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楼橹 lóu lǔ

1.亦作"楼櫓"。亦作"楼?"。 2.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相关:

详解

楼橹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解释:
1. 定义:楼橹,读音为lóulǔ,是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它也可以被视为守城或攻城用的高台战具。
2. 结构:
- 楼橹顶端设有望楼,用于瞭望和监视敌方城池的动静。
- 楼橹本身没有顶盖,这使其能够更好地观察敌情,同时也有利于发射箭矢等攻击。
3. 功能:
- 楼橹上的兵士主要负责侦察和报告城中敌情动静。
- 在攻城时,楼橹与土山配合使用。楼橹上的兵士侦察敌情后,土山上的射手会根据其指示发射箭矢。
4. 历史实例:
-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就使用了楼橹和土山的战术,来攻击曹营。
- 司马懿在围攻襄平之战中,也采用了起土山、修橹的战术。
- 在《三国志·甘宁传》中记载,曹仁在围困吴将甘宁于夷陵城时,也使用了高楼(即高橹)来攻击城内。
5. 布局:
- 在一些古代城市中,楼橹的布局是有规律的。例如,在洛阳城,每百步就设有一座楼橹,这有助于全面监控城池的安全。
总的来说,楼橹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重要的观察和攻击工具,通过楼橹上的兵士和土山上的射手的配合,可以有效地侦察和攻击敌方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