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西” 词语大全
-
西台
xī tái/tāi
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 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 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 4.台名。宋谢翱哭文天祥处。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山。 -
西东
xī dōng
1.西方和东方。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3.泛指四方﹐无定向。 4.指酒杯。 5.犹东西。泛指什物。 -
西乐
xī lè/yuè
西方音乐。 -
西哲
xī zhé
指西方的学者和思想家。 -
西历
xī lì
我国对国际公历的旧称。又叫“阳历”,以别于夏历之称“阴历”。 -
西倾
xī qīng
1.向西倾斜。 2.喻年老。 -
西后
xī hòu
(1835—1908)西宫慈禧太后。满族。叶赫那拉氏。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如: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西周
xī zhōu
见“周⑤”。 -
西吴
xī wú
1.古地名。 2.唐宋时湖州府的别称。在今浙江湖州。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在西﹐故称西吴。 -
西北
xī běi/bèi
一般指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和宁夏、新疆两自治区。 -
西冥
xī míng
1.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 2.亦作"西溟"。西海。冥﹐通"溟"。 -
西化
xī huà/huā
欧化。指在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模仿并转变为欧美人的样子。 -
西僧
xī sēng
西域僧人;西蕃僧人。 -
西关
xī guān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
西华
xī huá/huà/huā
道教仙宫名。对东华而言。东华为男仙所居﹐以东王公领;西华为女仙所居﹐以西王母领。故女仙名籍称《西华仙箓》。 -
西亚
xī yà
也称“西南亚”。指亚洲西南部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国。 -
西乞
xī qǐ
复姓。春秋秦有西乞术。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西伯
xī bó/bǎi/bà
1.指周文王或周武王。 2.锡伯族的史称。 -
西商
xī shāng
指西方。 -
西偏
xī piān
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 2.西侧。 -
西南
xī nán/nā
一般指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 -
西仔
xī zī/zǐ/zǎi
见"西崽"。 -
西亳
xī bó
古邑名。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相传帝喾及汤在此建都。春秋时为周尸氏邑﹐又名尸乡。 -
西僰
xī bó
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
西儒
xī rú
旧称欧美的学者。 -
西光
xī guāng
夕阳。 -
西向
xī xiàng
见"西乡"。 -
西内
xī nèi/nà
皇宫西部。 -
西医
xī yī
1.从欧美各国传入的医学。与中医学相对而言。 2.运用西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治病的医生。 -
西上
xī shàng/shǎng
1.向西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称上。 2.入门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宾﹐先据左位﹐表示尊重。 -
西厂
xī chǎng/ān/hàn
明代特务机构。明宪宗于1477年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以进一步强化特务统治。其人员散布各地,权力超过东厂。后一度被废。武宗即位后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刘瑾被杀后再废。 -
西刘
xī liú
指汉高祖刘邦。秦亡后﹐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项羽在东﹐刘邦在西﹐故称。 -
西嗕
xī rù
匈奴种族之一。 -
西人
xī rén
