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学” 词语大全

  • 三学 sān xué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 上学 shàng/shǎng xué
    1.最好的学习。 2.指古之上庠或太学。
  • 下学 xià xué
    1.谓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2.最差的学习。 3.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 不学 bù xué
    1.不学习;不求学。 2.谓没有学问。
  • 世学 shì xué
    犹家学,世代相传的学问。
  • 东学 dōng xué
    1.周代指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 2.指中国传统文化。
  • 两学 liǎng xué
    1.国学和太学的合称。 2.指国学及太学的学子。
  • 中学 zhōnɡ xué
    ①亦称“旧学”。与“西学”相对。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以“伦常名教”为核心的中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②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中国一般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分别招收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人员。有的实行六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分段;有的实行五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或不分段。
  • 为学 wéi/wèi xué
    散文篇名。清代彭端淑作。文中以蜀地贫、富二僧欲往南海,而贫僧率先抵达为例,说明人不能自恃聪明,也不必自怨天分低,只要立下志愿,刻苦学习,终能有所成就。文字简洁,发人深省。
  • 义学 yì xué
    也称“义塾”。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
  • 乐学 lè/yuè xué
    关于音乐的学问。
  • 习学 xí xué
    犹学习。
  • 乡学 xiāng xué
    1.古代地方学校,与"国学"相别。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2.指乡村学塾。
  • 书学 shū xué
    1.犹典籍。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 二学 èr xué
    1.指国学与太学。 2.佛教语。指读诵﹑禅思两种修行方式。即读诵大乘经典,一心如理思维。
  • 五学 wǔ xué
    1.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见《大戴礼记.保傅》﹑《汉书.贾谊传》。 2.指《乐》﹑《诗》﹑《书》﹑《礼》﹑《春秋》。
  • 众学 zhòng xué
    1.各个流派的学说。 2.指村塾。
  • 京学 jīng xué
    京师的太学。
  • 人学 rén xué
    清末用以称人文科学。
  • 今学 jīn xué
    1.书法名词。指北碑﹑汉篆。 2.今文经学的省称。详"今文经学"。
  • 从学 cóng/zòng xué
    就学。
  • 仿学 fǎng xué
    1.亦作"仿斅"。 2.模仿;效法。
  • 休学 xiū/xù xué
    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学习,经学校同意,暂停学习,仍保留学籍,叫做休学。
  • 优学 yōu xué
    1.丰富的学识。 2.谓学业优异。
  • 伪学 wěi xué
    欺人之学;假学问。宋庆元时,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因朱熹等人倾向赵汝愚,韩得势后,谓贪黩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洁好修者都是伪人,遂称道学为伪学,丞相赵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罢斥,禁用赞同朱熹道学观点的士人。
  • 佛学 fó/fú/bì/bó xué
    指佛教及其研究的学问。
  • 侍学 shì xué
    给帝王或皇子讲学。
  • 俗学 sú xué
    世俗流行之学。
  • 修学 xiū xué
    治学,研习学业。
  • 做学 zuò xué
    学着做,模仿。
  • 停学 tíng xué
    谓学生停止上学。有时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处分。
  • 僻学 pì xué
    谓未能博学,见闻寡陋。
  • 儒学 rú xué
    1.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2.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3.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 光学 guāng xué
    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规律,以及光跟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 入学 rù xué
    1.谓学童初次进入学校读书。 2.旧指生徒或童生经考试录取后进府﹑州﹑县学读书。 3.今泛指入校学习。
  • 公学 gōng xué
    英国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特别开设的私立寄宿中学。始于14世纪。经费主要来自私人捐款。只招收其预备学校学生。在英国学制中占特殊地位,学习年限为六年。学习内容以希腊文、拉丁文和人文科学为主,着重培养绅士风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比重略有增加。著名的有温彻斯特、伊顿、哈罗等公学。
  • 六学 liù/lù xué
    1.指六艺或六经。 2.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 3.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 兴学 xīng/xìng xué
    兴办学校。
  • 典学 diǎn xué
    1.《书·说命下》:"念终始典于学。"孔颖达疏:"念终念始﹐常在于学。"这是傅说勉励高宗学习的话﹐后因称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为典学。 2.指经常勤学。
