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摘 jiū zhāi
1.亦作"糺摘"。 2.督察揭发。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纠摘
读音:jiū zhāi
解释:
1. 词语来源:纠摘一词,亦作“糺摘”,最早见于晋代袁宏的《后汉纪·桓帝纪下》。
2. 含义:
- 纠摘意为督察揭发。在古代文献中,如《魏书·高恭之传》中提到“其所纠摘,不避权豪”,意指在督察揭发时不避讳权贵和豪强。
- 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书事》中也有“必伸以糺摘,穷其负累”的表述,强调了督察揭发的必要性和深度。
3. 用法示例:
- 纠摘一词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官员督察揭发奸邪、腐败等行为的情景。例如,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中,“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一句,即表达了皇帝若有过失,臣子也应督察揭发的意思。
综上所述,纠摘一词意为督察揭发,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体现了古人对于督察揭发行为的重视和推崇。
读音:jiū zhāi
解释:
1. 词语来源:纠摘一词,亦作“糺摘”,最早见于晋代袁宏的《后汉纪·桓帝纪下》。
2. 含义:
- 纠摘意为督察揭发。在古代文献中,如《魏书·高恭之传》中提到“其所纠摘,不避权豪”,意指在督察揭发时不避讳权贵和豪强。
- 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书事》中也有“必伸以糺摘,穷其负累”的表述,强调了督察揭发的必要性和深度。
3. 用法示例:
- 纠摘一词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官员督察揭发奸邪、腐败等行为的情景。例如,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中,“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一句,即表达了皇帝若有过失,臣子也应督察揭发的意思。
综上所述,纠摘一词意为督察揭发,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体现了古人对于督察揭发行为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