1.春秋时称周都镐京人。《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毛传:"西人,京师人也。"《大东》为谭人所作,周都镐,谭为东国,故称周人为西人。一说指西周王朝的贵族。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2.古时对山西﹑陕西人的称呼。 3.宋代称西夏人。 4.旧时称欧美人。 -
西兴
xī xīng/xìng
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 -
西候
xī hòu
1.秋天的季候。 2.西边的亭站。旧时送别之处。 -
西口
xī kǒu
1.指山西省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 2.张家口的别称。 -
西储
xī chǔ
古代宗庙中的房舍名。供藏祧主之用。 -
西乡
xī xiāng
1.亦作"西向"。 2.面向西方。 -
西馆
xī guǎn
1.三国时陈思王曹植的邸第称"西馆"。后遂以为亲王邸第的代称。 2.宋代御书库名。 -
西省
xī shěng/xǐng
1.汉永乐宫之司署﹐掌管宫内罪罚。 2.中书省的别称。 3.陕西省西安市的俗称。 -
西荒
xī huāng
西方荒远之地。相传古代京畿之外划分为侯﹑甸﹑绥﹑要﹑荒﹐称五服。服﹐五百里。荒服最远。 -
西金
xī jīn
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属中央与四方﹐西方属金﹐故称。 -
西辟
xī bì/pì
西侧。 -
西虞
xī yú
古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周武王封虞仲于此﹐春秋时为晋所灭。 -
西颢
xī hào
秋季。西方曰颢天﹐秋位在西﹐故称。 -
西真
xī zhēn
即西王母。 -
西风
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 -
西牢
xī láo
旧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租界上设立的监狱。 -
西膜
xī mó
西方的沙漠。 -
西溟
xī míng
见"西冥"。 -
西疆
xī jiāng/qiáng
1.西部边疆。 2.指今新疆地区。 -
西镐
xī hào/gǎo
西周国都镐京。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周平王东迁洛邑﹐因称镐京为"西镐"。后亦用以泛指国都。 -
西笑
xī xiào
语本汉桓谭《新论.祛蔽》:"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肉味美﹐对屠门而嚼。"长安是汉的京城。西望长安而笑﹐谓渴慕帝都。 -
西胡
xī hú
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 -
西颓
xī tuí
1.亦作"西隤"。 2.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 -
西皞
xī hào
1.亦作"西皓"。 2.古帝名﹐即少皞。亦指西方或西方之神。 -
西皇
xī huáng
1.传说中西方的尊神。指古帝少皞金天氏。 2.传说中的山名。 -
西邑
xī yì
1.夏代都城安邑的别称。 2.位居西面的都邑。 -
西畴
xī chóu
西面的田畴。泛指田地。 -
西瓯
xī ōu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于岭南一带﹐与今壮族有渊源关系。 -
西西
xī xī
英语cubiccentimeter缩写c.c.的音译。容量名。旧称毫升。一西西合一立方厘米。 -
西荆
xī jīng
1.指荆楚西部地区。 2.指荆州。 3.楚舞。 -
西缶
xī fǒu
战国时﹐在秦赵渑池之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却不肯为赵王击缶。赵臣蔺相如以"颈血溅大王"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从而为赵雪耻。因秦在西方﹐故称秦王所击之缶为"西缶"。 -
西迁
xī qiān
犹西逝。死亡的婉词。 -
西爽
xī shuǎng
见"西山爽"。 -
西蚕
xī cán
古代在国都西郊举行的亲蚕典礼﹐是帝王敦劝农桑的一种礼制。 -
西羌
xī qiāng
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亦指东汉羌人内徙定居在金城﹑陇西﹑汉阳等郡的一支。 -
西钱
xī qián
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尽罢铜钱﹐更铸铁钱﹐以铁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 -
西畤
xī zhì/chóu/shì
古代帝王祭祀白帝神的地方。 -
西舍
xī shè/shě
1.西下;西止。 2.西邻。 3.西面的房屋。 -
西漆
xī qī
产于西方的漆。漆实可采蜡﹐燃以照明。 -
西班
xī bān
1.古称内阁各官。 2.唐代指武官。 -
西鄙
xī bǐ
1.西方的边邑。 2.西面边境。 -
西礼
xī lǐ
1.古时皇帝祭西岳华山之礼。 2.欧美国家的礼节。 -
西蕃
xī fán/fān/bō/pí
1.特指吐蕃。 2.亦作"西藩"﹑"西番"。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 3.指印度。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