  • 内学 nèi/nà xué
    1.谶纬之学。 2.谓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3.佛学。 4.犹言女学士。
  • 农学 nóng xué
    指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内容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
  • 冬学 dōng xué
    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学习文化的组织。
  • 出学 chū xué
    1.犹卒业。 2.谓离开学校,或停学,退学。
  • 初学 chū xué
    刚开始学习。亦指学习未久者。
  • 力学 lì xué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 劝学 quàn xué
    散文篇名。荀况作。载于《荀子》。文章旨在勉励人们勤学进取的精神,并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著名论断。
  • 办学 bàn xué
    兴办学校:集资~。
  • 助学 zhù/chú xué
    支持和帮助他人学习。多指帮助自学者。
  • 劬学 qú xué
    勤奋学习。
  • 勤学 qín xué
    努力学习。
  • 化学 huà/huā xué
    ①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②赛璐珞的俗称:这把梳子是~的。
  • 北学 běi xué
    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 匠学 jiàng xué
    界画的别称。因其渊源于工匠,故称。
  • 医学 yī xué
    研究人体生命活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力的一种知识体系。中国现有中医和西医两个体系,逐步实现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哲学思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升学 shēng xué
    1.古时指进入太学或国学。 2.谓由低一级学校进入高一级学校。
  • 受学 shòu xué
    谓从师学习。
  • 南学 nán/nā xué
    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 5.清代雍正九年,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称为"南学"。
  • 博学 bó xué
    1.广泛地学习。 2.学识渊博。
  • 历学 lì xué
    阴阳历数之学。
  • 县学 xiàn/xuán xué
    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 参学 cān xué
    佛教谓参访大德,云游修学。亦泛指游学。
  • 友学 yǒu xué
    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汉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魏晋以后,王府设友和文学各一人,为辅佐﹑侍从之官。
  • 古学 gǔ xué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 右学 yòu xué
    即太学。
  • 史学 shǐ xué
    1.研究﹑编纂人类社会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的学问。 2.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参阅《唐会要.贡举中》。
  • 同学 tóng/tòng xué
    1.同师受业。 2.同师受业的人。 3.清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4.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5.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 名学 míng xué
    1.著名的学者。 2.逻辑学的旧称。
  • 后学 hòu xué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常用做谦辞)。
  • 向学 xiàng xué
    立志求学;好学。
  • 品学 pǐn xué
    品行学业。
  • 哲学 zhé xué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
  • 善学 shàn xué
    善于学习。
  • 四学 sì xué
    1.指周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玄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周﹑殷﹑夏﹑虞四代之学。孔颖达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周学也,殷学也,夏学也,虞学也。" 2.指南朝宋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
  • 困学 kùn xué
    有所不通才学习。语出《论语.季氏》:"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困,谓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学习。
  • 国学 guó xué
    ①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②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
  • 圣学 shèng xué
    指孔子之学。
  • 在学 zài xué
    就学;在校学习。如:在学十年有成。
  • 地学 dì/de xué
    “地球科学”的简称。地质、地理、气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学科的总称。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等)、地球表面的水体、陆地和大气层,以及生物自然地理和生物经济地理等。研究地学,对避免自然灾害、增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自然条件、丰富经济活动、发展社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 声学 shēng xué
