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一个字:牙” 词语大全

  • 牙得 yá dé/děi/de
    谓榫卯吻合。
  • 牙柜 yá guì/jǔ
    摊柜。借指商贩。
  • 牙城 yá chéng
    1.军中主帅或主将所居的城。以例当建牙旗,故称。 2.唐代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
  • 牙喏 yá nuò/rě
    衙门吏卒谒见长官时的唱喏。
  • 牙幢 yá chuáng/zhuàng
    即牙旗。
  • 牙校 yá xiào/jiào
    低级武官。
  • 牙楂 yá zhā/chá
    见"牙槎"。
  • 牙杖 yá zhàng
    1.仪仗用的杖棒。 2.即牙拨。
  • 牙刀 yá dāo
    饰以象牙的仪仗用刀。
  • 牙帖 yá tiè/tiě/tiē
    旧时捐税之一种。牙商或牙行纳税后取得牙帖,方准营业。
  • 牙保 yá bǎo
    立契的中介人和保人。
  • 牙弦 yá xián
    1.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锺子期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弦"。 2.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 牙帐 yá zhàng
    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
  • 牙拨 yá bō
    弦乐器的拨弦用具。多用象牙或骨﹑角制成,故名。
  • 牙人 yá rén
    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
  • 牙检 yá jiǎn
    指饰有象牙的套子。
  • 牙军 yá jūn
    即牙兵。
  • 牙旷 yá kuàng
    1.伯牙和师旷的并称。二人皆春秋时著名音乐高手。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 牙搥 yá chuí
    见"牙推"。
  • 牙商 yá shāng
    旧时替买卖双方说合并抽取佣金的经纪人。
  • 牙列 yá liè
    个人的牙齿数目、种类及排列;统指牙齿。
  • 牙契 yá qì/qiè/xiè
    1.由牙人经手的契约。 2.指牙契税。
  • 牙师 yá shī
    雕刻象牙制品的匠人。
  • 牙关 yá guān
    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亦指口腔。
  • 牙堂 yá táng
    左右牙指挥使的公署。
  • 牙婆 yá pó
    拐卖人口的妇女: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
  • 牙士 yá shì
    即牙兵。
  • 牙机 yá jī
    器械的启动机关。
  • 牙梳 yá shū
    象牙梳子。
  • 牙垢 yá gòu
    附着于牙齿冠部﹑颈部及牙缝等处的污垢。多为食物残渣经唾液作用而成。积久可硬化为牙石。
  • 牙口 yá kǒu
    1.指牲口年龄。牲口年龄可据其长牙的数目判定,故称。 2.牙齿和嘴巴。多指咀嚼食物的能力。
  • 牙侩 yá kuài
    1.牙人。 2.市侩,商人。
  • 牙根 yá gēn
    1.牙槽窝中锥形骨组织。 2.指臼齿。
  • 牙嫂 yá sǎo
    即牙婆。
  • 牙宅 yá zhái
    古时军中长官的住宅。
  • 牙医 yá yī
    牙科医生。
  • 牙子 yá zǐ
    1.即牙人。 2.特指人贩子。 3.小孩。 4.器物的外沿或雕饰的突出部分。 5.狼牙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 牙床 yá chuáng
    亦作“牙牀”。1.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亦泛指精美的床。2.即齿龈。3.中医指下颌骨。
  • 牙具 yá jù
    刷牙漱口的用具。
  • 牙儿 yá ér/er
    伢儿,小孩子。牙,通"伢"。
  • 牙不 yá bù
    见"牙不约儿赤"。
  • 牙印 yá yìn
    1.即佛牙。 2.用象牙制的印章。 3.齿痕。
  • 牙戏 yá xì/hū
    讥诮。
  • 牙仗 yá zhàng
    仪仗。
  • 牙围 yá wéi
    车牙的粗围。
  • 牙孽 yá niè
    1.妖孽;邪恶。 2.指小人。 3.犹媒孽;陷害。 4.犹牙蘖。
  • 牙兽 yá shòu
