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榆欓 yú dǎng

用榆木做的经函。

相关:

详解

榆欓(yú dǎng)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榆欓指的是用榆木做的经函。这里的“经函”是佛教用语,用于盛放经书或佛像的容器。
2. 历史背景:
- 该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据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谷水》中的记载:“昔 汉明帝 梦见大人……於是发使 天竺,写致经像,始以榆欓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 这段话描述了汉明帝因梦见神人,而派遣使者到天竺(今印度)取得佛经和佛像,并用榆欓来盛放佛经的情景。
3. 现代解释:
- 尽管在现代,榆欓的实际使用已经较为罕见,但这个词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仍被用于描述或象征与佛教或古代文化相关的事物。
4. 寓意:
- “榆”字在榆欓中寓意坚韧、坚强,这与榆木本身的特性相符。同时,作为经函的榆欓,也承载着佛教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寓意。
5. 使用场景:
- 在文学、历史、宗教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中,榆欓这一词语可能会被提及或引用,以描述古代佛教文化或相关的历史事件。
综上所述,榆欓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语,它不仅指用榆木做的经函,还承载着古代佛教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