    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等问题的物理学分支学科。按频率,有超声学、次声学等;按研究方法,有几何声学、物理声学、波动声学、分子声学等;按研究对象,有语言声学、生理声学、建筑声学、水声学、电声学等。
  • 复学 fù xué
    休学或退学后再上学。
  • 外学 wài xué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 夜学 yè xué
    1.夜间学习。 2.夜晚授课的学校。
  • 大学 dà xué
    ①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有的还设有专修科、学院或研究生院(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有的还培养大专生或研究生。
  • 太学 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失学 shī xué
    谓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辍学。
  • 奥学 ào xué
    1.高深的学问。 2.指学识渊深的人。
  • 女学 nǚ xué
    1.旧时指以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项内容教育妇女。 2.也泛指女子教育。 3.女子学校。
  • 好学 hǎo/hào xué
    喜爱学习。
  • 妇学 fù xué
    谓对妇女的教育。
  • 婺学 wù xué
    南宋以吕祖谦为代表的理学派别。因吕祖谦等人均为婺州人,故称。又称"金华学派"。婺学首倡经世致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持调和折衷态度。
  • 子学 zǐ xué
    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 字学 zì xué
    1.小学,文字学。 2.关于书法的学问。
  • 孤学 gū xué
    1.将要失传的学问。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
  • 学学 xué xué
    山多大石貌。学,通"礐"。
  • 守学 shǒu xué
    坚持学习。
  • 宋学 sòng xué
    主要指宋儒理学,同汉学相对。汉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后来元﹑明﹑清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孔孟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
  • 宗学 zōng xué
    皇室子弟的学校。
  • 官学 guān xué
    中国历代各级官府举办的学校。有朝廷直接举办的中央官学,如西周的国学,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国子学、太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也有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地方官学,如西周的乡学,汉代的郡国学,唐代的府州县学,宋代的府县学,元明清的社学等。
  • 家学 jiā xué
    〈书〉①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②家塾。
  • 实学 shí xué
    真实有用的学问;有扎实根底的学问:真才实学|有实学者不盗虚名。
  • 室学 shì xué
    谓在家中向人请教和学习。有别于正式从师求学。
  • 宪学 xiàn xué
    历算之学。
  • 宦学 huàn xué
    谓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
  • 宫学 gōng xué
    宋代宗室诸王子弟学校。
  • 寄学 jì xué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2.明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 宿学 sù/xiǔ/xiù xué
    1.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 2.学识渊博。
  • 密学 mì xué
    枢密直学士的简称。
  • 寡学 guǎ xué
    学问少。
  • 小学 xiǎo xué
    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中国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学习年限为六年。
  • 少学 shǎo/shào xué
    古代学校名。相对于太学而言。
  • 就学 jiù xué
    旧指学生到老师所在的地方去学习,今指进学校学习:~于北京大学。
  • 居学 jú xué
    平居自学。
  • 屯学 tún/zhūn xué
    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之事的教学组织。
  • 州学 zhōu xué
    州中设立的学校。
  • 左学 zuǒ xué
    相传殷代的小学,西周为国学之一种。一说右学﹑左学皆太学,同在城郊,实为一学,但有楹东﹑楹西之分。《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左学﹐小学也。"唐李华《含元殿赋》:"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后用以泛称学校。
  • 市学 shì xué
    村镇上的学校;私塾。
  • 师学 shī xué
    1.学校。 2.从师学习。
  • 帝学 dì xué
    即国学。国家所设立的学校。
  • 帖学 tiè/tiě/tiē xué
    ①研究、考证法帖的源流、摹刻优劣、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与“碑学”相对。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碑学兴起后,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 幸学 xìng xué
    皇帝巡幸学校。
  • 幼学 yòu xué
    1.《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2.称初入学的学童。
  • 府学 fǔ xué
    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
  • 废学 fèi xué
    不再继续上学;辍学:中途~。
  • 庙学 miào xué
    旧指设于孔庙内的学校。
  • 庠学 xiáng xué
    古代地方学校。
  • 开学 kāi xué
    学期开始:~典礼。
