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东” 词语大全
-
东嘉
dōng jiā
浙江省温州的别称。 -
东台
dōng tái/tāi
1.官署名。唐高宗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 2.唐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 -
东南
dōng nán/nā
①东和南之间的方向。②(Dōngnán)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 -
东东
dōng dōng
象声词。 -
东内
dōng nèi/nà
1.唐大明宫(后改蓬莱宫)的别称。 2.泛指宫内东面的宫。 -
东厂
dōng chǎng/ān/hàn
明代特务机构。明成祖于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命亲信宦官为提督,属官多来自锦衣卫,从事监视、侦察等特务活动,诸事可直接上达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
东合
dōng hé/gě
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
东司
dōng sī
1.唐代设于东都洛阳的官署总称。 2.亦作"东厮"。指厕所。 -
东丹
dōng dān
1.复姓。 2.辽代属国名。 -
东亩
dōng mǔ
谓使田垄东西向。 -
东储
dōng chǔ
东宫储君。指皇太子。 -
东垣
dōng yuán
1.指太微垣的左垣。 2.唐代指门下省。 -
东原
dōng yuán
古地区名。相当今山东运河以西,汶水下游一带。 -
东亳
dōng bó
商汤故都三亳之一。汉郑玄以为其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清魏源以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参见"三亳"。 -
东圊
dōng qīng
即厕所。旧时建筑,厕所多在屋子东角,故称。 -
东关
dōng guān
关隘名。三国吴诸葛恪筑。为魏﹑晋﹑南北朝时的要冲。故址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复姓。春秋晋有东关嬖五。 -
东向
dōng xiàng
亦作“东乡”。1.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2.谓向东方进发。 -
东区
dōng qū/ōu
见"东瓯"。 -
东佃
dōng diàn/tián
地主和佃户的合称。 -
东上
dōng shàng/shǎng
1.从堂东升位。 2.从东边升起。 -
东北
dōng běi/bèi
①东和北之间的方向:风向~。②(Dōngběi)指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
东净
dōng jìng/chēng
指厕所。 -
东厸
dōng lín/miǎo
见"东邻"。 -
东军
dōng jūn
1.东进之师。 2.两军对垒时,在东面的军队。 -
东中
dōng zhōng
晋室南渡后对浙江会稽一带的泛称。亦专指会稽。 -
东人
dōng rén
1.《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 2.东家,主人。 3.指日本人。 -
东京
dōng jīng
日本首都。包括周围二十六个市,二十三个特别区等,全称东京都,面积2155万平方千米,人口2680万(1995年)。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陆运枢纽和航空中心。拥有东京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和众多科研机构。市内有高架电车、地铁和地下商业城,交通呈立体化。有明治神宫、东京塔等名胜。 -
东井
dōng jǐng
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 -
东丁
dōng dīng/zhēng
象声词。 -
东厨
dōng chú
1.厨房。古制,厨房在正房之东,故称。 2.指灶神。 3.成都大圣慈寺三学院的旧名。 -
东海
dōng hǎi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东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一线内侧与太平洋分隔;东北以朝鲜海峡、西南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海和南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达2719米。沿岸岛屿众多。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
东下
dōng xià
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 2.谓向东攻克。 -
东国
dōng guó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
东晋
dōng jìn
朝代,公元317-420,自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起到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止。建都建康(今南京)。 -
东横
dōng héng/hèng
古代贵族子弟学校。 -
东家
dōng jiā/gū/jie
受人雇用或聘请的人称他的主人;佃户称租给他土地的地主。 -
东事
dōng shì
东方的事务。 -
东坛
dōng tán
1.东方的祭坛。 2.谓在东边设祭坛。 -
东渡
dōng dù
1.渡向东岸。 2.特指东去日本。 -
东塾
dōng shú
古代称东侧的厅堂。 -
东垂
dōng chuí
1.东堂的阶上。 2.东部边境。 3.泛指东方。 -
东岳
dōng yuè
亦作“东嶽”。指 泰山 。在今 山东省 境。又名 岱宗 、 岱岳 ,或省称 岱 。 -
东圃
dōng pǔ
指园圃。 -
东冈
dōng gāng
向阳的山冈。 -
东帝
dōng dì
1.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2.东方的帝王。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 3.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合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4.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
东师
dōng shī
古称我国东部诸侯国的军队。 -
东周
dōng zhōu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
东宛
dōng wǎn/yuān
乐器筝的异名。参阅唐冯贽《南部烟花记.乐器名》。 -
东兵
dōng bīng
指清在明末攻入关内的军队。清初人讳言清兵,故称。 -
东旭
dōng xù
