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县” 词语大全
-
下县
xià xiàn/xuán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 -
世县
shì xiàn/xuán
世代居住的县份。 -
中县
zhōnɡ xiàn
1.指中原。 2.中等规模的县。唐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宋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
乐县
lè/yuè xiàn/xuán
1.亦作"乐悬"。 2.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 3.也以指钟磬之乐。 4.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 -
九县
jiǔ xiàn/xuán
九州。 -
乡县
xiāng xiàn/xuán
故乡所在之县。亦泛指家乡。 -
五县
wǔ xiàn/xuán
指汉代长安附近的长陵﹑安陵﹑阳陵﹑武陵﹑平陵五县。 -
京县
jīng xiàn/xuán
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
侨县
qiáo xiàn/xuán
侨置的县邑。 -
倒县
dǎo/dào xiàn/xuán
见"倒悬"。 -
僻县
pì xiàn/xuán
偏僻边远的县。 -
列县
liè xiàn/xuán
指县吏。 -
判县
pàn xiàn/xuán
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别县
bié xiàn
由某县划分出来的县。 -
剧县
jù xiàn/xuán
政务繁重的县分。汉时有剧县﹑平县之称。 -
区县
qū/ōu xiàn/xuán
疆域,天下。 -
县份
xiàn/xuán fèn/bīn
见"县分"。 -
县帖
xiàn/xuán tiè/tiě/tiē
县府文书。 -
县佰
xiàn/xuán bǎi
恶霸。 -
县梁
xiàn/xuán liáng
悬梁。指苦学。 -
县尹
xiàn/xuán yǐn
一县的长官。 -
县罄
xiàn/xuán qìng
1.亦作"县磬"。 2.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
县封
xiàn/xuán fēng
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 -
县内
xiàn/xuán nèi/nà
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夏称县内,殷周曰畿。 -
县久
xiàn/xuán jiǔ
历时久长。 -
县斾
xiàn/xuán pèi
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
县君
xiàn/xuán jūn
1.古代妇人封号。晋已有此称。唐制,五品母妻为"县君"。宋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元制与唐制同。明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 2.命妇的通称。 -
县水
xiàn/xuán shuǐ
瀑布;悬泉。 -
县宇
xiàn/xuán yǔ
见"县?"。 -
县人
xiàn/xuán rén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 2.同县之人。 -
县治
xiàn/xuán zhì
县政府所在地。 -
县磬
xiàn/xuán qìng
见"县罄"。 -
县壶
xiàn/xuán hú
1.漏水计时壶。即后世漏壶的原始形式。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以"悬壶"称行医卖药。"悬壶"也写作"县壶"。 -
县法
xiàn/xuán fǎ
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 -
县吏
xiàn/xuán lì
县之吏役。 -
县主
xiàn/xuán zhǔ
1.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2.县令。 -
县委
xiàn wěi
1.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2.指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负责干部。 -
县泉
xiàn/xuán quán
山顶上的泉水;瀑布。 -
县宰
xiàn/xuán zǎi
县令。 -
县师
xiàn/xuán shī
县军。 -
县亭
xiàn/xuán tíng
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
县役
xiàn/xuán yì
旧时县衙差役。 -
县熢
xiàn/xuán péng/fēng
举烽火。 -
县垂
xiàn/xuán chuí
指钟磬等悬挂乐器。 -
县旍
xiàn/xuán jīng
见"县旌"。 -
县楣
xiàn/xuán méi
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 -
县正
xiàn/xuán zhèng
1.官名。周时为地官之属,位次遂大夫。遂有五县,县正掌一县政令征比。 2.官名。隋炀帝时,将县尉改为县正。 -
县志
xiàn/xuán zhì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
县城
xiàn/xuán chéng
县治所在的城镇。 -
县疣
xiàn/xuán yóu
下垂的瘤。 -
县男
xiàn/xuán nán
爵名。 -
县度
xiàn/xuán dù/duó
汉时西域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
县分
xiàn/xuán fēn/fèn
1.亦作"县份"。 2.即县。但不与专名连用。 -
县帅
xiàn/xuán shuài