  • 异学 yì xué
    1.指异教。 2.指异教徒。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 强学 qiáng/qiǎng/jiàng xué
    勤勉地学习。
  • 形学 xíng xué
    即几何学。
  • 律学 lǜ xué
    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 2.法律学科。
  • 微学 wēi xué
    指衰微的经学。
  • 心学 xīn xué
    1.犹言思想修养。 2.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 3.即心理学。
  • 志学 zhì xué
    1.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借指十五岁。
  • 性学 xìng xué
    对性或两性相互作用的研究,尤指人类。
  • 愚学 yú xué
    1.犹浅学。 2.谓愚弄儒学。
  • 懒学 lǎn xué
    逃学。
  • 懋学 mào xué
    勤学。
  • 才学 cái xué
    1.才能和学问。 2.指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 扫学 sǎo/sào xué
    古代称太学生员罢课。
  • 承学 chéng xué
    1.学习和继承师说。 2.谓从事学问。
  • 抱学 bào xué
    胸怀学问。
  • 拘学 jū xué
    拘泥偏执之学。
  • 拟学 nǐ xué
    犹仿效。
  • 持学 chí xué
    治学。
  • 提学 tí/dī/dǐ xué
    官名。宋崇宁二年在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州县学政。金设提举学校官,元有儒学提举司。明置提学道。清设督学道﹑提学使等,俱简称提学。
  • 操学 cāo xué
    操行和学问。
  • 放学 fàng xué
    ①学校里一天或半天课业完毕,学生回家。②指学校里放假。
  • 政学 zhèng xué
    犹政教。
  • 敏学 mǐn xué
    勤勉好学。
  • 教学 jiào/jiāo xué
    教书。另见jiàoxué。
  • 散学 sàn/sǎn xué
    放学。
  • 数学 shù/shǔ/shuò xué
    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发源于计数和度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要求对自然现象作定量研究;同时由于数学自身的发展,使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现大致分成基础数学(也称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大类。前者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等分支;后者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和组合数学等分支。
  • 敦学 dūn/duì xué
    勤勉学习。
  • 晩学 wǎn xué
    1.晩年求学。 2.后辈学子。 3.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称。
  • 文学 wén xué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 新学 xīn xué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2.新倡导的学术。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康有为着有《新学伪经考》。 4.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5.指清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 6.指新式学堂。
  • 旗学 qí xué
    八旗子弟学校有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八旗学堂三种。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
  • 无学 wú xué
    1.没有学问或学识。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 旧学 jiù xué
    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
  • 时学 shí xué
    当时的学者。
  • 旷学 kuàng xué
    荒废学业。
  • 星学 xīng xué
    指星命﹑占卜之学。
  • 显学 xiǎn xué
    名声大有影响的学说、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
  • 晚学 wǎn xué
    1.后辈学生。 2.[方]指下午的课业。
  • 来学 lái xué
    1.前来就学。 2.后来的学者。
  • 智学 zhì xué
    指文化﹑科学的各门学科。
  • 曲学 qū/qǔ xué
    1.囿于一隅之学。亦指学识浅陋的人。 2.犹邪说。 3.犹曲笔。歪曲事实的笔法。 4.歪曲学术。参见"曲学阿世"。
  • 末学 mò xué
    ①肤浅无本之学: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②自谦之词,犹言不才:末学小生,词无足算。
  • 术学 shù/shú/zhú xué
    1.道术学识。 2.学习。
  • 朱学 zhū xué
    指宋代思想家朱熹的学说及其学派。朱熹发展了北宋二程(程颢﹑程颐)的哲学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主张以天理克服人欲,提倡封建道德伦理。明清两代被尊为儒学正宗。
  • 朴学 pǔ/pò/pō/piáo xué
    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2.特指考据训诂之学。
  • 杂学 zá xué
    1.杂乱的学说。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 4.杂乱地学。
  • 村学 cūn xué
    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
  • 杜学 dù xué
    见"杜义"。
  • 板学 bǎn xué
    谓刻板地模仿。
  • 林学 lín xué
    研究林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一般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更新﹑林业机具的应用改良﹑森林经营管理等培育森林方面的科学。广义的林学还包括木材采运和林产品加工等森林工业方面的科学。
