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散” 词语大全
-
中散
zhōnɡ sàn
中散大夫的省称。三国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
丸散
wán sàn/sǎn
指中药的丸剂﹑粉(散)剂之属。 -
乖散
guāi sàn/sǎn
背离;离散。 -
云散
yún sàn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
亡散
wáng/wú sàn/sǎn
1.逃散。 2.指逃散的人。 3.散失。 -
仆散
pū/pú sàn/sǎn
复姓。金有仆散浑坦。见《金史.仆散浑坦传》。 -
任散
rèn/rén sàn/sǎn
任性而不受拘束。 -
便散
biàn sǎn
安适闲散。 -
俵散
biào sàn
1.散发,分发。 2.抒发。 -
傲散
ào sǎn
傲慢懒散。 -
元散
yuán sàn/sǎn
即玄散。幽静散逸。 -
冲散
chōng sàn
受冲击而分离散开。如:大木筏在急流中被冲散成几块。 -
冰散
bīng sàn
如冰块溶化似地溃散。 -
凋散
diāo sàn/sǎn
零落分散。 -
分散
fēn sàn
①散在各处;不集中:~活动 ㄧ山村的人家住得很~。②使分散:~注意力。③散发;分发:~传单。 -
别散
bié sàn
分散;离散。 -
剖散
pōu sàn/sǎn
1.解剖分散。 2.割裂抛散。 -
半散
bàn sàn
分布;分散。 -
发散
fā/fà sàn/sǎn
①(光线等)由某一点向四周散开:~透镜。②中医指用发汗的药物把体内的热散出去,以治疗疾病。 -
叛散
pàn sàn/sǎn
背弃。 -
合散
hé/gě sàn/sǎn
1.聚合消散;聚集分离。 2.统一与分裂。 -
吹散
chuī sàn/sǎn
1.吹之使散开。 2.犹拆散。 3.谓消弭事端。 -
喷散
pēn/pèn sàn/sǎn
喷涌四散;散发开来。如:一种怪味,从那个小玻璃瓶中喷散出来,让人难以忍受。 -
四散
sì sàn/sǎn
1.向四面散开。 2.散布,抛撒。 -
坏散
huài/pēi/pī/péi sàn/sǎn
溃乱,溃散。 -
失散
shī sàn/sǎn
犹离散。 -
孛散
bèi sàn
披拂貌。 -
宂散
rǒng sàn/sǎn
1.亦作"冗散"。 2.闲散,无固定职守。 3.指闲散的人。 4.疲沓涣散。 5.谓文章拖沓松散。 -
宣散
xuān sàn/sǎn
宽舒而松弛。 -
嵇散
jí sàn/sǎn
嵇康。因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省称"嵇散"。 -
布散
bù sàn
1.散布;传布。 2.离散。 3.分施。 -
幽散
yōu sàn/sǎn
隐约地消失或消散。 -
弥散
mí/mǐ sàn/sǎn
散布:弥散在周围的是令人难耐的沉默。 -
弭散
mǐ sàn/sǎn
顺服散去。 -
徙散
xǐ sàn/sǎn
迁移疏散。 -
心散
xīn sàn/sǎn
1.心思闲散放荡。 2.精神不集中。 -
怠散
dài sàn/sǎn
松懈散漫。 -
惊散
jīng sàn/sǎn
受惊而逃散。 -
慎散
shèn sàn/sǎn
谓用财得当。 -
懒散
lǎn sǎn
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他平时~惯了,受不了这种约束。 -
打散
dǎ/dá sàn/sǎn
1.犹拆散。 2.谓把成套或成包的物件分散。 3.旧谓祭奠后把供品分与众人。也称散福。 -
扩散
kuò sàn/sǎn
扩大分散出去:~影响ㄧ毒素已~到全身ㄧ浓烟~到村庄的上空。 -
披散
pī sàn/sǎn
1.散开下垂。 2.披靡,溃退。 -
拆散
chāi sàn
使成套的器物分散。 -
挑散
tiāo/tiǎo sàn/sǎn
犹拆散。 -
挥散
huī sàn/sǎn
1.犹分散。 2.散发。 -
搅散
jiǎo sàn/sǎn
扰乱拆散。 -
携散
xié sàn/sǎn
有二心而散去。 -
摅散
shū sàn/sǎn
舒散﹐发抒消释。 -
撒散
sā/sǎ sàn/sǎn
挥霍﹐花费。 -
播散
bō sàn
散布。 -
支散
zhī sàn/sǎn
发放,散发。 -
放散
fàng sàn/sǎn
(烟、气味等)向外散开。 -
敛散
liǎn sàn/sǎn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
散光
sàn/sǎn guāng
