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比干 bǐ gān

商纣王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比干
1. 基本信息:
- 拼音:bǐ gàn
- 注音:ㄅㄧˇ ㄍㄢˋ
- 英语释义:Bi Gan (Chinese god of wealth)
- 法语释义:Bi Gan
2. 身份与背景:
- 比干,商代贵族,帝辛(商纣王)的叔叔,沫邑(今河南卫辉)人。他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官拜少师(丞相)。
- 从政40多年,20岁即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
3. 性格特点:
- 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
- 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4. 主要事迹:
- 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纣王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
5. 文化寓意:
- 在中国历史上,比干是忠臣的象征,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赞颂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和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 名字寓意:谨慎、严谨、仔细认真、精明、能干、正直、有才能等。
6. 总结:
- 比干是商朝末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忠贞不渝的品格和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不仅被后世广泛传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