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誊黄 téng huáng

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叫誊黄。

相关:

详解

誊黄(téng huáng)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誊黄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清代时期的制度。
二、引证解释:
引自《清会典事例·礼部二七·颁诏》的描述:“司官奉诏至大堂,陈於黄案,礼部堂官率所属行三跪九叩礼,兴,恭阅诏书,誊黄镌刻,颁行天下。”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誊黄的过程,即礼部官员在大堂上恭敬地阅读皇帝下发的诏书,并用黄纸进行誊写,之后进行镌刻并颁行天下。
三、其他含义: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誊黄也用来形容书籍经过长时间的保存,纸张变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誊黄一词表达了对书籍或作品经过时间考验后仍然能够流传下来的赞美。
四、结构分析:
“誊”是动词,表示抄写、誊录;“黄”是形容词,表示黄色。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书籍经过时间保存而变黄。
五、使用场景:
誊黄这一词语通常用于形容经过时间考验的作品、文章或文化传统,表达了对其历久弥新的赞美和尊重。
综上所述,誊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既指古代皇帝诏书的誊写过程,也用于形容书籍或作品经过时间考验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