视力缺陷的一种。有散光眼的人看东西模糊不清,由角膜或晶状体表面的弯曲不规则,使进入眼球中的影像分散成许多部分引起。用特制镜片制成的眼镜可以矫正散光。 -
散发
sàn/sǎn fā/fà
分发;发出。 -
散居
sàn/sǎn jú
分散居住。 -
散亲
sàn/sǎn qīn/qìng
离婚。 -
散位
sàn/sǎn wèi
闲散的官位。 -
散利
sàn/sǎn lì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
散带
sàn/sǎn dài
丧服散垂于腰的麻带。 -
散众
sàn/sǎn zhòng
众人;普通人群。 -
散失
sàn/sǎn shī
流散遗失。 -
散弃
sàn/sǎn qì
四散弃置;随意弃置。 -
散怀
sàn/sǎn huái
抒发情怀。 -
散民
sàn/sǎn mín
1.普通老百姓。 2.离散之民。 3.闲散无事之民。 -
散地
sàn/sǎn dì/de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
散冗
sàn/sǎn rǒng
1.亦作"散?"。 2.闲散。 -
散形
sàn/sǎn xíng
犹尸解。谓人死亡。 -
散收
sàn/sǎn shōu
将罪犯单独囚禁,不使混杂。 -
散套
sàn/sǎn tào
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参见"散曲"。 -
散心
sàn/sǎn xīn
消除烦闷,使心情舒畅。 -
散州
sàn/sǎn zhōu
对直隶州而言。元代地方区划有路﹑府﹑州﹑县四等,一般以路领州﹑领县。州之不隶属于路而直接隶属于中书省者,称直隶州;由路所统属者,称散州。明清时以府所统属的州为散州。 -
散勇
sàn/sǎn yǒng
清代称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 -
散目
sàn/sǎn mù
犹纵目。 -
散策
sàn/sǎn cè
拄杖散步。 -
散差
sàn/sǎn chà/chā/chāi/cī
指官府指派的悯劳恤死等事的差使。 -
散匪
sàn/sǎn fěi
散文形式的一种,属零散…零散、不成伙活动的土匪;被围剿后群龙无首的土匪。如:散匪作乱,不彻底剿灭,祸害无穷。 -
散才
sàn/sǎn cái
平庸之才。 -
散兵
sàn/sǎn bīng
1.溃散的兵士。 2.指旧时军队中供差役而非正式编制的兵士。 3.军事用语。指采用一种分散队伍或单兵进行作战的形式。 -
散材
sàn/sǎn cái
无用之木。常比喻不为世所用之人。 -
散名
sàn/sǎn míng
散杂的名称。指各种事物的名称。 -
散朗
sàn/sǎn lǎng
飘逸爽朗。 -
散妓
sàn/sǎn jì
演奏散乐的乐工。 -
散楚
sàn/sǎn chǔ
管闲事,说闲话。 -
散束
sàn/sǎn shù
由于互相排斥作用,一束电子沿着纵向横向散开的倾向,这个效应在速调管里是一个缺点。 -
散工
sàn/sǎn gōng
1.收工,下班。 2.停工,没工做。 -
散生
sàn/sǎn shēng
见"散生日"。 -
散军
sàn/sǎn jūn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
散关
sàn/sǎn guān
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散板
sàn/sǎn bǎn
方言。散伙。 -
散佚
sàn/sǎn yì/dié
散失。 -
散紊
sàn/sǎn wěn
散乱。 -
散朝
sàn/sǎn zhāo/cháo
指朝见结束。 -
散栎
sàn/sǎn lì/yuè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
散剂
sàn/sǎn jì
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药物。 -
散拙
sàn/sǎn zhuō
谓禀性散漫粗疏。 -
散意
sàn/sǎn yì
指表白心意。 -
散员
sàn/sǎn yuán
无固定职事的官员。 -
散滞
sàn/sǎn zhì
谓散发积压的财物。 -
散曹
sàn/sǎn cáo
散官。 -
散乱
sàn/sǎn luàn
零乱;杂乱。 -
散犯
sàn/sǎn fàn
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 -
散殊
sàn/sǎn shū
各不相类;各有区别。 -
散布
sàn/sǎn bù
亦作“散佈”。1.谓分散到各处。2.传布;传播。 -
散夫
sàn/sǎn fū/fú