犹曙色,曙光。 -
东坑
dōng kēng
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轪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颜师古注:"坑,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东海。见《文选》李善注引如淳说。 -
东布
dōng bù
练帛。 -
东皇
dōng huáng
1.指天神东皇太一。 2.指司春之神。 -
东田
dōng tián
1.秦汉对陕东六国田亩的总称。别于商鞅变法后的秦田。 2.南朝齐文惠太子所建楼馆名。 3.泛指农田。 -
东巡
dōng xún
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
东倭
dōng wō/wēi
古代称日本。 -
东园
dōng yuán
1.泛指园圃。 2.园名。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宋施昌言建。欧阳修作《真州东园记》,蔡襄书,后人称园﹑记﹑书为三绝。 3.官署名。秦汉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 4.指汉孝宣王皇后陵墓。因位于宣帝陵东,故称。 -
东欧
dōng ōu
欧洲东部,包括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和前苏联的欧洲部分。 -
东厕
dōng cè
厕所。 -
东洋
dōng yáng
指日本:~人ㄧ~货。 -
东坦
dōng tǎn
东床坦腹的简称。指女婿。参见“东床”。 -
东岱
dōng dài
指泰山。因泰山为五岳中的东岳,岱为其别名,故称。 -
东岩
dōng yán
1.东边的山。 2.山名。一名东山,又名圣冈山。在四川省乐山。参见"东岩酒"。 -
东坡
dōng pō
1.东边坡地。 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 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
东瀛
dōng yíng
〈书〉①东海。②指日本:留学~。 -
东华
dōng huá/huà/huā
1.传说仙人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省称"东华"。 2.明清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东华门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 3.泛指朝廷。 4.见"东华门"。 -
东方
dōng fāng
①东①:~红,太阳升。②(Dōngfāng)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
东墙
dōng qiáng
1.东边的墙垣。 2.即东蘠。 -
东乡
dōng xiāng
见"东向"。 -
东土
dōng tǔ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
东掖
dōng yè/yē
1.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 2.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
东朝
dōng zhāo/cháo
1.古代宫殿的别称。指汉长乐宫。太后所居。因在未央宫之东,故称。 2.也借指太后﹑太妃。 3.古代宫殿的别称。指唐大明宫,亦称东内。 4.即东宫。太子所居。 5.借指太子。 6.指三国吴。因吴在蜀东,故称。 -
东生
dōng shēng
指唐代东都洛阳国子监中的生徒。 -
东吴
dōng wú
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 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
东桥
dōng qiáo
指灞桥。因在长安东,故称。 -
东易
dōng yì
汉丁宽从田何受《易》,精敏过人,学成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事见《汉书.儒林传.丁宽》。后因以"东易"代指经学大师。 -
东汜
dōng sì
1.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2.比喻人的少壮期。 -
东床
dōng chuáng
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吃饭的,好像没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见于《晋书·王羲之传》)。因此,后来也称女婿为东床。 -
东报
dōng bào
旧指日本发行的报纸。 -
东搜
dōng sōu
帝王至东方巡狩。 -
东偏
dōng piān
1.指东部边境小邑。 2.东边。 -
东户
dōng hù
见"东户季子"。 -
东津
dōng jīn
1.古渡口名。 2.泛指渡口。 -
东使
dōng shǐ
1.谓出使东行。 2.唐代管理马政的监牧使之一。 -
东服
dōng fú/fù
古代指王畿以东的地方。 -
东君
dōng jūn
1.太阳神名。亦指太阳。 2.指仙人东王公。 3.司春之神。 4.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 -
东房
dōng fáng
古代指堂屋中央正室东边的房间。 -
东后
dōng hòu
1.东方的诸侯。 2.指古代神话中五位天帝之一的东方青帝。 -
东寺
dōng sì
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 -
东文
dōng wén
指日文。 -
东丘
dōng qiū
见"东家丘"。 -
东主
dōng zhǔ
1.汉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后因以"东主"为东都主人的省称。 2.东家;店主;房东。 -
东幸
dōng xìng
封建时代谓皇帝亲临东方。 -
东垧
dōng shǎng
城东的远郊。 -
东垆
dōng lú
邻家酒店。 -
东施
dōng shī
丑女名。相传为美女西施的东邻。后以泛称丑女。 -
东亚
dōng yà
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 -
东灵
dōng líng
旧时迷信称拘鬼魂的阴差。 -
东盟
dōng méng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 -
东厮
dōng sī
见"东司"。 -
东归
dōng guī
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
东厢
dōng xiāng
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
东林
dōng lín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2.指庐山东林寺。 3.指明末东林党。 4.指东林书院。 -
东父
dōng fù/fǔ
见"东王父"。 -
东河
