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甲” 词语大全

  • 一甲 yī jiǎ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 丁甲 dīng/zhēng jiǎ
    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
  • 丹甲 dān jiǎ
    1.赤色的铠甲。 2.赤色的龟甲。
  • 二甲 èr jiǎ
    殿试第二等。
  • 三甲 sān jiǎ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 上甲 shàng/shǎng jiǎ
    1.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 2.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
  • 下甲 xià jiǎ
    金代,女直进士考试,殿试成绩的第三等。
  • 中甲 zhōnɡ jiǎ
    金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 主甲 zhǔ jiǎ
    犹当事人。
  • 乇甲 tuō/zhé jiǎ
    草木的新叶。
  • 义甲 yì jiǎ
    弹拨乐器所用的一种工具,装于指端。
  • 乘甲 shèng jiǎ
    战车上的甲士。
  • 五甲 wǔ jiǎ
    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 介甲 jiè jiǎ
    披甲。
  • 令甲 líng/lǐng/lìng jiǎ
    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后用为法令的通称。
  • 伏甲 fú jiǎ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 保甲 bǎo jiǎ
    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 偃甲 yǎn jiǎ
    1.藏甲衣不用,谓停止战争。 2.指埋伏兵士。
  • 元甲 yuán jiǎ
    即一甲。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 兕甲 sì jiǎ
    1.兕革制的铠甲。 2.指士兵。
  • 党甲 dǎng jiǎ
    派系与门第。
  • 入甲 rù jiǎ
    谓科举考试进入甲第。
  • 全甲 quán jiǎ
    指全部披甲的士兵。
  • 公甲 gōng jiǎ
    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甲叔子。见《左传.哀公八年》。
  • 六甲 liù/lù jiǎ
    ①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②旧时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 兵甲 bīng jiǎ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 军甲 jūn jiǎ
    军士的武装。亦泛指武器﹑军备。
  • 出甲 chū jiǎ
    1.出兵。 2.指逃兵。 3.指种子出芽。
  • 刚甲 gāng jiǎ
    1.硬壳。指种子外壳。 2.铁铠。
  • 勾甲 gōu/gòu jiǎ
    见"勾达甲坼"。
  • 升甲 shēng jiǎ
    升擢甲第。
  • 卜甲 bǔ jiǎ
    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多用龟的腹甲,用背甲较少。
  • 卧甲 wò jiǎ
    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 卷甲 juàn/juǎn jiǎ
    1.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2.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 去甲 qù jiǎ
    少一个亚甲基的同系物——主要指甾族化合物及生物碱中的此类物质。
  • 发甲 fā/fà jiǎ
    1.派遣甲士。 2.指科考中式。
  • 合甲 hé/gě jiǎ
    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
  • 同甲 tóng/tòng jiǎ
    1.谓同等坚固的铠甲。 2.同龄。同龄者其出生之年的甲子必同,故称。
  • 后甲 hòu jiǎ
    1.《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朱熹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后因以"后甲"指下午。 2.指甲后三日之丁日。 3.龟甲后部。