短工。 -
散沙
sàn/sǎn shā/shà
比喻零散不集中或不团结,不一致。 -
散懒
sàn/sǎn lǎn
精神松懈,行动散漫。 -
散秩
sàn/sǎn zhì
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 -
散仙
sàn/sǎn xiān
1.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2.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
散寒
sàn/sǎn hán
中医学名词。指散除寒邪的一种治法。如表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可采取辛温发汗,以散表寒;里寒症见腹痛喜按﹑大便清稀﹑四肢逆冷,可采取辛热温中,以除里寒。 -
散步
sàn/sǎn bù
随意闲行。 -
散儒
sàn/sǎn rú
1.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 2.平庸的儒者。 -
散畅
sàn/sǎn chàng
舒畅。 -
散伙
sàn/sǎn huǒ
谓团体﹑组织等解散。 -
散盐
sàn/sǎn yán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
散役
sàn/sǎn yì
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 -
散人
sàn/sǎn rén
1.平庸无用的人。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
散吏
sàn/sǎn lì
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 -
散略
sàn/sǎn lüè
1.疏略;不完备。 2.指不完备的事物。 -
散精
sàn/sǎn jīng
散发精气。 -
散宕
sàn/sǎn dàng
放逸。 -
散木
sàn/sǎn mù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
散筹
sàn/sǎn chóu
谓排列筹码以计数。 -
散会
sàn/sǎn huì/kuài
会议结束,参加的人离开会场。 -
散舱
sàn/sǎn cāng
客轮中最低等级的客舱,一般无固定的铺位。 -
散文
sàn/sǎn wén
1.文采焕发。 2.犹行文。 -
散节
sàn/sǎn jié
犹发节。谓季节开始。 -
散豁
sàn/sǎn huò/huō/huá
犹开朗。 -
散段
sàn/sǎn duàn
宋代指正杂剧演出之后的零星节目。 -
散离
sàn/sǎn lí
分散;散失。 -
散伯
sàn/sǎn bó/bǎi/bà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伯爵。详"散侯"。 -
散走
sàn/sǎn zǒu
四散奔逃。 -
散卓
sàn/sǎn zhuó
即散卓笔。 -
散架
sàn/sǎn jià
1.指物件的骨架散开。 2.比喻垮台。 -
散射
sàn/sǎn shè/yè/yì
1.谓礼射及习射。 2.指光线﹑声音等由一点向四周发射﹑传送。 -
散话
sàn/sǎn huà
闲话。 -
散灯
sàn/sǎn dēng
古代风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晩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 -
散灭
sàn/sǎn miè
散失净尽。 -
散帙
sàn/sǎn zhì
打开书帙。亦借指读书。 -
散郎
sàn/sǎn láng/làng
官名。郎官之一种。 -
散直
sàn/sǎn zhí
1.官名。侍从之官。 2.犹言值班结束。 -
散释
sàn/sǎn shì
1.消解,罢休。 2.释放。 -
散场
sàn/sǎn cháng/chǎng
1.指戏剧等文娱演出结束,演员下场,观众散开离去。 2.引申为结局。 3.比喻生命终结。 -
散大
sàn/sǎn dà/dài/tài
普遍而广大。 -
散积
sàn/sǎn jī
散发所积存的财物。 -
散侯
sàn/sǎn hóu/hòu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侯爵。 -
散絶
sàn/sǎn jué
谓皮绳断绝,竹简散乱毁损。古时以竹简写书,用皮绳串连,年久则绳断简散。 -
散樗
