箝口 qián kǒu
闭口。谓不言或不敢言。
相关:
详解
箝口,读音为qián kǒu,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词义:箝口指闭口,即不言或不敢言。
2. 出处:
- 《逸周书·芮良夫》:“贤智箝口,小人鼓舌。”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荦,固所以殊绝凡庸也。”
-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习(习解)乃以箝口丧躯。”
- 《明史·锺同传》:“臣草茅时,闻寺人搆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
3. 示例:在陈炜谟的《狼筅将军》中,有描述“白棣靠东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萨一样。”这里的“箝口”即形容白棣不言或不敢言的状态。
总结来说,箝口是一个形容人不言或不敢言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
1. 词义:箝口指闭口,即不言或不敢言。
2. 出处:
- 《逸周书·芮良夫》:“贤智箝口,小人鼓舌。”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荦,固所以殊绝凡庸也。”
-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习(习解)乃以箝口丧躯。”
- 《明史·锺同传》:“臣草茅时,闻寺人搆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
3. 示例:在陈炜谟的《狼筅将军》中,有描述“白棣靠东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萨一样。”这里的“箝口”即形容白棣不言或不敢言的状态。
总结来说,箝口是一个形容人不言或不敢言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