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管 xī guǎn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亦借指毛笔。
相关:
详解
犀管,读音为xī guǎn,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以下是关于犀管的详细解释:
1. 定义:
- 犀管指的是用犀角制成的毛笔管,同时也借指毛笔本身。
2. 来源:
- 犀管一词出自《全唐文》,其中包含了关于这一词汇的详细描述和使用。
3. 文化背景:
- 在古代中国,犀角因其稀有和珍贵的特性,被用作制作各种文房用品,包括毛笔管。犀角制成的毛笔管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高雅和尊贵。
- 犀管作为毛笔的代名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书写工具的珍视以及对于书写文化的崇尚。
4. 相关人物:
-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作品中也有关于犀管的描述,如《七夕赋》中的“握犀管,展鱼笺,顾执事,招仲宣”,展示了犀管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 现代意义:
- 虽然现代已经很少使用犀角来制作毛笔管,但犀管一词仍然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并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提及和使用。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犀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代表了古代中国对于书写文化的重视和对于文化符号的传承。
1. 定义:
- 犀管指的是用犀角制成的毛笔管,同时也借指毛笔本身。
2. 来源:
- 犀管一词出自《全唐文》,其中包含了关于这一词汇的详细描述和使用。
3. 文化背景:
- 在古代中国,犀角因其稀有和珍贵的特性,被用作制作各种文房用品,包括毛笔管。犀角制成的毛笔管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高雅和尊贵。
- 犀管作为毛笔的代名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书写工具的珍视以及对于书写文化的崇尚。
4. 相关人物:
-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作品中也有关于犀管的描述,如《七夕赋》中的“握犀管,展鱼笺,顾执事,招仲宣”,展示了犀管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 现代意义:
- 虽然现代已经很少使用犀角来制作毛笔管,但犀管一词仍然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并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提及和使用。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犀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代表了古代中国对于书写文化的重视和对于文化符号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