sàn/sǎn chū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
散官
sàn/sǎn guān
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
散聚
sàn/sǎn jù
离散与集聚。 -
散等
sàn/sǎn děng
栗阶。登台阶时,左右脚一前一后,相随而上。因两脚分别各踩一级台阶而不相聚,故又称"散等"。 -
散别
sàn/sǎn bié/biè
分离。 -
散马
sàn/sǎn mǎ
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
散放
sàn/sǎn fàng
1.发放。 2.谓在野外放牧。 -
散绥
sàn/sǎn suí
副绥。御者登车时挽手用的绳索。与君所执的正绥(即良绥)相对而言。 -
散学
sàn/sǎn xué
放学。 -
散座
sàn/sǎn zuò
1.谓剧场中各人分坐的座位。相对包厢而言。 2.指临时的﹑不固定的座客。 -
散胙
sàn/sǎn zuò
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
散从
sàn/sǎn cóng/zòng
1.闲散相随。 2.隋代小官名。阶从九品,主出使。参阅《隋书.百官志下》。 3.宋代官府差役名。 -
散牧
sàn/sǎn mù
放牧。 -
散弛
sàn/sǎn chí
松弛。 -
散附
sàn/sǎn fù
零散归附。 -
散坐
sàn/sǎn zuò
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
散句
sàn/sǎn jù/gōu
指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 -
散逸
sàn/sǎn yì
1.流散。 2.散失。 -
散焕
sàn/sǎn huàn
光采焕发。 -
散卒
sàn/sǎn zú/cù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2.零散的士卒。 -
散弹
sàn/sǎn dàn/tán
散淡;浪荡。 -
散败
sàn/sǎn bài
犹溃败。 -
散估
sàn/sǎn gū/gù
晋及南朝各代杂税名。 -
散班
sàn/sǎn bān
散官行列。 -
散逐
sàn/sǎn zhú
置闲放逐。 -
散药
sàn/sǎn yào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
散淡
sàn/sǎn dàn
1.亦作"散澹"。 2.悠闲;逍遥自在。 -
散杂
sàn/sǎn zá
松散杂乱。 -
散脉
sàn/sǎn mài/mò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浮散,稍按即无,常见于气血耗散而致虚脱之症,多属危候。 -
散没
sàn/sǎn méi/mò
分散隐没。 -
散叛
sàn/sǎn pàn
1.亦作"散畔"。 2.离散背叛。 -
散裂
sàn/sǎn liè/liě
谓分流。 -
散传
sàn/sǎn chuán/zhuàn
分支传播。 -
散念
sàn/sǎn niàn
指思想﹑情感不专一。 -
散华
sàn/sǎn huá/huà/huā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
散解
sàn/sǎn jiě/jiè/xiè
1.散落。 2.分散。 -
散朴
sàn/sǎn pǔ/pò/pō/piáo
失去质朴。 -
散斋
sàn/sǎn zhāi
见"散齐"。 -
散圣
sàn/sǎn shèng
犹散仙。 -
散爵
sàn/sǎn jué
容量为五升的酒尊。《仪礼.大射仪》:"士也有执膳爵者﹐有执散爵者。"《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一说为杂爵。见王国维《观堂集林.说斝》。 -
散茶
sàn/sǎn chá
未压制成片﹑团的茶叶。 -
散商
sàn/sǎn shāng
1.指鸦片战争前广州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又称"港脚"。 2.清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商户为首领,称为总商,类似牙行行首,其余则称散商。 -
散车
sàn/sǎn chē/jú
粗陋的车子。 -
散水
sàn/sǎn shuǐ