    1.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亦名驺牙。 2.指象。
  • 牙枣 yá zǎo
    枣的一种。其形尖长似牙。
  • 牙刷 yá shuā/shuà
    一种有柄小刷,用以洁齿。
  • 牙健 yá jiàn
    牙兵健儿。
  • 牙家 yá jiā/gū/jie
    犹牙人。
  • 牙户 yá hù
    即牙行。
  • 牙慧 yá huì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原指言外的理趣,后用以指旧有的观点、言论等:自写胸臆,绝不袭人牙慧|拾人牙慧。
  • 牙旆 yá pèi
    牙旗。
  • 牙吏 yá lì
    衙门小吏。
  • 牙板 yá bǎn
    1.亦作"牙版"。 2.象牙或木制的拍板。歌时击之为节拍。
  • 牙卫 yá wèi
    护卫。
  • 牙槌 yá chuí
    见"牙推"。
  • 牙旗 yá qí
    古代军中有象牙装饰的大旗: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 牙官 yá guān
    副武官。亦泛指下属小官。
  • 牙兵 yá bīng
    卫兵;亲兵。
  • 牙市 yá shì
    即互市。古代国家或民族之间进行的贸易。
  • 牙椎 yá zhuī/chuí
    见"牙推"。
  • 牙推 yá tuī
    1.唐代官名。职位在节度推官之下。 2.亦作"牙椎"﹑"牙槌"﹑"牙搥"。对医﹑卜﹑星﹑算等术士的称呼。
  • 牙将 yá jiāng/jiàng
    军中的中下级军官。
  • 牙管 yá guǎn
    象牙制的笔管。亦指精良的毛笔。
  • 牙竿 yá gān
    牙旗的旗竿。
  • 牙牙 yá yá
    1.小儿学语声。 2.呲牙裂嘴貌。
  • 牙膏 yá gāo/gào
    一种生活用品。膏状,清凉芳香,多贮金属软管内,供刷牙之用,有洁齿作用。
  • 牙版 yá bǎn
    见"牙板"。
  • 牙樯 yá qiáng
    1.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 2.借指舟船。
  • 牙狗 yá gǒu
    雄狗。
  • 牙綮 yá qìng/qǐ
    牙,外缘突出部分;綮,肯綮。骨骼的凹凸和关节处。
  • 牙粉 yá fěn
    洁齿用的粉状物。
  • 牙盘 yá pán
    谓雕饰精美的盘子。亦代指这种盘子所盛的珍馐。
  • 牙生 yá shēng
    即伯牙。
  • 牙队 yá duì/zhuī
    卫队。
  • 牙质 yá zhì
    1.谓器物的质地为象牙。 2.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齿髓外,釉质内,由众多纤细小管构成,坚硬密致胜于骨骼。
  • 牙节 yá jié
    1.牙旗与符节。 2.丫叉和木节。
  • 牙阖 yá hé
    衙署。
  • 牙钱 yá qián
    1.牙人抽取的佣金。 2.象牙钱。宋时用作计钱数的标识。
  • 牙颊 yá jiá
    牙齿和颊辅。亦指嘴巴。
  • 牙职 yá zhí
    牙前将校级武职。
  • 牙猪 yá zhū
    亦作“牙豬”。公猪。
  • 牙署 yá shǔ
    1.衙门;官署。 2.辽代官名。《辽史.百官志一》有文班牙署,为文班司属官。
  • 牙石 yá shí/dàn
    牙垢。
  • 牙筹 yá chóu
    1.象牙或骨﹑角等制的计数算筹。 2.象牙或骨﹑角等制的计数酒筹。 3.象牙或骨﹑角等制的计数更筹。 4.象牙或骨﹑角等制的计数博筹。
  • 牙道 yá dào
    官道。
  • 牙角 yá jiǎo/jué
    1.牙齿和角。 2.犹锋芒。 3.喻党羽。 4.喻端绪。
  • 牙蘖 yá niè
    1.草木新生的枝芽。引申为始端;端绪。 2.萌生;产生。
  • 牙门 yá mén
    1.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2.指武将。 3.用作将军名号。 4.官署。 5.泛指办事的机关。
  • 牙齿 yá chǐ
    又称“牙”。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在人体,一生中先后长两次牙,首次长出的称“乳牙”,到二岁左右出齐,共二十个。六岁左右,乳牙逐渐脱落,长出“恒牙”,共三十二个。按形态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切牙的功能是切断食物,双尖牙用以捣碎食物,磨牙则能磨碎食物。
  • 牙距 yá jù
    1.犹爪牙。 2.喻矫健有力的笔势。
  • 牙章 yá zhāng
    象牙印章。
  • 牙笙 yá shēng
    古乐器名。以象牙代管,故称。
  • 牙琴 yá qín
