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痿厥 wěi jué

痿弱气逆。

相关:

详解

痿厥是一个中医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来源
* 痿厥,病证名,指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要症状。这一术语在《黄帝内经》等古代中医文献中有记载。
二、症状与表现
1. 主要症状:
- 四肢痿弱:特别是足部的痿弱不收为主要特征。
- 神志昏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志不清或昏睡不醒的情况。
- 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关节活动障碍:这些是痿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可能伴随有麻木、头晕等症状。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胸闷、腹胀、大便溏泻等症状。
三、病因与病机
* 痿厥的产生与体内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有关。阴阳失调会导致经络阻塞,影响气血的畅通,进而导致四肢痿弱。阳气虚衰则可能引起神志昏迷等症状。
* 痿厥病通常由于长期情绪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肝郁气滞、筋脉失养,进而导致肢体经脉失去濡养,出现肢体痿软无力等症状。
四、治疗与预防
* 治疗痿厥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益气健脾、补肾活血、通络的药物,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和六味地黄丸等。同时,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调整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
总结来说,痿厥是一种中医病证名,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神志昏迷等症状。其病因与体内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有关。治疗痿厥需要辨证施治,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