1.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2.书法术语。谓"氵"。 -
散涣
sàn/sǎn huàn
1.形容水四散而流。 2.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3.分布。 -
散缺
sàn/sǎn quē
散失不全。 -
散送
sàn/sǎn sòng
指送丧散麻。 -
散戏
sàn/sǎn xì/hū
戏剧演出结束,观众离开剧场。 -
散洒
sàn/sǎn sǎ/xǐ
1.分散洒下。 2.指洒水。 -
散外
sàn/sǎn wài
指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 -
散花
sàn/sǎn huā
1.使花朵飘散。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3.指散花天女。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散华"。 5.舞曲名。 6.楼名。在四川成都。 -
散语
sàn/sǎn yǔ/yù
1.无韵之文;散文。 2.随意而谈。 -
散溃
sàn/sǎn kuì/huì
溃散。谓军队被打垮而逃散。 -
散火
sàn/sǎn huǒ
1.散发火光。 2.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 -
散子
sàn/sǎn zǐ
1.撒种。 2.太平天国军队称枪弹为"散子"。 -
散絮
sàn/sǎn xù
喻飞雪。 -
散局
sàn/sǎn jú
谓团体解散。 -
散行
sàn/sǎn xíng/háng
1.犹散发。 2.随意闲走。 -
散页
sàn/sǎn yè
零散的书页。 -
散徙
sàn/sǎn xǐ
1.变动不定。 2.谓分散迁徙到各处。 -
散开
sàn/sǎn kāi
1.向四处分散。 2.军事术语。分队在敌火下运动,为便于利用地形,发扬火力,减少伤亡,而加大兵与兵的间隔距离的动作。 -
散隶
sàn/sǎn lì/dài
以散笔作的隶书。 -
散剽
sàn/sǎn piāo
指四处抢劫。 -
散施
sàn/sǎn shī
犹布施。 -
散声
sàn/sǎn shēng
音乐术语。弦乐器不按弦弹之,发音最低,谓之"散声"。 -
散播
sàn/sǎn bō
1.传播。 2.散布;分布。 -
散袒
sàn/sǎn tǎn
逍遥自在。 -
散篆
sàn/sǎn zhuàn
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 -
散簪
sàn/sǎn zān
犹散发。借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
散髻
sàn/sǎn jì
即解散髻。南朝齐王俭所作的发式。 -
散嗽
sàn/sǎn sòu
见"散咳嗽"。 -
散粜
sàn/sǎn tiào
谓米价暴涨时,政府出售平价米。 -
散说
sàn/sǎn shuō/shuì/yuè
犹布说。传布教义。 -
散禁
sàn/sǎn jīn/jìn
谓不给囚犯戴镣铐。 -
散衣
sàn/sǎn yī/yì
平常穿的衣服。 -
散屦
sàn/sǎn jù
无装饰的鞋子。 -
散席
sàn/sǎn xí
原指聚会结束,后专指宴席结束。 -
散参
sàn/sǎn cān/shēn
无固定职务而预朝参的散官。 -
散适
sàn/sǎn shì/kuò
谓走动散心。 -
散亡
sàn/sǎn wáng/wú
1.离散逃亡。 2.指散亡之众。 3.散失。 -
散更
sàn/sǎn gēng/gèng
夜间最后一次打更。 -
散诞
sàn/sǎn dàn
放诞不羁;逍遥自在。 -
散畔
sàn/sǎn pàn
见"散叛"。 -
散户
sàn hù
证券市场上指资金较少的个人投资者。 -
散草
sàn/sǎn cǎo
草书的一种。以散笔作草书,也称飞草。宋蔡襄始创,其法从飞白脱出,自成一家。 -
散使
sàn/sǎn shǐ
唐代分配给诸王以下使唤的阉人。 -
散配
sàn/sǎn pèi
分发。 -
散游
sàn/sǎn yóu
1.四出交游。 2.到处游逛。 -
散寮
sàn/sǎn liáo
闲散的官吏。 -
散贱
sàn/sǎn jiàn
微贱。 -
散笔
sàn/sǎn bǐ
即散卓笔。 -
散振
sàn/sǎn zhèn
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 -
散台
sàn/sǎn tái/tāi
垮台。 -
散赡
sàn/sǎn shàn
散发财物以接济别人。 -
散黛
sàn/sǎn dài
谓以青黑色颜料画眉。 -
散馆
