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玉 shēng yù
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相关:
详解
牲玉
读音:shēng yù
解释:牲玉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指的是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来源与引用:
1. 《左传·昭公十八年》中记载:“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宁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这句话描述了郑国发生灾难时,晋国的君主和大臣们不安于位,进行卜卦和祭祀,并且不惜使用牺牲和玉器作为祭品。
2. 《国语·鲁语上》中也有提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韦昭对此进行了注解:“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进一步明确了牲玉在祭祀中的用途。
3. 唐代诗人李白的《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中写道:“牲玉有礼,祀典无亏。”这句话强调了祭祀时牲玉的使用是符合礼制的,没有违背祀典。
总结:牲玉作为古代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虔诚。通过牺牲和玉器的使用,人们向神明表达了自己的祈祷和愿望,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指引。
读音:shēng yù
解释:牲玉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指的是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来源与引用:
1. 《左传·昭公十八年》中记载:“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宁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这句话描述了郑国发生灾难时,晋国的君主和大臣们不安于位,进行卜卦和祭祀,并且不惜使用牺牲和玉器作为祭品。
2. 《国语·鲁语上》中也有提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韦昭对此进行了注解:“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进一步明确了牲玉在祭祀中的用途。
3. 唐代诗人李白的《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中写道:“牲玉有礼,祀典无亏。”这句话强调了祭祀时牲玉的使用是符合礼制的,没有违背祀典。
总结:牲玉作为古代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虔诚。通过牺牲和玉器的使用,人们向神明表达了自己的祈祷和愿望,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