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耤田 jí/jiè tián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

相关:

详解

耤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í tián,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
耤田指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天子、诸侯亲自或带领官员和民众进行的耕作活动,既有农业生产的实际功能,也包含了重要的政治和礼仪意义。
二、历史背景
耤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特别是周朝时期。在周朝,作为一个以农业为生的民族,周人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为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也为鼓舞周人的劳动热情和夺取丰收的信心,周天子每年都会带领臣子和庶民在天子的耤田里躬亲耕作,并形成了一套相应的礼仪——耤田礼。
三、制度演变
1. 井田制与耤田:耤田的最原始含义与井田制是密不可分的。井田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土地制度,由周天子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由公田与私田构成。耤田在井田制度下称为“公田”,因要依靠借助私力才能完成农事,所以又称耤田。
2. 名称演变:耤田在《史记》中又作“籍田”,《汉书》、《旧唐书》等作“藉田”,明清以后多写作“耤田”。
四、现代意义
虽然耤田作为古代的一种农业和政治制度已经消失,但其影响和意义仍然深远。北京先农坛的耤田遗址就是中国古代天子亲耕农田“以为天下先”的礼仪活动区的见证,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综上所述,耤田不仅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制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