西菜
xī cài
西式的菜肴。 -
西溜
xī liū/liù
四注屋西侧的屋檐承溜处。 -
西王
xī wáng
1.西王母的简称。 2.复姓。传说上古有西王国。见《荀子.大略》。 -
西雝
xī yōng
1.亦作"西廱"。 2.古代位于都邑西郊的泽宫。指周天子四门之学的辟雍。 -
西秦
xī qín
1.指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 2.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 3.晋时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弟干归据金城﹐称秦王﹐史称"西秦"。在今甘肃西南部。431年为夏所灭。 4.琴曲名。 -
西边
xī biān
1.西部边境。 2.泛指西面。 -
西门
xī mén
①西面的城门。②复姓:西门豹|西门庆。 -
西申
xī shēn
古国名。居今陕西﹑山西间。也称申戎。 -
西邸
xī dǐ
官舍名。 -
西虢
xī guó
古国名。周文王弟虢仲(一说虢叔)的封地﹐故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平王东迁﹐随徙上阳(今河南省陕县)﹐改称南虢。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
西皓
xī hào
见"西皞"。 -
西画
xī huà
指“西洋画”。 -
西荣
xī róng
正屋西边的廊檐。 -
西药
xī yào
西医所用的药物。与中药相对而言。 -
西竺
xī zhú/dǔ
指天竺。 -
西纪
xī jì/jǐ
西方终极之地。 -
西辉
xī huī
1.亦作"西晖"。 2.指夕阳余辉。 -
西语
xī yǔ/yù
欧洲和美洲各国说的语言的通称。如:西语研究中心。 -
西装
xī zhuāng
又称“西服”、“洋装”。广义指西式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两件套或三件套)。常见有翻驳领和枪驳领。前身有三只袋,左上小袋为手巾袋,下面两只为有盖挖袋、嵌线袋或缉线贴袋。下摆为圆角形、方形或斜角形,有的开背叉,袖口为真开叉或假开叉,正中为双排钮或单排钮。以带有羊毛成分的精纺、粗纺面料为宜,也有布料或化纤等薄型面料的。常在社交场合穿着。 -
西藏
xī zàng
全称“西藏自治区” ,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以畜牧为主,牦牛为主要畜种,交通以公路为主,是中国的经济落后地区。 -
西谚
xī yàn
欧美的谚语。 -
西餐
xī cān
西洋式的饭菜。吃时用刀﹑叉。又名大餐﹑番菜。 -
西裔
xī yì
西部边远的地方。 -
西锦
xī jǐn
西方传来的彩色丝织物。 -
西道
xī dào
1.西边的路。 2.指西部。 -
西郭
xī guō
1.西边外城。 2.复姓。汉有西郭嵩。 -
西狩
xī shòu
相传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孔子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
西照
xī zhào
犹夕照。 -
西迟
xī chí
栖迟﹐游息。 -
西蜀
xī shǔ
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
西邻
xī lín
1.西部邻国。春秋时晋指秦。 2.西边邻居。 -
西蟾
xī chán
指月亮。 -
西番
xī fān/pān
见"西蕃"。 -
西经
xī jīng
1.指佛经。 2.西经度的简称。自本初子午线向西度量的经度﹐自0°至180°。 -
西阶
xī jiē
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 -
西驾
xī jià
皇帝的车驾西行。 -
西陵
xī líng
1.古国名。 2.陵墓名。三国魏武帝陵寝。在河南省临漳县西。 3.陵墓名。清代帝王陵寝。在河北省易县西永宁山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因地在北京之西﹐总称"西陵"。 4.陵墓名。南朝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 5.峡名。长江三峡之一。 6.浙江省萧山市西兴镇的古称。 7.复姓。春秋有西陵高。 -
西阳
xī yáng
1.夕阳。 2.县名。汉置﹐属江夏郡。北魏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光山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汝宁府》。 -
西零
xī líng
汉代羌族的一支。亦泛称羌人。 -
西点
xī diǎn
美国最早的军事要塞。人口不到1万。美国独立战争时为抗英重镇,此后为军事保留地。设有军事科学院和陆军军官学校(通称西点军校)。 -
西老
xī lǎo
西王母。 -
西隤
xī tuí
见"西颓"。 -
西灵
xī líng
1.西方的神灵。 2.特指秋神。因秋位在西﹐故称。 -
西苑
xī yuàn
1.苑名。在北京旧皇城西华门西﹐本金离宫。元置大内。清时苑在大内西﹐因称西苑。 2.苑名。在河南省洛阳县西。隋大业初建﹐别名会通苑﹑芳华苑。唐称紫苑﹐又称禁苑。 -
西藩
xī fān
见"西蕃"。 -
西音
xī yīn