sàn/sǎn guǎn
明清时翰林院设庶常馆,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馆学习,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后,成绩优良者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其馀分发各部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
散男
sàn/sǎn nán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详"散侯"。 -
散丝
sàn/sǎn sī
1.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 2.花名。 -
散曲
sàn/sǎn qū/qǔ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和诗词一样,可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有时也专指小令。 -
散僚
sàn/sǎn liáo
散官。 -
散逛
sàn/sǎn guàng
谓闲游。 -
散体
sàn/sǎn tǐ/tī/bèn
谓肢解身体。 -
散乐
sàn/sǎn lè/yuè
1.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南北朝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 2.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
散盘
sàn/sǎn pán
散伙。 -
散闲
sàn/sǎn xián
1.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2.赋闲。 -
散澹
sàn/sǎn dàn/tán
见"散淡"。 -
散坏
sàn/sǎn huài/pēi/pī/péi
解体;毁坏。 -
散气
sàn/sǎn qì
1.指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 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 -
散虑
sàn/sǎn lǜ
排遣忧愁。 -
散绮
sàn/sǎn qǐ
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凈如练。" -
散情
sàn/sǎn qíng
谓排遣郁闷之情。 -
散辈
sàn/sǎn bèi
散官之辈。 -
散件
sàn/sǎn jiàn
1.指尚未组装成整机的零部件。与“整机”相对。2.还没有集中于大包装中的零散物件,与“整件”相对而言。如:我们先把散件装箱,然后托运。 -
散手
sàn/sǎn shǒu
1.亦称"散手仗"。 2.隋唐时朝会仪卫之一。 -
散福
sàn/sǎn fú
1.布福。 2.旧时祭祀后,把祭祀食品分给大家吃,叫"散福"。 -
散阶
sàn/sǎn jiē
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
散汉
sàn/sǎn hàn
逍遥自在的人。 -
散闷
sàn/sǎn mèn/mēn
排遣烦闷。 -
散碎
sàn/sǎn suì
细碎;零碎。 -
散迹
sàn/sǎn jì
犹浪迹,行踪无定。 -
散片
sàn/sǎn piàn/piān
指古书之残存部分。 -
散摅
sàn/sǎn shū
舒展。 -
散棊
sàn/sǎn qí
一般的棋子。与"枭棋"相对。因以喻辅佐之人。 -
散想
sàn/sǎn xiǎng
舒散心怀。 -
散齐
sàn/sǎn qí
1.亦作"散斋"。 2.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 3.谓斋戒期满。 -
散遣
sàn/sǎn qiǎn
遣散。 -
散流
sàn/sǎn liú
1.液体四散而流。 2.流散。 -
散摊
sàn/sǎn tān
犹散伙。 -
散食
sàn/sǎn shí
犹消食。 -
散漫
sàn/sǎn màn
1.弥漫四散;遍布。 2.零星,零碎。 3.无拘无束;任意随便。 4.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 -
散旦
sàn/sǎn dàn
散诞。逍遥自在。 -
散言
sàn/sǎn yán