dōng hé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 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
东汉
dōng hàn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
东白
dōng bái
1.指东白源,七十二福地之一。地在今江西省奉新县境。传说中的仙境。 2.指浙江省东阳县东白山。亦以代指东阳县。 -
东壁
dōng bì
1.室东侧的墙壁下。 2.指东壁上。 3.指东隔壁的房屋。 4.东边。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东崖
dōng yá
1.东海之滨。 2.崖名。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原名东峰,在化成寺东。相传新罗国僧金乔觉初至时即栖其下。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于正德十五年第二次遁迹九华,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金地藏苦修功夫,在东崖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刘瑾对他的政治迫害。后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九华十景之一。 -
东渐
dōng jiàn/jiān
1.向东流入。 2.引申谓向东方流传。 -
东瓯
dōng ōu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瓯江﹑灵江流域。其首领摇助汉灭项羽,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俗称东瓯王。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东晋时于此置永嘉郡,隋废,唐时曾复置。 3.古星座名。 -
东廧
dōng qiáng/sè
即东蘠。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东廧》。参见"东蘠"。 -
东珠
dōng zhū
指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所产的珍珠,颗大光润,极为名贵。清帝与王公以之为冠饰,并以多少分等秩。亦称北珠。 -
东汇
dōng huì
1.向东汇流。 2.指我国货币与日本货币兑换比例。 -
东极
dōng jí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 2.指中国东部边境。 3.指东海。亦泛指东方大海。 -
东班
dōng bān
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 -
东朔
dōng shuò
汉武帝侍臣东方朔的省称。 -
东溜
dōng liū/liù
东边的屋檐。 -
东学
dōng xué
1.周代指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 2.指中国传统文化。 -
东市
dōng shì
长安市东部,原是汉朝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代称刑场: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
东旋
dōng xuán/xuàn
1.向东旋转。 2.犹东归。 -
东武
dōng wǔ
"东武吟行"的省称。 -
东序
dōng xù
1.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2.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3.泛指东厢房。 -
东洛
dōng luò
指洛阳。汉唐时以洛阳为东都,故称。 -
东皋
dōng gāo
1.明末僧人(1639-1695)。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2.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
东夏
dōng xià
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后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
东沼
dōng zhǎo
1.东边的池沼。指长安东陂池。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旸谷。 -
东昏
dōng hūn
1.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南朝齐萧宝卷。齐明帝次子。即位后荒淫残暴。曾凿金为莲花布于地上,令所宠潘妃行其上,谓为"步步生莲花"。后为萧衍所杀。和帝立,追废为东昏侯。 2.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金熙宗完颜亶。在位九年,为平章政事完颜亮所杀。降封为东昏王。 -
东枢
dōng shū
指中枢部门之一的门下省。因其设在宫城左掖(东小门),故称。 -
东山
dōng shān
《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
东头
dōng tóu/tou
东边。 -
东流
dōng liú
1.流向东方。 2.东去的流水。亦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 -
东王
dōng wáng
1.春秋时周敬王的别称。 2.指仙人东王公。 3.太平天国杨秀清的封号。 -
东瑟
dōng s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赵在秦东。后]以"东瑟"谓国君受辱。 -
东墅
dōng shù
位于东郊的别墅。 -
东征
dōng zhēng
1.向东征伐。 2.东行。 -
东波
dōng bō
向东流逝之水。比喻匆匆消逝的时光。 -
东宫
dōng gōng
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
东牖
dōng yǒu
东窗。指东窗之下。 -
东楹
dōng yíng
厅堂东侧的柱子。 -
东嵎
dōng yú
见"东隅"。 -
东榑
dōng fú/fù/bó
东方榑桑。榑桑,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为日出之处。借指朝阳。 -
东堂
dōng táng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 3.指晋宫的正殿。晋武帝时郄诜于东堂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4.宋毛滂的号。 -
东岛
dōng dǎo
指日本。 -
东江
dōng jiāng
珠江东支。源于江西南部,流经广东东部,出虎门入海。长523千米。通过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从东莞引水供应深圳、香港。最大支流新丰江汇合处以下可终年通航。 -
东女
dōng nǚ/rǔ