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县空
xiàn/xuán kōng/kòng/kǒng
悬在空中。比喻不接触实际。 -
县廷
xiàn/xuán tíng
1.亦作"县庭"。 2.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 -
县县
xiàn/xuán xiàn/xuán
遥远貌。 -
县异
xiàn/xuán yì
悬殊,大不相同。 -
县家
xiàn/xuán jiā/gū/jie
犹官家。 -
县絶
xiàn/xuán jué
1.悬系之绳断绝。 2.相差极远。 -
县圃
xiàn/xuán pǔ
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
县命
xiàn/xuán mìng
谓性命所悬系。 -
县官
xiàn/xuán guān
1.县的长官;县的官吏。 2.朝廷;官府。 3.古时天子之别称。 -
县市
xiàn/xuán shì
县中街市。 -
县公
xiàn/xuán gōng
1.春秋时,楚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 2.爵名。晋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明以后废。 -
县兴
xiàn/xuán xīng/xìng
谓奏钟磬之类的乐器。 -
县伯
xiàn/xuán bó/bǎi/bà
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
县士
xiàn/xuán shì
周代官名。主县之狱讼。又名野司寇。 -
县断
xiàn/xuán duàn
凭空臆断。 -
县丞
xiàn/xuán chéng
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
县令
xiàn/xuán líng/lǐng/lìng
高名令闻。 -
县乏
xiàn/xuán fá
缺乏。 -
县旌
xiàn/xuán jīng
1.亦作"县旍"。 2.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3.悬挂旌旗。喻标榜。 4.指进军。 -
县僮
xiàn/xuán tóng/zhuàng
县署之杂役。 -
县子
xiàn/xuán zǐ
爵名。 -
县军
xiàn/xuán jūn
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
县王
xiàn/xuán wáng
三国魏以县封诸王,其郡为国。见《三国志.魏志.彭城王据传》。晋始定为爵名,后改正县王,增邑三千户,制度如郡侯。见《晋书.职官志》。南北朝间或置之。 -
县符
xiàn/xuán fú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
县佐
xiàn/xuán zuǒ
县令辅佐官员之统称。辛亥革命后专置县佐官职,为县知事的佐理,设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得于驻地就近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后废。 -
县尊
xiàn/xuán zūn
旧时对县官的尊称。 -
县侯
xiàn/xuán hóu/hòu
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国魏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晋亦有县侯。南朝陈置开国县侯。至宋始废。 -
县传
xiàn/xuán chuán/zhuàn
驿传。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匹车辆。 -
县学
xiàn/xuán xué
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
县尉
xiàn/xuán wèi/yù
官名。秦汉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县尉"。 -
县网
xiàn/xuán wǎng
悬网。比喻法令刑律。 -
县庭
xiàn/xuán tíng
见"县廷"。 -
县鹑
xiàn/xuán chún
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鹑"形容衣服破烂。 -
县车
xiàn/xuán chē/jú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 -
县邑
xiàn/xuán yì
县城。 -
县署
xiàn/xuán shǔ
县级行政单位执行公务的处所。 -
县远
xiàn/xuán yuǎn/yuàn
1.悬殊。 2.距离遥远。 -
县门
xiàn/xuán mén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
县耜
xiàn/xuán sì
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 -
县解
xiàn/xuán jiě/jiè/xiè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 2.高超深入的理解。 -
县鸡
xiàn/xuán jī
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 -
县联
xiàn/xuán lián
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淮南子.本经训》:"夏屋宫驾,县联房植。"高诱注:"县联,联受雀头着桷者,一曰辟带也。"按,雀头指屋檐;桷是方的椽子。一说,"县联"为"绵联"之误。 -
县马
xiàn/xuán mǎ
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
县鼓
xiàn/xuán gǔ
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2.比喻海涛轰鸣。 -
县购
xiàn/xuán gòu
悬赏征求。 -
县象
xiàn/xuán xiàng
天象。 -
县跂
xiàn/xuán qí/qǐ