旧称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多指秦晋之声。 -
西陲
xī chuí
见"西垂"。 -
西社
xī shè
古代祭祀土地神之所﹐为五社之一。 -
西非
xī fēi
指非洲西部地区。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以及佛得角。 -
西陆
xī lù/liù
1.古代指太阳运行在西方七宿的区域。 2.指秋天。 -
西窑
xī yáo
宋代著名磁器窑之一。在山西省霍州(今霍州市)﹐故又称"霍窑"。 -
西胶
xī jiāo
指学校。 -
西瓜
xī guā
双子叶植物,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密生软毛。叶掌状,表面有白粉。花黄色。果圆形或椭圆形。原产非洲热带地区,10世纪时从西域传入中国,故名。中国普遍栽培。果瓤汁多味甜,是夏季主要果品。种子可炒食。瓜皮可入药。 -
西林
xī lín
1.西面的树林。 2.寺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庐山麓﹐与东林寺相对﹐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因以泛指寺院。 -
西朝
xī zhāo/cháo
指西京长安。 -
西宾
xī bīn
1.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 2.复姓。传说黄帝之母为西宾氏。见《云笈七签》卷一百。 -
西教
xī jiào/jiāo
1.指佛教。 2.指耶稣教。 -
西堂
xī táng
1.西厢的前堂。 2.泛指西边的堂屋。 3.佛教语。佛门职位的称呼。 -
西广
xī guǎng/ān
1.春秋时楚国的兵车建制。 2.宋代广南西路的简称。今广西及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等地。 -
西服
xī fú/fù
1.古称西方臣服之国或属地。 2.见"西装"。 -
西姥
xī mǔ/lǎo
即西王母。 -
西市
xī shì
1.封建时代在帝都西部商贾聚集贸易的特定商市。 2.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 -
西洱
xī ěr
古部族名。 -
西岳
xī yuè
1.即华山。五岳之一。 2.泛指西方的大山。 -
西氏
xī shì/zhī
西施的别称。 -
西寝
xī qǐn
帝王陵墓西侧的殿堂。 -
西汜
xī sì
1.日入处。 2.喻暮年。 -
西捕
xī bǔ
指旧时租界上的外国巡捕。 -
西晖
xī huī
见"西辉"。 -
西文
xī wén
指西洋文字。 -
西河
xī hé
1.河名。古称黄河南北流向的部分为西河。 2.古地区名。春秋时卫地。指卫之西境的黄河沿岸地区﹐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 3.古地区名。战国时魏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一说在今山陕间黄河左右﹐又分为陕西大荔﹑韩城和山西汾阳等说﹐又说在今河南安阳﹐其时黄河流经安阳之东﹐西河意即河西。 4.《礼记.檀弓上》:"﹝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后即以"西河"为孔子弟子子夏的代称。 -
西奎
xī kuí
西方的奎宿。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即仙女座九星和双鱼座七星。 -
西气
xī qì
1.秋气。 2.指秦地的声乐。 -
西子
xī zǐ
即“西施”。 -
西欧
xī ōu
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
西山
xī shān
①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包括东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香山等。东灵山最高,海拔2303米。香山在北京近郊,最著名。有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香界寺、证果寺、宝珠洞、龙王堂。为京郊游览和疗养胜地。②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组成。为断块山,气势雄伟。山间林木参天,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胜迹,以龙门最著名。为昆明游览胜地。 -
西崦
xī yān
1.西山。 2.指崦嵫山。传说中的日落处。 -
西式
xī shì
西洋的式样。 -
西岐
xī qí
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
西泠
xī líng
1.亦称"西陵桥"。亦称"西林桥"。 2.桥名。在杭州孤山西北尽头处﹐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路。 -
西昆
xī kūn
1.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 2.指崦嵫山。 3.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 4.见"西昆体"。 -