  • 查学 chá xué
    上级到学校视察教学工作。
  • 校学 xiào/jiào xué
    学校。
  • 梵学 fàn xué
    佛学。
  • 植学 zhí xué
    立学。
  • 楚学 chǔ xué
    指对屈原《离骚》的学习仿效。
  • 正学 zhèng xué
    谓合乎正道的学说。西汉武帝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始以儒学为正学。
  • 洋学 yáng xué
    清末称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洋学"。又称为"西学"。
  • 涉学 shè xué
    谓研究学问。
  • 武学 wǔ xué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五年复置,南宋及明代因之。
  • 民学 mín xué
    民校。
  • 求学 qiú xué
    1.从师学习。 2.多指在学校学习。 3.探求学问。
  • 汉学 hàn xué
    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治学 zhì xué
    研究学问。
  • 法学 fǎ xué
    研究国家和法的学科。
  • 洛学 luò xué
    指宋儒程颢﹑程颐的学说。因其是洛阳人,故名。
  • 洞学 dòng xué
    指古代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
  • 浅学 qiǎn/jiān xué
    1.谓学识短浅。 2.学问肤浅的人。亦作自谦之词。
  • 浩学 hào xué
    博学。
  • 浮学 fú xué
    浮浅的学问。
  • 海学 hǎi xué
    博学。
  • 淫学 yín xué
    1.不合正道的学术。 2.旧时指性生理的知识。
  • 游学 yóu xué
    1.游侠和儒生。 2.指从事游说的人。 3.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4.宴游与学习。
  • 湖学 hú xué
    宋胡瑗执教湖州,分经义与事务两科,其弟子多至数千人,时称"湖学"。
  • 湫学 qiū/jiǎo xué
    指学识寡陋之人。
  • 灭学 miè xué
    消灭学术。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 灵学 líng xué
    近代社会出现的﹑用降神扶乩等迷信活动来宣扬神灵存在的一种反科学的学说。
  • 炫学 xuàn xué
    卖弄才学。
  • 热学 rè xué
    研究物质在热状态下的性质及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包括量热学、测温学、热膨胀和热传递等。其宏观理论为热力学,微观理论是分子物理学和统计物理学。
  • 狙学 jū xué
    投机取巧的学说。
  • 独学 dú xué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
  • 狭学 xiá xué
    指浅学寡闻之士。
  • 玄学 xuán xué
    1.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种哲学思潮。 2.中国古代研习道家学说的学校。 3.指佛学。 4.形而上学(metaphysica)的另一译名。原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的学问,或用作哲学的别称。从黑格尔开始,又赋予"形而上学"一词以新的含义,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
  • 理学 lǐ xué
    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 生学 shēng xué
    1.指生理学。 2.指生物学。
  • 画学 huà xué
    1.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 2.绘画学问。
  • 留学 liú xué
    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生ㄧ~美国ㄧ早年他到欧洲留过学。
  • 番学 fān/pān xué
    古代供外国留学生就学的学堂。
  • 疾学 jí xué
    努力学习。
  • 白学 bái xué
    僧侣服缁﹐称世俗为"白"。因称儒家之学为"白学"。
  • 登学 dēng xué
    上学;进学。
  • 监学 jiān/jiàn xué
    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
  • 目学 mù xué
    佛教语。谓浏览涉猎。
  • 直学 zhí xué
    官名。宋元时路﹑府﹑州﹑县等书院掌管钱谷者。
  • 眈学 dān xué
    好学。
  • 眼学 yǎn xué
    谓亲自阅读研习。
  • 督学 dū xué
    教育行政机关中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 睿学 ruì xué
    圣明的学识。
  • 短学 duǎn xué
    学问浅薄。
  • 硕学 shuò/shí xué
    1.博学;学问渊博。 2.指博学的人。
  • 碑学 bēi xué
    ①研究、考证碑刻的时代、体制、源流、文字和拓本真伪的学问。②崇尚碑刻的书法派别。与“帖学”相对。起源于清嘉庆、道光间,阮元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誉扬北碑,崇碑之风遂盛,因此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 礼学 lǐ xué
    礼经;礼书之学。
  • 社学 shè xué
    古代设在乡社间的学校: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各乡社学起了很大作用。
  • 神学 shén xué
    希腊文theologie的意译,意为论述神的学科。后基督教沿用,作为对所信上帝(天主)之存在﹑本体﹑本性,及其同世界﹑人类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述的理论体系。亦泛指各宗教的学说。
  • 禀学 bǐng xué
    犹受学。
  • 禁学 jīn/jìn xué
    1.谓禁止儒学。 2.旧指天文历算﹑卜筮方术等隐秘的学术。
  • 禅学 chán xué
    谓佛教禅宗的教理。
  • 私学 sī xué
    中国历代私人举办的学校。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大盛,汉代以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秋学 qiū xué
    指旧时秋季开馆的乡塾。
