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肵俎 qí zǔ

敬尸之俎。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牲体心舌之器。

相关:

详解

肵俎(qí z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肵俎指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牲体心舌之器,即一种专门用来摆放祭祀时牲体心舌的器皿。
2. 来源与引证:
- 该词出自《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升肵俎,鼏之,设于阼阶西。” 这里的描述是指在祭祀过程中,助手会将盛有牲体心舌的肵俎升上,并覆盖好,然后放置在特定的位置。
- 郑玄注:“肵,谓心、舌之俎也。《郊特牲》曰:‘肵之为言敬也。’言主人之所以敬尸之俎。” 这里进一步解释了肵俎的含义,即它是用来盛放心、舌等牲体部位的,并且体现了祭祀者对祭祀对象的敬意。
3. 其他用法与解释:
- 在《礼记·曾子问》中也有提及:“祭殤不举﹝肺﹞,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 这里说明了在某些特定的祭祀场合(如祭祀未成年而死者),可能不使用肵俎等器皿。
- 在现代语境中,肵俎这个词语并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祭祀文化或礼仪时,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
4. 总结:
- 肵俎是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牲体心舌之器,体现了祭祀者对祭祀对象的敬意。它不仅是祭祀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器皿,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