西成
xī chéng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
西府
xī fǔ
1.官府。宋熙宁间﹐于京师建东西两府﹐西府为枢密使所居﹐因代称枢密使。 2."西府海棠"的简称。 -
西垣
xī yuán
1.犹西城。 2.唐宋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
西夷
xī yí
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 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 -
西斋
xī zhāi
指文人的书斋。 -
西母
xī mǔ
1.西王母。 2.指清慈禧太后。俗称西太后。 -
西园
xī yuán
1.园林名。汉上林苑的别名。 2.园林名。在河南省临漳县邺县旧治北﹐传为曹操所建。 3.园林名。在江苏省苏州市。明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清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湖北省武昌县西。 -
西洋
xī yáng
①南宋起对今南海以西海洋及沿海各地的称呼:郑和下西洋。②指欧美各国:西洋画|西洋参|西洋小说|西洋音乐。 -
西屠
xī tú
古部族名。 -
西晒
xī shài
指房屋朝西的一面午后因受阳光照射而夏秋室内炎热。 -
西夕
xī xī
1.谓太阳西下而昏暮。 2.比喻年老。 -
西曲
xī qū/qǔ
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详"西曲歌"。 2.山西﹑陕西的地方小曲。 -
西师
xī shī
西方国家的军队。春秋时晋指秦军。 -
西州
xī zhōu
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2.指陕西地区。 3.指巴蜀地区。 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
西池
xī chí
1.池名。 2.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瑶池的异称。 3.泛指西面的池塘。 -
西晋
xī jìn
朝代名。见“晋④”。 -
西施
xī shī
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
西清
xī qīng
1.西厢清净之处。 2.清代宫廷内南书房。 -
西安
xī ān
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南岸,市区面积86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0万。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古迹有半坡遗址、碑林、大雁塔等,陇海铁路从该市经过,它是中国西北经济文化中心,机械、纺织工业占突出地位。 -
西沉
xī chén
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如:太阳已西沉,黑夜即将降临。 -
西塾
xī shú
门外西侧的堂屋。 -
西夏
xī xià
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 -
西官
xī guān
宋代亲王女婿的别称。 -
西归
xī guī
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 -
西定
xī dìng
傣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二胡。傣族青年男女常用以传达感情。 -
西村
xī cūn
1.杭州西泠的别称。 2.相传西施为苎萝村西鬻薪之女﹐后因以"西村"为西施的代称。 -
西方
xī fāng
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 2.犹西洋。指欧美各国。 3.指西方净土。 4.复姓。南唐有西方邺。 -
西曹
xī cáo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 2.兵部的别称。 3.刑部的别称。 -
西序
xī xù
1.夏代小学名。 2.古代宫室的西厢。 -
西汉
xī hàn
又称“前汉”。朝代名。见“汉③”。 -
西洲
xī zhōu
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 -
西枢
xī shū
宋熙宁间建东西两府于京师﹐枢密使掌握兵柄﹐居西府﹐故称"西枢"。 -
西席
xī xí
古时以坐西面东为尊位,故用以尊称家塾教师或幕友:礼请西席|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 -
西头
xī tóu/tou
1.西首;西边。 2.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头"为宦官的代称。 -
西江
xī jiāng
珠江主干。上源南盘江出云南东部,在黔、桂边界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在广西境内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与郁江汇合后称浔江。在梧州与桂江汇合后入广东,始称西江。干流经磨刀门入南海。长2210千米。内河航运发达。 -