    1.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2.指精良的琴。
  • 牙牌 yá pái
    1.象牙或骨角制的记事签牌。 2.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 3.即骨牌。一种赌具。 4.行酒令用的筹签。
  • 牙炎 yá yán
    牙齿的炎症。
  • 牙槎 yá chá
    1.亦作"牙楂"。 2.丫叉。树木分枝处。 3.瘦削貌。
  • 牙郎 yá láng/làng
    即牙人。
  • 牙磁 yá cí
    釉质。牙齿表面起保护作用的乳白色透明坚硬层。
  • 牙简 yá jiǎn
    简牍的美称。指法令文书。
  • 牙税 yá shuì
    1.牙契税。 2.向牙商征收的捐税。
  • 牙璋 yá zhāng
    1.古代的一种兵符。 2.借指将帅。
  • 牙花 yá huā
    1.[方]牙垢。 2.齿龈。也叫“牙花子”。
  • 牙符 yá fú
    奖给有功将领的符信。
  • 牙笋 yá sǔn
    新笋。
  • 牙色 yá sè/shǎi
    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
  • 牙痛 yá tòng
    牙或其附近组织的疼痛。
  • 牙筯 yá zhù
    象牙筷子。
  • 牙瘤 yá liú
    起源于牙并含有牙组织(如釉质、牙质、牙骨所)的一种肿瘤。
  • 牙簟 yá diàn
    剖象牙为细薄长条编织而成的垫席。亦泛指珍美的席子。
  • 牙鼓 yá gǔ
    衙门前设置的鼓。供开衙升堂或百姓喊冤之用。
  • 牙纛 yá dào
    1.犹牙旗。纛,大旗。 2.指将帅。
  • 牙治 yá zhì
    官署所在地。
  • 牙笏 yá hù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 牙雕 yá diāo
    雕刻象牙的技艺。亦指用象牙为原料雕刻成的工艺品。
  • 牙轴 yá zhóu
    象牙或骨角制成的书﹑画卷轴。
  • 牙爪 yá zhǎo/zhuǎ
    1.指动物的牙齿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齿和指甲。 2.比喻勇士或武将。 3.犹羽翼。 4.差役;仆从。
  • 牙纪 yá jì/jǐ
    即牙行。
  • 牙蒜 yá suàn
    象牙或兽骨制的帘钩,形似蒜条,故名。
  • 牙车 yá chē/jú
    下腭骨。即下牙床。
  • 牙碜 yá chěn
    ①食物中有砂子,嚼起来牙齿不舒服。②比喻言语粗俗,不堪入耳:这人说话太牙碜。
  • 牙轮 yá lún
    即齿轮。
  • 牙欸 yá èi/èi/ěi/èi/ǎi
    形容猛酷。
  • 牙麞 yá zhāng
    1.亦作"牙獐"。 2.獐的别名。似鹿而小,无角,雄性犬齿长而外突,故名。
  • 牙音 yá yīn
    汉语音韵学上"七音"之一。即舌根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见﹑溪﹑群﹑疑四母。
  • 牙院 yá yuàn
    唐宋时押衙的官署。
  • 牙签 yá qiān
    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2.指书籍。 3.报路程用的驿签。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5.牙或骨制的扣签。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 牙祭 yá jì/zhài
    方言。指好的饭菜。相对于平时的饭食而言:这顿牙祭真丰盛|打牙祭。
  • 牙獐 yá zhāng
    见"牙麞"。
  • 牙行 yá háng
    中国旧时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并从中收取佣金的商业机构。相当于现代的经纪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称为牙郎。唐代就已出现。
  • 牙龈 yá yín/kěn
    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软组织。
  • 牙香 yá xiāng
    1.用多种香料研末制成的香。宋洪刍《香谱》有"牙香法"﹐详载牙香的不同配方。 2.即香角。沉香之别名。药用可降气温中,暖肾纳气。燃烧时有强烈香味。
  • 牙疳 yá gān
    中医病名。又名"烂牙疳"﹑"走马疳"。牙龈溃疡出血。
  • 牙首 yá shǒu
    行会基层组织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