我国少数民族古国名。在今四川﹑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 -
东平
dōng píng
1.地名。在今山东省。 2.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
东徙
dōng xǐ
向东迁移。 -
东府
dōng fǔ
1.东晋﹑南朝都建业时丞相兼领扬州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 2.唐宋时指丞相府。 -
东曦
dōng xī
初升的太阳。 -
东湖
dōng hú
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为杨汊湖、汤林湖、郭郑湖、喻家湖、牛巢湖等的总称。面积33平方千米。碧波万顷,风景秀丽。景区面积87平方千米。湖南多山,有珞珈山、洪山、磨山等;湖东建有疗养院和休养所;湖西风景最为集中,有水云乡、听涛轩、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等景点;湖心有湖光阁。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东庑
dōng wǔ
正房东边的廊屋。古代以东为上首,位尊。 -
东明
dōng míng
《初学记》卷十引《神异经》:"东方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面一门,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云'天地长男之宫'"。后因以"东明"代指东宫。 -
东溟
dōng míng
1.东海。 2.犹东洋。指日本。 -
东灾
dōng zāi
泛指田园。 -
东封
dōng fēng
汉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
东濒
dōng bīn
东海之滨。 -
东爨
dōng cuàn
古代爨族的一支。居地相当于今云南东部。 -
东夷
dōng yí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
东裔
dōng yì
东方边远地区。 -
东绢
dōng juàn
旧称四川省盐亭县产的鹅溪绢。多用于绘画。 -
东蘠
dōng qiáng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 -
东音
dōng yīn
古代称我国东方的歌声。 -
东翁
dōng wēng
旧时塾师﹑幕友对主人的敬称。 -
东铭
dōng míng
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
东直
dōng zhí
城门名,即东直门,北京城东面最北的门。 -
东里
dōng lǐ
1.古地名。春秋郑国大夫子产所居地。旧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内。 2.复姓。 -
东面
dōng miàn
1.面向东。 2.东边,东侧。 3.古代事师之礼,师坐东面向西,弟子面向东事之。 -
东舟
dōng zhōu
东驶之舟。 -
东表
dōng biǎo
1.东方边界之外。 2.谓东方诸侯的表率。 -
东陆
dōng lù/liù
1.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 2.泛指东方。 -
东虚
dōng xū
指东方虚无飘缈的仙境。 -
东边
dōng biān
(~儿)东①。 -
东鲁
dōng lǔ
1.原指春秋鲁国。后以指鲁地(相当今山东省)。 2.指孔子。孔子为春秋鲁人,故称。 -
东阙
dōng què/quē
1.宫殿东门前的望楼。 2.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 -
东顾
dōng gù
顾念东方。也谓东望。 -
东迁
dōng qiān
向东迁移。特指周平王将京都由镐京东迁到洛邑。 -
东鳀
dōng tí
古国名。 -
东越
dōng yuè
1.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指闽东或浙东地区。 -
东维
dōng wéi
《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成玄英疏:"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后因以泛指东方。 -
东葙
dōng xiāng
同"东厢"。 -
东辕
dōng yuán
谓领兵东出或驻守东境。辕,军营的辕门。 -
东藩
dōng fān
1.东方的藩国。 2.东方州郡的泛称。 -
东荣
dōng róng
正房东边的廊檐。 -
东繇
dōng yáo/yóu/zhòu
比目鱼的别名。 -
东震
dōng zhèn
指中国。震,震旦。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中国在东方,故称。 -
东阳
dōng yáng
1.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境。 2.古邑名。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临胊县境。 3.古邑名。战国楚地。在今江苏省盱眙县境。 4.古地区名。春秋晋地。相当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邢台﹑邯郸@带。 5.古地区名。战国赵地。 6.指汉东阳侯张相如。 7.指南朝梁沈约。因其曾为东阳守,故称。 8.复姓。南朝宋有东阳无疑。 -
东胶
dōng jiāo
周代大学。 -
东虞
dōng yú
1.古地名。禹即位后封舜子商均于虞,古称东虞,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虞城县。 2.古地名。即虎牢。本古东虢国,春秋时为郑邑,后名成皋。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境内。《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狩猎于此,发现有虎,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郭璞注:"因以名其地也,今荥阳成皋县是。" -
东齐
dōng qí
指周朝时齐国。因地处周之东,故称。 -
东门
dōng mén
1.东城门。 2.复姓。春秋鲁公子遂字襄仲,居东门,号东门襄仲,后因以为姓氏。汉有东门云。 -
东秦
dōng qín
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愍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
东织
dōng zhī/zhì
秦汉时掌管织造的少府属官之一。 -
东郊
dōng jiāo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
东非
dōng fēi
非洲东部,包括索马里、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和塞舌尔等。 -
东辖
dōng xiá
犹东省。指门下省。 -
东邦
dōng bāng
1.古代泛指齐鲁(相当今山东省)地区。 2.指日本。在我国之东,故称。 -
东麓
dōng lù
东边山脚。 -
东被
