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蒲柳 pú liǔ

1.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后因以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 2.用以比喻轻贱。

相关:

详解

蒲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蒲柳,即水杨,是一种落叶灌木(Salix gracilistyla),特点是秋天早凋。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比喻或自谦,特别是在形容人的体质衰弱时。
二、详细解释
1. 植物特性:蒲柳作为植物,其显著特征是秋天时树叶会早早地凋落。这种特性使得它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2. 比喻意义:
- 蒲柳常被用来比喻或自谦人的体质衰弱,特别是在年龄增长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如《晋书·顾悦之传》中的“蒲柳常质,望秋先零”就表达了这种含义。
- 蒲柳也用以比喻轻贱或身份低微的人,如《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3. 文学引用:蒲柳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如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等,都展现了蒲柳作为比喻的丰富内涵。
三、使用场景
蒲柳这一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比喻,以形容人的体质衰弱、力量软弱或身份低微等。同时,在现代汉语中,蒲柳也被用作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总结
蒲柳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不仅限于植物本身,更包含了深刻的比喻和象征意义。通过了解蒲柳的详细解释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