毛朝外的:~大衣。②皮革的反面朝外的:~皮鞋。
  • 耏毛 ér/nài máo
    指动物的体毛。
  • 胎毛 tāi máo
    胎发。亦指初生哺乳动物身上的毛。
  • 胫毛 jìng máo
    谓物之细微者。犹言一丝一毫﹐多指个人得失。
  • 脱毛 tuō máo
    1.脱羽的通称。 2.鸟兽身上的毛脱落。 3.指皮裘衣物质量差或保存不善﹐以致其毛脱落。
  • 腋毛 yè máo
    腋窝处生长的汗毛。
  • 节毛 jié máo
    犹节旄。
  • 茸毛 róng máo
    柔软纤细的毛。
  • 血毛 xuè/xiě máo
    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 西毛 xī máo
    古代美人西施﹑毛嫱的并称。
  • 诸毛 zhū máo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 豪毛 háo máo
    1.细毛。豪,通"毫"。 2.比喻细微之物。
  • 貂毛 diāo máo
    指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