  • 吴甲 wú jiǎ
    吴地所产之铠甲。
  • 周甲 zhōu jiǎ
    满六十年。干支纪年一甲子为六十年,故称。
  • 器甲 qì jiǎ
    武器﹑盔甲。
  • 四甲 sì jiǎ
    1.指宋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等。 2.指五甲中的前四甲。
  • 坐甲 zuò jiǎ
    1.谓披甲待敌。 2.置设警卫。
  • 夏甲 xià jiǎ
    夏朝君主孔甲。
  • 大甲 dà jiǎ
    1.长而大的铠甲。 2.指甲士。
  • 太甲 tài jiǎ
    星名。即太乙。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仇兆鳌注引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
  • 头甲 tóu/tou jiǎ
    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分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天国八年,当时头甲有数人,至元明,头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
  • 孚甲 fú jiǎ
    指草木种子分裂发芽。引申为萌发,萌生。孚,通"莩",叶里白皮。甲,草木初生时所带种子的皮壳。
  • 定甲 dìng jiǎ
    即寒号虫。又名鹖鴠。
  • 宫甲 gōng jiǎ
    太子宫中的卫兵。
  • 家甲 jiā jiǎ
    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
  • 小甲 xiǎo jiǎ
    1.植物初成长时的嫩叶。 2.封建时代承办乡里事务的甲长。
  • 布甲 bù jiǎ
    布列军队。甲,甲兵,指军队。
  • 帷甲 wéi jiǎ
    谓张设帷幕以藏甲兵。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飨日,帷诸门左。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杜预注:"张帷陈兵甲其中。"后以"帷甲"指埋伏士卒。
  • 带甲 dài jiǎ
    1.披甲的将士。 2.谓身着甲胄。
  • 年甲 nián jiǎ
    年龄。
  • 庚甲 gēng jiǎ
    1.旧时星命术士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配合成八字来表示,据以推算命运,谓之庚甲。又称年庚。 2.借指年岁。
  • 开甲 kāi jiǎ
    种子破壳萌发。
  • 弃甲 qì jiǎ
    丢掉铠甲。表示战败。
  • 弱甲 ruò jiǎ
    谓老弱之兵。
  • 徐甲 xú jiǎ
    1.传说有徐甲者,自幼为老子佣工,至老子出关时,计欠徐甲佣资七百二十万钱。甲乃诉之关令尹喜,喜大惊,以告老子。老子谓甲曰:汝久应死,是吾以《太玄清生符》与汝,始能至今日。原计至安息国以黄金还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符》立出于地,而甲亦死。喜知老子神人,乃为甲叩头请命,并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后用为助人还魂之典。 2.借指雇工。
  • 徒甲 tú jiǎ
    徒卒和甲士。
  • 总甲 zǒng jiǎ
    元明以来职役名称。明清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 息甲 xī jiǎ
    谓解除盔甲。停战。
  • 悉甲 xī jiǎ
    尽其甲兵。
  • 戈甲 gē jiǎ
    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装备。 2.指战争或军队。
  • 戎甲 róng jiǎ
    兵器与铠甲。亦借指士卒。
  • 战甲 zhàn jiǎ
    古时战士穿的护身甲衣。多以皮革或金属制成。
  • 护甲 hù jiǎ
    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 披甲 pī jiǎ
    1.穿上铠甲。 2.借指从军。 3.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 挂甲 guà jiǎ
    拗军人退役:~归田◇女排几位老队员先后~离队。
  • 指甲 zhǐ jiǎ
    1.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亦泛指指爪。 2.凤仙花的别名。
  • 按甲 àn jiǎ
    按兵;屯兵。
  • 捐甲 juān jiǎ
    脱去铠甲。
  • 授甲 shòu jiǎ
    授予甲胄。
  • 排甲 pái/pǎi jiǎ
    旧时居民基层组织。亦指其长官。
