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紞纩 dǎn kuàng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相关:

详解

紞纩,读音为dǎn kuàng,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紞纩指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古代冠冕上悬垂的玉饰)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2. 出处与引用:
- 该词语最早可见于唐·杨炯的《盂兰盆赋》中:“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这句话描绘了皇帝穿戴冠冕的情景,其中“紞纩塞耳”即指用丝绵絮塞住耳朵,象征皇帝不受外界纷扰,专注于政事。
3. 文化背景:
- 紞纩作为古代帝王冠冕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如固定冠冕和减少噪音干扰),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礼仪制度的严谨和等级分明。
4. 其他解释:
-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文献或词典中,紞纩可能被误解为形容衣服破烂不堪的成语。然而,根据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的解释,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紞纩的正确含义应如前文所述,特指古代帝王冠冕的组成部分。
总结来说,紞纩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语,指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了解其含义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