悬挂于高处而令人仰慕。 -
县隔
xiàn/xuán gé
1.远隔。 2.悬殊,相差极远。 -
县长
xiàn/xuán cháng/zhǎng
一县之行政长官。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宋以后有所更改,至民国时,又改称"县长"。 -
县赏
xiàn/xuán shǎng
出具赏格。 -
县鄙
xiàn/xuán bǐ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
县考
xiàn/xuán kǎo
即县试。 -
县薄
xiàn/xuán báo/bó
垂帘。指小户人家。 -
县舆
xiàn/xuán yú
谓辞官致仕。 -
县道
xiàn/xuán dào
1.县和道。汉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 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
县首
xiàn/xuán shǒu
悬挂首级。 -
县衡
xiàn/xuán héng
1.天平。 2.势均力敌;抗衡。 3.公布法度。 -
县藜
xiàn/xuán lí
美玉名。 -
县胥
xiàn/xuán xū
县吏。 -
县试
xiàn/xuán shì
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
同县
tóng/tòng xiàn/xuán
同一县。 -
四县
sì xiàn/xuán
古时钟磬之类乐器悬挂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悬乐。 -
壮县
zhuàng xiàn/xuán
富庶繁盛的县。 -
外县
wài xiàn/xuán
省内本地以外的县份。 -
宇县
yǔ xiàn/xuán
1.亦作"宇?"。 2.犹天下。 -
宫县
gōng xiàn/xuán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悬"的古字。 -
寰县
huán xiàn/xuán
宇内,天下。 -
寿县
shòu xiàn
在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名寿春,曾为战国楚都。前秦王苻坚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兵败于此。人口122万(1995年)。古迹有淮南王墓、芍陂、孙叔敖祠、报恩寺。 -
山县
shān xiàn/xuán
山区县邑。 -
州县
zhōu xiàn/xuán
1.州与县的合称。 2.指州县官。 -
平县
píng xiàn/xuán
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汉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 -
庋县
guǐ xiàn/xuán
同"庪县"。 -
庪县
guǐ xiàn/xuán
祭山。 -
异县
yì xiàn/xuán
指异地,外地。 -
弛县
chí xuán
1.亦作"弛悬"。 2.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 -
彻县
chè xuán
1.亦作"彻悬"。 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
按县
àn xiàn
巡察县政。 -
掖县
yè/yē xiàn/xuán
县名,在山东。 -
旁县
páng/bàng xiàn/xuán
邻近的县。 -
曲县
qū/qǔ xiàn/xuán
1.亦作"曲悬"。 2.周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悬"的古字。 -
本县
běn xiàn
1.原籍所在的县份。 2.称自己所在之县。 3.当地的知县。 4.旧时知县的自称。 -
杂县
zá xiàn/xuán
海鸟名。亦名爰居。 -
权县
quán xiàn/xuán
权衡,比较。 -
村县
cūn xiàn/xuán
偏僻的小县城。 -
枭县
xiāo xiàn/xuán
见"枭悬"。 -
浮县
fú xiàn/xuán
1.亦作"浮悬"。 2.不定。 3.悬空貌。 -
海县
hǎi xiàn
犹神州。指中国。 -
清县
qīng xiàn/xuán
1.亦作"清悬"。 2.指乐音清亮的悬挂打击乐器。如:钟﹑磬等。 3.明亮地悬挂着。 -
漷县
huǒ/huò/kuò xiàn/xuán
辽金置漷阴县,明代为漷县,今有村镇名,在北京市通县。 -
潘县
pān xiàn/xuán
指河阳县。潘岳曾为河阳令,故称。 -
特县
tè xiàn/xuán
古代礼制,士(一说大夫)陈乐器,规定只能张设一面,称"特县(悬)"。 -
犆县
zhí/tè xiàn/xuán
特悬。参见"特县"。 -
畿县
jī xiàn/xuán
旧称京都近旁的县份。 -
百县
bǎi xiàn
古指京畿近郊各地。 -
直县
zhí xiàn/xuán
指悬挂钟磬等乐器的位置在边缘上。直,通"犆"。 -
相县
xiāng/xiàng xiàn/xuán
1.亦作"相悬"。 2.差别大;相去悬殊。 -
知县
zhī/zhì xiàn/xuán
官名。唐代佐官代理县令称知县事。宋代派朝臣充当县的长官称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明代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名称。清代沿用。 -
神县
shén xiàn
中国的别称。犹神州。 -
秋县
qiū xiàn/xuán
秋收时的畿内县邑。 -
称县
chèng xuán
即秤。称﹐秤杆;县﹐指秤砣。测量重量的工具。 -
紫县
zǐ xiàn
犹赤县。指中国。 -
花县
huā xiàn/xuán
晋潘岳为河阳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
行县
xíng/háng xiàn/xuán
谓巡行所主之县。 -
诚县
chéng xuán
见"诚悬"。 -
豪县
háo xiàn/xuán
豪族聚居之县。 -
贵县
guì xiàn/xuán
对县官的尊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