  • 种学 zhǒng/zhòng xué
    培养学识。
  • 科学 kē xué
    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②合乎科学的:~种田ㄧ这种说法不~ㄧ革命精神和~态度相结合。
  • 秘学 mì/bì xué
    古谓神秘之学问,如天文﹑算数﹑历法﹑阴阳﹑占候等。
  • 秦学 qín xué
    指商鞅﹑李斯的刑名学。
  • 积学 jī xué
    1.谓积累学问。 2.犹博学;饱学。 3.渊博的学识。
  • 立学 lì xué
    兴建学校。
  • 竺学 zhú/dǔ xué
    佛学。
  • 笃学 dǔ xué
    专心好学:~不倦。
  • 策学 cè xué
    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
  • 算学 suàn xué
    1.数学。 2.算术。
  • 粹学 cuì xué
    精粹的学问。
  • 翰学 hàn xué
    翰林学士的简称。
  • 素学 sù xué
    平素所学。
  • 絶学 jué xué
    1.弃绝学业。 2.失传的学问。 3.谓造诣独到之学。
  • 红学 hóng/gōng xué
    指研究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学问:~家。
  • 经学 jīng xué
    把儒家经典当作研究对象的学问,内容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
  • 绝学 jué xué
    〈书〉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高才~。
  • 绩学 jì xué
    谓治理学问。亦指学问渊博。
  • 综学 zōng/zèng xué
    谓积聚学识。
  • 缀学 zhuì xué
    谓从事编辑前人旧文之学问。
  • 缉学 jī/qī xué
    谓积累学识。
  • 罢学 bà xué
    放弃学业。
  • 美学 měi xué
    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审美对象,如美的起源和本质,美的各种表现形态,美的基本范畴等;审美感受,如审美活动,美感体验等;艺术,如艺术的本质、功能,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规律等。因为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艺术中,所以也有人把美学叫做“艺术哲学”,即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 群学 qún xué
    1.各种学派或学说。 2.社会学的旧译名。 3.各级各类学校。
  • 老学 lǎo xué
    年老饱学之士。
  • 耄学 mào xué
    年老硕学之士。
  • 耕学 gēng xué
    种田与治学。
  • 耳学 ěr xué
    语出《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
  • 耽学 dān xué
    谓特别好学。
  • 訞学 yāo xué
    怪诞不经之学说。
  • 肤学 fū xué
    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
  • 脉学 mài/mò xué
    诊脉之学。指医学。
  • 脑学 nǎo xué
    心理学的旧称。
  • 自学 zì xué
    不是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
  • 艺学 yì xué
    1.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2.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
  • 苦学 kǔ xué
    刻苦学习。
  • 茂学 mào xué
    犹博学。
  • 药学 yào xué
    研究药物的科学。
  • 蒙学 měng xué
    也称“蒙馆”。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始于夏商周。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
  • 蕃学 fán/fān/bō/pí xué
    1.蕃,通"番"。宋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 2.蕃,通"番"。谓宋代西夏国创建的学校。
  • 行学 xíng/háng xué
    游学。
  • 衒学 xuàn xué
    卖弄学识。
  • 西学 xī xué
    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
  • 解学 jiě/jiè/xiè xué
    1.懂得须要学习。 2.停学。
  • 謏学 xiǎo xué
    浅陋之学。
  • 计学 jì xué
    旧指经济学。
  • 训学 xùn xué
    教学。
  • 议学 yì xué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 讲学 jiǎng xué
    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应邀出国~ㄧ他在这里讲过学。
  • 许学 xǔ xué
    指对于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著作。如清张炳翔编的《许学丛书》﹑许颂鼎许溎祥合编的《许学丛刻》﹑黎径诰着的《许学考》等。
  • 论学 lùn/lún xué
    1.论说学问。 2.指学术见解。
  • 讼学 sòng xué
    旧时教授诉讼的学堂。
  • 识学 shí/zhì xué
    识见﹔学识。
  • 词学 cí xué
    1.词章之学﹐文学。 2.填词的学问。
  • 译学 yì xué
    翻译之学。
  • 诗学 shī xué
    做诗论诗的学问﹔研究诗歌创作规律的著作。
  • 诣学 yì xué
    指清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
  • 语学 yǔ/yù xué
    1.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又称文法﹑文法学。 2.指对于外语的研究。
  • 读学 dú/dòu xué
    读书学习。
  • 课学 kè xué
    考求学问。
  • 谩学 mán/màn xué
    徒学。谩﹐通"漫"。
  • 谱学 pǔ xué
    研究谱牒的学问。
  • 负学 fù xué
    谓依恃才学。
  • 质学 zhì xué
    1.品质学识。 2.旧称化学。
  • 贵学 guì xué
    指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