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束币 shù bì

即束帛。

相关:

详解

束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bì,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束币即束帛,是古代用于聘问、冠礼、婚礼、丧礼或朋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
2. 起源与出处:束币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何景明的《祭李默庵先生文》中:“乃束币、为文、附其使,还告于公之灵。”
3. 计量与组成:
- 束帛作为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用于计算布帛。十端为一束,帛十端就称之为“束帛”。汉代的一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两米左右,因此一端就是四米,束帛在今天大约就是四十米左右的丝绸。
- 束帛除了普通布帛的计量方式外,正规礼仪所用的“制币”还有特定的尺寸,长一丈八尺,幅广二尺四寸。
4. 价值:束帛在古代是非常贵重的礼物,用以表达极高的敬意或礼仪。以《史记·儒林列传》为例,汉武帝派使臣携带束帛和玉璧去迎请申培,这足以体现束帛的尊贵。
5. 用途:
- 束帛在古代常被用作聘问的礼物,如诸侯间的相互聘问。
- 在冠礼、婚礼、丧礼等重要场合,束帛也作为重要的礼品出现。
- 朋友间的相互馈赠中,束帛也是表达深厚情谊的礼物。
综上所述,束币(束帛)是古代一种贵重的礼物,不仅具有极高的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礼仪意义。