dōng bèi
1.犹东及。 2.谓传播到东方。 -
东羌
dōng qiāng
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东汉时西羌族内徙的一支。当时分布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一带。参阅《后汉书·西羌传》及《段颎传》。 -
东经
dōng jīng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参看〖经度〗、〖经线〗。 -
东邻
dōng lín
1.东边的邻居。 2.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3.亦作"东厸"。特指殷纣王。 -
东阿
dōng ā/ē
1.指三国魏曹植。植曾封为东阿王,故称。 2.东隅。 3.指阿胶。中药阿胶以产于东阿县(今属山东省)者为贵,因以代称。 -
东蛮
dōng mán
1.指东谢蛮。 2.唐鼓吹铙歌名。 -
东道
dōng dào
①请客的主人:做~ㄧ略尽~之谊。②指请客的事儿或义务:做~ㄧ打个~。 -
东索
dōng suǒ
古代对东北少数民族的蔑称。 -
东西
dōng xī
①东边和西边。②从东到西(距离):这座城~三里,南北五里。 -
东阁
dōng gé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洪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
东语
dōng yǔ/yù
旧时称日语。 -
东郭
dōng guō
姓。 -
东老
dōng lǎo
指宋沈思。思隐于浙江省东林山,自号"东老"。 -
东部
dōng bù
一定地域中靠东的部分。 -
东笼
dōng lóng/lǒng
摧败披靡貌。 -
东钱
dōng qián
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州﹑郢州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
东胡
dōng hú
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南一带。 -
东莱
dōng lái
1.古地名。 2.宋诗人吕本中,字居仁,着有《东莱先生诗集》;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字伯恭,着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 -
东谷
dōng gǔ/gǔ/yù
1.指旸谷。传说中的日出处。 2.东边山谷。 -
东蔷
dōng qiáng
即东蘠。 -
东郡
dōng jùn
1.郡名。秦置,汉因之。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废置无常。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 3.特指夷陵郡。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鹤龄注:"夷陵郡,在夔州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江陵县。钱谦益注:"江陵,汉旧县,属南郡。史记:江陵,故郡都,西通巴巫,在巴巫之东,故曰东郡。" -
东鄙
dōng bǐ
1.东部边境。 2.指东部僻远地方。 -
东虢
dōng guó
西周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其弟虢叔于此,后为郑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虢》。 -
东首
dōng shǒu
1.头朝东。 2.东侧,东边。 -
东省
dōng shěng/xǐng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宋指秘书省。掌图籍。宋杨万里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杨曾任秘书监。 4.清代对山东省的省称。 5.民国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
东闱
dōng wéi
指东宫。太子居所。 -
东第
dōng dì
指王侯显贵者的府第。 -
东路
dōng lù
1.犹东方,东部地区。 2.通往东方的道路。 -
东篱
dōng lí
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东真
dōng zhēn
金元之际,蒲鲜万奴据辽东立国曰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意为东方女真。参见"东夏"。 -
东魏
dōng wèi
北朝之一,公元534-550,元善见所建。参看〖北魏 〗。 -
东闾
dōng lǘ
1.春秋时齐国东门名。 2.复姓。汉有东闾氏。参阅《汉书.霍光传》"有女与帝相配"唐颜师古注。 -
东馆
dōng guǎn
1.东宫。 2.宫东侧的学舍。 3.汉代特指长安近郊的豫中观。 -
东观
dōng guān/guàn
1.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明帝诏班固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章和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后因以称国史修撰之所。 2.称宫中藏书之所。 -
东野
dōng yě
姓。 -
东选
dōng xuǎn
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
东陵
dōng líng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
东鞮
dōng dī
古代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
东髽
dōng zhuā
谓奔丧在东厢房以麻束发。 -
东荒
dōng huāng
东方极远之处。 -
东耕
dōng gēng
1.春耕。 2.古代称天子籍田。 3.谓天子耕于籍田。 -
东讴
dōng ōu
东地之歌。 -
东箭
dōng jiàn
"东南竹箭"的省称。多用以喻杰出的人才。 -
东风
dōng fēng
①指春风。②比喻革命的力量和气势:~压倒西风。 -
东蒙
dōng mēng/méng/měng
1.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 2.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 3.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 -
东箱
dōng xiāng
同"东厢"。 -
东隅
dōng yú
东方。日出东方,借指早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比喻青年时代: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
东轩
dōng xuān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