  • 擐甲 huàn jiǎ
    穿上甲胄﹐贯甲。
  • 放甲 fàng jiǎ
    脱下铠甲。
  • 敕甲 chì jiǎ
    五代时对卑职官员不发告身,中书省录其授官制辞编号备案谓之"敕甲"。
  • 敛甲 liǎn jiǎ
    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
  • 敝甲 bì jiǎ
    破旧的战甲。亦以谦称自己的军队。
  • 晩甲 wǎn jiǎ
    迟发的芽。
  • 敹甲 liáo jiǎ
    谓整修军事装备。
  • 文甲 wén jiǎ
    即玳瑁。
  • 旌甲 jīng jiǎ
    旌旗与铠甲。
  • 旗甲 qí jiǎ
    1.旌旗与甲胄。 2.漕船兵丁之长。
  • 木甲 mù jiǎ
    1.木制的护身衣甲。借指战士。 2.树皮。
  • 曜甲 yào jiǎ
    炫耀武力。
  • 朋甲 péng jiǎ
    犹朋党。
  • 末甲 mò jiǎ
    1.前锋部队。 2.科举制度,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 本甲 běn jiǎ
    1.主力部队。 2.该甲。甲,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 术甲 shù/shú/zhú jiǎ
    复姓。金有术甲法心。见《金史》本传。
  • 束甲 shù jiǎ
    捆起铠甲,表示投降、归顺: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枕甲 zhěn jiǎ
    枕着铠甲。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 枯甲 kū jiǎ
    干枯的外壳。
  • 某甲 mǒu jiǎ
    1.称人的代词。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 2.自称之代词。
  • 柔甲 róu jiǎ
    指植物初生的幼芽。
  • 案甲 àn jiǎ
    屯兵不动。
  • 棉甲 mián jiǎ
    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
  • 楚甲 chǔ jiǎ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后常用为典,以"楚甲"借指精兵﹑劲旅。
  • 櫜甲 gāo jiǎ
    谓衣内披甲。
  • 比甲 bǐ jiǎ
    1.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2.指背心。
  • 民甲 mín jiǎ
    指住民户籍。甲﹐旧时地方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 洗甲 xǐ/xiǎn jiǎ
    洗净甲兵,以便收藏。谓停止战事。
  • 清甲 qīng jiǎ
    清门甲族的省称。指高贵的世家大族。
  • 澳甲 ào jiǎ
    清代管理沿海船民的一种户口编制。亦指澳甲的甲长。
  • 火甲 huǒ jiǎ
    明代户籍制度的单位。亦指户甲之长。
  • 爪甲 zhǎo/zhuǎ jiǎ
    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
  • 片甲 piàn/piān jiǎ
    1.一片鳞甲。比喻稀少。 2.一副铠甲。指一兵一将。
  • 牌甲 pái jiǎ
    宋熙宁初﹐王安石改募兵制为保甲﹐置牌以书其户数及姓名。元时兵制设万夫﹑千夫﹑百夫﹐而以牌甲为基层单位。清世祖入关﹐有编制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则牌甲又为地方基层组织。见《宋史.兵志六》﹑《元史.兵志一》及《清史稿.食货志一》。
  • 牟甲 móu/mù jiǎ
    即盔甲。牟,通"鍪"。
  • 犀甲 xī jiǎ
    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2.借指军队。
  • 玄甲 xuán jiǎ
    1.铁甲。铁色玄黑,故称。 2.指军队。 3.指动物的黑色甲壳或鳞片。
  • 玉甲 yù jiǎ
    1.美丽的指甲。 2.鳞甲的美称。
  • 珍甲 zhēn jiǎ
    珍贵的甲冑。《管子·乘马》:"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一说,为破敝之甲。郭沫若等集校:"两'珍'字读为轸戾之轸。《方言》三:'轸,戾也。''珍车珍甲'犹言敝车敝甲。"
  • 琐甲 suǒ jiǎ
    破损的铠甲。
  • 琴甲 qín jiǎ
    拨动琴弦的指甲,后常削竹以代之。
  • 生甲 shēng jiǎ
    生辰。
  • 电甲 diàn jiǎ
    光耀闪烁的甲衣。
  • 百甲 bǎi jiǎ
    各家各户。
  • 皮甲 pí jiǎ
    用兽皮制的软甲。
  • 益甲 yì jiǎ
    增兵。
  • 盔甲 kuī jiǎ