西弄
xī nòng/lòng
宫中小道。 -
西塞
xī sāi/sài/sè
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 -
西壤
xī rǎng
西部国境。 -
西域
xī yù
汉代以后对今甘肃玉门关以西地区的通称。狭义指葱岭以东,广义泛指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北非等地。 -
西学
xī xué
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 -
西墙
xī qiáng
1.西面的墙。 2.指西面。 -
西极
xī jí
1.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 2.指长安以西的疆域。 3.汉代乌孙国所产之良马。 -
西墉
xī yōng
1.西面的高墙或城垣。 2.指西边的馆舍。 -
西垂
xī chuí
1.西面台阶上。 2.亦作"西陲"。西面边疆。 3.向西面沉落。 -
西封
xī fēng
西边的疆域。 -
西廱
xī yōng
见"西雝"。 -
西圉
xī yǔ
西方。 -
西崽
xī zǎi
1.亦作"西仔"。 2.旧时指在洋行或西式餐馆等行业中服杂役的中国人。限于男性﹐带有鄙视的意思。 -
西戎
xī róng
古代西北地区戎族,包括许多部落:西戎东迁|伯阳隐西戎。 -
西掖
xī yè/yē
1.宫阙西侧。 2.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 -
西宛
xī wǎn/yuān
即大宛国。汉西域诸国之一。其地以产良马闻名。 -
西土
xī tǔ
1.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陕西省。 2.指长安。 3.指蜀地。 4.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古人以印度在中国之西﹐故称。 5.泛指西方国家。 -
西景
xī jǐng
夕阳。亦喻暮年。 -
西宫
xī gōng
1.位于西方的宫室。 2.离宫﹐别宫。《左传.僖公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杜预注:"西宫,公别宫也。"清钮琇《觚剩续编.芙蓉阁》:"时世宗斋居西宫,建设醮坛,敕大臣制青词一联,悬于坛门。"一说小寝内室﹐帝王妾媵所居。 3.即西内。 4.西方的星座。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总称白虎。 -
西洼
xī wā
水名。即渥洼。相传神马出此水中。 -
西士
xī shì
指欧美的知识分子。 -
西嫁
xī jià
特指王昭君嫁匈奴故事。 -
西帝
xī dì
1.古时指地处西方的帝王。 2.古代称秋天的神。 -
西室
xī shì
旧时帝王宗庙内藏神主之室。 -
西毛
xī máo
古代美人西施﹑毛嫱的并称。 -
西引
xī yǐn
犹西向。 -
西海
xī hǎi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 3.西方日落处。 4.郡名。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的别名。 5.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6.指西洋。 -
西湖
xī hú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面积5.66平方千米。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有孤山和苏堤、白堤,将湖分成五部分。湖光山色,优美如画。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十景,近又增添新十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西天
xī tiān
①古代称“印度”。印度古译“天竺”,在中国的西面,故名:唐三藏西天取经|更写西天贝叶经。②佛教指“西方净土”,即阿弥陀佛主化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天|修行法净果周圆,必定往西天。 -
西坤
xī kūn
指西南方。古以八卦分配八方﹐西南为坤。 -
西斾
xī pèi
军旗西向。犹西征。 -
西夹
xī jiā/jiá/gā/xiá
西厢的夹室。 -
西宇
xī yǔ
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
西国
xī guó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2.指西域。 3.指佛教发源地。 4.指西蜀。 5.指欧美国家。 -
西干
xī gān/gàn
西天。后用以指从西域传入的佛教。 -
西旅
xī lǚ
1.我国古代西方少数民族所建的国名。后亦泛指少数民族。 2.通往西方国家的道路。 -
西楚
xī chǔ
1.古地域名。三楚之一。 2.古国号。秦亡﹐项羽自立为霸王﹐有西楚﹑东楚与梁地共九郡﹐因建都于西楚彭城﹐国号"西楚"。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