闲话。 -
散钱
sàn/sǎn qián
施舍钱财。 -
散装
sàn/sǎn zhuāng
指原来整包整箱整桶的商品,出售时临时分成小包小袋,或不加包装零星出售。 -
散职
sàn/sǎn zhí
闲散的官职。 -
散阔
sàn/sǎn kuò
1.开阔。 2.迂阔。 -
散迸
sàn/sǎn bèng
走散。 -
散阙
sàn/sǎn què/quē
散失不全。 -
散衍
sàn/sǎn yǎn
散开延展。 -
散衙
sàn/sǎn yá
谓衙参已散。 -
散轶
sàn/sǎn yì
1.散失。 2.指散失之物。 -
散财
sàn/sǎn cái
分发财物。 -
散质
sàn/sǎn zhì
谓资质凡庸,不堪为用。 -
散耍
sàn/sǎn shuǎ
宋代表演技艺之一。犹杂耍。 -
散鼓
sàn/sǎn gǔ
设置为仪而不敲击之鼓。 -
散阳
sàn/sǎn yáng
谓冬季阳气外散。古人以阴阳之说解释天气变化。认为冬季阳气应藏而不散,如阳气仍外散,就出现冬温现象。 -
散麻
sàn/sǎn má
服丧时,系在腰间的散垂之麻。 -
散记
sàn/sǎn jì
零散﹑片断的记录。 -
散辞
sàn/sǎn cí
指移置句外的词语。 -
散越
sàn/sǎn yuè
1.犹激越。 2.犹激扬。 -
散金
sàn/sǎn jīn
1.散发钱财。 2.比喻张开的黄花瓣。 -
散序
sàn/sǎn xù
隋唐燕乐大曲的开始部分。散板,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 -
散缓
sàn/sǎn huǎn
指诗文平淡无奇。 -
散舒
sàn/sǎn shū
散开,舒展。 -
散见
sàn/sǎn jiàn/xiàn
零星地出现,分散地见到(主要指文章观点、材料内容等)。如:他的学术观点散见于他近年发表的论文中。 -
散赐
sàn/sǎn cì
分赐。 -
散赈
sàn/sǎn zhèn
为赈济灾民而分发粮食﹑财物。 -
散落
sàn/sǎn luò/là
1.衰落;分散零落。 2.撒下;撒落。 3.散失。 -
散音
sàn/sǎn yīn
弹奏弦乐器时,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指弹弦,发出的空弦音,称"散音"。 -
散荡
sàn/sǎn dàng
动摇不定;动荡不定。 -
施散
shī sàn/sǎn
布施散发。 -
星散
xīng sàn/sǎn
分散;四散。 -
森散
sēn sàn/sǎn
谓枝叶密布。 -
服散
fú/fù sàn/sǎn
服食五石散。 -
朝散
cháo sàn
朝散大夫的省称。隋时设置的散官名。唐宋时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元朝时升至从四品下﹐明时废除。 -
术散
shù/shú/zhú sàn/sǎn
用白术制成的丸散。 -
朴散
pǔ/pò/pō/piáo sàn/sǎn
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语本《老子》:"朴散为器。"王弼注:"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 -
朽散
xiǔ sàn/sǎn
离散,散去。 -
杂散
zá sàn/sǎn
杂乱零散。 -
松散
sōng sàn/sǎn
①散开:钮扣松散。②不紧凑:文章写得太松散。 -
枭散
xiāo sàn/sǎn
1.古代博戏的两种彩名,以枭为贵,散为贱。 2.喻指贵贱。 -
栎散
lì/yuè sàn/sǎn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栎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 -
桡散
ráo/náo sàn/sǎn
挠乱。 -
樗散
chū sàn/sǎn
1.樗木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 2.用作谦词。 -
汤散
tāng/shāng sàn/sǎn
汤药和丸散。常泛指药。 -
沦散
lún sàn/sǎn
散落,散失。 -
沮散
jǔ/jù sàn/sǎn
沮丧涣散;溃散。 -
泛散
fàn sàn/sǎn
分散而不紧凑。 -
泼散
pō sàn/sǎn
1.泼撒。 2.用水冲击物体,使上面的附着物散开。 -
流散
liú sàn/sǎn
流转散失;流落分散:有的文物~国外ㄧ当年~在外的灾民陆续返回了家乡。 -
浇散
jiāo sàn/sǎn
见"浇淳散朴"。 -
消散
xiāo sàn/sǎn
消失;离散;消除。 -