    古代打仗穿的服装,盔保护头,甲保护身体,用金属或皮革制成。
  • 相甲 xiāng/xiàng jiǎ
    宋代登进士第五甲的代称。
  • 省甲 shěng/xǐng jiǎ
    轻装。
  • 睪甲 yì/zé/gāo jiǎ
    藏甲不用。睪﹐通"櫜"。
  • 破甲 pò jiǎ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 禁甲 jīn/jìn jiǎ
    武装的禁军。
  • 秀甲 xiù jiǎ
    娇嫩的新芽。
  • 科甲 kē jiǎ
    汉唐两代考选官吏后备人员分甲、乙等科,后来因称科举为科甲:~出身(清代称考上进士、举人的人为科甲出身)。
  • 税甲 shuì jiǎ
    脱掉铠甲。税﹐通"捝"﹑"脱"。
  • 符甲 fú jiǎ
    犹孚甲。种子的表皮。符﹐通"孚"。
  • 精甲 jīng jiǎ
    1.精良的铠甲。指最好的装备。 2.指精锐的军队。
  • 素甲 sù jiǎ
    1.白色铠甲。 2.用绢素制的铠甲。铠甲应用金﹑革制作,用素制,极言其不坚固。
  • 纳甲 nà jiǎ
    1.谓天干分纳于八卦。即干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后代卜筮家以干支与卦爻,五行﹑五方相配,本此。 2.袄子。
  • 纸甲 zhǐ jiǎ
    古代的一种简易的护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宋代的士卒﹑民间武装曾用之。清代有前胸安铁叶絮纸布甲。
  • 组甲 zǔ jiǎ
    1.甲衣。用丝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尹知章注:"组甲,谓以组贯甲也。"一说,组甲为漆甲成组文。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甲三百"晋杜预注。 2.借指士兵﹑军队。
  • 练甲 liàn jiǎ
    精兵。
  • 绵甲 mián jiǎ
    清代军校所穿的绵制护身铠甲。白缎面﹑蓝绸里,中衬丝绵,外布黄铜钉。上衣下裳,左右袖﹑护肩﹑护腋﹑前裆﹑左裆具全。
  • 缮甲 shàn jiǎ
    谓整治武器装备。
  • 缩甲 suō/sù jiǎ
    收兵;停战。
  • 罩甲 zhào jiǎ
    褂子﹑外套一类上衣的旧称。
  • 装甲 zhuāng jiǎ
    1.指装备人马所用的铠甲。 2.装在车辆﹑船只﹑飞机﹑碉堡等上面的防弹钢板。
  • 肩甲 jiān jiǎ
    见"肩胛"。
  • 胎甲 tāi jiǎ
    犹胎壳。喻事物尚处于初始阶段。
  • 脱甲 tuō jiǎ
    脱掉铠甲。喻停止战斗。
  • 臂甲 bì jiǎ
    防护臂部的铠甲。
  • 花甲 huā jiǎ
    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之年ㄧ年逾~。
  • 芽甲 yá jiǎ
    1.草木初生而未放的嫩叶。 2.引申为萌发﹑萌生。
  • 莩甲 fú/piǎo jiǎ
    犹萌芽。
  • 萌甲 méng jiǎ
    植物初生的芽。
  • 菜甲 cài jiǎ
    菜初生的叶芽。
  • 葵甲 kuí jiǎ
    初生的葵菜。
  • 蔬甲 shū jiǎ
    蔬菜的萌芽。
  • 蔽甲 bì jiǎ
    元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 蘸甲 zhàn jiǎ
    酒斟满,捧觞蘸指甲。表示畅饮。
  • 虬甲 qiú jiǎ
    虬龙的鳞甲。亦用以形容鳞状物。
  • 蚝甲 háo jiǎ
    蚝壳。
  • 蚁甲 yǐ jiǎ
    蚁甲科的甲虫。
  • 蚤甲 zǎo jiǎ
    指甲或趾甲。借指很小的东西。蚤﹐通"爪"。
  • 蛇甲 shé jiǎ
    1.亦作"虵甲"。 2.泛指蛇虫之类。
  • 蜩甲 tiáo jiǎ
    蝉脱落的外壳。
  • 衣甲 yī/yì jiǎ
    铠甲。
  • 衬甲 chèn jiǎ
    元代仪卫服饰名。
  • 衿甲 jīn jiǎ
    系甲。谓不解甲。
  • 衷甲 zhōng jiǎ
    1.在衣服里面穿铠甲。 2.指穿上盔甲登台演戏。
  • 袍甲 páo jiǎ
    战袍和铠甲。
  • 解甲 jiě/jiè/xiè jiǎ
    ①甲:铠甲。脱去衣甲。指停止战争或结束军队生活:解甲休士|解甲归田。②指放下武器,投降:解甲倒戈|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 豆甲 dòu jiǎ
    豆荚。
  • 象甲 xiàng jiǎ
    象数,遁甲。卜筮﹑占候之类术数的名称。
  • 贝甲 bèi jiǎ
    贝壳。古以南海等地所产者为宝。
  • 负甲 fù jiǎ
    1.背着皮甲。 2.身披铠甲。 3.带壳。
  • 贯甲 guàn jiǎ
    1.洞穿衣甲。 2.穿上衣甲;擐甲。 3.把衣甲的叶片串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