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獭伞 tǎ sǎn

亦作“獭繖”。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丁初 ﹞出行塘,日暮回,顾有一妇人,上下青衣,戴青繖,追后呼:‘ 初 掾待地。’…… 初 因急行,走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氾然作声,衣盖飞散,视之是大苍獭,衣繖皆荷叶也。”后因称荷叶为“獭伞”。繖,同“伞”。

相关:

详解

獭伞
基本解释:
獭伞,汉语词语,拼音为tǎ sǎn,古文中称荷叶为“獭伞”。同“獭繖”。
词语来源:
- 出自晋·干宝的《搜神记》卷十八。其中描述:“(丁初)出行塘,日暮回,顾有一妇人,上下青衣,戴青繖,追后呼:‘初掾待我。’……初因急行,走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氾然作声,衣盖飞散,视之是大苍獭,衣繖皆荷叶也。”这段描述中,“繖”即为“伞”,因大苍獭的衣物和伞都是荷叶所变,故后来称荷叶为“獭伞”。
词语构成:
- “獭”:哺乳动物,有多种种类,如水獭、旱獭、海獭等。这些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昼伏夜出、善游水等。其中,水獭的皮毛具有防水的特性,在水中游泳时能够保持身体的干燥。
- “伞”: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可张可收。在生活中,伞是常见的防护工具,能够为我们提供遮阳或遮雨的功能。
词语意义:
- “獭伞”这一词语,原指荷叶,因其形状和用途与伞相似,故有此称。后来,这一词语的意义得到了引申,用来比喻具有防护作用的措施或工具。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公司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獭伞措施来保护自己,或者一个人在外出旅行时带上了防晒霜和雨伞,这些都是他的獭伞,能够保护他免受阳光和雨水的伤害。
综上,獭伞一词不仅具有字面上的意义,即荷叶或伞,更有着深层次的比喻意义,即具有防护作用的措施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