游散
yóu sàn/sǎn
1.闲散。 2.游离散逸。 -
涣散
huàn sàn/sǎn
①(精神、组织、纪律等)散漫;松懈:士气~ㄧ精神~。②使涣散:~军心 ㄧ~组织。 -
清散
qīng sàn/sǎn
1.清雅散淡。 2.犹清曲。 -
湮散
yān/yīn sàn/sǎn
湮没散佚。 -
溃散
kuì/huì sàn/sǎn
(军队)被打垮而逃散。 -
满散
mǎn sàn/sǎn
做佛事或道场期满谢神的一种仪式。 -
潇散
xiāo sàn/sǎn
洒脱,不俗。 -
漫散
màn sàn/sǎn
1.播种的一种方法,将种子均匀遍撒。 2.散落,散开。 -
烦散
fán sàn/sǎn
烦扰散乱。 -
煮散
zhǔ sàn/sǎn
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煮汤,去渣服用,谓"煮散"。 -
疏散
shū sàn/sǎn
①疏落;稀疏:天上有疏散的星儿。②分离;散开: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疏散人口。 -
爢散
mí sàn/sǎn
粉碎。 -
犇散
bēn sàn
跑散。 -
玉散
yù sàn/sǎn
1.药散的美称。 2.比喻甘露。 -
班散
bān sàn
1.分给。 2.犹溃散。 -
琐散
suǒ sàn/sǎn
犹碎散。 -
瓦散
wǎ/wà sàn/sǎn
犹瓦解。谓崩溃,破败。 -
畔散
pàn sàn/sǎn
1.畔,通"叛"。背叛离散。 2.违离;散乱。畔,通"叛"。 -
盘散
pán sàn/sǎn
见"盘跚"。 -
石散
shí/dàn sàn/sǎn
用矿物类药制成的粉末。 -
破散
pò sàn/sǎn
1.犹消除。 2.破败散失;挥霍浪费。 3.破裂四散。 -
离散
lí sàn/sǎn
分散不能团聚(多指亲属):家人~。 -
积散
jī sàn/sǎn
谓生死。 -
稀散
xī sàn/sǎn
散乱不堪。 -
窜散
cuàn sàn/sǎn
1.逃散。 2.走散。 -
笑散
xiào sàn/sǎn
犹散乱。 -
简散
jiǎn sàn/sǎn
疏阔散漫。 -
糜散
mí/méi sàn/sǎn
破碎;散失。 -
给散
gěi/jǐ sàn/sǎn
发放。 -
罢散
bà sàn
1.遣散。 2.谓结束。 -
置散
zhì sàn/sǎn
安置在闲散的职业。多指任为散官。 -
翕散
xī sàn/sǎn
聚散。 -
翚散
huī sàn/sǎn
飞散。 -
耗散
hào sàn/sǎn
损减散失;消散。 -
聚散
jù sàn/sǎn
1.会聚与分散。 2.使离散之人再聚。 3.指离散。有聚少离多意。 -
脉散
mài/mò sàn/sǎn
水道分流。犹如血脉分散﹐故名。 -
腐散
fǔ sàn/sǎn
腐烂消散。 -
舒散
shū sàn/sǎn
1.活动[筋骨]。如:舒散一下筋骨。2.消除疲劳或不愉快的心情。如: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项链》。 -
色散
sè/shǎi sàn/sǎn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可利用棱镜观察阳光的色散。由于介质(棱镜材料)对不同频率(或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故当阳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色光将有不同的偏向角,因偏向角不同就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连续光谱。 -
荡散
dàng sàn/sǎn
消失;毁败。 -
萧散
xiāo sàn/sǎn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
蒸散
zhēng sàn/sǎn
包括地面蒸发和植物散发在内的土壤水分损失。 -
藟散
lěi sàn/sǎn
稻米名。 -
融散
róng sàn/sǎn
谓旷达。 -
行散
xíng/háng sàn/sǎn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
褫散
chǐ sàn
解散。 -
解散
jiě/jiè/xiè sàn/sǎn
①集合的人分散开:队伍~后,大家都在操场上休息喝水。②取消(团体或集会)。 -
讲散
jiǎng sàn/sǎn
1.讲说传布。 2.谓讲花散落。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